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專業的假「口譯」,見報了
蘋果日報記者快手,馬上寫出一篇報導。謝謝大媒體願意用小小版面,讓這個翻譯界的老問題又一次凸顯出來,讓更多願意注意的人看到。
趁機表達、重申幾個觀點:
看到不專業、不像樣的翻譯,只要問題符合比例原則,人人有揭發出來討論的權利,這甚至是一種基於追求真相的道德義務。只要你有能力發現問題,何不勇敢讓問題見光?除非你自己也是劣譯製造者,否則不要替別人或自己人掩飾,那樣只會讓翻譯界的普遍低劣品質繼續沉淪,等同鼓勵劣幣驅逐良幣的「比爛」現象。問題被看見了,被更多一般民眾、讀者重視,才可能匯成反制的力量,否則,劣譯製造者和縱容者因爲既有的經濟架構,不可能改變的。
有些人,尤其自己可能成爲被指出問題的譯者,會跳出來責罵:爲何總是好的不說,光說壞的?回應:因爲好聽的恭維話、隱惡揚善的宣傳報導、譯者自己的同溫層互捧等等等,這自然會有夠多的人去做,輪不到我錦上添花。人各有專長,物盡其用。如果我剛好就是天生還是後天養成的誤譯偵測機器,自豪能發現別人沒能發現或不願發現的問題,同時又有興趣、時間和熱情傻勁,何不發揮所長?我甚至熱切邀請你加入,一起激盪思考,一同展現對語言的熱愛,提高重視翻譯真與準的意識。
近年,積極討論翻譯問題的平臺,如遠流出版社開設的翻譯討論,如中國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翻譯論壇,前者消亡匿跡,後者了無生氣,再如台灣PTT的翻譯版,幾乎呈現零活動狀態。我關切翻譯出版呈現出來的慘不忍睹的事實真相,痛心譯界的一般素質爲何那麼平庸多誤。我拒絕盲目從衆,以爲只要是知名老牌譯者、權威教授出手,必定是翻譯品質的保證,才怪!只要你願意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語文程度去觀察、去發現,你也一樣會看到慘不忍睹的事實。發現問題、斟酌反思的過程中,自己的語文理解力也在無形中提高。
經蘋果日報報導後,當事人回應了:
// 對於花博翻譯事件,三立主播張齡予回應《蘋果》:「因那是臨時增加的致詞,必須在時間內控管流程,沒辦法逐字逐句精準翻譯,加上現場回音很大,有些句子沒辦法聽得很清楚,盡可能在有限時間裡轉述大意,現場與AIPH代表團相談甚歡,氣氛也很熱烈,活動也在限時內準時結束,不完美的地方也會深自檢討精進。感謝大家的關注跟指教,也很開心大家關注花博活動,這是眾人努力成果,請親自來現場走走看看,不會失望。」 //
我希望這話是真心的。最大的重點是:因技術問題聽不清楚,不是你的錯,你可以湊近講者,客氣要求他很快當面再說一次重點,然後翻譯,或者跟觀衆交代無法翻譯的原因,大家都能體諒。但如果你選擇瞎掰(路上很多漂亮的樹),再怎麼樣都說不過去。這是態度與尊重的問題,不是精進英文聽力和翻譯技巧就能改進的。
「深度思考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問題] 請問如何培養思考深度? - 精華區CareerPlan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疑問] 怎麼訓練自己深度思考? -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揪團] 深度思考讀書會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book - [問題] 教人如何深度思考的書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討論] 怎麼跟台灣人進行有深度的談話- 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揪團] 深度思考讀書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看板ChungLi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心得] 《深度工作力》讀後思考與實踐- book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心得] 深度工作力-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去做任何事情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教學理念、方法與成果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作者sayganhua 的總覽(PTT發文,留言,暱稱)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社群公共領域的性別思考:以PTT 八卦板為研究案例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問題] 請問如何培養思考深度? - 看板CareerPlan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作者tw00176060 的總覽(PTT發文,留言,暱稱)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電器櫃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投資,是一個人的武林」 PTT股版「菲神」的交易心理學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問題] 增加閱讀理解能力的書籍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思考訓練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思考訓練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思考訓練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心得] 《深度工作力》大腦開關機儀式+生產冥想- book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100 彰化女中國文考題分享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網路上關於深入思考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網路上關於深入思考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網路上關於深入思考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黃國珍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黃國珍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黃國珍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深思考的鍛鍊》提升決策品質必讀!