齋主並不熟悉蕭颯,或許曾經聽聞過幾次,但從未真正拿起她的書閱讀。對我來說,蕭颯最出名的事蹟,便是1986年曾寫過一篇《給前夫的一封信》。當時我甚至還沒出生,之後的也是略聽聞幾次,但因為年紀輕,未曾真正體會過該篇文字中的情感。這次之所以會閱讀《逆光的臺北》,則是從介紹中,發現本書寫出了女主角勤美自成年到中年的歷程中,臺北所發生的諸多變化。這是我所喜愛的時代變遷題材,故而選擇此書閱讀。
《逆光的臺北》雖用字洗鍊,也並未刻意引經據典,卻是本閱讀門檻頗高的小說。書中雖以臺北房屋來表達階級和貧富差距,但這些不同房屋所在的地點,才是真正精華所在。女主角父親是外省低階軍官,早期來台住在磚造棚戶內,後來政府興建國宅搬遷其中。國宅雖未特別寫出地點,但從其大小和年代,可推測約為70年代所興建的眾多整建住宅,用於安置台北市眾多違建。故事後段,勤美與哥哥都期待這國宅能都更,但談了十多年也未有甚麼成果。
勤美愛戀多年的王光群。其家庭為標準的公務員中產階級,居住於民生東路四段後的富錦街巷弄,位處民生社區內。勤美曾提到此地公園多、綠樹多,其原因是50年代政府闢建民生社區時,以全新的「鄰里單位」,規劃區域內的學校、公園、公家機構及公園等,是台北早期最為成功的中產階級社區。其實相當符合王光群的家族文化。王光群後來出國留學的經歷,更是符合多數中產階級家庭將孩子送出國讀書的普遍現象。王光群回國娶了富家千金以後,買了間位於信義區的房子,替父母買了間天母的豪宅,之後更是在大安森林公園旁邊,買了間高樓層建築。
勤美後來婚嫁的對象黃家輝,經濟狀況和家庭教育並不完善,長大以後從事電影工作,消費觀念有一頓沒一頓,從未有長期規劃。他們居住於早期台北市較無開發的石牌區域,不但得繞過榮總,還是間破舊的四層樓公寓邊間。
汪小姐,是勤美於出版社的前同事,是老闆的親戚,家境狀況相當不錯,住在松江路上。松江路上台北經濟起飛的年代,是銀行及中小企業密集的區域,早期地價相對較高。從故事中也不難發現汪小姐,總是與居住於石牌的勤美相約中山北路晶華酒店,因為這是她們雙方交通上的交會點。
王光群的表親葉國誠,擔任業績不是很好的房仲,加上其同性戀身分久久沒成家。直到前幾年與男友共同咬牙買了一間位於淡水竹圍的房子,但當男友去世以後,似乎也負擔不來房貸。
林惠安,一位將近50歲仍未婚,在貿易公司上班,與黃家輝婚外情多年的單身女子。她並未買房,而是租在台北市東區忠孝東路四段巷弄內的六樓小套房內。故事後段因為種種緣由,搬家到林森北路的小套房內。這是台北市單身大齡女子很有可能的樣貌,甚至連房租價位都符合真實情況。
不熟悉台北市的人,對這些區域大概讀過就算了。但若實地走訪甚至熟悉這些不同區域的房價及氛圍,會對書中所刻劃的階級差異特別有感。本書詳盡刻劃這20多年內台北市的種種變化,從一開始貧民窟、國宅、公寓到近些年的高樓豪宅,都以書中鮮明的人物特質,切合了這些住宅所蘊含的意義。
就像書中所調侃的。每個人都在談論買房,在台北人人都問對方住哪裡,即使書中的舞台遷至舊金山,人物依舊離不開買房的種種壓力。勤美自小的自卑感,就來自於狹小骯髒的國宅。
正如書中故事的結局,當勤美決定放下一切時。她離開了台北,拋下了那些困難的房價問題,搬到了新竹關西的山區,同時她也放下了對王光群多年的思念。
然後我才意會,蕭颯用勤美癡戀王光群多年作喻,諷刺著人人追逐房地產的現實。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0525三立財經 房價有感下跌?北台灣下修幅度逾2成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SaOzAa3BBOc 記者 邱子玲:「大直的基河國宅生活機能非常便利,不過現在其中的兩戶,第三度標售陷入4字頭保衛戰。」 記者邱子玲、鄭諺隆採訪報導……↓ 有便利超商、鄰近百貨飯店,地理位置...
