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期間以來,大家都有很多的失去,但別讓苦悶佔據我們有限的人生。閱讀能豐富我們的視野、充實我們的心靈、給予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向,也能學習新技能,獲取新知。小說也好,食譜也好,為下一趟旅行準備的旅遊書也好,就是現在,去尋本自己喜歡的書吧!
---------------------------------------------
📚【Keep Reading! Let’s讀it.】📚
#文化部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沒錢、沒時間、或受困於疫情無法去旅行,那就閱讀。因為文字可以帶你到任何遠方,謝謝房市達人 張旭嵐點名邀請,為大家推薦一些對身心靈有益,喜歡的書單。』
👉(1)必讀No1
《樹冠上THE OVERSTORY》
作者:Richard Powers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文化
期待了非常久,終於盼到《樹冠上THE OVERSTORY》上架!這本書曾獲2019年普立茲小說獎,在美國上市三年多,至今仍高踞各獨立書店暢銷書排行榜。作者鮑爾斯藉由幾段故事,道出樹木在九位主角人生中的關鍵存在,每個人物都伴隨一棵與命運休戚與共的樹登場,小說裡除了展現作者對植物的熱情與調查深度,故事線還延伸到越戰歷史、北歐移民史、以及戰後中國移民面臨的內心糾結,內容甚至還出現中文古詩,鮑爾斯的文采令人讚嘆,但用英文呈現的中文詩,要「再」譯回中文談何容易,想來就是個艱鉅挑戰!
譯者施清真是我大學時期非常喜愛的一位老師,施老師目前旅居美國,為了完整譯出原文的意境,她與原著作者長期保持書信往來,反覆商討用字,還因此結交為好友,在施老師的邀請下,鮑爾斯更欣然為中文版撰寫一篇全球獨家的跋文,成了這本書的一大驚喜!我完全認同鮑爾斯所說的:「若想在地球上永續生存,我們就必須與樹木結盟。」因為人類在地球上有如滄海一粟,樹木才是地球真正的守護者,我們得試著去傾聽,傾聽樹木想說些什麼。
👉(2)《通往世界的植物》
作者:游旨价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非常適合作為《樹冠上》延伸閱讀的書,這是一部臺灣高山植物的自然溯源史,透過高山植物群引路,揭開百萬年來臺灣島與全世界的連結。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是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你知道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嗎?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是什麼?這本書能告訴你答案。
👉(3)《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
作者:Eric Chaline
譯者:高萍
出版社: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前面都介紹植物了, 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連礦物一起來吧(笑!)其實是孩子學校的暑期書單裡有這本書,在網路書店試閱了幾頁後,覺得非常有趣,馬上訂一本來看,國一升國二馬上要接觸理化科目的學生,非常建議閱讀。這是一本貫穿遠古時代到現代科技世界,述說礦物如何影響、甚至定義人類生活的故事集。像是促使甘地發起獨立運動的開端,竟是再平凡不過的鹽;居禮夫人發現的鐳,曾被不知情的工廠女工塗在指甲及牙齒上當成夜光塗料炫耀,引發一場百人中毒大悲劇;馬路上灰黑的瀝青,曾是保護基督教國家免於毀滅的神奇「希臘火」,這本書的圖片非常豐富,從遠古原始人類敲出第一柄燧石刀刃起,以50種礦物描繪出貫穿數百萬年的人類足跡,敘述我們如何用礦物構築家園,如何發現並利用它們建構起整個人類文明社會。
👉(4)《讓天賦自由》
作者:Ken Robinson/Lou Aronica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但遇到成天只知道闖禍惹事,成績又不怎麼樣的孩子,爸媽只能乾瞪眼,實在不知道他會有用在哪裡?在我對教育徬徨無助的時候,有老師建議我看看這本書,書中59個最真實的生命故事,每個人都過著挑戰重重的生活。他們的人生歷經低潮與阻礙,卻終究獲得肯定與成就,這些故事的重點不在於他們的成功,而在於你如何回應內心的呼喚,找到你的熱情所在,或許一切都會改觀!
👉(5)《自在生活: 涓涓的101道家傳好味》
作者:胡涓涓
出版社:幸福文化
這本書對身心靈超級有益啊😆!想吃什麼?照做就對了!
沙茶羊肉空心菜/黑胡椒牛小排/鹽酥蝦/螞蟻上樹/乾扁四季豆/薑絲炒大腸/乾燒蝦仁糖醋雞丁/蒼蠅頭/魚香肉絲/麻婆豆腐/鹹蛋炒苦瓜/滑蛋蝦仁/油豆腐鑲肉/回鍋肉/照燒豬肉片/客家小炒/宮保雞丁......
