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限定 片單🎞 獻給在空調房躲避烈日的你🌞提到夏天,你又會想起哪部電影?
片單如下(電影簡介詳見圖片):
1.《夏》Kirill Serebrennikov
2.《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湯淺政明
3.《綠光》Eric Rohmer
4.《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
5.《西西里的美麗傳說》Giuseppe Tornatore
#島聚片單 #夏 #片單 #防疫片單 #片單推薦 #電影推薦 #影集推薦 #電影語錄 #電影台詞 #電影對白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 #電影院 #電影 #是枝裕和 #影評 #導演 #居家防疫 #summermovies #moviequotes #filmclub #cinema #leto #kino #rohmer #melena #hongkongmovie #readingintaiwan #filmoftheday #movierecommendation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好雷]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 是枝裕和:「不少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 去咖啡廳的路上 的評價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好雷] 小偷家族還是無人知曉?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選片] 一一/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比海還 - PTT評價 的評價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今(13)日三級警戒「微解封」,也正代表各產業能因應地方政府的相關規範,適度解除封閉。至於影迷們關注的電影院也在今日重啟,不過,在疫情陰霾尚未明朗,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的狀態下,務必請步入實體影廳的觀眾落實防疫辦法,注意安全。
倘若,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對於疫情仍相對保守,那麼宅在家選擇串流平台觀影會是很好的選擇,今天中午就推薦 #是枝裕和 於 2004 年問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深耕紀錄片領域,刻鑿出自身印記的【#Giloo紀實影音】,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夏天拓展新局,引進劇情片系列經典電影,對於挑戰品牌定位的嘗試,Giloo紀實影音是這樣說的:「讓觀眾以虛構之眼,看見世界的本來面目。」
的確,於我而言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從這角度切入,兩者同歸一路。而且常常,我在劇情片中碰觸到更真實的靈光。
於是,Giloo紀實影音7月的經典影展以「家」為名,試圖透過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李安、楊德昌、蔡明亮、侯孝賢談「#家族幸福論」。
將是枝裕和放進「家庭」主題的框架範疇中,確實再適合不過。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的心智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不完美的存在(或許樹木希林除外)。
這些特徵在他創作初期便散落一地,是枝裕和創作數十年,談論的幾乎是同一件事。且是枝裕和與台灣有著極深羈絆,其影像風格也能窺見「台灣新電影」的些許影子,從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望向這名日本導演,是有趣的觀影體驗。
有幸收到Giloo紀實影音的邀請,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此第二次看了這部作品,一次大銀幕;一次小螢幕,感受類似,同樣酸楚、同樣銘心。
下筆評論前,引用此前文章談過的段落,記得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首度喜歡上是枝裕和的作品,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這有位陌生人身處遙遠彼端,講著不同語言,擁有相異文化,但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進而就被影像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回憶起《幻之光》、《下一站,天國》,是枝裕和對生死的提問中,總能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而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活著的人,就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地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但其實,是枝裕和並非全然暖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有著冷冽的無常。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場的第一顆鏡頭,即耐人尋味。是枝裕和將攝影機與被攝者的距離拉開,畫面構圖則讓人物接近景框邊緣,幾近於壓迫的位置。此鏡位的意義,在於將觀眾強行排除,是枝裕和在此行使有效的導演權力,讓觀眾無可選擇地棲身於「窺視」的位置,便捏塑出觀眾與角色之間冷冽、遙遠的疏離感,更藉此強調角色的迷樣性,給予觀眾偷窺的慾望,加深探索角色深層內心的動力。
