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生日快樂🎂❗️❗️❗️
因為疫情關係
今年在家過生日
買了熙最愛的草莓蛋糕慶生❤️
三年前的今天
妳剛從溫暖的子宮裡被醫生叔叔抱出來
為什麼説抱呢?
因為懷熙熙的時候我前置胎盤
醫生評估後
剖腹生產對我們母女比較安全
而且隨著週數愈大
到後期更加危險
因為可能無預警就會大出血
(記得那時要開刀前還跟老公說
如果真的發生突發狀況 先救寶寶😭)
所以在37週整
熙熙就被抱出來了!!
其實⋯
那時候的我 十分自責
原本在我肚子裡待好好的寶寶
卻突然就被抱出來
總覺得內疚
但慶幸的是
除了我出血量有點大之外
聽到護士說「寶寶平安健康」後
我因為聽到熙熙那宏亮的哭聲
我也感動得一直哭😂
那畫面在腦海裡彷彿昨天才發生
三年一晃眼就過去
今年的妳
3歲了!!!
媽咪不求什麼
只希望妳 平安 健康 快樂 。
謝謝妳 選我當妳的媽咪
謝謝妳 來當我們的孩子
我們愛妳。
生日快樂 我的寶貝 熙熙❤️
為什麼會前置胎盤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差不多醫生──希望大家都是「差不多孕婦」】 作者:楊濬光醫師
先來看看這段摘錄自中國名著《差不多先生傳》的故事: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行醫多年,發現到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為數不少的孕婦,會把對寶寶的關心,表現在對很多小細節的鑽研。這種態度不是不好,但是,往往在太過注意小細節的同時,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憂慮;甚至,忽略了真正該注意的大問題。
「醫生,今天寶寶多大了啊?」
「1400公克左右。」
「可是,書上說30周的寶寶應該有1500公克了耶。」
「差不多吧……」
「醫生,我吃的鈣片夠不夠啊?」
「每天900毫克,可以啊!」
「可是你的部落格上寫每天要1200-1500毫克。」
「差不多啊,又不是沒有吃其他含鈣的東西。」
「醫生,寶寶臉朝前或朝後有差嗎?」
「差不多,頭在下面胎位就是正的。」
「有書上寫說,寶寶臉朝前會生不出來,是真的嗎?」
「這沒有絕對的關係,生不出來與把寶寶養太大才有關。」
「醫生,我唐氏症篩選的機率是1/1150,會很高嗎?」
「不會啊。」
「可是我同學年齡跟我一樣,她的機率是1/1200。」
「差不多啊!」
「醫生,我買了胎教音樂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胎教音樂,我每天逼自己聽30分鐘,不知道夠不夠?」
「差不多吧,就別逼自己了。」
自從上個禮拜有一位熟識的孕婦給我一個「差不多醫生」的封號,我才驚覺,一天的門診我可能說了超過100次「差不多」!
到底是文明社會的競爭,還是少子化趨勢,還是輿論媒體加諸在大家身上的壓力,讓大家在懷孕中應該保持的放鬆、愉悅的心情,幾乎在現代孕婦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營養品,只會讓大家成天覺得還少了補什麼營養;更多的檢查,只會讓大家對於檢查的結果充滿一堆疑問,而又創造出一堆問題。
有一位孕婦氣沖沖的跑來跟我說,她想要請之前產檢的醫生幫寶寶數手指腳趾,「他竟然回答我說:難道看到寶寶多一隻手指腳趾,妳就要把寶寶拿掉嗎?」這位醫生的回答當然太過於直接而聳動,可是,請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事實不是嗎?
產前檢查要做的是確保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不是保證完美無缺!在科技一日千里之際,「健康」與「完美無缺」,距離好像越來越近了。這是好事嗎?我完全不能同意,等到幾年以後產前檢查可以測出智商超過180的寶寶的時候,你我只能慶幸早40年出生,不然都可能是淪為被「拿掉」的那一個!
講一個笑話。一天,有一位老婆婆對我們超音技術師非常的不滿意,於是跑去跟醫生告狀:「為什麼其他的病人都做20分鐘,而只幫我做3分鐘?」
「做20分鐘的是因為是孕婦,要看寶寶的構造,才會花多一點時間啊。」
「可是,在我前面的那個沒有懷孕的小姐也做得比我久,還找了十幾張照片,為什麼只給我照三張,你們評評理……」
「因為你的子宮和兩個卵巢都正常,而且沒有長什麼東西,所以照片三張。前面那一位小姐子宮長了很多肌瘤,所以多照了很多張,妳想要照很多張嗎?」醫生笑笑說。
有經驗的醫生,只要把握重要的項目問診與檢查,也許三分鐘的時間,在談笑中,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情況。千萬不要以醫生看您的時間久不久,有沒有很詳盡的向您解釋,做為這個醫生好不好的唯一判斷依據。
醫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而當中也充滿著許多的細膩的判斷。當一個「差不多醫生」,聽起來似乎很糟糕。對我們來說,孕婦的血壓高一點點,我們就要斤斤計較;如果加上出現了蛋白尿,那就「差很多」了!超音波檢查,若有前置胎盤,那對於胎盤的關注,就要放的比胎兒還多很多了。寶寶的胎動如果和以往「差很多」而沒有馬上來檢查,換來的一定是醫生板起來的面孔,這可不能差不多就可以的。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判斷產婦的產程,而非斤斤計較胎兒體重到底是多少。很多很多的細節,絕對不能馬虎的!
