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假消息,我們看的非假消息的新聞也是要小心檢視的。因為我覺得很重要,所以在此 #舊文新貼,看過了的朋友請無視 :)
【你看的新聞幕後老闆是誰? 🗼掌控法國媒體的十個億萬富翁💲】
你都看什麼新聞媒體呢? 讀新聞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有「她們是什麼立場? 為什麼如此處理這則新聞? 」的疑問?
🤔現代人真的很累,除了生活物品要檢視碳足跡,看新聞也要檢視真偽...尤其社群軟體上猶如烏賊噴墨般的假訊息滿天飛,真真假假,以假亂真,最後都三人成虎🤦
看到一篇文章很有趣, 隨手摘譯如下:
簡單說: 法國最常見的幾大報幕後金主是:
世界報 -->FREE
解放報-->SFR
費加羅報-->Dassault
巴黎人報-->LVMH
摘譯 ⬇️⬇️⬇️⬇️⬇️
來自建築業、軍火業、精品和電信業的寡頭企業(oligarques)接管了全國主要的日報、電視頻道和廣播電臺,以鞏固其影響力。帶來利益衝突、審查制度、壓力、解聘和病態的干預。這種將製造資訊的過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做法,危害了法國新聞界的獨立性,並破壞了民主功能。我們如何才能保證資訊自由和新聞多元化?在 #FreedomEqualityInformed 運動之際,以下概述危急存亡的現狀。
❓誰擁有法國媒體?
法國的新聞界是一個大壟斷的局面。報紙、電視和廣播,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賣。幾個億萬富翁分享了這塊大餅。結果就是每天售出的全國性日報中,有 90% 的報紙屬於10個寡頭企業 ! 根據Basta!媒體(法文意思是「夠了 !」) 的計算,這些人擁有的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分別占了55%和40%的聽眾額度。因此,你很有可能每天都在閱讀、觀看或收聽的媒體,僅屬於這個小圈子的億萬富翁。
這會有幾個問題。首先是中央集權。數量這麼多的媒體屬於少數非常富有的特權階層,這健康嗎?第二,獨立性。我們國家的主要媒體掌握在軍火商、精品業者、建築公司、電話公司、銀行家或廁所製造商手中,這正常嗎?這些大老闆如何取決資訊自由與私人利益?當TF1電視台、BFM-TV電視台、《世界報》和《解放報》的老闆是Free電信、Bouygues Telecom電信和SFR電信的老闆時,它們如何能獨立製作關於電信部門的調查?當《費加羅報》的老闆向法國國家出售戰鬥機時,《費加羅報》的記者如何對法國的國防政策進行批評?最後,這種情況只有利於確保這一小部分大老闆利益的經濟體系。他們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而促使有錢的老闆們創建這些其實並不賺錢的媒體集團的理由,當然是購買可能的影響力。
❓這10位億萬富翁是誰?
在法國十大首富圈中有五個人:
1️⃣精品集團 #LVMH 的Bernard Arnault(les Echos回聲報和Le Parisien巴黎人報)、
2️⃣#Dassault 航太與武器集團的賽吉‧達梭Serge Dassault(Le Figaro費加羅報)、
3️⃣Artémis與 #開雲(原春天百貨)集團的弗朗索瓦·皮諾 François Pinault(Le Point觀點)、
4️⃣ #SFR 電信的主要股東派屈克·德拉希 Patrick Drahi(Libération解放報、L’Express快、BFM-TV電視台、RMC廣播電台)
5️⃣凡森‧波洛雷 Vincent Bolloré(#Canal+有線電視台)。
6️⃣然後是澤維爾·尼爾Xavier Niel,電信運營商 #Free 的老闆,法國第11大富豪,他與時裝設計師Yves Saint-Laurent的繼承人Pierre Bergé和銀行家Matthieu Pigasse聯手,成為Le Monde #世界報 集團的老闆(L'Obs觀察家、Télérama電視宏觀、La Vie生活雜誌等、courrier international國際通訊、Huffington post)。
7️⃣Les Nouvelles Éditions indépendantes新獨立出版控股公司馬修·皮加斯Matthieu Pigasse還擁有Nova電臺和Les Inrocks週刊
8️⃣法國第30位最富有的人Martin #Bouygues 馬汀·布伊格,擁有TF1電視集團(LCI、TMC...)。
9️⃣控制著德國博德曼Bertelsmann媒體集團的莫恩 #Mohn 家族擁有M6電視台、RTL電台、Gala雜誌、Femme actuelle雜誌、VSD雜誌、Capital雜誌Géo、 Voici、 télé loisir 、fun radio......
