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百年傳承祖傳三代又如何
騰運是公司的精神指標
張定瑋老師服務客戶已30年了~
數十年載親筆改過數百萬的人生
最近我們遇到了所謂的「大師」
也來找我們改名字~
他們身上扛著傳承百年的招牌,在二十多年前開始打廣告,買著許多報紙的頭版,使用錯誤的筆劃姓名學幫客戶改名。
不知有多少人因為祖傳三代的名號而陷入無底的深淵,錯誤的筆劃姓名學而造就了一個家庭錯誤的人生、夫妻失和、錢財見底、身體病痛~
在數年前我們也有一個客人,他同樣的也是學習數十年的姓名學老師,天天看著我們張老師的YouTube,於是來跟我們學習姓名學風水的課程,深知原來自己與師傅學的筆劃姓名學81靈動數學理都是錯誤的,學完之後,他把曾經改過名字的客戶一個一個召喚回來,將正確的名字再重新給客人,並且給予道歉。
這樣的行為很棒,勇於承認自己的錯是一種美德,也代表自己對客人負責任的心。
看著許多老師一個個的認同張老師的姓名學,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
我們張定瑋老師在YouTube、臉書、電視台、持續做節目將近30年,一直在傳達正確的姓名學的觀念以及免費的call in,我相信有許多的老師、綜藝節目的老師、頻繁的在關注我們
有些是羨慕我們的生意為什麼這麼好~有些則是嫉妒眼紅我們的客人多~不管你是羨慕還是嫉妒,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我們只在乎能不能夠改變客戶!
能不能夠讓他們有好的未來!
能不能讓客戶賺錢婚姻幸福身體康健!
我們張老師在世界各地的確是名人,名氣夠大就會樹大招風~對我們來說,外面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從來不在乎!我們只做自己,只教對的事情!因為我們真的沒有空去管其他人的嘴~
每天、我們就是在南北奔波、我們的心永遠都在客戶的身上!
有緣跟我們張老師相遇的
這都是老天注定好的安排
錯的時間遇到錯的老師,是一生的玩笑
對的時間遇到對的老師,是一生的幸福
淵筆劃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度努力 #3月5日上市 #博客來兩書七五折 #誠品療心卡 #今晚八點半書籍介紹第二波影片上線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今天終於上市了!
.
(感覺等了好久!)
.
.
結果我發現我從沒有貼過正式版的書籍介紹文宣。
.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籍介紹,購買網址我會貼在留言~~
.
.
#通路優惠
.
🌺想要療心卡:
.
如果沒有買到療心卡但還是很想要的朋友,我昨天得知誠品的網書和全台幾個實體門市都還會有少量的限量版,大家可以去買看看(實體門市有哪幾家我問到就公佈,不過可能要3/6之後才會上架,大家可以問問門市),
.
.
🌺想要書籍優惠:
.
博客來有推出我的作品(寶瓶文化出版)兩書七五折的優惠,也就是說如果你買《#過度努力》兩書也是七五折,一個 #自用送人兩相宜 的概念。
.
.
其他通路可能也有一些優惠,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
.
🌺可是我已經預購,但沒趕上療心卡(扼腕)
.
如果你先預購,但沒有趕上療心卡,現在也沒辦法到誠品買了,若你能來簽書會、或在任何我樂團演出場合、演講場合遇到我,你願意帶著書來找我的話,我會寫下特別送給你的一句話,謝謝你的支持!!
.
.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拿到書,期待和大家一起,開始療癒那個「過度努力」的自己。
.
.
=====這是書籍介紹的分隔線========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
.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
.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
.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溫柔提醒我們,在華人推崇努力的文化裡,「過度努力」是多麼容易被忽視,它甚至被完美掩蓋在高收入與不凡成就裡。
.
.
但,每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靈魂受創、傷痕累累的大人啊。
.
.
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
.
.
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 #真實的自己。
.
.
而當你相信自己夠好,你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
.
◆「心理師,你難道不能直接告訴我如何解決我的恐慌嗎?你們沒有SOP嗎?」
.
.
◆「我為了父母,已經整形到連我自己都不認得了,但為什麼他們還是不要(愛)我?!」
.
.
◆「我已經好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夠?可是我已經累到要崩潰了……」
.
.