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杜書伍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建議] 許皓鋐是否該跟李軒豪學習? - 圍棋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仙境傳說新莊Ptt. 【影】不到一天!新莊水泥封屍凶宅85折求售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不是澎湖人也砸錢當會員!PTT版主開「沿菊書店」搶救世代文化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沛博科技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閒聊] 日本年輕人不會用電腦? -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徵女] (台中)大胸,徵的很有意義- alltoget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真正的高手,一生都在貫徹貝葉斯定律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Re: [問題] 怎樣才能成為獨立思考的人...轉自PTT-book板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多益一個月準備Ptt. 英文時態最淺顯易懂的12個解析|EF ...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計算機概論-科技趨勢深度剖析(第八版) - 第 13-2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心得] 冥婚交友中心簡短心得- Steam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臺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 1968-2001 - 第 31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GQ TAIWAN: 國際中文版 2017年7月 - 第 16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人際剝削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深度思考ptt 在 天蠍之鉤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深度思考ptt 在 Re: [疑問] 怎麼訓練自己深度思考? -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記得胡適說:深度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這沒辦法教,但可以培養。
老實說,我覺得你能提出問題,描述自己的疑問和狀況,已經有深度了。沒有深度
的人還沒有覺察呢。
看到你的文讓我想到自己以前也是這樣。
當時我覺得自己腦中想的都是書上有的答案或是別人的答案,我沒有自己的思考。
很羨慕別人能言之有物,答案很有深度,內容是超過我所能想到的,我覺得自己想
得很膚淺。
慢慢發現這好像跟我的成長歷程有關,我的父母、老師常教導、灌輸我標準答案,
我是個很聽話、順從、會看人臉色的人,所以我很快就接受他們的答案。這樣好像
可以討好他們,讓自己成為他們期待的樣子,得到關愛。久而久之,我閱讀也是為
了知道很多事,讓別人知道我讀很多書,我得到很多知識,但是我不會思考。
我越來越發現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想法,除去這些屬於別人的答案,我
變成一個空殼子。
於是我開始回到自己生命經驗去找答案,這些答案不是別人的,是親身經歷的,是
自己體驗的。我也常觀察別人是怎麼回答問題的,他們怎麼思考問題,後來這個問
題好像就慢慢的不會困擾我了。
我想到幾點純供參考
1.需要一顆好奇心。願意看看別人的世界長什麼樣子;除了自己的世界,除了標準
答案的世界,還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樣的世界。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沒有什麼標準答
案,每個人處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而這些人的答案為什麼不一樣,而且互有抵觸,一定是有誰對誰錯嗎?還是有可能
他們講的都對,只是在不同的情境脈絡下。
所以回過頭想,我們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深度?這又是誰的標準呢?什麼樣是有
深度?我們要滿足誰呢?「沒有」深度礙著了誰?有什麼不好?
同時,我們把一些理所當然的標準答案放在一邊,去找找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2.我體驗到的深度是個體真真實實活在每個當下、回到自己生命中自然會有的結果。
深度不是要用特定方法來追求的目標。深度不是你對一個問題有多麼具有結構、複
雜的思考,深度也不是你想了一大堆相關的問題並找到答案。
深度是生命的展現。當我們都活在父母的世界、他人的世界,在書本的世界裡打轉,
我們沒有跟自己的生命做連結,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堆資料,甚至連資訊都不是。我
們怎麼可能有深度?