🔟然後是阿諾·拉加戴爾Arnaud Lagardère,擁有Europe 1電台、Paris Match周刊、JDD周刊、Virgin radio、RFM、Télé 7 jours。
*️⃣以及擁有L'Equipe運動雜誌(其集團子公司之一是環法賽的組織者)的馬里-奧迪勒·愛莫瑞Marie-Odile Amaury。
稍微澄清一下:後兩者「只是」百萬富翁,其財富估計在2億至3億歐元之間。
在這個 「前十名」的名單中,我們還可以加上資助極端自由主義報紙《L’opinion意見報》的貝登古Bettencourt家族。或者黎巴嫩出生的億萬富翁伊斯坎德-薩法(Iskander Safa),法國排名第71位的富翁,擁有非常反動的《Valeurs actuelles 當前價值》媒體。
(…)
❓這與我們大家有什麼關係?
可以說,每個社會都有它應有的媒體。或者說,每個人都在讀、聽、看他們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挑選自己的媒體。只不過,媒體並不是一般的企業。捍衛新聞獨立不是「商業利益」的鬥爭,而是「記者的專業」,為他們的工作器具而戰。如果沒有了解資訊的公民,而且是非常了解資訊的公民,就不可能有強大的民主,甚至根本就不會有民主。資訊是一種公共財產。如此多的媒體被一個小寡頭集團控制,新自由主義的看門狗,侵害了我們的基本自由。
這種情況並不是不可避免的。反對一切讓媒體集中和金融控制的行為是可能的(見 #LibertéEgalitéInformés )。我們可以制定更嚴格的反集權措施。或者像Acrimed協會所建議的那樣,禁止依賴公共採購領域的公司控制媒體 - Bouygues, Dassault,... -。或者只支援非億萬富翁所擁有的媒體。甚至瘋狂一點,只支援非營利性媒體,無論它們是私人的、合作的還是聯營的。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kZ6kAL
受夠了這些寡頭集團媒體的轟炸嗎?
還有一篇全法國的獨立媒體名單,待我有空來介紹。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
「為自己而活法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LIVE] 日曜劇場VIVANT 第九集(生放送SP台灣PM6)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法文邂逅- 【 你太油了!受不了,立刻取消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吾法吾天Raison d'être - Vivre「活著」是法文歌裡常出現的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Sleep Learning 輕鬆學會法文正確發音|Apprendre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法文刺青句子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法文刺青句子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法文刺青句子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為自己而活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為自己而活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為自己而活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映像分享) 從巴黎到蔚藍海岸,享受優雅法式浪漫公路旅in ... 的評價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你路上不小心誤踩黃金 💩
#大話迷信🇫🇷🇨🇭
朋友們!之前跟大家聊過不少關於法語區各種千奇百怪的迷信,你還記得嗎?比如:「綠色,是會帶衰演員的顏色」,「不要將長棍麵包倒過來放」等。但是,這次要聊一個生活中常見,但是很少提到的迷信:你知道「踩到屎」也是迷信之一嗎?!
不過要注意的是,可不是隨便一隻腳就算,我們討論的對象僅次於「左腳」!這雖然不是法國僅有的,不過在法國卻常常被提起。人們相信:左腳踩到屎,能夠帶來好運。不過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正確來講應該不是帶來好運,而是「袪除厄運」!