除了攝影機位置精準,這場戲的場域定於「行駛中的列車」。回溯影史,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媒介所代表的符號意義,通常象徵時間、空間、心靈的移轉,甚或是夢境彼岸。而進一步從角色隨行的行李箱解讀,這場戲的場域符號顯然具備「漂泊」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攝影機與列車的節奏同步搖晃,提升了觀眾的不安,略為挑釁地擠壓觀者神經,是枝裕和似在低語宣告:「這並非一場安逸旅程,請偷窺者(觀眾)們遙遠地觀看即可。」
第一顆鏡頭之後,立刻特寫角色的手部與行李箱,而後是正面臉龐,進而串連起角色與行李箱的關係。然而,觀者在開場戲中,無法確定任何事;於是,單是第一場戲、第一顆鏡頭,是枝裕和便將全片定調:《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有意識地選擇視角、場域之下,注定是一場極具「距離感」的追尋與探索。
這樣的追尋與探索,進入敘事主軸之後,便擺放在社會脈絡底下的「家庭」、「階級」等意象。
是枝裕和在影片前半段,鉅細靡遺地透過鏡頭描繪了柳樂優彌的日常,市場挑價買菜、廚房烹飪等細節。這些敘述性功能的鏡頭是必要的,在孩童們實踐的生活中,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家」的輪廓,近一步構築家的全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柳樂優彌購買食材同時,仍為妹妹繞路挑選阿波羅巧克力。這場戲呈現的是,縱使柳樂優彌肩負起家人的生活雜事,但本質仍是孩童。「生活必需品」投射出必須堅強的成人表徵;「阿波羅巧克力」則映照內在童心(允許妹妹吃零食),一外一內,是枝裕和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角色立體度,有血有肉。
然而,在散落、未經組織的日常,母親是缺席的。家庭的功能性於母親而言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以柳樂優彌為首的孩童四人組。
於是,本該由成人撐起的「家庭」意象,就反身疊映於孩童之上,以「家」為名,成人與孩童的反差,更顯前者失能。是枝裕和就此拋問「家」的意義,也從成人的離去,孩童的自理,談論責任。而在成人的缺席之中,更多是「男性」的消散,孩童由母親養育,落在女性之外的是男性的恣意與懦怯,不難想見是枝裕和觀察日本社會權力結構的洞見與底氣。
倘若由此細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更側寫「社會中的大人樣貌」。本片開場就建立起觀眾對柳樂優彌的好奇,是枝裕和加以利用此點,全片圍繞於柳樂優彌的視角,攜著觀眾共同悲喜。
而在柳樂優彌尋求「爸爸們」的救助之際,就透過孩童眼眸望向社會底層的人物百態,便利超商、柏青哥店、計程車車行,成了底層游移的場域。也因角色們皆處於同一位階,是枝裕和隱匿了上、下階級視角的差異,抹除上層的虛假關懷,抖落道德高點,就讓觀眾在觀看日常的凝視中,與柳樂優彌的處境平起、平坐。
故事進入中段,在母親全面離散後,就能看見柳樂優彌一群孩子們的追尋。無論是追索食物、尋找母親,甚至是與外界接觸,某程度都是徒勞的,這份徒勞歸結於孩子們擔憂「被」拆散,而追根究底,這份擔憂還是來自於「家庭」與「社會」的失能。
是枝裕和緩緩切斷這座公寓與外在的連結,幻化成社會遺漏的孤島,好似是枝裕和鏡頭下,一盆一盆以廉價泡麵盒種植於陽台前的植物,在欠缺灌溉、喪失照護的惡劣環境中,漸漸失根、僵化,而後墜落。
至於和這座孤島唯一的連結,是逃學離家的中學少女,此角色同時蘊含打破階級鴻溝的作用。是枝裕和雲淡風輕地交代少女背景,觀眾得以知曉其處於中產階級,至於中產與底層能有連結,關鍵在於「死亡」。片中兩次死亡的現形,一是弔念少女友人、二是妹妹小雪,都讓彼此有了跨越階級的連結。至於柳樂優彌此前嘗試以電玩與外界建立的輕浮友誼,在死亡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
於是,故事走至片尾,柳樂優彌與「行李箱」的關係也隨之拆開,首尾呼應,行李箱經過敘事的堆疊後,從躲避房東的利器,鋪展成裹藏死亡的容器。除了象徵「漂泊」的不確定性,甚至內化成住所、記憶與生命,符號意義的更迭,成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最後一筆幽微的淡色塗暈,悄悄留下絲線般的綿延哀傷。
綜觀全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從小單位的「家」、談到「階級」,而後拉出「社會」的三重辯證,是枝裕和克制地流洩出隱隱作動的不安和暴力。而在溫柔地敘事之下,藏著的是刀刀見骨、針針見血的銳利手術刀,肢解角色的無助與日本底層社會的長年窠臼,最終再緩緩送入觀眾心頭,與之共震。
最終,無人知曉的悲傷往事,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壤中。或許,在夏日清晨的微風輕拂後,能被記得、被傾聽、被理解,然後,牽起手繼續過日子。