Carol老師的食譜不管中式還是西式,只要照著做不大會踩雷,我煮菜煮到沒點子的時候就乾脆把書丟給小孩,「來,自己去翻一翻看想吃什麼?媽去買菜來做。」這本主婦寶典,你必須擁有。
推薦好書大家一起來,我邀請好朋友 東森氣象主播王淑麗一起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萌芽。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瀝青路英文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鴻梅推藝文 ►新北【特別容器-合一與分別地界】
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現正展出齊簡策畫的《特別容器-合一與分別地界》,探討呈現作品與空間的關係、議題,據此首先要知道的即是聚落的過往-教師人員眷舍的閒置到被佔,簡單的說就是充斥加蓋違建的一二樓矮房住屋,直到近年經過整頓修繕形成現在的展覽聚落,然仍舊保有原本居家格局。展間結構複雜就算,論述也難解,索性由簡入繁地循著有點詭異的展覽四結構「牆」、「光」、「水」、「線」前進各個空間,周育正的〈二整〉趁著整修聚落期間煩請牆壁抿石師傅以同樣手法將門窗以向外凸出約30公分的形式給它均一的抿石封起,這居家、展間在此更接近一極簡雕塑,然而它是中空的;關於〈採光與佈光〉,許家維強調展示其作品創作過程的布面輸出和錄像片段,同邱承宏的攀藤和那簡潔但味道強烈的眾多瀝青板塊、瀝青波浪板,分別透過鐵架與鐵鍊將其組裝,於是輸出、攀藤和液晶電視、瀝青板塊、波浪板,在自然光與打光的情境底下形塑現代化底下的人類與動╱植物之間的糾纏;黃榮智那鋁盆、燈箱、燈泡和水管通路共構的空間聲響裝置〈星期六的早晨:接水╱掛衣╱擺燈箱〉裡面,看似一切都很新。順著木造過道環繞一圈聆聽水滴在上百新的發亮的鋁盆上形成的聲響,觀看轉角燈箱呈現的展間過往-破敗,緊接來到末了的樓中樓矮間,樓板垂晾著幾件衣物、水滴到黝黑的鋁盆,攀繩踩梯進入樓中樓,我們看到偌大的門牌和承裝著洗石的鋁盆。來到戶外,樓頂擺放許多承接雨滴的鋁盆,樓中樓牆外懸掛著英文白光霓虹燈句:生態不僅是一個概念,還是一個容器(Ecology is not a mere concept but a container.),明顯對應眼下的人造生態池。作品元素頗多,但大體關乎破敗住居的生活與城市環境的生態;齊簡的〈樣品屋計畫〉不簡單,但概略的說就是一沒有隔間且格局方正又指稱擺滿藝術作品的黃色空屋。作品都不在黃區裡,而在樣品屋區域外的其他居家隔間和戶外空間,有路障、交通告示牌、不敢亂飛的白鴿、拆下的門、黃色長形木板、被漆成黃色的違停線,以及藝術家的幽默等,作品內涵基本指向空間的對應與觀者的意識。這樣看下來,即可略知此展關照城市的空間與生態(包含人類),及對空間和物種等的界線之意識,值得觀眾親身前來穿行探索體驗。
✍推薦者
楊浤淵|第八屆鴻梅新人獎藝評組得獎者、2021鴻梅年度特約藝評人
【特別容器-合一與分別地界】
展覽日期|2021/03/19(五)-2021/05/15(六)(週一及國定假日公休)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
展覽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聚落」
展覽時間|週二 - 週日 11:00 – 17:00
展覽網址|https://pse.is/3evmsp
瀝青路英文 在 張怡章魚_屏東趴趴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怡律師的東港講座: 有情書店 12/29 下午3:30
如何讓你的聲音被聽見?
公民議題講座:如何以陳情書或其他方式,表達公民意見
邀請嘉賓:立委候選人 張怡 律師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的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東港位於屏南,與縣府的距離較遠。英文俚語"Out of sight,out of mind"人們總是關心看的見的事物比較多。而建設總落在離決策圈較近的地方。
民主國家裡,每個公民都有公民權,先不提數年一次的投票權。選舉是暫時的,一個地方是否成長進步,就算只是一般民眾,除了投票依然有很多表達意見的機會。
例如路上有坑洞,我們除了等待公家單位鋪路,鎮公所也有提供瀝青,供民眾領取,民眾順手直接補上,會是最迅速的應急處理方式。
但很多人遇到事情,是打電話進公家單位開始陳情。但電話並不會留下紙本記錄,很多的意見到後來淪為抱怨、情緒發洩,對於改善毫無幫助。
這次邀請到屏南二選區的立委候選人張怡律師,來分享他在恆春參與公民運動的經驗,也剛好藉這個機會,讓東港的在地議題有個陳述的機會。
時間:12/29 15:30-16:30
地點:東港有情書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