「淡水國宅」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淡海安居-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新聞] 淡水2社宅規劃興建1500戶5分鐘走到輕軌 的評價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已售出)靜江悅永久景觀大四房|4K|淡水好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成功國宅評價】PTT、Mobile01、實價登錄、格局和平面圖的 ... 的評價
- 關於淡水國宅 在 【成功國宅評價】PTT、Mobile01、實價登錄、格局和平面圖的 ... 的評價
淡水國宅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提到萬華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疫情與萬華汙名化〕
從萬華區的茶室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後,5/24三立新聞台某節目在節目標題中使用「萬華病毒」引發爭議,遭民眾向NCC檢舉有污名化萬華之嫌。
▌什麼是汙名與汙名化?
汙名一詞原意是熱鐵烙下的標記。這些標記通常被打在奴隸、罪犯或叛徒—有污點的人、不潔者—身上。今天這個詞的引申義被廣泛使用,即恥辱和詆毀的標記。
在196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出版了《汙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高夫曼分析了「被污名化」的人對自身的感受,以及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關係;探討被污名者如何處理來自他人的排斥以及他們傳遞出的各種信息。
所謂汙名,定義為:「擁有一種使對方受到貶低的特質,透過此特質與某種道德規範連結過程,把完整平凡的普通人變成帶著汙點、價值貶損的一個人」。以及汙名化則是:「是一種針對社會上一些特殊的族群,一般人對其抱持的一種惡劣信念與態度」,其具體特徵有以下四個:
❶貼上可供辨識的標籤
將標籤貼在特定族群,使他們與其他人有所區隔。例如:瘋子、有疾病者。
❷標籤指涉不受歡迎的屬性
社會將標籤連結到不受歡迎的屬性上,例如:瘋子是危險的。
❸被貼上此標籤的人被視為異類
被貼上標籤者,會形成一種「我們」與「他們」的對立感。例如:我們不像那些瘋子。
❹被貼上此標籤的人遭受歧視
例如:在我們的社區中不得建造瘋子的收容所。
▌萬華的歷史
事實上萬華由於早在西元1709年,泉州移民從新莊拓墾到此,以「艋舺」稱之,成為台北第一條市街的雛型。
貴陽街是艋舺興盛的起點,早期漢人常到此地與平埔族人交易蕃薯,舊稱「蕃薯市街」;日治時,改名發音相近的「歡慈市街」,並被劃入風化區內,因此街上有不少的妓院。
華西街是萬華區另一條大名鼎鼎的街道。這裡是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也因此娼寮與酒樓林立。
在淡水河淤淺之後,嚴重瘟疫加上民間械鬥不斷,使得艋舺的經濟優勢逐漸消退,因此這裡也聚集了不少商場失意人、行旅病人、離鄉窮苦者,最終形成「乞丐寮」,住有乞食為生的無家者。
最早在1740年就落成的龍山寺,後來又有如青山宮、清水祖師廟等出現,這些當地香火鼎盛的廟宇經常發放物資與許多善心人士捐贈,讓許多無家者得以藉此溫飽。
介紹完相關的歷史,幫各位壯士們總結一下:萬華由於獨特的歷史發展背景,導致萬華地區駐紮更多容易遭受汙名的族群,例如:萬華的「五流」,流鶯、流氓、流浪漢、流動攤販、流動工人。
▌疫情與萬華
有點年紀的壯士們,應該還記憶猶存。
在2003年春,全台陷入SARS危機,自3/14第一起境外感染案例,到7/5台灣正式從世界衛生組織疫區除名,共有664個病例,其中73人死亡,造成全台長達四個多月的集體焦慮與恐慌。
當時台北除了和平、仁濟醫院因為疑似群聚感染而陸續封院引發許多爭議之外,萬華地區也有兩個社群遭到集體隔離:一是華昌國宅居民,居家與集中隔離者總計有775位居民;二是萬華地區的無家者,集中隔離者有160 位。
2003年5月,萬華里長聯誼會發佈聲明稿中說道:
「......遊民、流鶯四處流竄,成為SARS的散播者.......造成萬華區成為一級疫區,頓時成為空城,百業蕭條、人煙罕至。」
許多里長指責和平醫院危機處置不當,使疫情從中正區的院內移轉到萬華區院外,而無家者、流鶯等「偏差者」也被標籤為「SARS的散播者」。
之後由於發生不明發燒與死亡案例,當時聯合報更以頭條新聞發布「水染病毒萬華爆社區感染」,報導台北巿萬華區華昌國宅爆發社區感染SARS;在未經求證之下,蘋果日報更以「社區感染四百居民住以待斃」的聳動標題,渲染社區感染的危機。
當時許多居民與無家者以「疑似SARS案例」為由,被施以與和平醫院同規格的集體易地隔離措施,事後證實這兩個社群並未出現真正的感染案例,也未引發社區集體感染。
對於當時的居民與龍山寺無家者而言,集體隔離無疑是一種汙名化的展現。
先認定他們與其他族群的不同,再將他們視作「帶有疾病的」,並且將「帶有疾病的國宅居民、帶有疾病的街友」視為需要被處置的對象,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最後,再施以行為,也就是隔離。
▌反觀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對萬華影響
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對萬華影響有哪些?在萬華茶室爆發群聚感染後,除了產業衝擊,負面標籤也不斷出現,網路上便充斥著許多對於萬華的歧視言論。
台北市議員吳沛憶指出,近來聽到許多萬華人受到歧視排斥,甚至有公司要萬華人去採檢才能上班。作家林立青也在臉書發文,他表示在這疫情之下,許多物流快遞不送萬華,讓各服務弱勢的團體變得很困擾。
同時,中華文化總會主辦的「萬華大鬧熱」活動官方臉書今天發文表示,「只有病毒才是這場防疫真正的敵人!」。
文總也發起「萬華加油VIVA BANGKAH」換頭貼活動,期待大家意識到汙名化的危險與錯誤,而非指責染疫的人。活動一推出後,馬上吸引許多破萬人的在地粉專、社團陸續響應。
相較於過去SARS疫情時期,今日對於汙名化的抵抗,也在萬華逐漸成形。
▌結語
蘇珊·桑塔格在她著名的《疾病的隱喻》一書中,指出當疾病成為污名化的隱喻時,將阻止病人們尋求完整的治療。
當肺炎被看成是對於參與茶室文化甚至做為八大行業的懲罰時,許多人便因為害怕被揭露、害怕被列在受歧視的名單裡頭而不願意篩檢就醫。
尤其如果所患的疾病即使「早期發現」也不保證有藥可醫治,那麼病人就與其忍受病痛,也不要因就醫而過著飽受歧視的生活。
新冠肺炎如果也成為一種污名化的隱喻,防疫工作將會更困難,因為人們將可能拒絕承認其過往的生活足跡。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與同理去對待正面臨高風險的人。我們不應該對疫情感到恐懼,而是更加勇敢,因為我們有機會對他人伸出援手,發揮作為社群協助的力量,才能戰勝疫情。
淡水國宅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窺「淡海新市鎮」20年變化
謝謝網友友信分享他於2001年11月2日和2021年2月14日在淡水「摩天31」社區(新北市淡水區新春街190號)高樓層往西北方拍攝的「淡海新市鎮」樣貌,今昔對照之下可明顯看見該區域的快速發展。2001年照片裡的唯一高樓群是位於淡水區崁頂三路101號、地上18層的「國家新都」社區,其完工時間為1998年12月。
1992年,內政部營建署為紓解臺北都會區中心都市成長壓力,配合土地儲備制度,解決都會區住宅不足及房價飆漲等問題,並樹立都市發展典範規劃,便以淡水為特定區域開發基地,在淡水都市計劃區北側的沙崙、港子平、公司田、崁頂、埤島、林子街等農業地區規劃出1,756公頃土地,作為淡海新市鎮範圍(南北以臺二號省道之二號橋與九號橋為界,西濱臺灣海峽,東臨淡水水源國小),原計畫年期為25年(1990至2014年),計畫容納人口為30萬人,且將此大規模計劃納入「六年國建」中。
1994年4月,淡海新市鎮特定區計畫第一期工程開始動工。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原本的規畫,淡海新市鎮的土地使用分區包含住宅區、中心商業區、海濱商業區、鄰里商業區、產業專用區、政商混合區、行政區、醫療專用區、藝術文化專用區、車站專用區、保存區、海濱遊憩區、河川區、高爾夫球場專用區等,其生活機能相當完整,但由於歷任政府在建設推動過程中,出現了決策草率、反覆且沒有持續性等狀況,而造成淡海新市鎮的發展遲滯,甚至停擺。
