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跟別人說「你很糟」不傷人又可以幫到他?
#文末抽書 #精準回饋
以前每年回台灣,我都買很多書帶回來,雖然有一大半都沒看完,但在飛機上,除了有次台灣矽谷來回連續看了九集星際大戰,我幾乎都會看一下書。
今年因為出書,收到很多書評的邀請,因為我在美國,大多都是收到pdf電子檔,最近因為我試著睡覺前不要一直滑手機,剛好出版社給了我電子書,很害羞地說,雖然比一般人晚了十年,我第一次嘗試用電子書app看電子書...結果我就愛上閱讀app了(不要問我哪個app,它好不好用不是重點🤫)!
我剛看完《精準回饋》,幾個地方我很喜歡:
有話直接跟我說
👉 停止三角溝通:如果有人給你其他人的回饋,你可以說:「我好奇,你有沒有要…直接跟我說?」或是「我真的喜歡跟大家當面溝通。我不在場談論…對事情沒有幫助,因為我不知道就無法改變。」同時,如果你給其他人回饋,直接告訴他。
給回饋
👉 陳述事實:比如說,同事周一晨會經常遲到,而且下班很愛喝酒,她連續三個禮拜都遲到,你把他叫來大罵一頓,說要跟她談喝酒遲到的問題,結果,人家是因為週一早上要帶生病的小孩去治療,糗了!比較好的方式是陳述事實「我注意到你最近幾次晨會都遲到?」
👉 解釋對你的影響:「你遲到會影響團隊,因為我們不知道你那邊的進度。」
👉 表達善意:「我想幫忙。」
👉 不要評斷、詢問:「你不把晨會當一回事」是有評斷的說法,比較好的是探究事實「能不能請你告訴我你為什麼遲到?」
👉 三明治不流行了。以前人家會跟你說,先講一個好話、再講一個壞話、再講一個好話。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你只是想要講那個壞話,好話感覺一點都不真誠。
請求回饋
👉 提問要聚焦:提問不要太大,如果你說「我表現如何?」會引發回饋者的恐懼,最好是問特定的看法「今天我做簡報的時候,可不可以請你注意我跟聽眾的眼神接觸?」
👉 不要急著回應:就算你氣炸了,也別急著回應,說「謝謝」,之後再說
👉尋找回饋不是逞罰自己!
回首我從台灣小記者到矽谷臉書、eBay等公司擔任主管的歷程,我覺得人要成功,最大的關鍵不是你很優秀,而是你願意不斷地改變、學習、進步。
過去十年,我從回饋中學習。在希爾斯百貨工作期間,隨著職務的成長,當我希望升遷,我聽到的回饋是高階主管都了解財務和管理,我決定念第二個碩士。
到了eBay工作,我發現,雖然我有帶領工程團隊的經驗,但矽谷軟體科技公司對女性、非理工背景、亞洲人領袖還是普遍持有懷疑態度,面試時的回饋總是「你理工背景不夠深」,我於是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修了幾門程式語言的課程。
我肯定說不上是「回饋達人」,偶爾直播卡卡,粉絲給個負評我就默默哭泣;也說不上是「給回饋達人」,直腸子就啪拉拉不委婉地大聲說。但我了解回饋的重要,也發現《精準回饋》這本書非常實用,明天就立刻來請大家給我精準回饋!👋
❤️ 完整內容、模板和我自己的故事在Medium文章裡喔~https://bit.ly/3kV45Uo
🎁 抽書:公開分享、tag一個朋友或留言寫下「你覺得給回饋最難的地方」,就有機會得到《精準回饋》喔!
_
11/6前至Readmoo購買天下文化電子書,結帳輸入折扣碼「cwgv-Nov」,享85折優惠!
