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迷訪談計畫(12)-就這樣在京都讀書工作13年了。優雅低調的台灣女孩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無法返京所訂下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就這樣一路延宕發表,到這一篇,終於到了最終篇了,其實這系列的訪談文字,大部分在三月就都全部完成了,但是因為發懶,到了五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天慌地亂的,就這樣都已經進入處暑過的九月了,終於要發表最後一篇,上次就曾經提過了,最後兩篇訪談,我會留給目前住在京都的台灣朋友,上次分享的是對日本傳統與藝術非常專研的厭世京都,最後一位,則是一位已經在京都13年,唸完碩博士論文,也在京都生活工作的低調美女haiyo。
認識haiyo也是因為粉絲團的關係,當時看到她讀的是京都的龍谷大學,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馬上就想到了京都雙壁的作家-萬城目學所寫的小說-鴨川荷爾摩,裡面四個進行荷爾摩比賽的京都大學,其中朱雀組,就是龍谷大學,後來,那陣子還到另一位台灣朋友,她說她準備要去立命館大學念博士,有沒有這麼巧呀,剛好都是鴨川荷爾摩的大學與隊伍,哈!
雖然和haiyo只是網路聯繫的朋友,但是感覺她是位很謙虛低調的女孩,她的博士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感覺很專業,在她的文字裡,更能感受到她是個喜歡享受慢步調的人,真的好適合在京都,她有一年的時間,願意騎上40分鐘的腳踏車去上學,真是令人佩服不已。文章裡的許多問題,她也回答的非常詳盡,果然是做研究的高材生,介紹了很多京都的好店家與散步的地方,還有真正與京都人相處的事,透過haiyo在京都生活的眼光與推薦,或許大家可以進入更悠閒更緩慢的京都,她提到她的夢想是在京都買一間有緣側的老屋(誰不想呢,哈哈),非常期待,也祝她夢想成真,還是非常謝謝haiyo願意參加這個計畫,也期待日後能帶家人在京都與她相聚。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嗎?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您好,我叫haiyo,來到京都已經邁入第13年了。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京都留學。在大學時學的是日文,但因為認為語言僅是一種溝通工具,使我想要利用這個工具再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我在日本的碩博班念的是社會學,主要研究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報紙,社會學系在日本不算太冷門的科系,主要分一般社會學以及社會福祉兩種。而我念的新聞學也是包含一般社會學之內,與台灣的社會學系印象有很大的差異。在漫長的留學期間,一開始在日式餐廳打工,後來開始接觸口譯翻譯以及教學等工作。目前為日企正社員從事翻譯工作。
2.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工作)的原因是甚麼?
其實我認識京都是透過一位曾來京都交換留學的大學同學,我記得她結束交換留學時,一邊拿著相機的照片,一邊跟我述說關於京都的美好,讓我對於這座古都有很好的印象。同學當初也笑笑地跟我說,以我這樣慢步調的個性,可能不適合東京大阪那種大城市,京都可能最適合我。沒想到因為這句話,我就待了13年。
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時候吧!那時候家人也希望我回台灣,但是剛好同時博班也錄取了!雖然掙扎但還是想繼續學業。在外國生活的確會遇到很多挫折或是困難,比起求學上的困難,我覺得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比較多。
例如,租房子的時候仍是有不少房東不想租給外國人,要不然就是要日本國籍的連帶保證人,對於保證人還有許多職業年收等等的條件。除了保證人還要繳納預付房租,禮金押金以及火災保險等等,在日本搬一次家就需要花上25~30萬日幣。這個是比辛苦的地方。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嗎?
起床洗漱後開始泡咖啡做早餐。是的!日本沒有美而美也沒有永和豆漿那種早餐店,基本上早上都是自己煮。像我這樣慢步調的人,還是無法像一般日本人選擇不吃或是在便利商店抓個麵包飯糰果腹。目前即使已經成為社會人,我還是寧願早起兩小時慢慢地吃早餐享受早晨。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這題蠻難的。如果要說的話就是來京都的第一年,什麼都不太知道,聽留學生的學長姐說京都都是用腳踏車代步的。所以我就騎了一年腳踏車上學,單程就要40分鐘,至今想想真的十分青春。但也因如此,我比很多人知道京都的小路,沒有紅燈就可以一路向北或向南的捷徑。往往這種道路是樸實卻很有味道的。
以前有很長的時間在圖書館,常常都是唸到關門。有一次身心俱疲出了圖書館要騎車回家,停車場滿地的黃色銀杏葉,像是絨毛地毯一樣,非常的美。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流出淚來,可能是身心太累,突然看到這樣的美景,內心突然非常感動。現在想想真的蠻浮誇的。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我覺得是京都人的性格吧!我想大家都有聽過京都人很難相處,講話也不好好說,總是拐彎抹角的。我覺得這蠻真實的,也真真切切感覺到。因為在京都的時間長,同時期的留學生朋友也各自發展,目前我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以在地京都人為主。
這樣說吧!老京都人是無意識覺得優越於其他地區的人。這種與生俱來的優雅以及自信到現在還能感受到的。我與熟識的老京都人朋友曾聊過這個話題,我也蠻直接問說為什麼你們京都人這麼難相處?他笑著說,是啊!他也這麼覺得!他接著說,他從小被奶奶教導絕對不能給人帶來困惑以及麻煩。所以,即使是多年的鄰居,掃門前的地時也是絕對不能越界。這樣的教育之下,對於還不熟悉的友人更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不失禮儀的作法。
這樣的想法是深植老京都人的生活,所以衍生出許多場面話。常見的例子如:京都人覺得你說話太過冗長,會說你這錶真好真漂亮。實際意思是請你注意時間。或是你在京都人家作客,京都人問你要不要吃茶泡飯?其實是想要讓你回家等等。
有人會說京都人陰陽怪氣,話都吞在肚子,不好好說。依我看來,這是他們慣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吧!其實在熟識之後,京都人也是會付出真心來交往的。只是他們真的很慢熱很慢熱,到他們真心認同你的時候,這份友情也會長長久久。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櫻花跟楓葉的季節。比起其他城市,京都的櫻花與楓葉更有一種雅致。即使在京都多年,看過的櫻花楓葉太多太多,但還是在這兩個季節裡,讓我有一種「京都にいて良かった!(身在京都真好!)」的深刻感受。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騎腳踏車吧!京都市真的不大,若真的有時間我會建議可以租借電動腳踏車慢慢自己探險。京都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你會看到什麼風景。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街景,也會讓你感受到京都的美好。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我喜歡兩個區域,一是目前居住的四條烏丸區域。一是四條大宮周圍。烏丸區域大部分的人認為是銀行與辦公大樓的集中地,但其實也是祇園祭舉辦地點。周圍也有很多傳統產業的店鋪,可以享受在都會中感覺傳統的優雅。另一個區域是四條大宮,以前阪急電鐵還沒有烏丸跟河原町站時,四條大宮便是最終站,所以附近聚集了很多很道地的店家。很多都是觀光客比較難知道的在地店家,這個區域算是京都市中心的下町,所以其實對外國人都是蠻和善的。直到今天還是很常到這一帶與朋友聚餐。這裡很京都,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京都,而是很容易親近的京都。
訪談文章一樣非常長,haiyo因為回答的都很詳盡,也介紹很多好店與好地方,所以這裡就不全文貼出了,歡迎想看的朋友,繼續點留言的訪談文章詳讀喔!照片用了大家最想念的京都銀杏地毯,我想很多人都曾經被不經意遇見的銀杏與楓葉地毯打動過吧!
