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學了那麼久的外語,還是會覺得自己學不好講不好?」
上次和Yolanda的直播訪談有聊到,我們覺得多數的亞洲人在學語文的時候,都會卡住在文法單字啊,然後可能就不敢開口講😱
或是可能學到一個階段,發現自己進步不了,想好好的講卻沒有辦法講好,就會放棄耶!
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多數的人會卡在「續航力不足」這件事📝
Yolanda也提到,她在快20年的語文教學經歷中,發現怎麼樣的學生可以學的又久越好呢?
就是那些沒有特殊目的,一定要怎麼樣的那些人💯
就像是:「欸我沒有一定要考試啦,但是程度到了,我可以去考一下;我沒有一定要拿這個語言的證書,非得要拿去升遷啊、申請什麼工作 」
但如果像是「我半年之內一定要達到什麼等級的目標!」
這種人通常都沒有辦法續航🙅🏻♀️🙅🏻♀️
因為他們的目標太功利,就會覺得:「欸我努力半年怎麼會沒有?然後你就沒辦法接受,就會想要放棄。」
或是階段性目標達到了,然後下個目標不知道要做什麼,學語言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就好像馬拉松跑完了,我們接下來要幹嘛這種感覺🤷🏻♀️
不管你在什麼階段放棄,只要半年一年,幾乎就會回到基礎, 再從頭來過了😂😂
所以語言是不能放棄的東西,必須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生階段要追求的目標👏
其實學語言要回歸到一個初衷,你是真的喜歡,對它有興趣,才有辦法長時間去接觸它🏃🏻♀️
像有些人學西班牙文學了一陣子之後,他就會開始看關注一些西班牙、拉丁美洲的Youtuber的影片
發現拉丁人的幽默一點都不好笑時,就會丟在朋友群組討論😂😂
但他每天總是花一點時間在刷Youtube,無形中看西班牙文影片這件事情,已經變成生活一部份了!
雖然這個時間只有佔生活的一小部分,但你因為好玩或是可以挖掘到新鮮的事物,就會持續下去
希望大家不要是為了學而學,而真的有興趣,我覺得:「這語言好可愛好好玩,學起來真的讓我覺得很開心!」
這個的初衷才是讓可以一直學下去的重點
像我自己也追了很多拉丁美洲歌手,他們發文的時候,我會去看有沒有用一些新奇的字
或是一些現在很流行的用語(我還不知道的),追他們的IG或是FB就可以學
其實當下你覺得很有趣,會自然而然的把語言吸收進去
可能每天花個十分鐘而已,也會找到動機一直持續下去
這就是Yolanda想要推廣的「無痛學語文」的概念
#你有什麼自己的學語言撇步嗎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
為自己而活西班牙文 在 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生活中學英文】#英文童書團購>> https://group.ibezt.com/bc9qk
這幾天爆發的幼兒園疫情,應該讓家長們嚇壞了吧🥲林叨媽要推薦我自己私藏必買的英文繪本給大家🤗如果希望孩子暫時回家自學的家庭,那這一系列的書絕對不能錯過;如果會繼續留在幼兒園也沒問題,這些原文童書當成孩子的課後讀物也再適合不過了❤️
從國小一路背英文的我(應該很多人都是這樣吧?),五專選擇了文藻,主修西班牙文、副修英文,就這樣一路到了大學讀了七年語文。語文對我來說,是拿成績的工具,他沒辦法成為我在職場生存的技能,甚至作為溝通能力都顯得吃力!
