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創舉!一個好的變革政策
台西漁電共生先行區率先依「農田水利法」 #廢除失能舊水路!
治芬在7/8邀請 #農田水利署蔡昇甫署長 到台西的魚塭現勘,當時我們站在有才寮大排南邊的魚塭旁,在地的丁先生攤開地圖,密密麻麻的水利用地把魚塭切得一塊一塊,但是現場一看,東西向的圳路還有在使用,南北向的水路則是幾乎埋藏在魚塭裡,失能了...
漁業署和能源局在台西推動漁電共生先行區約679公頃,其中有312公頃分佈在台西崙中段、崙西段土地上。農水署清查盤點後,有40幾公頃的國有土地分佈其中,檢討南北向圳道或水溝設施功能後,#明年三月就可以完成廢止工作了!未來可辦理 #出租或出售 給當地漁民,還會開立 #土地同意使用證明書,讓漁民們可順利向縣府申請作綠能設施。
農水署去年10月改成官派後,我發現他們的腳手變得很快!3周就回覆我盤點結果,也緊鑼密鼓地辦理分割或直接廢止的程序和期程,從現勘到今天不到兩個月,要向各位鄉親報告好消息,不只造福鄉民,提高漁電共生的效益;其實也降低了他們的維護管理成本。
廢除失能的農水路只是第一步,接著我們還要關關難過關關過,別忘了還有台西工業區,冀望台西這個風頭水尾區,變作綠能產業的領頭羊!
#嚴重地層下陷區漁電先行
#農漁為本綠電加值
#綠能養殖生態農水四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漁業署 漁 電 共生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治芬報你知~
颱風豪雨害死蛤仔,啟動天災救助!
受七月底西南氣流以及八月初盧碧颱風影響,急降雨導致池水鹽度急劇下降,使文蛤大量死亡。治芬昨天(12日)邀請 #漁業署張致盛署長 到雲林台西現勘,發現台西地區養殖戶普遍受到影響,已達20%以上受損,且死亡率仍持續上升,比對雲林沿海養殖地區降雨情形,將儘速公告 #雲林縣全縣的文蛤為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對象。
文蛤是引海水來養殖(半鹹水),鹽度20ppt上下是文蛤最喜歡的環境,台西的文蛤池水深約在40公分,但是這波豪雨的累積雨量超過700毫米以上,池水的鹹度從20ppt驟降到7ppt,自前天(8/11)起文蛤普遍已開始死亡。
(20ppt為每1000公克的溶液中,有20公克的鹽)
有養殖戶告訴我,原本文蛤已經準備收成,採收機都安裝好了卻馬上淹大水,現在整池都是「死殼仔」,放養的收成都沒了。
也有養殖戶陳情說,面對強降雨這種極端氣候,文蛤的收成越來越差,光靠每年救助也不是辦法,想要轉型做漁電共生,但是政府限制一堆,例如遮蔽率必須低於40%,希望政府能提高綠能政策的效率,否則綠能趨勢,未來水產品、農產品、工業產品都可能賣不出去。
漁業署 漁 電 共生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17大停電後,核三1號機迅速併聯,證明蔡政府要解缺電之危,還是少不了核電。看來,2025年能否真正做到非核還有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各種急就章的綠電大折騰,台南沿海的魚塭、嘉義的農田、雲林的養雞場、桃園的埤塘,到處架設起太陽能板,台西處處是風機,候鳥不來了、白海豚轉彎了。國在山河破,家園恐將面目全非!>
三接喚醒了民眾對千年藻礁的關心,然而,蔡政府的電力政策對台灣環境的傷害,遠遠超過藻礁所遭遇的不幸。眾所皆知,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是綠電占20%、煤電30%、氣電50%。但是蔡英文執政5年來綠電只成長了0.6個百分點,2020年的綠電發電比只有5.4%,距離目標值20%還差得遠,沒有多少人相信4年後的2025年能夠達標。
然而,就這不過5%多一點的綠電,已經把台灣整得七葷八素,反風電、反光電、反漁電共生的民間團體不知抗爭多少回了,假種田真種電、假養殖真賣電的綠電設施掠奪農地資源的亂象叢生,農委會和經濟部因管理不力,2017年遭到監察院的糾正,但近4年下來,問題仍不見解決,鄉間水田到處種電,農事反而成了配角,甚至是虛應故事。
為了加速漁電開發,漁業署釋出1萬公頃土地做「漁電共生專區」,面積占了全國養殖用地的1/4;此外,漁電專區的門檻,也由25公頃下修至10公頃,如此一來,土地開發將變得零碎化,失去區位集中的優勢;而太陽能板及相關設施造成生態惡化,作物和漁產品質因而變差;因為種電引發的「圈地效應」,使得不同利益方彼此間心結日深,也破壞了地方的和諧。
同樣值得憂慮的是,在蔡政府全民瘋種電的政策引導下,農業用地遭到移轉甚至掠奪,勢必對糧食自給率本來就不足的台灣,造成進一步的衝擊。
另一個同樣在地方引發強烈抗爭的是風電。2017年起,雲林陸續架起了97座陸域風機,且已全部環評闖關成功,因為其中有6成獲環保署「免環評」同意。這樣的環評當然令在地民眾不安。
居民認為,陸域風力發電的低頻噪音對其健康與生活造成了嚴重干擾。事實上,醫學文獻已證實噪音會讓人體產生壓力荷爾蒙,是高血壓、動脈硬化與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離岸風機則可能改變水文、水質、底質、地形及地貌,影響海洋生物的生理、生態或行為,漁民擔心最終會殃及漁業資源。
面目全非的家園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601001118-260109
#藻礁 #缺電 #綠電 #核電 #風力發電 #低頻噪音 #種電 #農業用地 #漁電 #太陽能 #非核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