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建造路思義教堂的難度今日無法想像,由四片(兩組互對、重疊)獨立的雙曲拋物面牆所組成的結構體,只憑貝聿銘事務所提供的8張施工圖,和陳其寬手作的小模型來想像施工。為確保品質,還將混凝土強度從3000 psi提高到4000 psi,並將6分鋼筋改為8分,在偷工減料不絕於耳的今天,吳艮宗是打著燈籠實在難找。結構工程師鳳後三,為施工期間路思義教堂內的支撐柱設計了很巧妙的斜面楔型木塊,可靈活地塞緊在柱底與地面之間,拆除時只要將楔型撐木敲掉,整個結構就會鬆脫。
.
2006年,吳艮宗先生過世,享年82歲。東海大學於1月14日在教堂外草坪栽植一株櫻花並設立「一本初心」石碑,紀念這一位誠懇忠心的營造商。路思義教堂外牆覆蓋琉璃磚,是為了避免大面積水泥長時間吸水後腐蝕內部鋼筋,同時為了呼應內部菱形格子樑,外牆亦燒製菱形琉璃磚。由於整個外牆是雙曲拋物面,若用傳統工整鋪法很難維持整片琉璃磚型方向工整,所以琉璃磚上故意燒製了一個凸起,並且恰如當今教堂的四片牆面,會先舖設有凸起的琉璃磚面,從側面看所有的凸起要聯成一條直線,借此很容易在視覺上做出整齊與否的標準。
.
外牆琉璃磚面歷經半世紀,沒有任何一塊掉落,連1999年的「921台灣中部大地震」都安然無損,讓當初預留近千片修補用的庫存琉璃磚毫無用武之地。這堅固的牆面看上去卻相當斑剝錯落之美,一方面是因為直接以軟底方式黏貼,露出了混凝土的粗糙面溝縫,二來燒窯過程中因為發生窯變而導致色澤不均。但陳其寬先生很欣慰地說:「我正希望這種效果,只是設計圖上沒表示出來而已!上帝把愛給了大家,自己的教堂卻像歷經長年歲月的風吹雨打,若我們鋪貼得整整齊齊反而不行,很高興你們把我想要的意境表現出來了。」
.
路思義教堂的設計成員如下:
主設計:貝聿銘
建築設計:張肇康
副設計:陳其寬
計畫工程師:鳳後三
建築設計、主導設計:貝聿銘
夥伴:張肇康、陳其寬
建築工程設計:鳳後三、陳其寬
結構工程設計:鳳後三
營造工程設計:吳艮宗
.
以上節錄自東海大學虛擬校史館
貝聿銘與東海大學魯斯紀念教堂的故事
全文連結 http://140.128.103.27/virthu/detail3.php?ar_id=1&p_id=504
圖片 http://gotaiwan.sg/…/place-of-int…/the-luce-memorial-chapel/
.
貝聿銘百歲壽辰之際,M+與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以及香港大學建築學系,聯合舉辦「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共分兩場。從與貝聿銘有切身聯繫的兩個地區──中國/香港及美國/波士頓──出發,與一眾建築史學家、同業等,以全新眼光探究這位建築大師及其作品。
重思貝聿銘:百年誕辰研討會
Rethinking Pei: A Centenary Symposium
M+,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 https://goo.gl/J9eopF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 https://goo.gl/buQ9ek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 https://goo.gl/yAbPuV .......合辦
.
Poster 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王志弘
http://wangzhihong.com/Project/Rethinking-Pei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