這對於一個花了很多學費在栽培孩子的家長(我爸媽)來說,這應該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了吧😂
我花了大半輩子在背單字,但發現能用上的卻很少,所以在有了孩子之後,我希望他們在學語言這條路上,能用很自然的方式學習,並且是融入他們的生活中的,這樣才能夠成為他們日常真正能夠使用的工具。
大家都知道我對繪本的愛好和執著,從糯米還在肚子裡,我就開始唸繪本給他聽,也在孩子一個個出生後,收藏了滿滿書牆的繪本,本來一面書牆,現在兩面書牆也放不夠!我生繪本孩子的速度遠遠超過我肉生的🤣
繪本不僅限中文繪本,有一些我真的很愛的繪本,我會收藏中文、英文、西文三種版本!!很多書我還直接到國外書店網站下單,真的常常為了買國外的繪本,花了超多運費😆
#Usborne
在我眾多原文童書繪本裡,版圖最大的就是英國出版社Usborne發行的繪本了!Usborne專做硬頁翻翻書,我也介紹過很多款有翻成中文版本的書目,他們家的書真是百看不厭,而且種類多到永遠買不完!!即時我的書櫃上已經有數不清本,但我到現在還非常努力在收藏他們家的書📖
#BizzyBear
在全世界有很高的評價,在台灣也廣受歡迎👏厚實耐操作,書中很多小物件,隱藏的機關讓寶寶很驚奇,不管是心心還是悠悠都非常好奇,一玩再玩!重複韻文非常簡單,封底還有QR Code,可聽內頁生動的故事喔👂
這次團購的書目非常多,讓寶寶可以安心在家學習,團購時間只有8天,真心推薦大家要認真挑選❤️
我以前都自己上國外書店網站買,加上運費一本都貴鬆鬆,現在在在台灣跟林叨的團購就可以買到,非常推薦大家一定要趁團購買好買滿🛒
團購網址|https://group.ibezt.com/bc9qk
團購期間|9/6-9/14
為自己而活西班牙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根廷,被遺忘的瑪麗亞】
兩年前踏上南極旅程,南美洲第一站來到城市便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我住在最著名的七月九號大道旁老牌酒店Conte Hotel,走路五分鐘就可以抵達當地最著名的城市標示方尖碑,以科爾多瓦白石建造高67.5米尖塔,一旁就是著名的哥倫布劇院,這座歌劇院曾經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全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
沿路正在販售著探戈的門票,翻開任何一本旅遊書,都告訴你:「絕對不能錯過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欣賞一場激情又探戈表演。」
這裡正是探戈音樂發源地,源自十九世紀末,來自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單身淘金客,屬於生活最困頓的下流階層,單身的他們常流連在酒吧與妓院中,為了打發生活困頓,從原來走路的方式逐步發展成名為探戈的社交舞,輾轉成為當時蔚為的流行風潮。無論在街頭巷尾、酒館妓院、各種舞廳,阿根廷人會一路跳到天亮,經歷了百年發展,如今探戈成為了阿根廷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觀光客必訪的重點,跟體驗阿根廷烤肉一樣重要。
說起布宜諾斯艾利斯,不得不提這裡最美的港口-拉波卡,五顏六色的彩色房子與塗鴉,彷彿走入童話般的小鎮。這裡曾經是歐洲移民的第一站,如今卻也是惡名昭彰的貧名窟,當地的友人提醒:「千萬別離開拉波卡區Caminito主街,不然會扒光到一毛不剩。」這幾年阿根廷經濟一落千丈,失業率不斷攀升,物價起伏猶如波浪般,幣值貶落的速度根本沒有煞車的痕跡,如今竊賊已經到光明正大偷搶的地步。
隨便找一間咖啡廳坐著,突然,門口的舞者翩然跳起探戈,女舞者穿著鑲著蕾絲並透明的大紅洋裝,男舞者則是白色襯衫搭黑色背心,像極了端著咖啡服務生,或許他就是。隨著音樂,兩人舞動的臀部與身軀,最後彼此身軀緊貼,彼此眼神帶著迷濛,彷彿舞著是一場悲劇,我彷彿被感染生離死別的情緒。
瞬間轉身,男舞者抬起了女舞者的雙腿,右腳一個跨步滑了出去,我忘情熱烈的鼓掌,從舞著的眼瞳遙想,十九世紀的拉波卡會是什麼模樣?
會不會,有一個女孩叫做瑪麗亞,出生在這龍蛇雜處的貧民窟,她的美麗宛若帶刺的玫瑰,沒有任何男人玩的起她。遇到港口無賴癡纏著她,她會說:「你不配愛上我。」並用力的推開他。
致命又激情瑪麗亞,跳別人沒跳過的探戈、做別人不敢做的夢,寧可墮落在妓院中,也不歸屬任何一個人。然而移民城市本就不平靜,夜路走多了,瑪麗亞最終曝屍街頭遭遇不測,一群人把她的屍體掩埋在土堆中,而一旁老鴇與小賊則在跟眾人說起瑪麗亞傳奇。而一個同情瑪麗亞的幽靈,把她重新帶回人間重生,穿越了漫長的十字架旅程,讓瑪利亞找回救贖的自己。
以上的故事,不是我虛擬,而是皮亞佐拉1968年的歌劇作品《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他所帶來的新探戈風格(NuevoTango)在死後才被阿根廷廣為接納,並成為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精神代表領袖,他的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炙熱,愛情的渴望以及靈魂之間相撞的爆炸體悟。
適逢皮亞佐拉百年誕辰紀念,2021年高雄衛武營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共同製作《被遺忘的瑪麗亞》,再現《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原作風采也積極展現當代新意。演出全長約110分鐘,全西班牙文演出,含中英文雙語字幕,序曲的手風琴音一下,保證顛覆觀眾對於「歌劇」的各種既定印象,臺港共同製作攜手指揮簡文彬、編舞家黎海寧,再現令人無法抗拒的探戈魅力!
