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以來非常傾心於坂本龍一創作出的音樂,但也是近期才開始深入了解坂本龍一的生平,不只其創作,也涵蓋他的性格、成長背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等等,後來發覺,他實際上應該是一個隨性自在、平易近人又毫無架子的傳奇人物。觀賞《#坂本龍一終章》、閱讀《#音樂使人自由》的過程不停癡癡傻笑,由他自己輕描淡寫說出這些趣事,讓人由內而外更傾心於這位坦率可愛的配樂大師。
⠀⠀⠀⠀⠀
原本,《#末代皇帝》中他所飾演的甘粕正彥是必須切腹自殺的,坂本龍一對此有很多意見,拚命說服貝托魯奇:日本與切腹這種刻板印象對他這種等級的大導演來講很丟臉,而且全球影迷也不會接受吧,那種赴法兩年的時尚男子怎麼可能會切腹。甚至下了最後通牒,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要選擇切腹?還是要選我?如果要留下切腹的劇情,我馬上就回日本。」最後,貝托魯奇不得不退讓,改成甘粕死於舉槍自盡。
⠀⠀⠀⠀⠀
坂本龍一形容,當時每個演員都已經完全投入自己的角色,自己卻每天在《末代皇帝》拍片現場輕浮說笑,表現得吊兒郎當。不但被導演明言規定,拍完某場戲之前都不准笑,飾演溥儀的尊龍還對他說:「你是日本派來的幕後黑手甘粕,是我的敵人,片子沒拍完,我不會跟你說話。」這兩件事過後,全劇組再也沒有人會在下戲之後主動邀他聊天吃飯。
⠀⠀⠀⠀⠀
另一方面,參與《末代皇帝》最初是以演員的身分加入,並未談及配樂,據說顏尼歐莫利克奈天天打電話到片場給貝托魯奇,爭取製作這部電影的配樂,但貝托魯奇遲遲沒有點頭。拍攝期間,導演突然給坂本龍一三天左右的時間,要他做出某一幕的臨時配樂,而非整部電影的音樂,還意味深長地說:「不管是什麼樣的配樂,顏尼歐可都是當場就立刻寫出來哦」,教授只好心一橫,要了一台勉強勘用的鋼琴,完成眼前的工作。
⠀⠀⠀⠀⠀
貝托魯奇應該是滿喜歡用顏尼歐對坂本龍一使出激將法,他說,在《#遮蔽的天空》配樂準備開始正式錄音的現場,貝托魯奇突然表示,自己不滿意前奏的部分,要坂本龍一立刻修改。當下達到這項要求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他希望能夠之後再提供,導演只回了一句「顏尼歐就有辦法」,於是教授旋即要求眼前四十人編制的樂團等他三十分鐘,再度呈現於眾人眼前就是如此樣貌:https://youtu.be/xLRpPISVgoA。
⠀⠀⠀⠀⠀
回到《末代皇帝》,完成拍攝半年過後,製片突然致電坂本龍一紐約工作下榻的飯店,那時他已準備返回東京,這通電話劈頭指定他立刻幫《末代皇帝》製作配樂,期限是一星期,音樂創作方向只有一個依循,「電影的舞台雖然是在中國,不過這是一部歐洲電影。故事的時間雖然是從二次大戰前開始,一直到戰爭期間,但這仍是一部現代電影,我要你做出呈現這種感覺的配樂」。
⠀⠀⠀⠀⠀
