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愛寵物日】
我家現在的「寵物」如圖所示,除了兔子外一般人大概都覺得很奇怪。我想,「寵物」這個概念應該是人類才有的吧?我一直覺得,無關乎生存,也不是為了研究而飼養動物,真的,蠻,奇怪的(笑)而我們這些「奇怪」的人又很喜歡互相傷害,指責其它人養的動物有多奇怪XD明明大家都很奇怪啊XDDD
我和大部分人一樣,經歷過不經大腦思考就和父母該該「想養什麼什麼」的年紀,但因為我媽總會以「不准買外來種回家」擋回,所以儘管我曾經想養過的動物有一拖拉庫,也沒有付諸實行真的養。不過我也一直在思考著寵物的選擇標準是什麼,如果我將來有機會再多養寵物,要養什麼呢?毛絨絨的、有鱗片的、有腳的、沒腳的、腳很多的,不管養什麼都奇怪但也都是我的愛XD來說說在考慮銀彈是否充足前我對自己設的篩選物種的條件:
<要合法>
-儘管相關法規在台灣還很不完善,有漏洞也有灰色地帶,有爭議和疑慮的物種就先不考慮
<能領養的就不要購買>
-因為數量過多而被棄養需要找新家的動物其實有很多種,又或是已經造成入侵問題的物種
<人類還沒有穩定繁殖技術的動物不養>
-即使這種動物在原生地多得滿地爬,但直接捕捉野生動物販售我反對
其實這些條件看起來非常的寬鬆XD但也就只是單純看物種選擇罷了,真的要養一種動物需要做的功課太多太多了。養動物不是只要讓動物活著而已,怎麼養得好讓動物過得好才是最重要的啊。
當聽到別人說某某動物很好養,不要就傻呼呼的相信啦,也許飼主投入的金錢和精力都是你無法給動物的,別人覺得好養,不見得對你來說就是好養。我曾經被人用很隨便的態度問「啊有什麼肉食動物是好養的啊?」,當下我還蠻想回答那你去養蛆啊我可以不要繼續這個對話嗎魂淡。(在此我要為曾經對養蛆抱持這很簡單這樣錯誤的態度道歉)
原本想說,在愛寵物日的主題是講些各種寵物的飼主可以延伸關心的議題,像是犬貓關注流浪動物、繁殖場以及收容所現況,兩爬鳥類是原棲地破壞和寵物交易延伸問題等等,不過被E姐吐槽「你覺得會用網路的人還需要提醒飼主責任嗎」所以就果斷放棄了(笑)
所以我就簡短的說通用飼主責任(還是要說),「不要棄養也不要讓你的寵物在外頭亂亂跑,不管養狗養貓養兔子養倉鼠養鸚鵡養爬養蛙養蟲,99%都不是原生種是外來種。除了愛你的寵物,也希望你能一起愛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真心希望所有「奇怪的人」都能和平相處好好溝通討論。(´▽`ʃ♡ƪ)
大家可以來分享一下你家寵物來讓我流口水嗎XD?