無愛碎裂暴虐的童年處境或家族不能言說的禁忌,以無聲的方式,凌遲他們一生。
.
.
他們甩掉弱小無助的童年自己,以不停歇、不喘息的或戰鬥或逃離的方式,面對生命。成就與薪水、他人的讚賞與喝采是他們肩上的勳章,但他們卻覺得生命蒼白又貧瘠,也總在深夜裡,自我不斷被囓咬與啃噬,甚至罹患各種上癮、恐慌、暴食、憂鬱……
.
.
為什麼他們已經如此努力,拚命讓自己有用、夠好,卻仍無法擺脫空洞人生?
.
.
慕姿心理師認為,心理師這份工作猶如擺渡人,對於書上8個彷若站在懸崖邊的個案來說,無論是在工作上只能贏的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婚姻即將垮掉的工程師或在醫院崩潰的住院醫師……慕姿心理師試著接住、陪伴著持續向下墜落的他們。陪著他們,從漠視無感、抗拒防衛、輕蔑自嘲開始,努力地耐心等待、溫柔同理,以及細膩的諮商專業,妥貼地、柔軟地、呵護地回到過往可能遍體鱗傷的生命經歷,而那不過就是一個個睜大雙眼,驚恐又哭泣不停的稚嫩孩子。
.
.
#本書特色
.
.
◎當我闔上這本書,除了第N度落下眼眶無法盛載的淚水,也感謝慕姿老師藉由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這個過程,提前渡了我。
.
.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
.
.
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
.
◎「不夠好」,這句話很傷人,也很毒,可惜的是我們很少有防疫措施。
.
.
「不夠好」是自我要求完美的焦慮,還是外在造成的壓力?很難說清楚,畢竟整個追求成功的文化裡,哪個不是從小就被父母、師長們以各種形式來告訴你「不夠好」,我們更常被這三個字體罰、辱罵、嘲諷或貶抑。長大後,被職場主管、老闆、客戶,甚至情人或伴侶嫌棄不夠好。男人被唾棄錢賺得不夠多、成就太低,女人被嘲諷不夠溫柔體貼、賢妻良母。好吧,這個社會沒放過任何人,就是指著你的鼻子直言:「你不夠好」。
.
.
整個社會,不是虎爸或虎媽當道而已,而是已經建構出隱形的「虎社會」。所以當你有童年逆境,就如雪上加霜,所有的逆境都指向一個原因:「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愛我」。當這個觀點內化成自我價值時,再優秀的菁英都還是與自卑情結相伴,形塑出各式各樣的創傷因應措施,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購物欲、冷漠疏離、自戀、暴食症及恐慌症等。──賴芳玉(律師)
.
.
◎我們的一生總在歉疚。對不完美的自己歉疚,為了逃避歉疚,我們不斷努力,卻換來更大的歉疚,只因感覺不夠,無論做得再多,仍然不夠。我們始終認為可以更好一些,為了更好的自己,數度耗盡了自己。
.
.
歉疚是一個祕密的洞,我們都曾長久生活在罪疚的深淵裡。
.
.
感到歉疚,是否是因為沒人告訴我們,日常的柔軟亦可以承接我們,我們不必挖掘祕密的洞,讓自己墜落下去?沒人告訴我們,傷痕、痛苦、失敗、挫折並非人生的汙點,而是使我們獨特於他者的可能?更或許是沒人告訴我們,生命所遭遇的苦痛艱難,其所留下的傷痕是辨認自己的方式,而非反覆鞭笞自我的刑具?若能沿著這些痕跡,撫摸其紋理,理解並寬容自己,最後即能從傷痕裡映照出自己真實的模樣。──陳曉唯(作家)
.
.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傷口。這些傷口,會帶來一些難耐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會大而猛烈,讓人無法承受;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們會隔絕它,用一些方法掩蓋、合理化或淡化它,讓自己能不去面對它,以便讓我們能繼續在生活中撐下去。
.
.
諮商心理師,有些時候,就是從你的願意分享中,感受那些你不敢碰觸的情緒,然後,再將它消化成你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慢慢地回饋給你。
.
.
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回饋當中,慢慢地理解自己、慢慢地從這些情緒與理解中獲得滋養;我們有機會從這些滋養中慢慢長大,而終於有能力回過頭來,跟那個無法承受如此多創傷與情緒的、內心的小孩說:
「嘿,沒有關係的,要面對、承受這些真的很不容易。你一個人撐著、還陪伴著我,真的是辛苦了。
.