他心想,「有說跟沒說一樣」,並提出要求,將期限延長至兩星期,加上一位優秀助手協助,才在魔鬼行程下於時間內完成四十四首曲子,且因過勞而住院。然而,真正的災難是在《末代皇帝》的試映會,差點讓他從椅子上摔下來,這也是坂本龍一日後極少出席自己配樂的電影試映的原因。因為,他拚到住院才完成的音樂被拆得七零八落,四十四首曲子有一半沒被採用,曾經不顧一切研究相關文獻資料,精準搭配畫面與音樂,傾住全力製作出的心血結晶,三兩下就被淘汰,留下的曲目也都被大幅調動,滿是憤怒、失望與驚愕,不得不「忘記」自己操刀過這麼一部電影。
⠀⠀⠀⠀⠀
直到奧斯卡入圍的消息傳到他耳朵裡,他才又非常興奮地動身前往洛杉磯,忙著看周遭是多麼眾星雲集,甚至沒有準備領獎致詞,他大概也沒預料到自己會需要上台這件事,只好用彆腳英文撐過腦袋空白的時間,坂本龍一視此時此刻為這一生永遠的小汙點。
⠀⠀⠀⠀⠀
⠀⠀⠀⠀⠀
⠀⠀⠀⠀⠀
#好勵志
激將法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憂鬱症的二三事
在看完了 阿滴英文 勇敢的分享後,身為心理師,我立刻想要補充關於憂鬱症的二三事,希望能夠幫助正在經歷低潮,或者不夠了解憂鬱症的人,更貼近這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黑影。
——
1。#憂鬱症 是一種感受非常主觀的疾病
憂鬱症患者的感受對他本人而言,是百分百真實,而且很強烈的。也就是說,不可能靠著別人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沒有這麼嚴重』他就會改變。因為那是他主觀的認知,別人就算告訴他想開點,他的想法是無法輕易改變的。舉例來說,「辣」也是。如果你不怕辣,而你朋友比較怕辣。你們點了同一種餐點,裡面沒有加辣椒,但是有些胡椒粉,你拍胸跟朋友保證,絕對不辣!
結果朋友吃一口就辣到滿臉通紅,眼淚都噴出來了!他叫著:好辣好辣!你總不會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就不會辣了!你想開一點,其實一點都不辣!』#你不會這樣說的,對吧?因為『辣是主觀的感受』是他的味覺告訴他的腦袋,讓他感受到辣的痛苦,而你的味覺和你的腦袋,是另一回事,那是你,不是他。所以,我們會想辦法,讓他喝水,讓他吃點別的,去沖淡味道,但我們絕不會跟他說:你不要這樣想,就不會辣了! 憂鬱症也是,請不要跟他說,你看開一點,就不會難過了!這樣是沒有用的,而且只會讓覺得快辣死的人,對你的反應覺得很受傷。
2。憂鬱症也會發生在光鮮亮麗的人身上
有些憂鬱症的誘發的確是有明確的事件,引發的後續負面反應。但這不代表看似一帆風順、人生勝利、光鮮亮麗的人,就不會得到憂鬱症。因為憂鬱是一種情緒,任何人都會有情緒,#和是否成功耀眼並沒有關係。事業成功、形象光彩、家財萬貫的人,也會感冒,也會被水嗆到,也有可能得到憂鬱症。但是越在鎂光燈下,或是越常被認為是無憂無慮的人,得到憂鬱症的時候,卻會在其中一個症狀『自我價值感低落』這件事情上,顯得更加無助且難以開口求救。因為太容易得到「你怎麼會憂鬱?#你有什麼好憂鬱的,」這種回應,反而會導致光鮮亮麗的人容易選擇壓抑和隱瞞,想要硬撐過去。 越想要和自己的情緒硬幹,越會 #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越容易把真實的自己孤立起來,病情反而嚴重。
3。憂鬱症多久會好?