「灰鸚鵡繁殖場」的推薦目錄: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阿鏘的動物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BREAK POI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Re: [閒聊] 臺灣的鸚鵡市場? - 看板Av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北區灰鸚鵡繁殖交流中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灰鸚鵡繁殖場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灰鸚鵡繁殖場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灰鸚鵡繁殖場的價格和推薦,FACEBOOK、寵物百科、PTT 的評價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灰鸚鵡繁殖場的價格和推薦,FACEBOOK、寵物百科、PTT 的評價
- 關於灰鸚鵡繁殖場 在 和尚鸚鵡顏色. 和尚鸚鵡幼鳥價格的價格和推薦,FACEBOOK 的評價
灰鸚鵡繁殖場 在 BREAK POI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德國與台灣對待流浪動物的差別:
德國: 通常台灣的遊民都沒有能力養狗,為什麼德國的遊民都有餘力養狗呢?倘若遊民領養了一條狗,政府便會給予狗補助,這麼一來遊民就有了自身與狗的補助收入,經濟上反而負擔較輕。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心靈上的。遊民有時候的情緒失控、不愛惜自己往往來自於情感的失落與寂寞,有狗為伴的遊民,往往能藉由和狗之間的沉默交流,形成一種情感信託。他們在寒夜依偎,遊民的手和所有願與動物為伴的人一樣溫暖,沒有階級性,也對狗產生了安慰。這是一種高明的「情感政策」。
【牠們曾經給了我情感教育】
自然科學研究發展以來,跨界困擾著學者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人何以為人」?把人視為不凡的物種當然是個太過簡單的假設,但當科學研究與定義過程中,原本「會使用工具」、「有自我意識」、「具有語言能力」、「具創造能力」的「唯人獨有」定義紛紛瓦解之時,「人何以為人」恐怕會變成這個世紀最讓人困惑的話題。
人類文明史上有三波倫理與權利解放,第一波是種族主義的解放,第二波是性別解放,第三波是動物解放。這三個不同面相的解放都挑戰了人類演化裡的「動物性」,加上根深柢固的文化基因,因此異常艱難,直到現在已在概念上被普遍接受的種族解放與性別解放都仍有種種問題,更別提涉及跨物種的動物解放了。
既然稱為「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那麼有個前提是,動物具有某種權利,而這個權利確實是被人類剝奪、壓迫了。這個前提並不是站在「人類非動物」的立場上。這世界上每種動物都為了自身的存在而「自私地」奮鬥著,因此以自身存在為中心的思維照理說是沒有道德上的問題的(但某些動物確實也會出現一些利他行為,或具有情感的感受力)。關鍵在於,在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人類發展出了超出自身動物性的行為與思考,因此一個倫理難題便由此而生:
那就是,在日常行為上,人類可能是唯一具有道德主動權的動物。
所謂道德主動權,就是人類會賦予事物道德價值,但對其他生物來說,道德或任何群體倫理以外的倫理判斷,是不存在,也不必要的。一群獅子不會考慮牠們狩獵的羚羊是否有絕種之虞,而灰狼也不會對自己的殺戮帶有任何的愧疚感,過度繁殖的羊群將草原吃食殆盡,牠們不必思考生態是否會崩毀,其他動物是否也有草吃的問題。
但人類會。我們會為家裡一隻伴隨聯考成長光陰的小土狗過世而哀痛(卻不必然為高速公路一隻被車子撞死的小土狗哀痛),為電視螢幕上雲豹滅絕的報導惋息(卻不必然為夏天學飛而死在花園的斑鳩歎息),為沼澤地的無言美景震動,為人類出現後導致環境巨變與加快的生物滅絕速度感到憂心。人類因為道德主動權,遂得以成就自身為人的某種特質。
由此看來,從狂犬病事件中,引發的種種是否該「撲殺」野生動物或流浪動物的爭議,便是一件極需重視的事。因為在過去的口蹄疫、禽流感事件中,「撲殺論」的提出與執行都不及這次狂犬病事件來得影響人心,原因就在於,此次的「道德受體」離我們的情感核心非常接近:誰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和貓、狗相處的經驗呢?而從這個普遍的共感經驗來看,跟壽命長,與人互動已有數萬年的貓狗相處,顯然跟魚、鳥的相處有差異,更和便當盒裡、燒臘店裡的牛、豬、雞、鴨有差異。(但對我們上一輩的人來說,和牛相處的時光可不那麼輕易可以被割捨、取代)這意味著,人和各種動物的相處關係處理起來,説不定還比種族、性別更複雜。