🎬【家族幸福論】片單點此👉https://bit.ly/3APopz7
📝圖文完整版寫在【Giloo紀實影音】👉https://bit.ly/3hAhJNw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日,因日本送來台灣的 124 萬劑 AZ 疫苗,引起 #台日友好 的貼文標籤。恰巧,前幾天寫了一篇 #是枝裕和 導演的《小偷家族》在【換日線 Crossing】,借此機會分享我認為是近年最能代表日本的導演作品。
寫《小偷家族》前,也想起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第一次喜歡上是枝裕和,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有位陌生人身處搖遠的彼端,說著不同的語言,擁有相異的文化,但居然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然候就被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幻之光》與《下一站,天國》也飄進腦中,喜歡是枝裕和,或許是因為總能在他的作品中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不免想像他本人就是如此;也或許是因為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還活著的人,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的繼續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說回《小偷家族》。
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2018 年拿下坎城最高榮譽金棕櫚的《小偷家族》無疑是是枝裕和集大成之作。解構其文本,《小偷家族》結合許多過去作品的影子,同樣改編社會案件,棄養兒童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同樣瞄準家庭中血緣關係的《海街日記》、《我的意外爸爸》,同樣遊走於法律與道德灰色地帶的《第三次殺人》等。
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其心志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且不完美,這些特徵在《小偷家族》中同樣深刻體現,所以《小偷家族》本質上對是枝裕和的影迷來說,應是相當熟悉。
《小偷家族》一開場即以俐落地剪接、明快地分鏡表現父子兩代的偷竊默契,導演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當作序曲為接下來的主調拉開序幕,而這樣的分鏡結構明顯跟過往的風格不同,我認為是枝裕和明顯在導了《第三次殺人》後,在營造懸疑緊張氣氛時,更能遊刃有餘的掌握節奏,因此這場重要的序曲才能成功讓觀眾入戲,而接下來才是回到是枝裕和拿手緩慢步調的長鏡頭。
此片講述由六人組成的竊盜家庭在日本社會底層的故事,以此「竊盜家族」為骨幹,進一步探索進一步探索如老人孤獨死、詐領退休金、遺棄兒童與教育等多面向的當代社會議題,上至高齡社會下至年幼兒童,是枝裕和在故事的推演中展現其人文視野的高度與廣度,多樣且複雜的龐大命題在不跳脫「家庭」的核心下,透過筆下每個角色一點一滴拼揍成其日本底層社會的縮影,絲毫不見凌亂繁雜。
令人喜愛的是,《小偷家族》全片不帶批判並保持中立客觀的距離,是枝裕和僅是靜靜地以每個中景看著筆下的人物,且這次的調度與氣質則越發沈穩內斂,其中在故事後半段,家庭中最年邁和最年幼的兩人,同時歷經生命的轉變,掉牙的成長與老化的死亡在同一地點與時間發生,是枝裕和在處理生死離別時,此力道輕如鴻毛同時卻重如泰山,平衡了兩者,調度功力水準之高,是枝裕和深知「收」與「放」之間該拿捏的力道。
又例如在片尾,安藤櫻那顆靜默的長鏡頭,豐富了全片底蘊外,這顆鏡頭也歸功於是枝裕和片頭至片尾大篇幅的情緒鋪陳,將堆疊蓄積的能量一次鋪開,從演員表現到導演調度近乎完美配合,終讓這顆鏡頭透入心房。
而是枝裕和在音樂上也別出心裁,所有配樂幾乎一入戲就淡出,懂得用音樂做引子,留有讓影像呼吸的空間且順利牽引觀眾。影像本該如此,懂得留白的技藝,懂得沈默的力量,讓畫面講述故事,讓畫面說服觀眾,這才該是電影的樣貌。
雖然《小偷家族》其靈魂與過往相似,皆從角色至家庭再拉至社會高度,但是枝裕和顯然對故事的鋪陳、場面的調度更揮灑自如,平凡狀態或許難拍,但他能掌握平凡中的不凡,以一貫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將議題處理的不著痕跡卻又兼具戲劇張力。
最後,或許是枝裕和無意也無力給出這些沈重的社會議題答案,僅透過反覆詰問,對「善」與「惡」、「是」與「非」的二元對立給出殘忍同時溫柔的辯證,留下無以名狀的點滴銘心,餘韻細水長流。
其實,在【換日線】的這篇文章,是針對疫情談五部家庭電影,除了《小偷家族》之外,還寫了《#聖鹿之死》、《#親愛的房客》、《#范保德》、《#日常對話》,這五部電影目前都能在串流平台看見,全文請點👉https://reurl.cc/3a5Y88