你可能會問,那為什麼只有左腳呢?那是因為,左腳就代表著厄運!例如,在最後的晚餐中,猶大就是坐在耶穌的左邊。於是「左邊」就此被與「惡魔」、「厄運」劃上了等號。所以,如果用象徵厄運的左腳去採屎,就象徵遠離厄運。不過,因為如果是故意用左腳踩,會激怒惡魔,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厄運呢!
除此之外,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 « La merde »「屎」其實是 « La Chance »「好運」的同義詞,用來祝福別人好運!因為早期大家都靠馬通勤,所以如果戲院前有很多馬屎的話,就代表,「人很多,生意興隆」!
根據“Lastminute”網站報導,在2017年的統計中,有55%的歐洲人在光譜上,被認為是相對迷信的!更細劃分,60%的西班牙人,58%義大利人以及56%的德國人,都傾向相信比較迷信,容易跟著迷信去影響自己的行為,這個數字,你感到意外嗎?
💯朋友們,問題來了!
在你來自的地區,有沒有什麼有趣的迷信分享呢?「踩到黃金」時你的第一個想法通常是什麼?!😉
Nous avons plusieurs fois parlé de superstitions diverses que les Français ont, comme le vert étant une couleur porte-malheur pour les acteurs ou encore la baguette qu'il ne faut surtout pas mettre à l'envers sur une table ! Aujourd'hui on regarde quelque chose qui ne va pas vous paraître très romantique : marcher dans une crotte de chien !
Attention, pas de n'importe quel pied ! Le pied gauche. Cela n'est pas spécifique de l'Hexagone mais il est vrai que les Français sont ceux qui en font beaucoup référence. Marcher dans une crotte de chien du pied gauche porterait chance. En fait, pas vraiment. Marcher du pied gauche sur une crotte de chien ne porte pas chance mais elle éloigne le Mal. Un peu d'explications est nécessaire.
Le côté gauche représente le Mal. Par exemple, dans la Cène, Judas est assis à gauche de Jésus ! Ce côté est donc devenu le côté relié au Mal et à la malchance. Marcher dans une crotte de chien avec le pied gauche éloignerait donc celui-ci ! Mais attention ! Il ne faut pas le faire exprès. C'est très important car si vous le faites exprès, le Mal sera donc furieux et vous aurez encore plus de malheurs !
En plus de cela, rappelez vous que, la « merde » est synonyme de chance ! On dit souvent « merde » à la place de « bonne chance » car, avant, s'il y avait beaucoup de crottes de chevaux devant les théâtres, cela voulait dire qu'il y avait beaucoup de monde puisque les gens se déplacaient à l'aide de chevaux !
Si on prend les chiffres, 55% des Européens sont superstitieux ! Selon une enquête menée par le site internet Lastminute, en 2017, 60% des Espagnols, 58% des Italiens et 56% des Allemands croyaient à des superstitions diverses.
Et vous ? Quelle est la superstition à laquelle vous croyez le plus ?
