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意識 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質感人類養成計畫,你需要美意識
#100天主題式閱讀分享
#個人成長類
013/100
▍Why:如何藉由學習哲學與藝術成為有美感的人?
一直被商界以及學校教育不重視的美感,為什麼在這幾年越來越重視?最簡單的來說,視覺化與簡報美學這件事越來越被重視,儘管不擅長做簡報,也能夠找到現成模板網站,具備一定的美感與質感。
我自己私自認為這樣的質感是否具備是種指標,因為我相信
「外表是最外層的內涵。」
你的心理狀態、想法,是會在你的外表上顯現出來,不管是髮型、膚況、穿著打扮等。
而我自己觀察過某任老闆,他自詡簡報做得超厲害,但其實風格並不一致,明顯是東剪一塊西剪一塊放進來,且內容讓旁人幾乎看不懂他的思維邏輯,我私自認為那是種沒有系統性思考的象徵...後來也發現,他的工作以及生活狀況嚴重失衡,沒有餘裕哪來系統性思考?
而這本書提到的美感很特別,它不只是最外層的設計、是行為的準則、經營策略還有表現與表達的「美感」,而這些美感又可以如何習得呢?
▍How:透過賞畫、讀哲學來做「批判性思維」及「洞察力」訓練
莊子有句名言這樣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過去我們經常認為學習哲學與藝術,沒有辦法立即派上用場,所以沒有用,但其實哲學與藝術可以訓練我們現今很重要的「批判性思維」以及「洞察力」。
一、透過鑑賞繪畫,提升洞察力
我喜歡看懸疑小說以及懸疑片,一直嚮往自己有天能達到像神探福爾摩斯一樣高深的洞察力,略為看幾眼對方,就能推理出一大堆對方的身分訊息。
但目前可以透過外表打扮、平常用詞、語速推測對方大概是什麼樣作業模式的人,像是那種外表打扮像亂穿亂搭沒有在意整體感的人,做事通常亂七八糟沒有條理,當朋友很沒壓迫感,但當合作夥伴你會被他氣死。
還有看一下開會狀況,略知點這間公司有什麼樣組織習慣問題,例如我曾待過一間新創公司,當時是打工性質,開完會我就知道不能待了,這裡亂七八糟毫無章法,而且大家溝通都不用畫面以及視覺溝通,都靠感覺溝通...
而書中提到可以藉由賞畫來訓練,而賞畫時,我們要思考三件事:
1、這幅畫上畫了什麼?
2、畫中正在發生什麼事?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3、這幅畫現在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二、學習哲學的處事原則與態度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部份來學習哲學:
1、內容:哲學家本身的論述
2、過程:將此內容從無到有的覺察與思考過程
3、態度:哲學家面對社會的處事方式與態度
而許多哲學家的內容目前被證實是錯誤的,
那麼內容錯誤就不該學了嗎?
不,我們還是可以專注過程與態度,哲學家的思維脈絡過程以及態度,都是值得學習的,就像我們去聽一場名人演講,可以學到的也是同樣內容。
學習的時候要不斷的問:
「哲學家為何產生這樣的想法?」
「他都是以什麼樣態度面對社會?」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處事態度轉變?」
▍What:試試偵探片、名人演講、歷史來訓練屬於自己的美感
我自己在生活中已經在落實這些事了,
在聽名人演講時,我會認真觀察是什麼樣的背景
讓他形成這樣的思維模式,
他說的每一句話是真的嗎?不會照單全收;
在生活中也曾參加過牌卡類課程,這類課程都會請你抽張
最符合當下心境的卡片,去觀察、去形容,
提升對自己的洞察力;
另外看懸疑、警匪、偵探片類型的影片,
很適合訓練,因為通常會把主角的推理過程,
也就是內心戲過程演出來給我們看,
而我們可以透過「上帝視角」方式來學習主角的推理過程。
最後,大家還可以回頭讀讀歷史,歷史可以藉古鑑今,我們了解時代形成的脈絡,更能夠理解目前的狀況,做出最適切的決策。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