無法 認同 日本的 事物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切都是賭博,都是邁向未知:草間彌生的執念藝術
盧碧颱風狂襲日本的風勢,將直島的著名地景草間彌生《黃南瓜》打入海中,引起外媒一陣報導。
1994年的一場《海景之中的現代藝術展》,打破美術館室內展覽場域的限制,將展品分佈在草坪、海岸線、營地,搭配瀨戶內海渾然天成的背景襯托,奠定直島場域藝術的起點,這顆南瓜因好評不斷,持續保留至今,也因瀨戶內海每年飽受颱風襲擊,目前已是第三顆南瓜。
自傳《無限的網》中,草間彌生提及南瓜吸引她的原因是:「南瓜胭粉未施的大肚子,帶給我強大的精神安定感,無法抗拒這麼可愛的外型!」因患有強迫性精神性官能症的她,會反覆關注感到恐懼的事物,她把糾結於腦中,揮之不去的憂鬱和執念,轉化成藝術表現上的聚積,不論是圓點的反覆塗抹,或是擺滿整個展間的軟雕塑。
密集鮮豔的藝術表現,讓草間彌生成為在世最成功的女藝術家,卻也象徵一路碰撞。
#不受家人支持的繪畫之路
出身松本市富貴人家的草間彌生,家中只盼她成為一名大家閨秀,找個富豪嫁了。但因爸媽的婚姻並不是很順遂,草間彌生時常背負媽媽的命令,跟蹤花名在外的爸爸,目睹爸爸周旋於不同女人的歡愉中,讓草間彌生從小對性心生恐懼;媽媽不安全感的歇斯底里也發洩在孩子身上,會突然從後方抽走草間彌生的畫作,或是沒收所有畫具作為威脅,使得草間彌生更躲進繪畫的世界。
因為一幅喬治亞歐姬芙的《黑色鳶尾花》,暗黑的生命黑洞與草間彌生的內心產生劇烈衝擊。她寫了封信,寄了幾幅自己的作品給遠在美國的喬治亞歐姬芙。沒想到,已是畫壇傳奇的喬治亞歐姬芙回信給草間彌生,激勵她帶著自己的才華到紐約自我宣傳。
為了逃離保守家庭的束縛,渴於繪畫成就的草間彌生,出發前將兩千多幅作品燒掉,以誓言要在紐約完成更優秀的創作,29歲的她,終於告別松本這座山城,看見波瀾壯闊的太平洋,踏向紐約的追夢之路。
#求生存求看見的美國夢
到了紐約的草間彌生,面對滿滿的身份劣勢。
那時紐約的畫廊圈,還是男人掌控,女藝術家的作品多是以聯展的名義展出,草間彌生是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名東方的女人。
為了突破畫廊界的權力高牆,她不惜一切,先是利用日本女性的神秘,身穿和服出現在公眾場合吸引注意;每一場畫廊的歡迎式,一定會打聽是否有大人物在現場,上前攀談,豪不掩飾尋求金主的意念。甚至,自作主張把作品送到一線畫廊,並散布自己作品在該間畫廊展出的消息,逼得畫廊不得不注意到她的作品。
但這顆大蘋果依然沒有眷顧她,屢屢在藝術圈提出創新觀點的草間彌生,卻多度被同時代的男藝術家挪用創意,他們坐收名利,當時的草間彌生卻身無分文。
草間彌生在1963年的Green Gallery發表了《陽具椅》,她將性的恐懼轉化成滿滿的軟雕塑,即便同個展間有普普藝術家James Rosenquist、極簡主義代表Donald Judd等更富聲望的藝術家,大家的目光還是會移回草間彌生的《陽具椅》,造成「沒有人會買,但每個人都在討論」的轟動。
草間彌生,以為她終於可以靠軟雕塑在畫廊擁有一席之地。
但那個展間裡還有Claes Oldenburg的一件紙糊雕塑,那時Claes Oldenburg還沒有運用軟雕塑,當時的男性藝術家也不會選擇帶有柔性印象的縫紉方式來製作軟雕塑。沒想到,後來Claes Oldenburg開了一個個展,全部都是軟雕塑的作品,讓草間彌生十足驚恐,其中ㄧ個日曆軟雕塑的作品《Soft Calendar for The Month of August》讓Claes Oldenburg聞名國際。
藝術家的妻子,向前與草間彌生說了句: I'm Sorry, Yayoi.