我是誰、我的真正感覺、內心的情緒、我的體驗,這些才是深度的基礎,才讓深度
有了真實的內涵。
有生命的深刻自然會有思考的深度。我們面對每一個挫折困境,體驗每一次沮喪悲
傷,我們學習不逃離害怕與恐懼,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深刻的體會。
3.對照生命的閱讀。說了抽象的概念還是要講講具體的方法。以閱讀來說,有一種
方法叫做對照式或對比式的閱讀。
當我從書中讀到作者傳達某個概念,重要的是我可以回過來想想自己生命體驗到的
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如他所說。有哪些類似之處、有哪些不同處?為什麼有所差異?
或者也可以想想過去讀過哪本書提到同樣的概念,聽到哪個人說了哪些事也類似,
可是有哪些地方不完全一樣?
通常我們比較強調因果式的思考,像你舉的例子,某個問題問完接下來問更下(上)
一層次的問題。但是還有一種類比式的思考也很重要,是把類似的經驗、知識拿來
做思考比較。我這邊所提到的都是一種類比式的思考。
這樣的閱讀方式讓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不只沈浸在書中世界,也不是得
到一堆表面答案,而是讓書中概念、他人話語照亮我們,幫助我們整理自己從過去
到現在的生活體驗。
有一本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出版社,談到很多種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
4.需要時間默想。現代社會講求效率,追求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事情一個接著一
個來。資訊爆炸, ptt、fb上有不可勝數的資料,回應推文中充斥著簡短破碎的字
句。當我們的生活被這些佔滿時,是不利培養深度的,這些絕對是深度的敵人。
深度需要時間、需要沈澱、需要緩慢、需要安靜,需要在一些簡單細微的事上投入
注意力,去沈浸、去浸泡在其中。
我舉個在信仰上的例子,我們常聽牧師說上帝是慈愛的,看聖經說上帝是慈愛的。
如果我們單單接受了,那很好,是很單純的相信。但是我們常常遇到困難時,不知
要怎麼應用,不知道上帝的慈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們頭腦與情感分家,理
性知道,但是感覺不到。
然而我們需要花時間安靜默想上帝的慈愛,去感受、體驗上帝的慈愛,去回顧上帝
的慈愛如何的展現在我們過去經驗裡,如何展現在我們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成
長歷程中。這樣的相信就不只是毫無思考的迷信,而是有根有基的確信。
我們從別人身上得到的答案、書上得到的答案,也可以經由這樣的方式來沈澱,與
生命結合。市面上有很多相關的靜默、默想的書,可以自行參考。
5.我覺得你有去尋求專業協助,是件很棒的事。這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寬廣。
修補我們過去生命經驗的傷痛,讓我們不會因為恐懼、害怕而逃避經驗,逃避思考,
也不會只安於躲在自己小小安全的世界裡。
對我來說,思考很表面常常是因為我很想要快點得到一個答案,所以看到像是答案
的東西就接受了,就停止思考了。因為我只想要趕快解決內心因為沒有答案而不知
所措的焦慮恐懼。
當我比較可以面對自己的焦慮恐懼時,我可以較能容忍不確定的情境,也不會那麼
快的就想要得到答案。讓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思索、去回顧、去整理自己
的生命。
希望這樣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相信,你不斷的尋求專業協助,不斷的自我成長,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已經有深度了(無誤~)。
※ 引述《naturelovely (糖‧心。)》之銘言:
: 我再舉個例子好了!
: 比如說,我想成為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
: 問題一,我問自己為什麼想成為這樣的人
: 我自己的回答是:
: 1.我覺得這樣感覺很好
: 2.因為這樣的人感覺很吃的開
: 3.從小到大都羨慕這樣的人、自己很希望變這樣
: 4.希望自己可以幫助別人、講話別人可以聽進去
: 問題二,我覺得怎麼樣的人人緣好、有影響力?