天下文化
博客來:https://reurl.cc/WLVk4O
電子書:https://reurl.cc/n0R19l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伸手拿起床頭櫃的手機,滑一下臉書和IG動態,順便再用LINE回覆朋友的訊息,然後再查看電子郵件……如果你覺得這場景很熟悉,你並不孤單,超過6成手機使用者表示會把手機放在一醒來就能馬上使用的地方。然而,一個人如何使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將決定他一整天的狀態,甚至是...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書評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訪問是在風波之前做的,但稿子在風波之後才寫完。
發表紐時親中論後,他們專頁上那則萬年負評終於被洗下來,代之的是網友們對募資案的公開表態。我想起去年初,張君玫老師某堂課上這樣開場:要注意我們有時候容易把一件事最理想的狀態,誤當成一件事的評判標準 —— 能夠完全不使用塑膠製品很棒,但這不該是我們否定或嘲笑某個用著環保吸管而依然買塑膠袋的人的理由。因為往前走一步雖然不等於抵達終點、卻依然是一步。我們要看見做得不夠的地方沒錯,但已經做到的地方不應該被做得不夠的部份完全推翻。
換句話說,做得不夠和做錯是不同的兩件事。但我們常用對待做錯事的人的態度來對待做得不夠的人。事實上,我發現有時候人們對待做得不夠的人、比對待做錯的人還嚴格。至於為什麼,我還沒想通。
我後來常常把君玫的忠告和另一個提醒放在一起思考。大概是在報社那陣子,處理地方新聞時心裡模模糊糊有個想法:面對任何事情,應該要預設別人至少和自己的思考能力相當,最好預設別人比自己聰明才對。這個心態無關道德和善意,純粹是我發現當我準備這樣的心態時,討論才有可能更深。幾年後,我讀到ㄅ分享黃錦樹某篇書評註解,似乎可理解為類似的意思,但表達得更好;
書評中,黃即便認為該書使用了「拙劣的敘事策略」,卻也在書評中寫道「漫遊體的特點正在於它棄情節而取現象,這顯然有其美學上的考慮」,而針對這或許疑似斷言的後半句「顯然有其美學上的考慮」,黃錦樹繼續解釋:
❞ 我們並不能據此假定作者技術太差,或乾脆建議作者採取另一種寫法(如六〇年代過度自以為是的寫作班導師式的文學批評)。從詮釋學的基本倫理來說,還是必須嘗試給對象一個最好的立場,嘗試提出一份理解。 ❝
寫不好,但並不果斷歸因於作者的失手,反而應該以這是作者進行通盤思考過後的選擇為前提,來進行討論。否則,看到任何失敗或錯誤、就說是因為對方比你笨就好了,根本無從討論。
車廂滿時看到博愛座上坐著一個你認為不該坐博愛座的人,不該想「他就是因為懶惰和沒公德心而去坐的」,而優先預設那人有通盤思考過博愛座的原則、才下了坐的決定;然後討論才能更往下:所以為什麼那人通盤思考的結果,認為自己比車上其他人更應該就座?後面的討論才是有意義的。否則,一切就只會停在「現代人真是道德淪喪」這樣,單純不過是情緒發洩的廢話而已。
張君玫的忠告,和黃錦樹的忠告,放在一起想所推導的結果,就是我總預設一件程度上做得不夠的事,也一定有那人徹底思考後的原因。意思是,「做得不夠」有可能是一種有目的的選擇。
有趣的是,前陣子滑手機時,竟常常看到中國那邊常發的一種公式小短片:影片開頭會是某個角色做了一件看起來很可惡的事(例如把車停在紅線上、亂丟垃圾、搶人男友等等),被眾人公審後,後半段才為那角色平反(噢,原來把車停在紅線上、是為了幫別人擋住後面虎視眈眈的搶匪呀)。我看那些短片的時候總是不停想起黃錦樹,想想實在非常不敬(欸)
看人們對百靈果的正反評論,我想到了這一切。至於為什麼,我還沒想通。