2006年6月,因土地徵收進度及人口移入與預期落差過大,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僅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的第一開發區及第二開發區共約446公頃之土地徵收、整地、道路公共設施,和興建600戶的示範國宅。
經建會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並一併縮小淡水新市鎮的範圍至已完成整地之446公頃土地(此乃目前大家看到的淡海新市鎮範圍),同時將預估人口下修至13萬人。
2011年,中央政府宣示居住正義,提高住宅供給,故全力開發淡海新市鎮;此外,為促進淡海新市鎮的發展,內政部營建署在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將淡海新市鎮全區劃出山坡地,使其全區建案可以不受到山坡地建築之規範限制。
淡海新市鎮因鄰近淡水舊市區,且區內規劃有完整之街廓及人行步道,加上近年來大型量販店、新市國小、淡水區聯合辦公大樓陸續進駐,以及淡海輕軌(綠山線於2018年12月23日通車、藍海線一期於2020年11月15日通車)等公共建設的啟用,令區內生活機能大幅提升、人口持續增長,已成為大部分想在淡水區購屋者的首選。
淡海新市鎮屬中央層級管理,具有較大的發展腹地(相較於都市重劃區而言)、完整的土地空間規劃,與都市計劃指標意義,初期雖因交通政策配套不足而導致其發展停滯多年,不過近年因中央政府宣示開發與交通建設藍圖,加上其房價比大臺北生活圈其他和臺北市區通勤距離近似的林口、汐止等地區低,其存在已逐漸受到大眾重視。
因此,淡海新市鎮發展的成敗關鍵在於周邊交通建設是否完善,包括臺北港、淡江大橋、淡北道路、淡海輕軌、芝投公路⋯⋯等,都深深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潛力。
淡水國宅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60525三立財經 房價有感下跌?北台灣下修幅度逾2成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SaOzAa3BBOc
記者 邱子玲:「大直的基河國宅生活機能非常便利,不過現在其中的兩戶,第三度標售陷入4字頭保衛戰。」
記者邱子玲、鄭諺隆採訪報導……↓
有便利超商、鄰近百貨飯店,地理位置好,但房市不景氣,連國有房地標售也只能降價,去年公開兩次標售都流標,前次底價每坪51萬,如今再度公開標售底價砍到40萬,跌幅超過兩成。
房仲業者陳泰源表示:「今年從一月份一直到現在,也都快大半年了,但是竟然一筆基河國宅的實價登錄都沒有成交,都沒有被揭露,所以說大家可能對於『國宅』這個標籤也是有疑慮的。」
近年大直國宅價格直直落,103年每坪還有60~70萬,到了104年最低來到42萬,今年直接滑落到40萬,也看得出民眾有「再跌」的心理預期。
不只國宅跌價,連最熱鬧的蛋黃區也出現破盤價。
記者邱子玲:「像大安區這個新成屋,就打出6字頭的破盤價要來吸引買氣。」
拍賣戶八樓坪數加車位,算下來每坪不到70萬,價格直逼鄰近中古屋,實在很吸引人,不過得留意是否為廣告戶。
另外,北台灣,房價下修開始有感,包括青埔、林口、淡水單坪下修10萬,淡海最低一坪18萬就能買到,跟當初最高價30萬價格差一半,房市景氣低迷,許多建商為了去化庫存祭出低價策略,有的玩數字花招吸引買氣,但建議消費者在撿便宜的同時也要睜大眼睛。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46970629
淡水國宅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文:遲暮旅程
英文:diaspora
2006年11月17日(五) 晚間10:30 CH13公視頻道首播
※ 影片介紹
空軍三重一村終究得拆遷了,原本不甘離開家園的眷村長輩,到頭來還是接受「國家的德政」。本片製作完成前後,故事中的主角,陸續揮別他們戎馬浮生中,停駐最久的這一站,展開第二度的集體遷徙。有人搬到國宅大樓,有人則直接駛向生命的終點。
另一方面,身為眷村第二代的村長王繼新,受到三重在地青年董俊仁的熱情感染,開始思索如何保留逐漸消失的眷村文化,他們能搶在國防部的怪手之前,催生全台灣第一座眷村文化園區嗎?