: 我的回答是:
: 1.長得漂亮、長的帥的人(從小因為外表自卑吧 我想)
: 2.功課好的人(個性不能太差)
: 3.幽默、開朗、活潑、熱情的人(有很多好個性的人)
: 4.有錢有權有名的人
: 5.不隨便批評別人的人、包容力很強的人、不隨便有偏見
: 6.有做事能力的人(大家都想跟他同組之類的)
: 7.可以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人
: (其實有很多啦 暫時列出這幾項)
: 回答到這裡,心裡又有聲音說:
: 自己想成為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動機似乎不太對?
: (因為在教會長大,一直被教導要捨己、付出)
: 所以我的思考很容易掉到好的結果、我已知道的答案
: 就連我問自己第一、第二個問題
: 也都是"我應該要這樣問我自己"(有點強迫自己要朝這方向的思考)
: (這樣算不算是一種訓練自己的方式呢?)
: 平常如果一個人問我為什麼想成為這樣的人
: 我會直接回答:就感覺很好啊、想被注視被當萬人迷吧! End
: 就是我被問話時 常常就是回答一兩句 然後End
: (不知道為什麼 被問比較需要思考的問題 常常腦筋空白)
: 要不然就是回答我知道的標準答案
: 問題一我也有可能回答:當一個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 感覺很可以幫助別人
: 問題二我可能在別人面前回答:我覺得是真正愛別人、為人著想的人
: 我想,我是不是應該繼續問自己問題三、問題四?
: Maybe:
: 問題三,我想成為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跟問題二的那些特質有啥關聯?
: 問題四,我要怎麼樣成為這樣的人?
: ..
: .
: .
: etc.
: 其實我上面舉的例子,不是我平常的思考模式
: (我在上面有說 我都是直接End or 說出比較好的標準答案)
: 這是我覺得"應該"的思考模式 這樣可以訓練到深度嗎?
: 還是我可以多想些什麼?
: 再說一個生活經驗:
: 我是一個看書很快的人,但每當把書看完,我就只是"把它看完了"!!
: 就是看過書、大概知道這本書的內容而已,可是沒有很多想法
: 會完全相信書上說的就是真的,不然怎樣?XD
: 我覺得我就是那種會寫選擇題、是非題,申論題也會照老師答案的人!!
: ※ 引述《naturelovely (糖‧心。)》之銘言:
: : 是這樣的,我是一個很奇怪(?)的人
: : 從小到大的乖乖牌,很多的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 一直到大學遇到很多挫折後(感情、課業、家人、人際關係)
: : 求助於教會和心理治療
: : 我腦中的思考總是很多又很雜,但是不深
: : 而且會覺得"我應該要這樣想才對"
: : 或是很多事情覺得"就這樣啊" 哪有這麼多為什麼
: : 舉個例子來說:
: : 1.當我對我爸態度不好時,腦中就會告訴我:
: : 妳應該要感激爸爸啊,雖然他常常罵妳、但那是他表達愛妳的方式
: : 2.過著逃避擺爛的生活時,心理告訴自己:
: : 世界上不幸的人還很多啊,自己應該要努力過生活
: : or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啊 之類的
: : 總之會有一種"我應該要"這樣想的思考模式
: : 當治療師反問我很多問題時,我常常『頭腦是空白的』
: : 從小到大頭腦塞了很多別人的想法、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 : 活到快23歲,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 : 我會想很多很多、也會察覺到自己心理一堆感受和想法
: : 但我的思考是多又雜而且很淺,教會姊妹常告訴我要想深一點
: : 為了幫助我自己,我想要知道&訓練自己什麼叫"深度思考"
: : (其實我對助人工作也有點興趣,不過我想先救自己在說:"( )
: : 還請板友為我解惑,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66.218
... <看更多>
深度思考ptt 在 [揪團] 深度思考讀書會 的推薦與評價
更加有效運用大腦,提升思考深度,順帶提升表達能力。 參與者動機可以是精進自己 ... PTT酸民的名句及心態解析最有效率的讀書方式兼顧生活平衡下,自律的最高境界高效 ... ... <看更多>
深度思考ptt 在 Re: [問題] 請問如何培養思考深度? - 精華區CareerPl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ite520 (吃光光)》之銘言:
: 最近在天下雜誌看到一篇文章
: 討論近年的教育,內容有談到培養思考深度
: 想請問大家,如何培養思考深度?