或許因為有太多人將他們的成功歸因於「因為聽眾變得沒有水準,這種人才會紅」了。這是一個沒意義的討論。看到任何立場、美學和你不同卻受到喜愛的人,就說是喜歡他們的人沒判斷力,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他們。他們吻合了什麼條件,使他們吸引並象徵了什麼。訪問時聊到一段,是我事後一再回想的:
❞ (數據中百靈果的)Podcast 上女性聽眾佔超過 60%。「很多媽媽在聽,」凱莉說⋯⋯(略)⋯⋯「有些媽媽說她們在家脹奶、自己帶小孩很辛苦,可是聽百靈果帶給她們很大的快樂,她們也有話題可以跟老公講,因為她們自己在家,老公都在外面的世界。」 ❝
凱莉用新手媽媽做例子,我倒是想起了我媽。偶爾回高雄一上車,她會用那陣子的新聞和我攀談,「所以柯文哲到底做得怎麼樣⋯⋯」我們終究有趨近議題的欲望,而比起直接被當成不足與道之人,能被認為是一個讓人至少願意對自己說明、可與論天下事的個體,當然是更舒服的吧。
百靈果無疑填補了這份需求。我並不是說這樣沒有危險。但我相信人大抵是更渴望經由與人對話得到新的想法的,多過在人格、立場或見識上駁倒對方(不是說後者的渴望完全不存在,而是我相信前者會在腦中產生比較多多巴胺)(吧)。
獲勝從來不會比獲得理解更快樂。呃呃呃我又說出少年漫畫台詞了。
訪談時還聊到另一件事。先前看鏡人物訪韓國瑜之類,立場上完全不同的對象,就會思考:作為媒體,選擇去訪問一個人本身,是否等於我們在某種程度上賦予了那人權力?在媒體上發聲的機會,到底是一種基本的公平,還是已經越過了基本、到可能被當作工具甚至武器的地步?
訪問一個人這件事,到底是給了他一杯水,還是給了他一把槍?
而無論結論是什麼,媒體該在決定受訪對象的階段做這個篩選嗎?還是在訪問當下的階段?甚至訪稿發佈後的階段?
這些我全都還沒想通。
現場,我問他們這個問題。「我們一直都很歡迎欸。如果有死忠韓粉願意來,然後可以好好講一個論述、不怕被我們提出不同觀點,我們都非常歡迎。」凱莉回答。「不然下次我們請吳斯懷上節目好了。」Ken 非常興奮的樣子。
很期待欸。我真心地對他們這麼說。
史上最政治不正確專訪(抖)嗆出觀點來的 Podcast:
專訪百靈果News 凱莉&Ken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10325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湯詠茹 Deer Deer Tang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書評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滑手機嗎?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閱讀筆記:https://readingoutpost.com/my-morning-routine/
【你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
伸手拿起床頭櫃的手機,滑一下臉書和IG動態,順便再用LINE回覆朋友的訊息,然後再查看電子郵件……如果你覺得這場景很熟悉,你並不孤單,超過6成手機使用者表示會把手機放在一醒來就能馬上使用的地方。然而,一個人如何使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將決定他一整天的狀態,甚至是一輩子的成就。
最近讀完《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觀察到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通常都非常珍惜起床後的這段時光。
怎麼說呢?這麼想你就可以理解:為何要起床就馬上要滑手機、看信箱、回訊息,為的是什麼?關注別人傾倒給你的的資訊嗎?你為什麼要讓別人的事情比自己的事還優先?這像成功人士會做的事嗎?