但現在,你不用害怕了,我會陪著你。」
.
.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給自己一點溫柔,可以愛著這樣的自己。
.
.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柔與陪伴。──摘自本書前言
.
.
◎本書療心話語:
.
.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心裡都是受了傷的;之後,以為「努力」可以讓自己不再受傷。就停不下來了。
.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自己一點、一點地交了出去,用來交換愛、交換不被責罵及鄙視,希望被接納,或是希望能在這個世界上獲得一點位置,能夠生存、能有一點喘息的空間。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勉強自己,也丟失了自己。而自己,原本又該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記得嗎?
.
.
🌺即使你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但你仍然是被深愛、被重視的。
.
.
🌺孩子,面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可怕情況,會用各種方式逼自己適應,只為了能生存下去。
.
.
🌺為了生存,孩子只好內化父母的標準,變成孩子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甚至變成孩子的個性之一。
.
.
🌺「即使你身上有和你父母類似的特質;你個人的意志、你的選擇,都會讓你跟他們不一樣,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你不會複製,也不需要複製誰。你,就是你自己。
.
.
🌺「你像爸爸,也像媽媽,你也是你自己,有他們兩個都沒有的部分。然後,你終於可以不再當爸爸的替身,不再成為媽媽的未來,不用再努力讓誰滿意;可以好好的,讓你自己滿意。
.
.
🌺這麼努力的你,怎麼可能不好?迷失在別人目光與評價中時,記得回到自己身上,以自己的感受為主;我們就有力量,可以抵擋外在世界的不友善。
.
.
#名人推薦
.
◎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賴芳玉(律師)、陳曉唯(作家)專文推薦。
.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曼娟(作家)、陶晶瑩、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泫然欲泣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淵筆劃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2個迴響》🌼
這是鋼琴與水晶缽重奏對話的12首美好頻率共振曲。藉由水晶缽極具淨化與穿越時空之美妙殘響,加上鋼琴訴說情境的娓娓道來,輔以兩首淡淡婉約人聲,傳達心靈與藝術交會的新里程。
以人生旅程的佈局作為12首音樂主題,主旋律的線條架構,再視當下聲音的自然流動,譜出即興式的十二首迴響奏鳴曲。
在水觀景 沿岸
時而陽光 時而星空遍布...
音樂試聽
https://m.soundcloud.com/healing_good_music/twelve-resonates-album-sample
感恩藝文朋友們的推薦:
王祖壽.王育麟. 王方谷. 瓦力. 李文媛. 侯志堅. 玫熹Macy. 馬世芳.許嫚烜. 張小雯.張之愷. 楊錦聰.董運昌.葉覓覓. 黎時潮.陶曉清.潘越雲. 陳主惠.陳世興. 鍾興民.顏仲坤.
(依序按照姓氏筆劃)
⚛️⚛️⚛️🔯🔯🔯
丹青以無形之象生發出靈魂相撞的波光,浸潤我們的夢境讓自由在迴響中恣意漫遊 -潘越雲
我本身不是崇信祕靈之人,但對於音樂所傳達的信息一直抱有高度興趣,並時時思考其中奧妙。水晶鉢的泛音豐富,在丹青的鋼琴演奏中,能與之做如此巧妙的結合,讓人神遊太虛、心如明鏡,真正是國內演奏音樂的上乘之作!
-吉他詩人 董運昌
特別喜歡丹青這次的作品,與其說是一種聲響上的嘗試,更多是一種心靈脈動的呈現,隨著琴音的流動.輕觸...「 與自己的內心相望 」 - 配樂名家 侯志堅
一邊聽著音樂,心中充滿感恩..感動...我喜歡其中的元素:丹青擅長的鋼琴,水晶缽,Heart card..人生的九個階段,即興..在這個如今十分混沌的世界中,12個廻響可以療癒身心!!