憂鬱症沒有絕對的病程,沒有標準的SOP,沒有人可以確切告訴你多久後你會好起來。因為每個人的先天後天狀況都不一樣,面對憂鬱時的條件和支持系統也都不同。這就是生理、心理、社會各層的因素不同,同樣一波寒流來襲,有人會感冒,有人卻不會。而那些感冒的人,有人睡兩天就好了,有人卻要咳兩個月。好不容易好了,一個不小心下個月可能又中鏢了。 沒有絕對,請不要拿A跟B比較,也不要認為對A有用的方式,對B就一定會有用。不要用「多久會好」去強問自己或當事人,相信我,#他如果知道答案的話,他也不用這麼憂鬱了,他比你還想趕快好起來。
4。憂鬱症可能需要住院
聽起來很可怕!不就是情緒低落,有需要住院?是的!憂鬱症如果嚴重的話,建議住院,是為了你的安全健康著想。請想想看,通常我們什麼時候要住院?什麼病會讓我們不能只是在家靜養?答案很簡單,就是當『#你自己在家的設備和條件,#無法把你的狀況照顧好的時候,你就要住院』,例如,開刀,為什麼要住院?因為家裡沒有設備,開完後,如果是小刀,你可以回家自己換藥,就可以出院,但如果開完後的傷口,是你自己在家無法妥善照顧的,有可能發炎、有可能需要注射、有可能需要觀察,那你就需要住院。嬰兒一旦生病常常需要住院,為什麼?因為在家裡就是沒有那個環境和條件和設備來照顧好它,所以他需要住院。你感冒,不需要住院,但當你因為感冒發燒或是引發肺炎等等,在家已經沒有那個醫療設備和條件照顧的時候,你就需要住院。
憂鬱症也是,你在家若已經沒有那個條件,可以照顧的時候,會建議住院,讓醫療可以密切且近距離地給藥、調藥、治療、觀察,支持來確保安全。當你的憂鬱症會讓你有生命安全疑慮時,就會需要住院,妥善照顧你。
5。憂鬱症不是不能靠自己好起來,但較難預測
的確有些人靠著自己做很多努力,經過時間,憂鬱症減輕。但是在病程當中,如果發展不順利,或壓力源始終存在,甚至壓力加劇的話,不一定會減輕。就像已經感冒的人,若不看醫生不吃藥,好好休息,可能會好起來,可能會比較慢,但也有可能,如果持續被其他人傳染,持續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等(就像是壓力源持續干擾),甚至可引發其他疾病或是發燒,導致更多身心的狀況發生,而超出「自身免疫能夠抵抗的範圍」,也就是超過單靠自己力量去好轉的範圍。因此,如果憂鬱症是一個你不熟悉的病症,#要保持警覺,當感覺 #超過自己能夠應付的範圍,就應該要求助專業。
6。憂鬱症的人可能不是天天都憂鬱
大多數憂鬱症的人的確每分每秒思緒都是負面,情緒都是低潮,#但他們的表現形態可能不是如此。因為他們大多會希望「看起來不是如此」,所以他們會努力在外顯上表現的接近平常的樣子,也有可能有時候好轉一點,但馬上又會低落下去。所以不要在你看到的時刻,去衡量一個人憂鬱的程度,#那是片面的。也不要因為看到片面的,就去否認自己或當事人的嚴重性,那可能會錯失幫助自己或當事人的重要時機,也可能會成為二次的壓力源。
7。憂鬱症的人可能無力感受,所以不要去激他
憂鬱症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對人生對自己都感到沒有價值和希望,對自己曾經熱衷喜愛得事務,也都不再感到興致勃勃,甚至是熱愛的人也一樣,他們沒有動力也沒有氣力,去展現以往相同程度的在乎,嚴重者,甚至可拋下自己最珍貴的人事物,毫無眷戀。因此,不要對憂鬱症的人使用激將法,不要強迫他去在乎,#不要去測試他的在乎,因為在她沒有氣力的時候,#他想在乎都做不到,當他發現自己對於別人的激將也沒有反應的時候,他會更加無望,更加悲觀,適得其反。
——
希望這些分享,可以幫助到正在閱讀的每一位。
憂鬱症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我們不夠了解他,反而可能做出沒有幫助的事情。
如果你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些,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認知:「我們不夠了解他的感受,不夠了解憂鬱症」開始。接著,你就會開始了解,而且,你可能會成為他可以信賴的那一個肩膀,對,#我是說肩膀,你不是藥物也不是醫師,但是在藥物和醫師之外,他也會需要一個肩膀,肩膀不會給意見、不會否定他的感受、不要叫他想開一點,#肩膀就是肩膀。
文:許嬰寧 鐵人心理師 這才是我啊
激將法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W8 2021/3/16 星期二
今天女兒早早要出門參加Story fest 校外教學活動,
我幫他帶了烤雞肉三明治,因為他要求不要切開,
所以我拍了爸爸的早餐,給大家看一下剖面圖。
👄👄👄👄👄👄👄👄👄👄👄👄👄👄
「吃便當聊天室」~音樂和孩子這檔事
你們家的孩子也學音樂嗎?