早晨醒來是你一天當中最清醒的時刻,無論如何請把這個時段留給自己。讀到這本書的一年前,我剛滿30歲,開始屬於我自己一個半小時的早晨習慣。
起床後我會做30分鐘的瑜珈,接著是50分鐘的自由書寫(寫作方法的一種),最後是10分鐘出門前的心態建立和雜務準備。
這篇文章除了整理書中精華,用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來拆解晨間習慣的三個面向,還搭配我自己的經驗範例提供給有興趣的人參考。開始晨間習慣並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且持之以恆。
如果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滑手機,等於允許別人決定自己的優先序。
If I got up in the morning and the first thing I did was checking phone, I’d be allowing others to dictate my priorities for the day.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語錄 #名言 #格言 #閱讀 #勵志語錄 #書評 #讀書筆記 #名言佳句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伸手拿起床頭櫃的手機,滑一下臉書和IG動態,順便再用LINE回覆朋友的訊息,然後再查看電子郵件……如果你覺得這場景很熟悉,你並不孤單,超過6成手機使用者表示會把手機放在一醒來就能馬上使用的地方。然而,一個人如何使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將決定他一整天的狀態,甚至是一輩子的成就。
🎙️我最近讀完《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觀察到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通常都非常珍惜起床後的這段時光。為什麼我們往往起床就馬上滑手機、看信箱、回訊息,為的是什麼?關注別人傾倒給你的的資訊嗎?你為什麼要讓別人的事情比自己的事還優先?這像成功人士會做的事嗎?這集節目整理書中摘要,用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來拆解晨間習慣的三個面向。此外,搭配我自己的實際範例,提供給有興趣的你參考:
1. 為什麼要建立晨間習慣?
2. 如何培養新的晨間習慣?
3. 什麼是值得建立的晨間習慣?
📝部落格文字版:為什麼早上起床不要滑手機?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my-morning-routine/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my-morning-routine-2/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YouTube 優質瑜珈頻道 Boho Beautifu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N2FPlvg9r-LnUyepH9IaQ
看膩了繽紛的子彈筆記?手殘派科技人的6個月實踐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
讀這兩本書讓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把時間花在新的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極度專注力》活用6個技巧,釋放最大生產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自由書寫術》大幅提升創造力的4個訣竅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ee-writing/
《五秒法則》TED最夯的高效行動法,以及缺少的那塊拼圖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5-second-rul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明明一整天下來,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但是時間就莫名其妙不見了!而換來空虛寂寞覺得冷這樣的情緒?
我最近剛好讀到一個商業作家,叫芬克爾,而他的一些反思,還蠻呼應這種感覺的!
他說:「我一直在工作,就算跟家人相處,但是我還是在回覆工作相關的郵件和訊息;最可悲的就是家人也漸漸的習慣我這一切的行為。當我真的放下手機,他們還會嚇一跳,好像我只是個路人一樣」。
在芬克爾的觀察和研究裡面,我們平均每一周會浪費18個小時,如果這18個小時乘以一年的工作周數50周,剛好我們每年就浪費了超過900個小時;而這900個小時換算成工作的周數,是22個工作周數。
他說到在自己的專業工作裡面,過去25年,他見過好幾千個企業的老闆,他們都過著類似的生活,而其中多數人,其實不清楚自己的時間是怎樣消失不見的!
他整理了下自己,他發現他都把時間花在哪些地方呢?你也可以一邊聽一邊算一算,自己有沒有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面,而且浪費了多少時間?
他列出了10個時間上的黑洞。第1個,參加浪費時間毫無成果的會議;你有沒有同樣的狀況呢?第2個應付那些別人也可以輕鬆處理,而打斷你工作的無聊事情,你可以想一想哦!
下一個,處理低價值的郵件;這是不是我們常常滑開手機的時候在幹的事情呢?接下來一個,處理同事低價值的需求,我想在我們的文化裡,這種狀況應該蠻常出現,而且我們會蠻不好意思跟別人Say No的!
再接下一個,花時間寫那些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力,也沒人想看的報告;再來在YouTube上面看一些影片,像是貓貓狗狗的影片,滑滑臉書,沈浸在其他逃避現實,以及讓自己喘口氣的東西上面。
是啊!第一時間你可能是喘一口氣,但是呢,慢慢的你會發現,這口氣也喘的太長太久了吧!
再下一個,做一些公司可以用低成本就輕鬆外包,不用浪費你的時間的低階商業活動。
這個部分呢,我身為一個創業者,我也常常要提醒自己,是不是把我員工的時間,都浪費在一些低價值的事情上面了,而這些事情是不是可以用外包就來處理掉呢?
再下一個,處理一些本來就可以輕鬆避免的危機。最明顯的就是很多人總是要等到電腦掛了,才在那邊拍大腿說,我怎麼沒有備份!