希望各位孕婦保有「固有美德」差不多先生的心情懷孕,當個「差不多孕婦」就好,這樣媽媽心情愉快,寶寶最健康!
為什麼會前置胎盤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升溫的因素,很多快要臨盆的媽媽臨時得換醫院生產,因此很多人私訊我,深怕接生醫師不同,會不清楚自己的狀況,甚至受到差別待遇。
以醫師的角度來看,因為我工作的診所採取值班接生制,產婦生產時誰值班就是誰接生,因此我們接生的產婦大多並非自己產檢的媽媽,有些甚至是在產房才第一次見面,但就算如此我們仍可快速掌握產婦狀況。
首先產婦有產兆來診,我們會先評估有無重大的疾病影響生產,好比心臟病、高血壓、子癲前症, 詢問產檢中胎兒是否有特殊狀況比如體重過輕、 先天心臟病等。同時利用胎兒監測器判斷胎兒心跳是否穩定,宮縮密集度是否正常。另外也會針對孕產史,超音波判斷媽媽是否需要剖腹產,好比胎位不正、前胎剖腹、 前置胎盤以及肌瘤擋住產道,這些都可以在入院的半小時內完成。
如果媽媽可以自然產, 最重要的就是待產過程的變化,因此入院後醫師或護理師會頻繁的藉由內診確認子宮頸開指的速度、胎頭下降順利與否、有沒有卡到正確的位置,破水後有沒有胎便,以及間歇性使用胎兒監視器判斷胎心音是否穩定,宮縮是否規則。 這些即時的資訊都不是在產檢時就可預先取得,因此產檢時面對自己照顧九個月,熟悉到像朋友的孕婦,我也無法百分百保證「你一定會很好生!絕對不會吃全餐。」因為很多狀況真的是「生」了才知道。
我也會建議足月的孕婦,除了留意胎動、產兆,準備好待產包和媽媽手冊外,也可將自己的資料寫下來或記起來方便醫護人員了解狀況,包含是否有高血壓、子癲前症、預產期、胎次、過去生產經驗、胎兒預估體重。若生產時有需求,好比想打減痛分娩、希望先生陪產、不想要剃毛灌腸還是可以主動告知醫師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我在幫不熟悉我的產婦接生時,經常被投書,認為我態度傲慢、冷淡、沒有表情、有點兇。當下我也是無奈到有點憤怒,心想都已經幫你平安接生了,為什麼還要抱怨這麼多!事後檢討,生產的過程已經充滿不安與未知,還要面對不熟悉而且臉又有點臭的醫師,媽媽難免心生畏懼,躺在產檯上好像任我宰割,各種負面情緒加總起來,即使無痛順利生產,她仍會覺得生產經驗不愉快,不被尊重。因此這一兩年,面對不熟悉我的產婦,除了醫療上的協助,我會特別注意說話的口氣,和眼神,盡量營造輕鬆愉快的生產氣氛,這絕非惺惺作態,而是我體悟到在產檯上我就是媽媽的最強依靠,精神支柱,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媽媽對生產的記憶。不論這個記憶是好是壞,都可能終生難忘。那我何不把自己柔軟面向大方呈現,給予媽媽有溫度的醫療。
最後我想說的是,情感上我當然也希望能幫自己照顧九個月的媽媽接生,陪她走最後一哩路。但若從醫療的角度思考,不同醫師接生並不會增加生產風險。另外若採值班接生制,還能確保接生醫師能即時掌握產婦生產時狀況,相較起過去媽媽上了產檯,醫師才趕到產房的常態,或許還更安全且人性化。
為什麼會前置胎盤 在 烏烏醫師- 未必,要看週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烏烏醫師想請教因為我現在12周有部分前置胎盤的可能性昨天有流血絲看醫生安胎藥安胎針也打了可以繼續運動嗎? 我本身是教練 . 1 yr. 劉羽榕. 我就被醫生告知胎盤位置 ... ... <看更多>
為什麼會前置胎盤 在 孕期出血不正常!小心「前置胎盤」嚴重恐休克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產前出血會讓孕媽咪們感到驚惶失措,到醫院找出出血的原因。而多半會在孕期出血的症狀之一就是「前置胎盤」,尤其還可能發生在妊娠晚期。而「前置胎盤 ... ... <看更多>
為什麼會前置胎盤 在 前置胎盤與低位胎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 片頭及簡介產前產後出血0:32 前置胎盤的定義0:56 前置胎盤必須剖腹的 ... 並採自網路公開之訊息, 如有版權爭議,敬請通知,會第一時間予以置換修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