💡« Avoir la poisse » :這個用法是形容「很衰、很倒霉」。當覺得自己每次運氣很背的時候,我們會常說: « De toute façon, j'ai toujours la poisse ! » 「反正不管怎樣,我就是很衰啦!」
#法文邂逅
#情境法文
#迷信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答案的課本|
前二天我們上完法國國中二年級法文課的第一堂課,看來大家都跟我一樣意猶未盡,想一起上第二課。來來來~各位同學趕快坐下,第二堂學愛的法文課來囉~~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命中注定的分離」,學習一首16世紀的情詩,作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重要女性詩人作家Louise Labé,搭配19世紀英國畫家Thomas Ralph Spence的畫作《睡美人》(這個課本出現的畫作年代差很多,而且各國藝術家都有,老師是被法文耽誤的藝術史學家?)。
Louise Labé以十四行詩著名,這首情詩是寫給他離開後就沒有任何消息的情人。情詩裡寫什麼?地方媽媽認真讀了一下詩句,看來是一些要死不活。
「⋯⋯你的遠離⋯⋯從二個月以來我受著這樣的苦⋯⋯我不是活著,而是為愛垂死⋯⋯每天都殺我一萬次⋯⋯趕緊回來吧,如果你有那麼一點渴望⋯⋯如果在你回來之前我就死了⋯⋯至少回來為我服喪⋯⋯請寫下我的墓誌銘在白色大理石上⋯⋯」
怎麼有一種恐怖情人的既視感?才二個月沒有消息就一哭二鬧三上吊,16世紀又沒有手機,歐洲好像也沒有飛鴿傳書,地方媽媽覺得談戀愛還是不要太黏才好。
不過在第一堂課就要學生練習寫分手對話,我相信現在在我心中已經是神級的法文課綱應該不會讓我失望,這首詩的出現應該也不是偶然。課本接下來要學生思考:
-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想望?
- 從本詩第一到第四行來看,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在什麼樣的狀態?
- 在最後四行墓誌銘中,愛情以何種形式表達?為何有這種隱喻?
- 詩中的「回來」與「再回來」是何種時態?詩人為何用這種時態?
- 詩人如何說服她的情人回來?這首詩如何向收件人傳達情感?
- 討論詩中的死亡,白色大理石是指什麼?
- 為何詩中最後的墓誌銘全部用大寫?我們如何稱呼這種形式?
- 如果情人讀信到最後沒有擠出一滴眼淚會怎樣?
討論完這些,學生們要寫一封信,以詩人的情人身份,而且也是詩人,用詩告知對方即將歸來。詩中要傳達情感和使用隱喻法,比如說:「像風速一樣歸來」、「痛苦的毒藥」、「愛情的火焰」⋯⋯等等。
法文課本讀到這裡,我發現課本上都是問題,沒有解答。十四行詩應該是這堂課的重點,卻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所以上課的時候,就是完全靠老師的講解,老師如果沒有講太多,就要靠學生們自己找資料研究,這是一個給你釣竿,然後自己學著釣魚的課本。
上完第二堂課,我大概知道女兒為什麼會覺得無聊,而媽媽覺得有趣了。無論如何這還是法文課,他們在學的除了如何表達愛意,主要還是法國文學的形式。就像我們國中的國文一樣,只是我們都學一些很政治化的文章,歐陽修、蘇軾這些,要我們憂國憂民。
還想上第三課嗎?想上的同學請舉手🙋♂️
下圖:課本裡的畫作《睡美人》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法文邂逅- 【 你太油了!受不了,立刻取消 ... 的推薦與評價
想起了當時的我決定在國外推廣法文,開始經營社群媒體,那時有點擔心會不會 ... 當時我們只會看到自己好友發文,FB有一種溫馨的感覺。 ... 為自己而活. ... <看更多>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吾法吾天Raison d'être - Vivre「活著」是法文歌裡常出現的 ... 的推薦與評價
Vivre「活著」是法文歌裡常出現的動詞,也是最近縈繞在我心中的想法⋯. ... 的cœur「心」 但最難的是,小孩不是à soi-même「自己的」,而是屬於à lui-même「他自己」。 ... <看更多>
為自己而活法文 在 [LIVE] 日曜劇場VIVANT 第九集(生放送SP台灣PM6)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tbs.co.jp/VIVANT_tbs/story/
テントは、テロや犯罪行為を他から請け負うことで収益を得て、その金でバルカ国内の
孤児たちを救っていたことが判明。そんな中、ベキ(役所広司)はノコル(二宮和也)
に、ノコルが運営する会社で乃木(堺雅人)を働かせるようにと指示を出す。果たして
ベキの真意は…。
ベキのもと、協力体制を敷くことになった“宿命の兄弟”!そして乃木が知ることとな
る、父・ベキの過去と、テント誕生の秘密と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41.1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drama/M.1694333578.A.B5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