-
1963年的《千船會》,草間彌生再次利用軟雕塑的創作方式,他拍下自己創作的軟雕塑小船,將照片貼滿整個展間,在當時是相當新穎的佈展方式。
摯友Andy Warhol 看到展區後,大力稱讚,沒想到Andy Warhol在1966年的展覽,也將作品《Cow C》貼滿整個展間。
深感錯愕的草間彌生,甚至將工作室的窗戶全封起來,深怕創意再次被收割。
-
1966年美國發射測量員1號登上月球,草間彌生抓到當時人類對無限探索的沈溺,她同年展出的《草間的偷窺秀》,鏡屋裝置打破原有的空間界線,八角形的房間滿是燈光的絢麗,觀看者不再是掌控作品視線的掌舵者,每個人都受草間彌生的帶領,突破藝術史表現的可能性。
過幾個月後,Lucas Samaras在更有聲勢的Pace Gallery展出《Mirror Room》,再次潑了草間彌生一身冷水,現實告訴她:自己始終沒有被真正的藝術界接受。
接二連三的沮喪,逼得草間彌生從窗戶一躍而跳,所幸撞到一臺腳踏車,改變撞擊的角度。
#藝術應該是為了普羅大眾
草間彌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叛逆,大概就是1966年威尼斯雙年展,她在未經過官方同意下,自行加入展演行列。
在義大利館前的庭院放置了1500顆從佛羅倫斯訂製的鏡面球,並插上一個牌子:出售你的自戀,一個兩美元!
這就像一場百年歷史的藝術殿堂,好不容易要高空釋放昂貴絢麗的煙火了,草間彌生卻不斷朝著場內丟水鴛鴦。官方單位驅足草間彌生不要在場外兜售,她卻回:「這就像賣熱狗和冰淇淋一樣呀!」
#離家多年卻從日本再次爬起被世界看見
尼克森上台後,美國的社會氛圍日趨保守,更加鞏固畫廊界的白人男性主義,大膽突破的草間彌生再次被藝術圈邊緣化,44歲的她回到日本。
因過去多場反越戰裸體乍現的藝術行動,讓草間彌生在日本媒體被嚴重醜化,不僅被母校從校友名冊除名,連家人都怕被指指點點,在雜誌發刊那一天,把書局所有能買到的雜誌全數買回家。
在紐約被忘記,在日本被誤解的草間彌生說:「整個日本好像都覺得我很丟人現眼。」
接下來十幾年間,沒有一間紐約畫廊記得草間彌生的作品,但草間彌生持續她轉化創傷的執念藝術。
直到一場富士電視台的展覽,讓草間彌生的作品再次被發現,1989年國際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草間彌生:回顧展,讓草間彌生重新贏回藝術圈的矚目。
四年後,日本藝術史學家Akira Tatehata說服政府,讓草間彌生成為首位代表日本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個人藝術家,那位1966年被威尼斯雙年展請警衛驅趕的草間彌生,到代表日本參展,這一口氣,她掙了27個年頭。
後來,國際開始掀起草間彌生旋風,原本的松本之恥,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了大型個展,並對台下的人說:「我終於讓松本鄉親感受到世界對我的認同了。」
這位透過畫筆與自身精神疾病長期和平共處的藝術家,多次打擊,依然重新站起,每一顆點點南瓜的背後,都是草間彌生延展生命的可能性── 那道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
-------------------------------------
創作的心境資訊是從草間彌生的自傳書籍《無限的網》與紀錄片《草間∞彌生》獲得。
此篇致敬這位自己長久關注的藝術家,也希望下次不會再有臺灣記者寫成渡邊直美的南瓜了。
無法 認同 日本的 事物 在 哈日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哈日劇粉絲限定】《日本製造,幻想浪潮:動漫、電玩、Hello Kitty、2Channel,超越世代的精緻創新與魔幻魅力》贈書活動
當工業效率碰上華麗幻想
日本創意文化如何使夢想成真,重新定義你我的世界
★ 超乎想像的絕妙觀點,日本流行文化的全面解析與深度詮釋
★ 那些隱藏在熟悉的日本之下,不那麼熟悉的迷人英雄故事
#隨身聽 #原子小金剛 #HelloKitty #大頭貼 #紅白機 #神隱少女
#電子雞 #超級瑪利歐 #GameBoy #阿基拉 #卡拉OK #BBCall
二次大戰後,日本以高品質消費性電子產品與汽車,從戰敗國崛起為產業經濟的新強權;1990年後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並迎來動漫、電玩崛起,村上春樹、無印良品風靡世界的奇妙轉變。日本的精緻創意,改變了我們如何與彼此互動、如何在獨處時打發時間,以及如何形塑自我認同。要了解這些巨大影響的起源,我們需要知道推動這些事物的創造者的奮鬥與成功。日本人的夢想構成了全球流行文化的新藍圖,並創造了我們所認知的現代世界。
.....................
只要完成以下步驟,就有機會得到《日本製造,幻想浪潮:動漫、電玩、Hello Kitty、2Channel,超越世代的精緻創新與魔幻魅力》一本喔~
☞ 活動時間:8/10至8/15 23:59
◆中獎公佈:2021.8.16
◆中獎回覆:8/17中午12:00前 (須提供收件人姓名、地址、聯絡電話以便寄送贈書)
【獎品內容】
《日本製造,幻想浪潮:動漫、電玩、Hello Kitty、2Channel,超越世代的精緻創新與魔幻魅力》一本 3名
※本活動感謝《聯經出版》贊助提供
【活動方式】
①按讚加入 #哈日劇 粉絲團
②按讚&"公開"分享此篇PO文(權限請設定為公開)
③在此篇⽂章下tag⼀位好友並留言:「@xxx #日本製造幻想浪潮」
完成以上步驟即可參加抽獎
【活動注意事項】
❶本活動參加者FB帳號需為真實身份,不得使用人頭帳號、假帳號參加,若以人頭帳號或電腦駭客程式等不正當手段參加活動,經主辦單位發現或第三人檢舉,將自動取消中獎資格,請務必注意!本活動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澎金馬,一帳號限參加一次,一地址限中獎一次,重複參加將取消抽獎資格。個資資料寄件完畢將會刪除不作他用。若因提供資料有誤或查無此人、招領逾期等個人原因遭退件,請恕無法重寄。
❷本活動有不可抗力原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中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
❸本活動於8/16 18:00前在本篇文章下方公佈中獎名單並回覆中獎人留言,請中獎人於8/17中午12:00前私訊粉絲團 ,請提供收件人姓名、寄件地址及手機號碼,無法取得聯絡者視同放棄,不再選取候補。
無法 認同 日本的 事物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 掩耳盜鈴無法改變歷史陳立翔 ... 的推薦與評價
掩耳盜鈴無法改變歷史陳立翔/公(雲縣斗六) 日本APA飯店集團CEO元谷外志雄6月初在新書出版 ... 日本連鎖飯店故意擺放爭議書籍,不僅難獲認同,更讓人質疑其用意。 ... <看更多>
無法 認同 日本的 事物 在 [遊記] 第一次去日本遇到的文化衝擊- 精華區Japan_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從高中開始心中就想著去日本,終於在這個月初如願了!