再下一個,做一些沒有價值的雜事。我想這很容易理解哦;最後一個,做一些可以付錢請別人做的私事,而這些私事對自己而言,除了花時間以外,沒有其他的內在或外在的意義。
好的,當我們把這十點列完之後,如果你想要學習的是,心智運作模式的切換,和怎麼樣有效率的調整好自己的時間跟能量;那麼我會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
然而在今天呢,我特別想跟你講的,還不只是時間管理跟效率管理的問題;我想要跟著你進一步的去思考,這10件事情裡面,到底有多少是跟他人有關的?
我們來復盤一下哦,參加浪費時間毫無成果的會議,是不是跟他人有關?應付他人可以輕鬆處理,但卻會打斷你工作的無聊事情,是不是跟他人有關?
而處理低價值的郵件,也跟他人有關哦!處理同事低價值需求,那自然不在話下了,也是跟他人有關。
所以呢,我們用相對比較嚴格的定義來看,這10件事情裡面,有5件事情是跟他人有關,而這份有關,可能是他人對你提出的需求,或者是你讓別人去這樣對你,打斷你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你平常在不知不覺之間,常常透露出一種信息,叫做打斷你是可以的;或者是你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沒有界限、沒有規則的人?
那你想浪費時間,或者是別人不把你的時間當一回事,是不是理所當然一定會發生在你身上的!
然而很多人聽到這裡,可能就有一個顧慮,那我要把邊界跟界限劃這麼清楚,會不會讓我成為一個難搞的人?
我試著跟你沙盤推演一下哦,你想想看這些跟他人有關的事情,一直在煩擾你,你剛開始可能還可以保持一個很好的修養;但是你可能會一直忍耐、一直忍耐、一直忍耐…。
忍耐到你再也不能忍耐的時候,你是不是會爆發?你可能不會爆發在你同事身上,但是你一定會爆發在你家人身上!
無論爆發在同事,還是家人身上,都會因為這樣的爆發,而導致別人覺得你脾氣不好;或者是別人會覺得很驚訝、錯愕,然後對你產生不好的評價。
可是別忘了你當初為什麼要忍?你忍的目的,是不是就為了別人要給你好的評價?結果你用「忍」的這個方法,不但沒有辦法達成你的目的,反而會造成完全的反效果。
因為人是這樣的,沒有人有義務要進入你的主觀世界,知道你在這邊忍了多少,受了多少委屈;所有人只會記得,你突然爆發的那一次!
於是你可能在那極少數的一、兩次爆發的狀況底下,而落下了別人覺得你的情緒管控有問題、你的EQ不好;或者是你不好相處,這樣的一個印象。
所以你回頭來看哦,這十件會浪費你時間的,其中還有一件,叫做處理一些本來就可以輕鬆避免的危機;其實我剛才說的那個危機狀況,它本來就可以輕鬆的避免!
它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在一剛開始,就設好你的界限,而當你設下界限之後,你有沒有溫和,但堅定的告訴相關的人,你希望他們怎麼對待你,或者是他們可以怎麼對待你?
就像是如果你要避免毫無成果的會議,你可不可以先明確的表達,你對於這個會議,有什麼樣的期待?和與會者,你可以先要求他們做哪些配合?
再來應付他人的要求,或者是回覆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電子郵件;這些部分,你也可以選擇,告訴對方你會集中在什麼時候回覆,或者是你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你可以給予什麼樣的幫忙,但是超過那個狀況,你可能就做不到了!
其實啊!在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你願意開始嘗試做這些事情,你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同時間,你也可以讓身旁的人知道,他們可以怎樣對待你。
在這樣的基礎底下,你自然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誰是願意尊重你,而你也可以尊重他,然而怎麼樣的人,就讓他慢慢的淡出你的生命,這樣子就可以了!
所以呢,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檢視一下,你的時間都用在哪裡,這意味著你的邊界劃在哪裡?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打開小鈴鐺,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的內容!
然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的界限,劃清楚自己的邊界在哪裡?
