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食況轉播] SantoPalato - Roma
這次的南義之旅吃了非常多傳統館子,傳統菜才能彰顯義大利各地區的文化與風土,我完全心知肚明。只是旅途的足跡一個蓋過一個,到了尾聲有點審美疲勞,直到這間館子,羅馬的「Santo Palato」,讓我的感官亢奮起來。
Santo Palato 什麼都對了!
空間悅目,氣氛對味,而且,菜極好。置身這裡會不自覺地開懷吃喝,恣意說話,享受恰好的時髦情調,然後為每一道上桌的菜喝采。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義大利,在羅馬,它的姿態是當代的,年輕氣盛,生機蓬勃,展現這個時代的小館該有的樣子。如果要為它安一個流行的名字,那就是bistronomy,跟巴黎、紐約、東京接軌。
我會稱之為bistronomy,也是因為主廚Sarah Cicolini受過fine dining訓練,待過米其林一星的羅馬熱門餐館「Metamorfosi」。先別誤會,她不做什麼天馬行空的創意菜,她開出的菜單都是carbonara(培根蛋汁起司麵)、cacio e pepe(黑胡椒起司麵)、trippa alla romana(羅馬式燉牛肚)等等羅馬傳統菜色,味道卻呈現傳統館子少有的細膩感,表現手法也簡約摩登,完全是見過世面再化繁為簡的功力。我在一逕傳統後突然嚐到有道理的新意,可知我有多驚喜!但也必須說,若非有傳統一路鋪墊,提供理解基礎,我也無法體會這裡的好。
幾道開胃菜都非常好。西西里來的羊肉,選用腿肉部位,乾淨細嫩,僅僅拌上溫和的橄欖油與鹽、綠花椰碎,展現純粹的清甜滋味,而我竟然會用清甜來形容生羊肉,這道菜多麼有自信。牛舌與牛尾做成的肉凍派,塗覆北義做法的青醬(salsa verde)、堆疊上醃漬蔬菜,酸香與肉腴取得完美平衡。小平底鍋裡的烘蛋(frittata),端出廚房就油香撲面,掀開蓋更是香得要人命,和著上頭的炒雞肝與雞胗吃,濃厚芳醇得緊,蛋本身就調味夠重夠鮮鹹,非常美味。
麵也都極好,據同行的王嘉平主廚所言,甚至比傳統館子做得還好。石斑魚烏魚子麵,醬汁乳化得極好,帶勁鮮鹹完美裹覆麵體,海潮拍舌,過癮極了。番茄燉小牛腸管麵,番茄醬不是一勁地酸而有圓融的量體,小牛腸包夾乳糜,宛如台灣的豬粉腸一般,軟糯脂香,和番茄是絕配。Carbonara也極好,光滑絲綢般的蛋汁蘊含優雅鹹勁,鹽漬豬頸肉(guanciale)也是秀秀氣氣的,水管麵(rigatoni)彈韌含芯,無庸置疑地好吃。
主菜除了鳳梨BBQ醬的豬肋排,炸小牛腦與秋紅姑魚、驢肉排都是我們非試不可的funky選項,全部都非常好!特別喜歡炸小牛腦蘸上秋紅姑魚肝做成的美乃滋,濃郁撞上濃郁,黏死人不償命。驢肉排也很出色,熟度偏生但不血腥,一點都不老,搭上用白酒做的驢肉汁,甜口宜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