我是一個從小就愛「養」動物的人,幾乎台灣孩子會養的動物我都養過,童年時有一度我哥甚至養了一隻大冠鷲。成年以後我不再刻意養動物,卻成了一個喜歡在野地行走,接觸動物的人。
回想起來,這些在不明就理的狀況下被迫和我成為家人的動物,還擔任我的情感教育的工作。牠們在我們面前演示疾病、愛、繁衍與死亡的歷程,比任何學校教育都深刻。小學的時候我曾為了一隻不小心被我壓死的鸚鵡,走遍了城中區要找一個可以埋葬牠的墓地,在黑夜的台北市,我拿著兩隻筷子,在中華路的安全島上為牠挖了一個洞。那個洞至今都存在我的心的星球上。我常想,失去這些動物對我的情感教育,我一定是個貧乏、對其他人的存在缺少敬意與同情的生物。
動物是人的信仰,人的對手,人的食物,人的伴侶……,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的《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羅列了所有相關的詞語,其中一條「對動物的殘忍及人類暴力」(cruelty toward animals, and human violence)提到,會對動物實行暴力與殘忍行為的人,往往對能力弱於己者也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暴力,最早在1980年代一份美國的研究指出,家庭的施暴者有八成以上也曾經是動物的施暴者。
由此可見,動物也是我們的鏡子。
去年我到柏林的時候,注意到街上的遊民,往往身邊都牽著一條狗。狗和主人一樣,看得出缺乏自信與攻擊性,總是垂著尾巴跟著主人賣報紙、休息,或和其他街友聊天。有的時候晚上氣溫變低,幾個街友聚在一起聊天,狗兒便相互靠近取暖。我問了朋友,通常台灣的遊民都沒有能力養狗,為什麼德國的遊民都有餘力養狗呢?他解釋說這是政府的一項措施。
倘若遊民領養了一條狗,政府便會給予狗補助,這麼一來遊民就有了自身與狗的補助收入,經濟上反而負擔較輕。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心靈上的。遊民有時候的情緒失控、不愛惜自己往往來自於情感的失落與寂寞,有狗為伴的遊民,往往能藉由和狗之間的沉默交流,形成一種情感信託。他們在寒夜依偎,遊民的手和所有願與動物為伴的人一樣溫暖,沒有階級性,也對狗產生了安慰。這是一種高明的「情感政策」。
在狂犬病消失台灣數十年後,我們面對一個陌生的病毒威脅確實是恐慌的,但一個身為「道德主動者」,自認為有異於其他動物的人類,無論如何都該想盡辦法,保護自己和友伴的生命,不該以最輕易的方式解決。這並不是高調,而是人類何以為人類的最後堡壘。
或許這也是一個契機。長期缺乏動物政策、動物權論述,遇到問題就高喊「撲殺」的台灣,該誠實面對如何對待野生、飼養、經濟動物這些繁複議題了,它是和淘汰種族主義、性別主義一樣的艱難議題,得用漫長的時間討論──並且,它始終會是一個「情感政策」,一個呈現我們所處社會「內心樣貌」的情感政策。
#放牠的手在你心上
灰鸚鵡繁殖場 在 北區灰鸚鵡繁殖交流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北區灰鸚鵡繁殖交流中心. . Public group. . 3.1K members · Join group. About this group. 本社團主旨: 因應臉書無法再po文活體動物買賣! 只能分享圖片. ... <看更多>
灰鸚鵡繁殖場 在 灰鸚鵡繁殖場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5、人工繁殖灰鸚鵡幼鳥(剛果亞種)--BII正貨。跟南非產的情況基本一樣,區別是產地不同、繁殖場的環境、管理技術,繁殖技術,育雛,防疫,獸醫等 ... ... <看更多>
灰鸚鵡繁殖場 在 Re: [閒聊] 臺灣的鸚鵡市場? - 看板Av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tephany0121 (Ste)》之銘言:
: 最近周圍有朋友開始養鸚鵡
: 才對這塊慢慢好奇了起來
: 他們真的是超可愛、超聰明的生物啊QWO~~~
: 壽命也比其他寵物長壽的多
: 我個人認為就鸚鵡的飼養 飼主需要有更大的決心
: 因為很有興趣
: 也加了許多FB社團、追蹤IG想多看各式各樣類型鸚鵡
: 不過也發現在FB社團中
: 有許多「求交流」文
: 尤其母鳥很容易被買走
: 這難道就是版上所稱的繁殖戶嗎?