你想要在這方面有系統化的前進,並且去處理自己的一些恐懼,擔心跟害怕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們【人際斷捨離】這一門線上課程。
這一門線上課程,有一個季節限定的優惠,你只要在3月13號晚上12點之前加入,你就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我想要有句老話是怎麼說的:「一個能夠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或許【人際斷捨離】的學習,讓你學會怎麼樣劃清楚自己的界限,那就是學會尊重自己的開始。
期盼你的加入,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的,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已額滿,歡迎來電安排候補)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
自己在面對人生決策的時候
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上的
甚至於是財務上的
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跟發展
像是選到對的人
或合適自己的工作
投資的商品呢 都能夠賺錢
然而呢 決策品質要好
思緒足夠的周延、深刻
絕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
有時候 大家獲得的情報
其實是一樣的
可是會思考的人
他就能夠
從有限的線索裡面
去推演出參考度很高的結論
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但是不會思考的人
你就算把答案放到他面前
他一樣視若無睹
他根本判斷不出線索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 一樣的食材
交到廚藝精湛的大師手裡
就會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料理
但如果呢
交給不懂得烹飪的人手裡噢
它下場往往就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思考對於任何人的發展
是很重要的
但我自己教學這麼多年來噢
我發現很多人的思考能力
越來越薄弱
會這麼說 絕對不是在唱衰社會
而是因為 我的課程很強調量身訂做
所以呢我會鼓勵學員
不管他上什麼課 他可以盡量地
把自己的問題寫信告訴我
讓我能夠多瞭解他們
去強化他們在解決問題上面的能力
以前我收到學員的來信
大體上呢 都還能夠弄懂他們的處境
以及他們覺得什麼問題才是重點
需要花心力處理的地方在哪裡
可是隨著手機跟社群軟體的普及
我發現寫信來的人
他講的東西經常是
東一塊西一塊 前後文不相干
或者是表達完所有的過程
卻沒有具體告訴我
他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都還不打緊噢
最讓我匪夷所思的
就是越來越多人
在論述完一個大篇文章之後
最後跟我說這件事情跟他無關
他只是抒發心情而已
哈囉 我請大家寫信的前提是
你生活裡 想處理的問題
可以寫信告訴我
而不是要跟我交換日記 好嗎
談這些哦 不是為了抱怨
而是呢
這些現象引發我很強烈的好奇心
我開始認真地去研究
為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
會越來越薄弱
最近 我讀了一本書
叫做《渴求的心靈》
作者呢 是賈德森布魯爾
這本書噢 談的是現代人上癮
特別是 網絡成癮
自拍、愛情、電玩等等這些
這些跟我們過去熟悉的藥物濫用
像是毒品、酒精不太一樣
作者在裡面就有提到
其實很多社交網站的設計界面
都是那種會讓人離不開的
一個設計概念
我們會陶醉在被關注的光環裡
不斷地重新回到這個平台上
確認自己分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
或者是有沒有遺漏任何訊息
而每一次訊息進來
不管對方的評論是好是壞
只要手機發出聲響
都會刺激我們大腦去分泌多巴胺
這是一種
會讓我們覺得愉快的荷爾蒙
這會讓你想要即時地回覆
用來創造出更多的連結跟互動
享受這種多巴胺釋放的快感
再加上噢 每一次訊息發出的時間
都是不固定的
就會讓我們隨時處在一種
stand by 的狀態
它更加深了我們上癮的力道
而且你知道嗎
推特它一次發文就只能是140個字數
這也不是亂設計的噢
這個長度是特別被挑選過的
因為這正是我們
可以自動閱讀訊息的字數上限
也就是喔
一眼掃過去就能夠看完看懂的份量
這種種的設計
都會讓我們持續地分心
沒有辦法專注思考
因為沒有兩下我們就被打斷
被別的訊息吸引走了
或者是呢 當我們認真開始思考
我們的身體跟心理
可能都會有一些緊繃感
為了降低這種緊繃感
我們的大腦
就會催促我們 去滑滑手機啊
去享受先前多巴胺外溢的興奮感
而漸漸地養成
我們只要一有不舒服
就去滑手機的習慣
即使想要暫時地放下手機也很困難
而這整個過程
會使我們的心智越來越碎片化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思考鏈條
隨著手機的使用的頻率越高
深度會變得越來越淺
以前呢可以對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見地
而且呢邏輯是前後呼應一致的
但現在呢 卻只能把資料塞滿
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把手機丟了嗎
當然不可能嘛
對抗潮流只會讓自己累得半死