雖然全部的行程遊記都還沒寫好,不過想先把這段期間遇到的文化衝擊心得寫一寫
和版上分享一下!
網誌連結有圖沒音樂版本 https://blog.yam.com/Zawar379/article/56418847
以下純文字內容
日本跟台灣是兩個很相像的國家
很多日本人來台灣玩的第一個感想,就是這邊怎麼跟日本這麼像!
同樣的,台灣人的我們過去日本,也是覺得日本除了語言隔閡外,基本上和台灣沒有太多
差別!
也因此距離近、機票便宜、又沒什麼文化隔閡的日本,是台灣許多人出國的首選之一
但即使是這樣的日本,仍然還是有些令出乎意料的文化差異!
這邊簡單列出幾點這趟旅程中,我陸陸續續感受到的文化衝擊
「日本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國家阿!?」
(註:以下敘述有正面也有負面)
1. 超級巨大都市
日本是個很繁華的已開發國家,當然這是早就知道的common sense
但是有些common sense是不親自體驗過一次是不會知道的
這次我們在東京停留過的地區有渋谷(旅館所在地)、池袋、秋葉原、台場、淺草、上野
前面三個真是超~乎~想~像~的繁榮巨大,真的可說是megacity
尤其每天我們都會回渋谷,每每走在渋谷的街頭,都覺得自己要被人群淹沒
那人多到像怎樣的境界呢...就像香港一樣
香港也是這樣,人和車子爭道,往道路上滿出來
更別說那些高聳的高樓和繁華的商店了,一直到現在回想起走在渋谷的街頭,我都還能感
覺到那股快被人群淹沒的窒息感
台灣最繁華的東區、信義區跟這裡根本不能比,東京人真的太多啦!!!
2. 店員有禮且訓練有素
在台灣,要遇到訓練有素的店員,要看運氣
畢竟台灣是博感情的社會,大家都會覺得店員也是人,顧客也要為店員著想
所以台灣的店員雖然不會無理傲慢,但除非是連鎖體系商店,不然一些小店家的店員,就
是東西給了錢收了這樣
但在日本不是,不論大小哪種商店的店員,全都是一副必恭必敬,戒慎恐懼的樣子
以顧客為尊,可以具體而微的在店員身上感受到
除此之外,所有的店員都對各種狀況非常的熟悉,十分訓練有素
可以感受到在開店前,各店家一定都對員工進行了一定的訓練,所以才能讓顧客從店員身
上感受到這麼正面的能量
台灣一些開店我最大的老闆員工們(像是某些人文咖啡店......),真的需要去日本好好見
習個幾回
3. 零錢形狀
日本的硬幣有6種,1円、5円、10円、50円、100円、以及500円
跟台幣用大小區分不同,日圓硬幣的大小不按照幣值而變大,顏色變化也不規則
看這個圖吧↓
小小薄薄的100円比又大顏色又深的10円還不起眼,甚至連價值更貴的50円都比10円還小
隻!
對台灣人來說,最容易辨認的應該是500円吧,大小顏色都很像台幣50元
所以,剛到日本的觀光客一定都要經歷一陣辨認零錢的陣痛期,也因此店員辨認觀光客也
非常方便(笑)
4. 錢放盤子上
在日本買東西時,不論大大小小哪間店
付錢時,店員一定不會把手伸出來收你的錢,而是把一個淺淺的盤子推上來要你把錢放上
去
於是,經過了顧客把錢放上盤子→店員把錢從盤子拿起這個步驟後
店員找零給你,也一樣是把零錢放上盤子→顧客從盤子拿起零錢
在台灣,如果你把錢直接放在桌子上而不是店員手上,店員還會上網po文說遇到刁客呢
剛開始在日本消費時,我非常不能適應這樣的過程
不過久了就瞭解為什麼要這樣做...請與上一則互相搭配
沒錯,因為日本的零錢系統長相複雜種類又多,顧客若需要給零錢,反而是從錢包裡一個
一個找出各種硬幣後放在小盤子上清點,還方便許多
5. 發票是廢物
台灣的發票可以對獎,所以大家都會留下來
日本的發票....就只是張寫了你花多少錢買東西的紙,因此除了留下來對帳外,完全沒有
任何用途
也因此有部份商店的櫃台會放一個小盒子,讓顧客直接把不要的發票丟進去
6. 靠左邊走
由於日本車子方向盤位置不一樣的緣故
所以大家都是靠左~邊走
剛到日本的台灣人會覺得非常彆扭,但其實一天後就可以習慣了
順帶一提,搭飛機從日本回台灣時,在桃園機場有個方法,可以簡單辨識哪些是從日本玩
回來的台灣人,而哪些是來台灣玩的日本觀光客:
在電扶梯上,靠右邊的是台灣人,靠左邊的則是日本人wwwww
7. 電車可以飲食
這點是因為自己平常都搭捷運,所以感覺會比較深刻
不過在東京都內的各種電車,就算起點站到終點站距離也沒有很遠,跟台北捷運一條差不
多
因此這種短程的電車還可以飲食,就是新鮮的體驗了
這次在日本瘋狂抓到機會就在電車上喝飲料吃東西wwwwwww(廢話回台灣就不行這樣幹了)
8. 車站是巨大迷宮
據說東京地鐵和倫敦地鐵可互相比美
我沒去過倫敦所以不知道他的恐怖,但我去了日本知道了日本電車路線非.常.可.怕
日本電車是私人企業經營的,據說是業主有錢想蓋就蓋
也因此整個東京地鐵圖非常的混亂,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從A點到B點有非常多種方式可以
選擇
主要的JR與東京メトロ彼此水火不容,東京メトロ所經營的路線,在他們站內的地圖對JR
任何線都一律以「JR線」代之wwwww
也由於這種毫無整體規劃,想蓋就蓋的現象,每個車站(尤其是大站),其站內規劃十分複
雜
出口非常多、樓層非常多、月台非常多、車種非常多、路線非常多
幾乎在挑戰人類迷路極限
奉勸對自己方向感非常有自信的人也不要輕易挑戰,因為這種規劃方式目的就是要讓人迷
路
9. 室內悶熱
由於去年震災的影響
一直到現在,日本各處仍然支持著「節電」這個口號
所謂的節電呢,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調弱冷氣以及減少電器使用
因此有些地方會暗暗的,有些電動門會關掉改用手動,這些都算還好
對人衝擊比較直接的是調弱的冷氣
日本雖然緯度比台灣高,但由於東京是個超級大都市,人口稠密建物高聳,因此悶起來可
是一點都不輸台灣,甚至遠勝台灣!