: 看大家也滿詬病的 為什麼呢?
: 臺灣的寵物鸚鵡是從哪來的呢?進口還是這些本土繁殖戶?
: 有些人雖然「求交流」但感覺也不一定不愛鳥(?
: 非常好奇
: 想請問這塊的資訊我要到哪裡瞭解比較好
: 或是有什麼比較有系統的文章在介紹這塊?
: 謝謝大家解答我這個問題
忍不住想嘮叨一下XD
我一直覺得如果想養一些比較特殊的寵物,除了物種的習性和基本飼養方式外
最好還要了解一下這個物種在華盛頓公約和國內法律裡的定位和規範
以鸚鵡來說,我想有些飼主可能不知道野保法所規定的保育類裡
鸚形目只有四種(小鸚、月輪、玄鳳、虎皮)不是保育類
是的,連比較常見的和尚或小太陽都是
那為什麼還可以養呢?
其實就跟國內合法的那六種猛禽是一樣的道理
牠們雖然都是保育類,但並不在野保法55條的名錄裡
因此『合法且能證明』的人工繁殖個體是可以飼養的
(如果在55條裡,一般人是不能合法持有的哦,像紫藍金剛鸚鵡這樣)
那要怎麼證明是人工繁殖的呢?這邊以爬行動物舉例(因為我比較熟這個XD)
如果是進口個體,合法店家會附上CITES證書
如果是臺灣繁殖場產的個體,則會附上該合法繁殖場的臺產證書
當然不可否認的,進口個體就算有CITES證書也不能100%代表該個體來源合法
有些是來自野外非法採集,再轉到合法繁殖場後洗白出口的
但對消費者來說,有證書至少代表持有該物種是沒有違反野保法的
鳥類部分因為我沒有養過鸚鵡,所以不清楚店家和繁殖商的運作模式
不過之前好像有看過政府想推認證但被反對的消息
個人覺得鸚鵡這部份真的會比較困難,某些中小型保育類鸚鵡人工繁殖門檻不高
我想有些人的小太陽來源,可能就是鳥友自行繁殖販賣或贈送的吧XD
因為門檻低,民眾普遍也不清楚法規,所以要推認證難度真的滿高的
這邊不得不提一下猛禽
可能是因為飼養的人數比較少,加上大眾對猛禽飼養又較為敏感的關係
就我所知,他們就算是臺產個體也都會附上合法證書
所以下次看到路邊有人的栗翅鷹在曬太陽,別再質疑是非法飼養啦XD
前面提到有些人的鸚鵡是鳥友自行繁殖販賣的,那這樣有沒有違法呢?
其實打給保七檢舉自己販賣來源不明的二級保育類就知道結果了XDD
這邊有個案例,雖然有點不同,不過狀況類似可以參考
https://goo.gl/7DDa58
如果消費者買來或撿到無法證明的呢?
這邊有個小太陽案例參考
https://goo.gl/wdqQ1L
灰鸚案例
https://goo.gl/mLYDCS
那如果是從雛鳥飼養也不能當證明嗎?
其實這點我不清楚執法單位的判斷會是什麼,但高價鳥種的蛋是有可能非法走私的
從這兩則新聞裡可以看到鳥蛋走私的案例
https://goo.gl/XcJRJt
https://goo.gl/RPdhsn
當然,政府單位相關的人力經費這麼吃緊,他們不可能看到有人養就主動稽查
通常都是有人檢舉才會處理,所以就算沒有證明也不用太擔心就是了
不過我還是建議如果想養保育類鸚鵡的話, 最好還是找能提供證明的店家
至少要能給買家購買證明或發票
一方面保障自己的權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優良賣家持續經營,淘汰掉劣質的商人
而且也能盡可能避免自己成為傷害野外鸚鵡族群的幫兇
相信大家也不希望還有鸚鵡在野外滅絕吧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207.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es/M.1522949477.A.61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