※ 導演的話
導演吳東牧:
台灣特有的眷村聚落景象,最近幾年即將消失殆盡,這塊土地上的住民,被迫搬離住了半世紀的家園,一如五十多年前,他們死生契闊,遠離另一塊故土一樣。不論「本省」、「外省」,如果我們還願意自詡是個友善包容,尊重歷史的民族,對於政府冷漠地攪擾一群老人家的遲暮之年,對於怪手輕易剷除這些歷史記憶,都不該視而不見,透過這部紀錄片,讓我們一起來反省這些問題。
※ 空軍三重一村
建於民國四十五、六年間。位在台北縣三重市正義南路底,鄰近淡水河。以空軍高砲司令部官兵及其眷屬為主要居民。目前有五十九戶,2006年底即將搬遷到板橋建華新城。早年因為苦於颱風水潦,住宅經過大幅度翻修改建。村內有一處日治時期守衛台北橋的高射砲陣地。
淡水國宅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文:遲暮旅程
英文:diaspora
2006年11月17日(五) 晚間10:30 CH13公視頻道首播
※ 影片介紹
空軍三重一村終究得拆遷了,原本不甘離開家園的眷村長輩,到頭來還是接受「國家的德政」。本片製作完成前後,故事中的主角,陸續揮別他們戎馬浮生中,停駐最久的這一站,展開第二度的集體遷徙。有人搬到國宅大樓,有人則直接駛向生命的終點。
另一方面,身為眷村第二代的村長王繼新,受到三重在地青年董俊仁的熱情感染,開始思索如何保留逐漸消失的眷村文化,他們能搶在國防部的怪手之前,催生全台灣第一座眷村文化園區嗎?
※ 導演的話
導演吳東牧:
台灣特有的眷村聚落景象,最近幾年即將消失殆盡,這塊土地上的住民,被迫搬離住了半世紀的家園,一如五十多年前,他們死生契闊,遠離另一塊故土一樣。不論「本省」、「外省」,如果我們還願意自詡是個友善包容,尊重歷史的民族,對於政府冷漠地攪擾一群老人家的遲暮之年,對於怪手輕易剷除這些歷史記憶,都不該視而不見,透過這部紀錄片,讓我們一起來反省這些問題。
※ 空軍三重一村
建於民國四十五、六年間。位在台北縣三重市正義南路底,鄰近淡水河。以空軍高砲司令部官兵及其眷屬為主要居民。目前有五十九戶,2006年底即將搬遷到板橋建華新城。早年因為苦於颱風水潦,住宅經過大幅度翻修改建。村內有一處日治時期守衛台北橋的高射砲陣地。
淡水國宅 在 [新聞] 淡水2社宅規劃興建1500戶5分鐘走到輕軌 的推薦與評價
1 · rex9999: 公宅永遠是最好的打房全世界各地皆然 08/23 13:32 ; 2 · F93935: 科科還不如把海洋督心打折收了 08/23 13:38 ; 3 · F93935: 浪費錢規劃 08/23 13:39. ... <看更多>
淡水國宅 在 (已售出)靜江悅永久景觀大四房|4K|淡水好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已售出)靜江悅永久景觀大四房|4K| 淡水 好宅|新市國小|家樂福|淡海輕軌. 淡水 好宅(房仲吳璟昇). 淡水 好宅(房仲吳璟昇). 187 subscribers. ... <看更多>
淡水國宅 在 淡海安居-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淡水 作為雙北都會的衛星城鎮加上區內有許多大專院校,租屋需求一直以來是新北前3高的行政區;加上淡海新市鎮過去的開發規劃中有國宅規劃也並未實現、未來新市鎮二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