於是,在這麼悶熱的都市裡,不論是購物商場、車站、電車,無一沒有升高冷氣溫度,無
一不悶熱!
最涼爽的,大概是旅館的房間吧,冷氣任我們開,天天23度(包著棉被發抖)!
10. 食物非重鹹即死甜
這點可能很多人感到意外,日本料理不是舉世聞名,怎麼會有這種像是味痴的敘述?
但事實的確如此,在日本吃到的食物,鹹的就是非常鹹,甜的就是味道非常單一的甜
其實味道還蠻單調的!
除非是品嚐食材原味的料理如捏壽司,不然其他料理味道都是出奇的專一,甜與鹹
為何我們感覺會如此深刻,可能與調味料的本質有關
日本的調味料說來說去就是醬油味噌味淋糖與鹽,於是調出來的味道就是鹹鹹和甜甜的
但中式的調味料種類卻非常多種,甜辣醬烤肉醬沙茶醬XO醬豆瓣醬甜麵醬......滋味的變
化非常多
所以吃慣中式調味的我們,突然去吃一堆日本平民食物,自然覺得口味變化上少了許多
(此為個人味覺的獨斷評論,可能我之後吃了多一點高級料理後,會有所改觀也說不定)
11. 餐廳很多單人席
日本是個非常重隱私的國家,同時也極端尊重單人客人
因此在很多餐廳裡,都會看到整排的單人座位,有些餐廳甚至還只有一張甚至沒有4人桌
呢!
我想一方面也是大城市的必然吧,畢竟如此繁華的都市,獨自一人行動的人不會比較少
以一人座位為主的餐廳,也是為了這種都市性的寂寞而生的吧
12. 點餐使用餐券販賣機
為了精簡人力,很多餐廳,尤其像是牛丼或拉麵店這種的,店門口往往都會擺一台餐券的
販賣機
點餐直接在門口按好,投完錢拿好餐券後,就直接進去拿給店員
如此省去了點菜的人力,又可以將單位時間內店裡的座椅使用率達到最高,實在是非常良
善的好方法
但這種方法就不太好加點,因此試用的就像剛才講的那種店,是以迅速吃粗飽為主的餐廳
(不過有些人氣拉麵店也還是用這種方式點就是)
13. 愛用塑膠袋
儘管節電做的非常好
但日本的商家對塑膠袋的揮霍卻一點都不輸美國,抽塑膠袋像抽面紙一樣
假如今天你買了5樣商品
店家極有可能拿了一個大塑膠袋把商品裝進去後,再另外折4個塑膠袋塞進去!
旅遊景點的紀念品商店尤其如此!
看在我這種連本子自黏袋都十分討厭的人的眼裡,自然不是非常喜歡阿
14. 非常早打烊
台灣身為旅遊景點,其中一個賣點就是夜市、不夜城
夜市開到半夜是常態,而台灣一般店家雖然不會開到半夜,但也會開到9點多10點
日本呢?8點多鐵門就一個一個拉好了!
除了渋谷、新宿這種不夜城之外,其他地區的商店,可以說是在比早休息的
8點過後除了回旅館宅之外真的沒什麼其他選擇呢!
15. 電視頻道出乎意料無聊
在旅館宅,除了帶電腦的人對著電腦宅,買本子的人對本子宅之外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著電視發呆了
但日本的電視頻道,倒不像台灣的日本頻道一樣隨時都在播吃香喝辣的美食節目
取而代之的則是播都播不完的新聞 / 體育比賽 / 沉悶的沒大牌日劇
真的是沒什麼看頭!
或許跟我們打開電視的時段有關,但由於頻道也就那幾個,打開來轉一轉還真不知道有什
麼可以看的
(題外話,在我們待在日本這段期間,發生了件社會新聞:阿宅在路上看到了幼女就把他
裝到背包裡帶回家結果被計程車司機抓包,不知是讓社會舉國震驚還怎樣,這新聞整整播
了一個星期!)
16. 動畫不是全國同步播放
但日本電視台還有個對阿宅來說最大的賣點阿,動畫阿動畫
這樣想的電腦前的阿宅你就錯了
我這次也是抱著這樣宅宅的心理,在星期六入住旅館的當天晚上就興奮的期待黑籃動畫的
播放
但稍微查了一下播放頻道.....黑籃在MBS播放?
MBS在哪一台呢.....?MBS是關西限定的電視頻道
所以雖然我人在日本,但人不在關西在關東,所以我反而看不到最新一集的黑籃動畫!
這什麼莫名其妙的設定!!!
原來東京什麼都大,在看新番這點卻不是老大,要晚個幾天才能看到
在2ch上實況動畫的反而都是大阪那附近的居民,這點真的是沒有預料到
(結果我還是隔天用了動O花園才能看最新一集,明明人在日本,嘖嘖嘖.........)