圖片來源:金馬執委會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 是枝裕和:「不少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比海還深中印象最深刻的台詞是颱風天在三個人章魚溜滑梯兒子跟媽媽說:「媽媽你好奸詐,一下說我是大人一下又說 ... 最喜歡《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 <看更多>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好雷] 小偷家族還是無人知曉?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對我來說,多年前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那種崩潰大哭的悸動感似乎怎樣都取代不了了。連是枝裕和本人也無法。 如果說坎城評審是因為太愛是枝裕和,而決定將沒有頒給他的 ... ... <看更多>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台詞 在 [好雷]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2.觀影時間 : 2019.04.07
3.觀影地點 : 住家網路
4.觀影方式 : 網路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有雷,文長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看到電影後半段,我腦中一直浮現「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尤其是當小雪從椅上跌
落而死亡之後,被媽媽遺棄的這些孩子們,他們是否也曾埋怨過生活,或者說,已經被逼到
快生存不下去,根本就還來不及想到「恨」。
同一個行李箱,帶來了生卻帶走了死,諷刺到讓人起雞皮疙瘩。
小雪在空無一人馬路上所響起的鞋子唧唧聲,迴盪時已經沒有了外出的喜悅,吃了好久好久
的巧克力,也隨著這趟喜悅跟著終結,她要走回的,是那一個等不到媽媽、不能夠光明正大
出門的家,而牽著她手的阿明,再次握到的卻是冰冷,即使畫面裡沒有死亡的明顯鏡頭,卻
更讓人膽顫心碎。
媽媽為了追尋自己的愛人而拋棄了四個小孩,電影裡使用節日作為時間的嬗遞,從聖誕節、
新年、夏日、到阿明的嗓音變化,日子過了多久到後來我也不得而知,但是他們生活的苦卻
一直沒變過,肩負起一家大小事的阿明,算計著生活支出,只是再怎麼節省,也抵不過沒有
收入來源的窘迫,於是,當家裡的一切開始失控,又因為對同儕的渴望夾雜進了兩個總是要
阿明請客的少年,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家該從哪裡收拾起。
在被停水停電之後,那些在陽台栽種著的各式植物,像極了在困境中掙扎著要生存的孩子們
,種子跟孩子一樣,是屬於希望的象徵,但因為疏於照顧,他們雜亂地恣意生長,毫無規則
也無人在乎,僅是得到一些水源就足以維生,卻也脆弱得可能一碰就墜地,走向破碎與生命
消逝。
要說媽媽太過自私才讓孩子們落入這樣的災難嗎?我一直在想,看起來也像極了孩子的媽媽
究竟能夠負責些什麼呢?我相信她愛著這些孩子,給予他們的不僅是金錢上的支持還有那些
對未來的應許,就像是要帶小雪去看飛機、或者是要買給京子一台鋼琴,可是這些願望卻是
更讓人失望的原因,最後,在說好要回來的聖誕節不見蹤跡後,我想這些孩子們的心裡也死
掉了一些什麼。
對我來說媽媽最自私的是,沒有了這些小孩她一定有更好的籌碼可以跳進下一個男人的懷抱
,從阿明去尋找的爸爸們看來,都是屬於社會底層的人物,他們跟自己一樣光是要生存下去
就得耗盡力氣,遑論要去扛下照顧孩子們的重擔,而媽媽所追求的那些愛,在她和阿明談話
的過程中,我看見兩人的心智年齡反而是對調的,阿明在聽媽媽說愛上了一個男人時所回答
的:「又來了。」,除了是一種習以為常的無奈之外,他埋首在棉被裡所想的,會不會也曾
經帶有陽光灑落的希望,希望一切能夠像夢境一樣到來。
只是這場夢最後被現實的生存壓力所籠罩,四個孩子所遇到的人們,也許像是店員一樣沒有
名字,偶然地釋出了善意、幫忙寫了新年卡卻始終無法成為拯救他們的人;兩個追求電玩娛
樂的少年回到了自己生活的軌道上,阿明一家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消遣,得不到利益後就瓦解
了這場極其薄弱的友情;高中生紗希也許是他們未來生活的浮木,只是我仍看見了對於現實
的無能為力,阿明所甩下那些應該是紗希透過援交賺來的錢,是帶有悲慘又不想因此墮落的
矛盾,被迫長大的這些人性掙扎,我無法想像對阿明來說有多巨大。
這場無人知曉的遺棄事件,像是一個輪迴,捲起了那些在角落裡、街道上,我們匆匆瞥過也
許不會多加在意的陰暗,我不知道我們是否也像是來收租的房東一樣,對於這些亂象視而不
見,因為有時這麼一想,會覺得這個社會冷血得很可怕,每個人最終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不會去在意身旁是否有穿著破洞、汗漬衣服的小孩,他們奔跑在街道上但對比的更是社會的
疏離感,在電影上映至今已過了15年的現在,似乎都沒有改變過冷漠。
導演是枝裕和的鏡頭仍舊這樣淡淡的,但在這部電影裡卻嵌入了龐大的哀傷,看不見盡頭哪
裡存在著希望,不忍直視的壓力到了電影後段更是帶有絕望感,他們攜手要走向的前方道路
,沒有櫻花飛舞、也沒有秋葉鋪地,他們的表情沒有同齡小孩所擁有的喜悅或煩惱,他們只
剩下了彼此,在現實的殘酷裡試圖掙扎過活。
--
只是想要寫點什麼,僅存文字。
https://simplemurmur.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136.2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54711952.A.A23.html
※ 編輯: simplemurmur (39.13.195.196), 04/10/2019 20:35: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