你有想過你為什麼會給孩子學音樂?
你有計算過音樂這條路要投資多少金錢和時間才夠?
你有懷疑過到底要學到什麼程度才是終點?
你有因為小孩子不練習而讓親子關係緊張嗎?
我今天想來分享一下,我們家讓孩子們學音樂的理由。
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除此外,我還聽說過很多給孩子們學音樂的好處:像是在澳洲學音樂對孩子的升學之路有幫助,年幼的孩子學音樂可以訓練專注力,訓練孩子們的手指靈活度,和手指肌力,陶冶性情,讓孩子向內培養氣質,向外增加自信,好處說也說不完。可是,以上沒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當初讓孩子學習樂器的主要動機。
我們讓孩子學樂器的理由只有一個~幫孩子結交「音樂」這個朋友。
我和科學家都認為,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太多,壓力太大,自殺的人數逐年增加,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憂鬱症也是一個問題, 而音樂會是孩子們將來出門在外時,可以隨時陪伴他們的朋友 ,孩子們學習的第一種樂器是小提琴 (都是小學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才開始學),是因為小提琴攜帶方便,可以背著四處去旅行.2019年底回台灣的時候,還因為攜帶小提琴,獲得優先登機的特別待遇。(竊笑)
而陽陽另外學習長號和鼓都是參加學校樂團才學習的樂器,由學校安排,我們沒有刻意推進。
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理由,把音樂當成朋友。當孩子認識更多樂器,他就結交越多朋友,陽陽說他覺得鼓有一種魔力,當他盡情的打擊之後,所有的壓力和心理沉重的感覺都會消失不見,所以他每次打完鼓心情就會非常輕鬆。即便是被人批評之後,也只是打一場鼓就忘記了。這也是我們決定要買下Michael的原因。(陽幫鼓取的名字,是一個有名的鼓手的名字,而且買鼓的那天剛好也是那個鼓手的生日,故取其名,這樣她還可以記得第一天擁有Michael的日子)
「那小提琴呢?」我問
「Blue(陽的小提琴名字)是那種會讓你心情很平靜的朋友,每次要拿出Blue來練之前,我都會覺得很煩,要有很多前置工作,可是當我開始演奏的時候,我就很享受整個過程,有時候還練到捨不得放下,Blue的聲音不論是快慢高低,都像是帶著情緒,所以演奏不同的歌,會有不同的心情」陽陽中英文交替解釋著。
「長號呢?伸縮喇叭 你的Bob」我再問
「Bob是相處久了,才有感情的朋友,我一開始很討厭他,很笨重,扛在肩膀上的樂器,一點也不帥氣,我當初看上的可是薩克斯風。可是當我多學一點,我就多喜歡Bob一點,長號演奏常常不是主旋律,可是有了他的搭配,整首歌的感覺就會很不同。Bob已經是音樂裏的配角了,我不愛他,誰愛他?」
「那圈圈呢? 你喜歡小提琴嗎?」
「我很喜歡,而且老師教我的歌曲,我拉過幾次,那個譜就會印在我腦子裡,所以我可以不用看譜,就能演奏,我覺得拉小提琴很好玩,在學校裡拿著小提琴很帥。」
這些是我最近跟他們聊天時的紀錄。(因為我一直想寫這個題材很久了,所以最近會跟他們聊這些)
孩子們若喜歡音樂,他們就會每天乖乖練琴嗎?
會,才怪!