17. 廁所廣設衛生紙
日本的廁所都是坐式馬桶居多,這點我感到欣慰
而廁所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幾乎不論哪家商店,裡面一定都會準備充足的滾筒衛生紙!
這對旅客實在是福音阿!!!!!
尤其第2天在池袋的sunshine city,以及最後一天我在渋谷animate臨時內急時,衝進去
的廁所都有兩三卷精緻的衛生紙等在那裡!!!
這點實在狂勝台灣許多阿,要知道對進廁所的人來說,衛生紙比什麼黃金鑽石都還珍貴許
多
18. 街道廣設飲料自動販賣機
日本街頭的自動販賣機真的非常多,每走幾步路就一台
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賣飲料的
不知道日本人對飲料的需求為何如此的高,但這比便利商店密度還高的自動販賣機,還真
是旅客的一大救星阿
19. 全家便利商店超級多
便利商店很多,這在台灣來說是common sense,在日本也是
但在所有便利商店之中,全家便利商店的數量更是壓倒性的多
光是我們住的旅館,從門口出來到車站,這十幾分鐘的路程就有6家全家
咦!?別人不是都說日本是lawson最多嗎?
結果我們這次去日本,lawson沒看到幾家,倒是哪裡都看得到一堆全家
難怪會有全家的洗腦歌!
20. 烏鴉很多
日本烏鴉很多,清早出門的話,更可聽到大聲的阿-阿-阿-烏鴉叫聲此起彼落
台灣的都市鳥類是麻雀居多,但在日本卻很少看到圓滾滾的麻雀,而是超級大隻的烏鴉
烏鴉真的很大隻阿阿阿阿阿阿(因為很重要所以講兩次)
21. 正妹吸煙人口普遍
日本有街頭吸煙區,有香煙自動販賣機,顯現日本對於香煙的需求量相當高
但難以想像的是一個看起來高挑美麗的正妹,竟然會去買香煙自動販賣機,而且買完後立
刻吞雲吐霧了起來
台灣的正妹抽煙的比例相較之下沒有那麼多吧!?日本女生抽煙率真的很高阿
以上稍微簡單列了在日本遇到的文化衝擊,沒想到洋洋灑灑也列了一大堆呢
之後要去日本的你,如果看了這篇有了些心理準備, 應該在日本遇到的衝擊就不會像我
一樣那麼大了XD
--
廠長公告 : 本區沒有販賣傑士塔威
https://blog.yam.com/Zawar37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88.191
> -------------------------------------------------------------------------- <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看板: Japan_Travel
標題: Re: [遊記] 第一次去日本遇到的文化衝擊
時間: Sat Sep 29 23:57:20 2012
※ 引述《Zawar379 (露草)》之銘言:
: 從高中開始心中就想著去日本,終於在這個月初如願了!
: 雖然全部的行程遊記都還沒寫好,不過想先把這段期間遇到的文化衝擊心得寫一寫
: 和版上分享一下!
: 網誌連結有圖沒音樂版本 https://blog.yam.com/Zawar379/article/56418847
有些我用回的好了
: 「日本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國家阿!?」
: (註:以下敘述有正面也有負面)
: 1. 超級巨大都市
: 日本是個很繁華的已開發國家,當然這是早就知道的common sense
: 但是有些common sense是不親自體驗過一次是不會知道的
: 這次我們在東京停留過的地區有渋谷(旅館所在地)、池袋、秋葉原、台場、淺草、上野
: 前面三個真是超~乎~想~像~的繁榮巨大,真的可說是megacity
: 尤其每天我們都會回渋谷,每每走在渋谷的街頭,都覺得自己要被人群淹沒
: 那人多到像怎樣的境界呢...就像香港一樣
: 香港也是這樣,人和車子爭道,往道路上滿出來
: 更別說那些高聳的高樓和繁華的商店了,一直到現在回想起走在渋谷的街頭,我都還能感
: 覺到那股快被人群淹沒的窒息感
: 台灣最繁華的東區、信義區跟這裡根本不能比,東京人真的太多啦!!!
的確,見識過尖峰時刻的新宿車站
(或個人推荐晚間尖峰時刻的品川車站東西通路,那行軍大隊真是一整個壯觀)
就會覺得台北車站根本沒什麼
: 6. 靠左邊走
: 由於日本車子方向盤位置不一樣的緣故
: 所以大家都是靠左~邊走
: 剛到日本的台灣人會覺得非常彆扭,但其實一天後就可以習慣了
: 順帶一提,搭飛機從日本回台灣時,在桃園機場有個方法,可以簡單辨識哪些是從日本玩
: 回來的台灣人,而哪些是來台灣玩的日本觀光客:
: 在電扶梯上,靠右邊的是台灣人,靠左邊的則是日本人wwwww
東京(關東)靠左邊,但大阪(關西)跟我們一樣是靠右邊
: 8. 車站是巨大迷宮
: 據說東京地鐵和倫敦地鐵可互相比美
: 我沒去過倫敦所以不知道他的恐怖,但我去了日本知道了日本電車路線非.常.可.怕
: 日本電車是私人企業經營的,據說是業主有錢想蓋就蓋
: 也因此整個東京地鐵圖非常的混亂,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從A點到B點有非常多種方式可以
: 選擇
: 主要的JR與東京メトロ彼此水火不容,東京メトロ所經營的路線,在他們站內的地圖對JR
: 任何線都一律以「JR線」代之wwwww
也稱不上水火不容,頂多就競爭對手
就像台北捷運對於台鐵的標示也就一個"台鐵"而已
: 也由於這種毫無整體規劃,想蓋就蓋的現象,每個車站(尤其是大站),其站內規劃十分複
: 雜
: 出口非常多、樓層非常多、月台非常多、車種非常多、路線非常多
: 幾乎在挑戰人類迷路極限
: 奉勸對自己方向感非常有自信的人也不要輕易挑戰,因為這種規劃方式目的就是要讓人迷
: 路
其實這點就跟台北車站一樣,因為不同路線和站體的完成時間不同
疊床架屋之下構造就變得很複雜
不過它們站內標示都很清楚,只要有點基本方向感、對照標示和站內平面圖
大部分時候還是可以順利找到目的地
: 10. 食物非重鹹即死甜
: 這點可能很多人感到意外,日本料理不是舉世聞名,怎麼會有這種像是味痴的敘述?