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而且呢 工具本身本來就是中性的
是我們使用的方法
才造就了最後的結果
要訓練自己的邏輯鏈條
把自己的思考和論述能力找回來
讓自己不管在做決策
或者是表達說服別人的時候
可以更有影響力
有一件事情絕對是可以嘗試的
那就是 反向練習
當大家都吆喝著 要越短越好
越快越好的時候
你要能夠主動地
打破140個字的限制
培養自己有寫長篇文章的能力
這裡所謂的長篇文章噢
不是要你寫個1萬2萬字
其實只要超過1000個字
我們呢大腦裡面所動用的區塊
就會跟先前的上癮模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渴求的心靈》裡面有提到
隨著科技的發達
大家要更有意識地訓練
我們大腦裡面 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簡單來講
就是《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系統二
而為什麼寫作
會是個鍛鍊思考鏈條很好的策略呢
因為 你只有透過寫
你才會有機會換位到別人的位置
並且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講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以前呢在還沒有上
嘉玲老師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之前
我也一直以為寫作
就是要從頭到尾想清楚之後才能寫
而且一下筆就要是對的
到我自己上完這門課之後就發現
這根本就錯到極點的嘛
真正的寫作
其實是先把你所有的材料
都先鋪排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關聯性
把龍骨抓到 就是主軸抓到
搞清楚結構之後 再填血肉
也就是一般人會很在意的
修辭啊 用詞遣字那都是後話
而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結構清楚、邏輯順暢
你講的事情
別人就很容易能夠聽得懂、看得懂
而達成溝通或說服的目的
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
他曾經跟我們分享
他們在上寫作課的時候
學生第一次交來的作業
通常是邏輯斷裂 前後文不相干的
但是他們都會鼓勵學生
在這些材料裡面
找出重複出現的觀念
或者是關鍵詞
釐清自己最想說的話之後
再進行刪減、排列
而第二次寫來的作業 就會脫胎換骨
給人一種清晰、篤定的自信感
很多學生呢 在寫之前
其實根本不知道
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可是透過寫作的學習
學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技巧
他們就會知道怎麼樣去提取跟排列
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在乎
很多人上完寫作課之後
都覺得更認識了自己
其實呢 思考能力要好
資訊的篩選跟刪減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抽象的對談或沈思
常常會想一想就卡住了
這時候寫作就會變得很具體
你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
很快地看到核心的本質
抓住龍骨 也抓緊自己的邏輯鏈條
不會一下子就恍神不知所云啊
而且這個方法只要是
你有紙跟筆
或者是有鍵盤 就可以完成
你不需要花大錢請顧問
或者專家陪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隨時當自己的思考教練
假使你也發現
自己的思考鏈條越來越短
或者是想說的話很多
但真的能夠表達出來的卻很少
我非常鼓勵你噢
可以參加我們在4月18號
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開課的
寫作小學堂課程
他們的搭配噢 是坊間很少見的
既有理性的邏輯分析
又有感性的故事創作
讓你上完課之後
知道如何剛柔並濟地
呈現自己的觀點
說清楚自己 卻不會留下後遺症
而這一門課相關的課程連結
都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
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
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然後無論如何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
我們都需要你
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
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
4月18號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這麼多期展開下來
真的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回饋
原本他踏進教室
以為學的是怎麼樣寫作
後來他透過這個過程
他更能夠靠近自己、認識自己
寫作 會是你在人生裡面
能夠陪伴你一輩子的 最好存在
歡迎你、期待你加入4月18號的教室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