學習新歌,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們也會逃避,尤其陽陽也曾哭著說「我不可能學會這首歌,太難了」然後逃避不肯練習。
我們的反應是:「如果你自己跨不過這個難關,那我們不練了,我們把課給停了,你已經學到這裡,基本的歌曲都會拉了,你對這個朋友認識的深度也只能到這裡,不學真的沒關係,我們可以停止。」媽媽還歡呼可以加菜錢了。(我們不是激將法,是真的覺得可以放棄沒關係,我真的很想加菜金,到底這一家是有多會吃)
她哭著說:「人家的爸媽都是逼自己的小孩練習,鼓勵自己的小孩繼續,只有你們是鼓勵我放棄,哪有這樣的爸媽啊,我就偏不放棄」不願意放棄的她,哭著,拉著,也就會了。現在他遇到困難的歌曲,自己找到方法反覆練習拉不好的地方,直到熟練,再串起整首歌曲,不再因為感到困難而掉眼淚。
圈圈,目前好像沒有遇到困難的地方。除了常常趕拍子搶快,因為想要快點練習結束去玩樂。
音樂要學到什麼時候?如果只是交朋友,為什麼要去考級?
他們的音樂,學到他們不想再學,我們隨時可以停止。
鼓勵他們去考級,是因為要有目標,他們才有方向前進,才有跨越後的成就感。也是訓練在評審面前演出時的不害怕,不怯場。
投資這麼多錢給孩子學音樂,他們又不當音樂家,長大後能幹麻?
我們小時候每天上學寫一堆作業,其實也不知道長大後要幹麻。
我們生養孩子,不只是音樂,每天吃飯,生活都是錢,
我們總不會問,每天給他們吃飯,養大後他們要幹麻?
如果孩子們是快樂的學習音樂,那這項投資就很值得,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用更單純的動機讓孩子們去接觸音樂的領域,能夠接受孩子們對學習音樂這件事的任何態度,不論喜惡都給予尊重,你也不會為了對孩子們的高期待而感到糾結,因為我們的盼望越大,給孩子們的壓力也越大,我們也可能失望越大。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愛音樂」「玩音樂」「和音樂玩」,成為快樂的孩子。不喜歡也沒關係,或許他們更愛運動或其他選項。
對了,除了音樂,我們也幫孩子們結交了另一個好朋友「閱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也是孩子們自己獨處時的好朋友。
陽陽還有兩個閨蜜是「繪畫」「寫作」(陽陽有在青少年小說網公開發表自己的創作),圈圈的麻吉是「樂高」和「摺紙」。
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無論何時,都有音樂,有書,有畫,有寫作,有樂高和摺紙,這麼多好朋友的陪伴,就算沒有網路,他們也不會焦慮不安,和無所事事。
給孩子們學音樂,就像是某天我牽著「音樂」的手帶到孩子面前:「孩子,這是我要介紹給你的新朋友,你們可以一起玩喔。」
然後,孩子們要和這個朋友彼此了解多深?交流時間多長?適不適合一起玩?互相喜不喜歡?吵架之後會不會和好?這就得靠家長的觀察和鼓勵了, 合則聚, 不合則散, 無須勉強。
當然,「音樂」不會是唯一可以選擇的夥伴,你也可以牽著「游泳」「足球」「籃球」「棒球」的手.....介紹給你的孩子,「繪畫」本人也是很喜歡交朋友,看孩子喜歡誰,我們就支持誰,不隨波逐流,不是聽說,就算是聽說,也是要聽你的孩子說,讓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我們的陪伴,還可以「有夢.有歌.有朋友」幸福的長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分享,歡迎交流。
激將法英文 在 HOW DO WE SAY 激將法IN ENGLISH?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HOW DO WE SAY 激將法 IN ENGLISH? MS ENGLISH HONG KONG. MS ENGLISH HONG KONG. 407 subscribers. Subscribe. 1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激將法英文 在 「激將法」的英文怎麼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Produced from Teacher Sammy's blog post at: http://bit.ly/2zuskDM. ... <看更多>
激將法英文 在 是故意說反話以達到真正目的之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HiTutor英文小教室】 在中文裡我們常常會說「激將法」,但是英文該怎麼說呢? 激將法的說法可是很有學問呢! reverse psychology 激將法為何是reverse psychology 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