: 但事實的確如此,在日本吃到的食物,鹹的就是非常鹹,甜的就是味道非常單一的甜
: 其實味道還蠻單調的!
: 除非是品嚐食材原味的料理如捏壽司,不然其他料理味道都是出奇的專一,甜與鹹
: 為何我們感覺會如此深刻,可能與調味料的本質有關
: 日本的調味料說來說去就是醬油味噌味淋糖與鹽,於是調出來的味道就是鹹鹹和甜甜的
: 但中式的調味料種類卻非常多種,甜辣醬烤肉醬沙茶醬XO醬豆瓣醬甜麵醬......滋味的變
: 化非常多
: 所以吃慣中式調味的我們,突然去吃一堆日本平民食物,自然覺得口味變化上少了許多
: (此為個人味覺的獨斷評論,可能我之後吃了多一點高級料理後,會有所改觀也說不定)
我只能說,你括號中的結論是正確的
你應該再多去幾趟日本,去些別的地方吃些別的東西比較好
(不限高級料理)
: 15. 電視頻道出乎意料無聊
: 在旅館宅,除了帶電腦的人對著電腦宅,買本子的人對本子宅之外
: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著電視發呆了
: 但日本的電視頻道,倒不像台灣的日本頻道一樣隨時都在播吃香喝辣的美食節目
: 取而代之的則是播都播不完的新聞 / 體育比賽 / 沉悶的沒大牌日劇
: 真的是沒什麼看頭!
我合理相信不是沒大牌,只是你不認識而已
另外他們主要時段(晚上七點到十一點)最多的是其實是綜藝節目
只是你可能也剛好沒看到而已
: 或許跟我們打開電視的時段有關,但由於頻道也就那幾個,打開來轉一轉還真不知道有什
: 麼可以看的
見仁見智
台灣頻道雖然多,但轉來轉去不過也都是同樣一批主持人和免洗來賓
用相去不遠的免洗話題量產出來的免洗談話節目罷了
跟許多日本節目的手筆、花樣和造梗功力相比
台灣不要說老虎,連狗都畫不出來
: (題外話,在我們待在日本這段期間,發生了件社會新聞:阿宅在路上看到了幼女就把他
: 裝到背包裡帶回家結果被計程車司機抓包,不知是讓社會舉國震驚還怎樣,這新聞整整播
: 了一個星期!)
: 16. 動畫不是全國同步播放
: 但日本電視台還有個對阿宅來說最大的賣點阿,動畫阿動畫
: 這樣想的電腦前的阿宅你就錯了
: 我這次也是抱著這樣宅宅的心理,在星期六入住旅館的當天晚上就興奮的期待黑籃動畫的
: 播放
: 但稍微查了一下播放頻道.....黑籃在MBS播放?
: MBS在哪一台呢.....?MBS是關西限定的電視頻道
: 所以雖然我人在日本,但人不在關西在關東,所以我反而看不到最新一集的黑籃動畫!
: 這什麼莫名其妙的設定!!!
: 原來東京什麼都大,在看新番這點卻不是老大,要晚個幾天才能看到
: 在2ch上實況動畫的反而都是大阪那附近的居民,這點真的是沒有預料到
: (結果我還是隔天用了動O花園才能看最新一集,明明人在日本,嘖嘖嘖.........)
因為日本說不大也有台灣的10倍大,電視節目就不像我們東西南北都一個樣
而有分全國性質和地方性質
MBS叫做"大阪每日放送",TBS放送網的關西子台
地方子台(MBS)除了同步或非同步播出東京母台(TBS)製播的全國性節目外
也會在一些時段換成自己自製,只在當地播放的地方節目
所以你所說的動畫在東京看不到的理由很簡單
因為它是MBS自製的"地方節目"
一般而言如果這個動畫再紅一點,它搞不好就能像航海王或名偵探柯南一樣
變成從北海道到沖繩都看得到的全國性節目
: 17. 廁所廣設衛生紙
: 日本的廁所都是坐式馬桶居多,這點我感到欣慰
: 而廁所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幾乎不論哪家商店,裡面一定都會準備充足的滾筒衛生紙!
: 這對旅客實在是福音阿!!!!!
: 尤其第2天在池袋的sunshine city,以及最後一天我在渋谷animate臨時內急時,衝進去
: 的廁所都有兩三卷精緻的衛生紙等在那裡!!!
: 這點實在狂勝台灣許多阿,要知道對進廁所的人來說,衛生紙比什麼黃金鑽石都還珍貴許
: 多
: 18. 街道廣設飲料自動販賣機
: 日本街頭的自動販賣機真的非常多,每走幾步路就一台
: 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賣飲料的
: 不知道日本人對飲料的需求為何如此的高,但這比便利商店密度還高的自動販賣機,還真
: 是旅客的一大救星阿
反過來講,台灣是把自動販賣機也全部變成便利商店了
加上三步一小間五步一大間的各類飲料攤
個人認為台灣人對飲料的需求應該仍遠在日本之上
: 19. 全家便利商店超級多
: 便利商店很多,這在台灣來說是common sense,在日本也是
: 但在所有便利商店之中,全家便利商店的數量更是壓倒性的多
: 光是我們住的旅館,從門口出來到車站,這十幾分鐘的路程就有6家全家
: 咦!?別人不是都說日本是lawson最多嗎?
: 結果我們這次去日本,lawson沒看到幾家,倒是哪裡都看得到一堆全家
: 難怪會有全家的洗腦歌!