-資深廣播人 陶曉清
如果說‘’音樂是用來撫慰人心的‘’,那此張專輯真的是達到這樣的意境!瘟疫.天災.人禍.戰爭...在一切負面能量無情襲擊人類的今天,能聽到一聲水晶缽和丹青流暢寫意的鋼琴聲,彷彿像在隧道裡看到光明,所有的心慌.紛擾.恐懼.絕望,迅速得到安慰和平靜...而它也變成陪伴我每日早晨做瑜伽的最佳心靈音樂
-爵士歌姬 玫熹Macy from紐約
水晶砵的定神與寧靜,鋼琴聲的靈動與浪漫,交織成一張張動人優美的水墨畫,也彷彿是在一個微風吹來的午後,靜靜的泡壺茶或喝一杯咖啡,怡然自得,一抹微笑。
-風潮唱片創辦人 楊錦聰
結合水晶缽與鋼琴的清澈共振 , 像是綻放的花 , 迎著風揚起 , 空中自由自在的旋轉飛舞 , 缽聲似乎凝結著了時空 , 像是來自山谷靜院 , 或晚霞白灘上遺落的腳印...稀落裡琴聲靜謐 , 靜裡滿是生機 , 讓我想到都市屋裡有人在跳著葛吉夫神聖之舞...
也許在山上靜坐海邊吹著風 , 脫離世俗干擾回到自己內心深處。
-音樂家&電子樂先驅 陳世興
專輯叩問著生命的荒原與孤寂,運用了大量的水晶缽,清脆而空靈的殘響,一敲一缽之中,原該錯身、平行的靈魂卻不可思議地共振了: 這是丹青獻給此刻也在生命長河擺渡的我們,一次終極而美的嘗試。而那幾乎是愛。
-自由作家 瓦力
我是常會太嗨的人,丹青的冥想音樂很棒,而且是我住海邊的可愛鄰居, 我很推薦她的音樂..漸漸的可以整個身心靈都靜下來..平和下來..這對我非常重要。
-《父後七日》《阿莉芙》導演王育麟
2020 很多地方、很多心境、很多事,都是一個再也回不去的分水嶺。阮丹青既纖細又堅韌,彷彿化身安魂的女神,琴鉢與人聲磁場相應,適時為這個世界送上療癒與解藥。
-資深樂評人 王祖壽
聽完整張專輯後腦袋浮現泰戈爾這句話「生命理當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當心靈旅行到一個終點時,沉澱後看透一切我執,放下後又是一場虛空,何嘗不是一種涅槃。
- 資深音樂人 王方谷
這張專輯除了流水般的鋼琴之外,水晶鉢利用音符間隙的互動即興,引人思飛。十二首樂曲各代表生命的某個段落,這是阮丹青作品最讓我喜歡的特質,她演奏的不只是音符,還有人生。
-爵士樂評人暨作家 黎時潮
破曉時分,水晶缽聲音延綿,是清晨初陽照射過來的聲響。鋼琴紛沓,是露水折射初陽光芒在各種有情生命臉上的蹤跡。迴盪著的,不是物質世界裡熙攘的冥頑,而是你我心靈世界裡的萬緣激盪。無需矜持,就讓琴聲與吟詠捧著你的心,讓它生出翅膀,然後飛越亦平靜亦洶湧的海洋,抵達無憂解放的彼岸。
-資深混音師.製作人 顏仲坤
缽琴合鳴、浪漫空靈。
領心會神、寄情天宇。
- 李文瑗誠摰推薦
3.
當你想安靜時,
當你想放空時,
當你煩燥時,
你一定需要她.
-鍾興民
「丹青是身心靈音樂裡的當代德布西,她的音樂,真好聽。層次豐富且獨具深度,輕易就能讓靈魂與之共舞~」
-心靈使者張之愷。
「雲霧是心的哲思,
是天空流動的浮雲微風,
在山間雨後化出了一抹虹,
人間煩憂帶你走進光的入口,
眼前那清涼靛綠的溪,
卻洗滌掉一身的倦,
留下清透溫柔的詩與一雙澄澈之眼,
深情凝視與守候。」
~嫚烜,聽著「12迴響」2020/6/27~
起出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 混沌。 淵面黑暗
神的靈 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大提琴人 陳主惠。
音符是翅膀,載著心翱翔,越過山划過海,為了找尋秘境,我潛入水晶缽和鋼琴的12個迴響,來到一處靜謐之地,於是,靈氣被啟動了,心也和天地宇宙達到了同頻共振。
祝福丹青的新作帶給地球更大的擴展
- 張小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