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獄,是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龔自珍詩云:“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
國安處再拘捕一名55歲男子 傳是《蘋果日報》中國組主筆
https://hk.appledaily.com/breaking/20210623/QXC6NNOVHNBTJN5GLQRSIOWW4U/
【最新】警方國安處拘捕多一名55歲男子涉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安全,消息指被捕男子為蘋果日報撰寫評論,筆名李平
https://news.now.com/urgentnews.jsp?taskId=22844&refer=Sha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着大陸網站例如淘寶、微博、抖音興起,其網絡用詞成為潮語,甚至影響香港,也成為香港的「潮語」,更有詞語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之中,成為「正規書面語」,但這是否意味,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也應該使用這些大陸「潮語」?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
漢語大詞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淺談那些中國方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朱思思
馬鈴薯、薯仔、土豆、洋芋,哪個說法是對的呢?
答案是以上皆是,因不同方言中有不同的使用習慣而有不同的名稱。一般來說,「馬鈴薯」(potato)是統稱;而「薯仔」是香港、廣東等粵方言地區慣用的稱呼;「土豆」則是東北一帶等使用官話方言地區的流行稱呼;而「洋芋」的叫法常見於台灣地區,在吳、湘方言中也是常用叫法。關於「馬鈴薯」稱呼不止於此,有興趣的同學可参考項夢冰、周焊培〈漢語方言裏的馬鈴薯〉等文章,今期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甚麼是「方言」。
方言,以字面而言就是「地方使用的語言」,據《漢語大詞典》中「方言」詞條解釋:「語言的地方變體。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一個地區的話」。「方言」可以說是相對於「標準語」,同時又是集中在一個地區發展成具特徵的「通行語言」,如王維〈早入榮陽界》詩言:「人見風俗,入境闻方言」。
十大地方通行語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同時有着悠久歷史,故而發展出不下數百種方言,有的隨着時間而消失,有的則合而為一,發展成更趨成熟的語系。時至今日,各種方言仍不斷地在發展、變化。早在1900年,學者章炳麟於《書》提出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區;後有不少學者提出「七分」的說法,長時間為方言學界普遍接受。就官方而言,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除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外,也依此說,將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閩方言。但如上文所言,語言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故2017年教育部發布《中國語言文字概況》中(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方言、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
普通話VS方言
說到方言之間的差異,一般體現於詞彙、語法(如語序)、句式等各個方面的不同。前文提及的「馬鈴薯」,就是方言詞彙使用差異的典型例子之一。諸如此類,常在生活中引起不少的趣事,例如「土豆」在東北地區是馬鈴薯,但在台灣或福建等地區,因「土豆」和「花生」在閩方言的發音類似(近似粵音「拖逗」),所以有時「土豆」在當地指的其實是花生。
不過方言皆源自共同的母語——古代漢語,因地理、歷史、社會等種種因素而漸漸有異,可謂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詞彙、語法方面彼此都存在一定的對應規律。
小總結
每種方言均承載着特別的歷史、文化等內涵,繼而組成博大精深的漢語言系統,這是決決中華悠久歷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雅俗之別,卻無優劣、高低之分。如今隨着時代發展,人口流動更勝從前,即使不必到訪當地,也能在生活周邊聽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講着不同的方言,對此我們應予以尊重、珍視每一種不同的方言。
(本文曾於2020年12月11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悅讀語文 #方言 #土豆 #馬鈴薯 #薯仔 #洋芋 #土豆仁湯 #牛奶煮花生 #七大方言 #十大方言
漢語大詞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道人生:「再愛就愛死了」(李怡)
林鄭自上任以來,「國家」「中央」不離口,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到「國家」有53次,「中央」41次,有人問這「到底是國家報告還是香港《施政報告》」。在講到通識科時,又說要培養學生認識「國家」,認識「憲法」與「《基本法》」,首先要「了解國家憲法要求」。
講了這麼多「國家」,林鄭沒有告訴香港人,「國家」是甚麼?事實上,在中國的所有文宣中,也沒有清楚告訴人民,「國家」是甚麼?
國家,按普世含義或只是根據常識,它就是由人民、土地、主權這三個元素組成的實體。三者的優先次序,按孟子的說法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就是統治權,即主權的體現。孟子的經典說法是:人民最重要,土地其次,主權最輕。美國憲法第一句是:「We The People」,開宗明義由人民立憲。在現代西方文明國家,執政權力,即主權的合法性體現,源自每隔幾年人民投票的授權。這就是主權在民的體制:民有,民治,民享,人民個人權利最大化。
香港《基本法》固然是根據中國憲法第31條而產生,但根本性質與中國憲法完全不同。中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這是國家權力最大化的條文。《基本法》沒有這樣的規定。中國憲法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列有許多公民的義務,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服兵役的「義務」,還有一連串不得這樣、不得那樣的規定。《基本法》「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中的「義務」,只有一條,就是遵守香港法律的義務。中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香港《基本法》與此相反,第37條訂明香港居民有自願生育的權利。前者是人民要服從國家,後者是人民有天賦人權。《基本法》第39條關於兩個人權公約,規定香港如有關於居民權利的任何立法,必須限制都不能與兩個人權公約相牴觸。因此,《基本法》可視為人權憲法,是個人權利最大化的法規。
倘若個人權利最大化的《基本法》,不是作為中國憲法的例外法規去實行,而是服從於國家權力最大化的中國憲法,那麼就會產生越來越深厚、尖銳的深層次矛盾。行政首腦越強調「國家」,與執着於個人權利的市民的矛盾就越尖銳化和表面化。
國家權力最大化的中國,怎樣詮釋「國家」的定義呢?中國出版的《漢語大詞典》沿用列寧主義的解釋:「統治階級實行階級壓迫和實施統治的組織」。
中國現在的統治階級是甚麼人?被壓迫的是甚麼人?中國憲法凌駕香港《基本法》,會讓香港變成甚麼模樣?沒有比中國無遮掩的憲法51條和《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更清楚了。
個人權利最大化的國家,講到愛國,人民都明白那是基於憲法所保障的個人權利而愛國;國家權力最大化的國家講愛國,會造就怎樣的光景呢?作家柏楊1987年接受我訪問時說:「這個國家不能再愛了,再愛就愛死了」,因為「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用害這個國家的辦法來愛這個國家,用害這個民族的辦法來愛這個民族。」
林鄭無時無刻不表示她的「愛國」,在她的「愛國」施政下,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漸漸消失,發達國家開始禁制高科技產品輸往香港,香港作為中國的白手套與發達國家聯繫、作為中國吸取外資的要寨地位趨於式微,對中國來說,香港漸失去利用價值。林鄭所作所為,都是用害這個國家的辦法來愛這個國家。再愛下去,香港死了,中國也被愛死了。
漢語大詞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隨着大陸網站例如淘寶、微博、抖音興起,其網絡用詞成為潮語,甚至影響香港,也成為香港的「潮語」,更有詞語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之中,成為「正規書面語」,但這是否意味,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也應該使用這些大陸「潮語」?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漢語大詞典 在 漢語大詞典-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漢語大詞典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漢語大辭典、漢語大師日文版、漢語大字典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漢語大詞典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漢語大詞典 在 漢語大詞典-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漢語大詞典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漢語大辭典、漢語大師日文版、漢語大字典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漢語大詞典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