巧合
日本便利商店店鋪數最多跟我們一樣是7-11(1萬4562間,2012年8月底時)
Lawson第二(1萬 457間,2012年2月底時)
全家 第三( 9077間,2012年8月底時)
但日本便利商店有鮮明的地區分布
7-11稱霸關東甲信越和南東北,Lawson大本營則在關西,全家在各地多居老二或老三
> -------------------------------------------------------------------------- <
作者: ethenlin (差一點先生) 看板: Japan_Travel
標題: Re: [遊記] 第一次去日本遇到的文化衝擊
時間: Sun Sep 30 16:42:52 2012
九月初我也去了一趟關西 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
由於我是讀建築的 去日本所看的可能跟一般人有些不同
所以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大驚小怪一下XD
------
1 市營地鐵有部分跟快速道路一起
我剛到日本的時候就先搭市營地鐵出發去奈良
搭的那站是西中島南方 很特別的是那站竟然跟快速道路平行
可以感覺自己跟小型車在較量XD 這在台灣是絕對看不到的
https://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507/img8158jx.jpg/
2 建築物幾乎都很新
在大阪這個都市地區看到很多建築物新到像是用3D跑圖跑出來的
https://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513/img8522r.jpg/
就算有年紀的建築物也感覺的到有花心思在保養
整個都市市容就是非常乾淨 這點台灣真的遠遠比不上日本
3 道路平整
在日本我深深感覺到什麼才叫正常的柏油路
雖然有些地方也是挖來挖去 但補回去就是補到能跟舊的柏油路一樣平
所以公車坐起來很平穩 沒什麼感覺
反觀台北.....恩 大家應該都曉得是天然越野賽道 我連坐公車都會暈車...慘
4 風俗行業就地合法?
因為我在大阪有個朋友 所以就很大膽的請他帶我跑去飛田新地看看
一看真是不得了 根本就是拍謎片的女優集散地
真的讓我非常的震撼
5 姫路城古蹟維護
其實我本來想看姫路城這個世界遺產的外觀
可是在去的前幾天才知道還在整修中 不過還能看到他們在整修的過程
身為建築人就一定就要去看一下囉~
看完就覺得日本人對古蹟維護實在很用心 還將不影響結構的部分小心拆掉重做
真是受益良多
喔對了 姫路城有個導覽員很正 在介紹東、西大柱的那邊 有要去的可以去看看XD
6 建築工地很乾淨
在台灣 大家可能看到的就是建築工人在鷹架爬上爬下
在日本則是將整個建築基地包起來
一來可以維護市容
二來可以將建造過程的飛灰等等對人體吸入有害的物質留在工地內
這點台灣的小包應該也要學一下XD
7 乾淨的菜市場
由於我很好奇日本的菜市場到底是跟台灣差在哪裡
所以有個行程就跑去黑門市場
一進去發覺非常的乾淨 不像台灣的菜市場滿地垃圾
https://imageshack.us/content_round.php?page=done&l=img837/5894/img8587w.jpg
但難免還是有點味道 不過只有一小部分有而已
8 很多空橋或便道
在神戶的時候 走過當地很多空橋或便道
不僅不用曬太陽也不用等紅綠燈 真好~
9 甲子園球場很震撼
身為一個棒球迷 既然都來到神戶 那當然要去看個棒球!
一進去甲子園球場整個就非常震撼
可以容納好幾萬人的球場原來是這樣啊~
當天有3萬5千多人去看 整個就是爽
七局的時候後方有一對老夫妻好心的送我氣球吹~真是難得的體驗
10 路上的車子都很新
路上的車各個都像是買不到3年的新車 開在路上還會反光 連腳踏車也是新的
聽我朋友說是有規定幾年內要換新車 所以才會都是新車
11 食物沒有想像中這麼鹹
日本的東西真的沒想像中這麼鹹啊~而且吃過的都很好吃
但味增湯就真的是很鹹了...鹹到想把喝的水倒下去稀釋
12 日本學生很早下課
我去玩的時候大概下午三點就看到一群學生快樂回家去
看完整個就是很羨慕啊~想想自己國高中都要待到5點才能回家 實在有點想哭....
13 學生妹很可愛
在路上也看到滿多學生妹的 長的都還不錯啊
但為什麼路上其他的人就沒這麼好看呢? 我到現在還是很納悶....
https://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853/img8654r.jpg/
https://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803/img8657r.jpg/
14 商店街很多
這次去玩不管去哪裡都有看到商店街
本來去日本的時候打算逛兩個商店街就好了 結果沒想到是一天逛兩個商店街...
因為常常走完了一個又不小心看到一個...囧
(補充)15 摺扇才是王道
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學生 人人都拿一支摺扇 實在很酷
害我圓扇拿一拿到最後還是買個摺扇來用XD
---
以上是我的大驚小怪感想
其實還有很多 但前面有人說過的我就不再說了
去玩了五天發現時間根本不夠啊~去十天還差不多~
而且一去日本就發覺心都回不來了 人在台灣心在日本 三不五時就會想到一下XD
> -------------------------------------------------------------------------- <
作者: dashihito (Alex) 看板: Japan_Travel
標題: Re: [遊記] 第一次去日本遇到的文化衝擊
時間: Tue Oct 2 00:39:47 2012
雖然說日本不是我第一次去
但是這次的關西遊卻是第一次的自由行
所以才能夠有如此接近庶民生活的體驗XDDD
讓我不禁想要分享一下公車的經驗:
我想大家對於日本的鐵路讚譽有加應該不算少見
這次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的公車:
1. 日本公車到站儼然像火車到站一樣
站牌在哪 公車車門就會停在哪裡 這點很酷
2. 日本公車位置還真有點小 特別是後排雙人座的那種
我跟我朋友兩個大男生一坐下去 後背包還真沒有地方可以放了
3. 這次坐公車主要是在京都地區 所以有搭到100路公車
車上會用中英日韓來報站 還滿酷的
但唯一讓我注意到一點是 因為最近有學韓文 所以我也聽了一下韓文報站
很妙的是 像站名中文完全就會翻譯成中文來念
然而韓文報站的時候 站名明明就可以轉換成對應的韓文
但還是用日文發音來念XDDD
4. 最後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司機好像真的會注意到每個乘客都站好了才開始起動
因此所有乘客也都可以不疾不徐地上下車
進而也導致我剛從日本回台的第一天
還在魂牽夢縈地用日本模式搭台灣的公車
我才剛上公車階梯幾步
司機馬上就開車讓我撲撞到旁邊的欄杆...
然後 我的日本夢就醒了。(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