: 感覺還滿抽象的
先想幾個問題吧
"為什麼要培養思考深度?"
1.如果我們不問"為什麼"我們要培養思考深度 這件事
就直接進入"如何"深度思考
這樣算是一種深度思考嗎?
2.所謂的深 指的是什麼呢?有深就有淺
那什麼是淺的思考?
一.透過問題來思考。
人要怎麼才會思考呢?我過去念了一些書,得到的答案是發問。也就是說,你的思考
是跟隨你的發問而來,如果你的發問不深 那麼思考也無法深究。我們常可以看到一種
問題 是叫做笨問題 好比「請問你家失火了,你會不會難過?」,
通常答案是固定的,這樣的問題無法幫助我們更進一步的思考。因此,思考的第一步
,是要找到問題,而且是好問題,可以帶出更多提問的問題。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寫研究論文時,教授通常會問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我老師常說,他覺得學生做報告是件很神奇的事,沒有任何問題 就可以生產出
一篇文章,就會發現那比較像是心得,述說自己的感受,而非是對於某個問題
作出的前提與結論間的論證。
然後,我學長常常說 思考應該是有步驟的,就像是解數學題 2+358+89345+111
你可沒法馬上算出答案 但你知道給你一點時間 以及如何運算 你就算的出來
學長說 思考也一樣
只是他常常分不清楚 我們是思考 還是焦慮
如果我們只是腦袋裡不斷的和自己說著"如何深度思考 如何深度思考"
你以為會有個謎之聲告訴你"對...就是這樣嗎?
這就和我一直在想答案是多少 答案是多少 是不會有答案的。
所以思考的時候要想從哪裡可以切入 而切入通常是來自於發問
越好的問題越能讓人往下想
ok,至此如果你敏感一點 你的問題 就會從如何深度思考 轉成
如何問一個好問題 來幫助我深度思考
那我們就進入下個部份 退一步來想事情
二.退一步來想事情
當我知道了提問是幫助思考的方法時,我卻發現台灣的教育甚少
教導我們如何問一個好問題,或是欣賞別人怎麼問一個好問題。
我常常覺得台灣的教育真的很想讓我們擁有深度思考能力嗎?一來是
我們對於很喜歡問問題 思考的學科 非常的不重視 甚至是輕蔑(好比哲學系
、以及其他的人文學系),再者是我們都非常想馬上要得到答案,思考就變得
像是一個螺絲起子,只在鎖螺絲的時候用的到,而不是一個常常可以拿來把玩
或是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當哲學問了一些深入的問題時,常常會被 問這個幹什麼 問這個有用嗎?
有錢賺嗎?這些真到不能再真的"答案"所綁住。如果真的要思考的話,
就要接受一種 沒有答案的不確定感 以及把一個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打上問號
的能力。
問題有兩類 一類是技術性的問題。好比說你第一次玩牌的時候,通常會問的
是規則方面的問題,好比說 A士和黑桃二誰比較大 之類的問題,也比較容易發問。
而另一類是觀念性的問題。這就比較難。必須要掌握整體觀念才能夠發問。
好比說 什麼時候該出 什麼時候不該出 你要有一個清楚的整體 才能夠發問。
那麼要怎麼樣問出一個比較觀念性的問題呢?很難。
但就我念書這幾年下來 有摸索出一個方式 就是退一步問問題
好比說我第一個問題
當你問"如何培養思考深度?"我們要退一步問
為什麼我要問"如何培養思考深度?"