疫情之下,你我都無法出行去世界各地,更別說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但透過這場「探戈輕歌劇」,帶你走進熱情又浪漫的拉丁南美,把探戈的精神與炙熱的生命態度,重新燃燒靈魂深處的感動。
//演出日期/時間/地點
2021.9.17(五)19:30
2021.9.18(六)14:30
2021.9.19(日)14:30
衛武營戲劇院
//更多資訊:https://reurl.cc/0j5O2o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邀稿
為自己而活西班牙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為自己而活西班牙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移居墨國—$2500租住獨立屋 港女唔怕毒梟:同平民冇關
墨西哥,與香港相距一萬三千五百多公里,時差13小時。對港人而言是個陌生國度,有人對她印象是毒梟橫行與治安差,以為這裏落後得只有農村沙漠。29歲的香港人Kathy移居墨西哥五年,由她解答墨西哥的迷思。
Kathy就讀中大翻譯系,副修西班牙文。自小渴望到外國留學的她,畢業前到墨西哥交流一個學期,後來再回來一間私立大學當中文老師。「做了一年老師後覺得不適合,因為不是太有挑戰性。當時從香港老遠過來,拋棄了所有事,我想自己多些成就,想再試一些新的事。」後來她在一間出口礦的公司工作,認識了現時的丈夫,他來自新疆、移居墨西哥城十多年。「對他來說,墨西哥比中國更像家,所以我決定留下發展,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
Kathy說,毒梟對在墨西哥城生活的普通人而言,其實很遙遠。「香港聽到的新聞比較負面,毒梟、黑幫,但其實日常生活很難遇到。哥倫比亞是白粉大國,無論水路或陸路都經墨西哥運往美國,但這只是黑幫的生意。西面某些城市是集團根據地,但平民不會受太大影響。」Kathy會特別注意安全,只因自己是少數亞洲人面孔,特別引人注目。「有些便利店晚上會關門,只留一個小窗,防止偷竊;在地鐵、巴士也要格外小心。」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墨西哥 #獨立屋 #港女 #留學 #移民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為自己而活西班牙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過喪親之痛」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寫給成年孤兒。
他們不會就這樣從我們的記憶裡消失。
每一個人,都會以各自特殊的方式,
來經歷這場喪親的情緒風暴,
而且只能自己面對。
清空死者的家,讓喪親之痛更為艱鉅。
但清空,也是為了把自己清乾淨,
將自己的面具摘下來,
讓自己宣洩出來。
喪禮之後,我們回到父母不在了的家。
弔詭的是,一切看來如常,除了重壓心上的空蕩。
該從何理清呢?丟了嗎?維持現狀嗎?怎樣才不會輕輕一觸,被回憶刺痛得崩潰?!
這任務如此艱辛,因這一刻,我們正經歷生命中最可怕的夢魘,卻只剩自己孤身以對。
這本書,便是由此而生──雙親過世後,莉迪亞.阜蘭動手清空父母的家,身為心理分析師,透過「清空」,她將來不及對父親道再見的遺憾、糾結等待了一輩子的母愛,與那些說不出的幽微感受,抽絲剝繭: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只是默默承受著父母親去世,而從未能道出那些隨之湧現,讓人心慌意亂或元氣大傷的強烈情感?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被一波波、經常是無法說出口的情緒浪濤給捲走?
▌那像一鍋摻雜了憤怒、壓抑、無盡傷悲、不真實感、反叛、悔恨和莫名解脫感的大雜燴,而我們就在其中載浮載沉……
喪親之痛,是全然孤獨的,孤兒們戴上各自的面具,在虛空中前行,邁向第二次長大的旅程。
而春天終會來的,那已逝的,將在我們身上重生。
作者簡介:【心理分析師/作家】莉迪亞.阜蘭(Lydia Flem)
她是知名法語作家、專業心理分析師,也是比利時皇家學院法語文學院院士,以及造型藝術攝影師。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賽爾,猶太裔人。一九八六年因《佛洛伊德的日常,與他的病患》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她擅長書寫親子間的關係,以敏銳且細微的觀察,為許多讀者道出深藏內心卻不易言說的情感,著有《情書遺產》等多部散文、小說,筆法細膩深入,在國際間引起廣大迴響。瑞士《Payot-L'Hebdo》雜誌視之為「法語文學一個獨特的聲音」,並讚譽「沒有人比莉迪亞.阜蘭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寫生命中的不同季節與風暴」。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已售出德文、英文、義大利文、波蘭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十五國語文版權。本書動筆於她成為成年孤兒之後,那翻騰的繁複感受,化為敏銳觸角,將內心所依戀、衝突的每一個微細分子,全都揭示了出來。而從首篇〈情緒風暴〉至尾篇〈走過喪親之痛〉,慰藉了讀者的是:
每一個人都會深陷進去,
但哀傷有時,喜樂亦有時。。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