不直接回答一個問題 而去問 "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或是
我如何問"如果培養思考深度"這個問題的方式是一種退一步的思考
用學術一點的詞叫後設思考。
後設 就好像是畫家在畫一幅畫 是普通的狀態
而一幅畫在畫畫家在畫一幅畫 就是一個更後設的角度
好比螳螂補蟬黃雀在後一樣
(ex:這幅有名的畫 Diego Velázquez畫的「侍女
https://fs.airiti.com.tw/global/wd_draw640a_1.asp?t=wd_gallery&p=W0170004)
直接去想 你問這個問題的預設 以及為何會有這樣的發問
好比說 有人會說 "要怎麼樣才有國際觀" 然後答案就會是 學英文阿 多旅遊的答案
如果我們後退一步來想"為什麼我們要有國際觀"???
因為有錢?因為......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國際觀???"
會多國語言叫國際觀? 會英語是國際觀 那麼會越南話算不算更有國際觀?
如果答案不是的話,你思考到這 會發現我們的國際觀 只是美國觀 而非整個全球
的觀點。再者,也是沒有歷史與文化的國際觀。因為會語言不代表懂當地的文化
也不代表了解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真的很在乎國際觀嗎? 還是說在國際觀這個字一出現就要馬上未經思索就擁抱?
「全球化」 「創意」 「文化創意產業」
我們真的很了解那是什麼嗎?
賴聲川的創意學 裡第一章談到很多學校開始教創意的課程 但都是教方法
但卻沒有回答 創意從何而來 這件事
而對一個學社會學的人來說,我覺得創意是來自於不同觀點的切換。
若這個社會是以男性思考為中心的話,女性的觀點就是一種創意;若這個社會
是以異性戀為中心的思考,那麼同性戀的觀點就是一種創意;如果說我們看到的新聞
都是以都市中產階級的觀點出發,比較北部觀點出發,那麼只要切換一個視點
面對不同文化,就會發現自己所發出的提問 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特殊的生長背景
而有的不一樣的提問,切換角色的視野,我們可以做到另一種思考。
問問題前 先想自己是如何問這個問題的
是什麼讓你這樣想的 有沒有別的想事情的方式
就像是有一次龍應台與張忠謀對談吧
她問張 台灣要怎麼免於邊緣化的命運
張的說法是:台灣什麼時候不是邊緣了?
試著檢驗或挑戰前提 再做思考
三.關係性思考
像是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深 相對於什麼 淺
你想一件事的反面 有助於你推進你的思考。這也和我剛剛說的切換觀點有關。
一個概念 都有其相對面,你在想這樣很好 或很不好 是相對於誰
相對於哪個國家 相對於哪些人 相對於歷史上的哪個點
四.歷史感
這也是和上面相關的啦,自己在學習的路上 覺得我們的教育被稱為淺碟
沒什麼歷史感。同樣的事情不斷的發生 然後被遺忘。多的是話題 而非議題
話題一出現 就有一大堆焦慮 滿出淺淺的碟子 換下一個話題來 沒留下什麼
又焦慮。
把一個人放在他成長的背景下 想 把一本書放在他的時代想
把自己的過去與現在想 把自己的傳記和大時代的歷史結合
為什麼要培養思考深度的這個問題就會
放在歷史與文化脈絡下就是,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畢業生 是高等教育擴張的一代
面對的政治經濟條件 與社會變遷 世界的複雜度已經不是單一方式就能解決
我們必須要有更開放 更彈性的想法來因應這世界。
不同時代的人是怎麼想他當時的問題 不同的科系的人是怎麼想問題的
對我來說,哲學就是一個不斷在問問題的學科 而哲學史就是歷代回答問題的紀錄簿。
文史哲、人類學 社會學等基礎學科 到底重不重要呢?看從哪個角度看,但還是那句話
我們的社會真的很重視這些嗎?
再多說下去,就是抱怨了。
希望這有稍稍回答你的問題 一點分享 並希望你也能享受思考的樂趣。
--
如果問對了問題,
就可以分辨出命運與目的地的不同,
漂流與旅行的差異。
By Zygmunt Baum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02.70
※ 編輯: skykissx 來自: 140.119.202.70 (12/03 11:43)
※ 編輯: skykissx 來自: 140.119.202.70 (12/03 11:47)
※ 編輯: skykissx 來自: 140.119.202.70 (12/03 12: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