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收到《愛的藝術》書稿時,我第一時間是心裡尖叫:「佛洛姆!是佛洛姆耶!」這本1969年初版的書,在五十餘年後被一個小粉絲捧在手上歡呼,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位精神分析大師的另一本巨著──《逃避自由》了。
雖然《愛的藝術》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作品,佛洛姆也已離世四十餘年,但經典畢竟是經典,翻閱起來和一般的兩性書籍還是很不一樣。
一般人腦中想到談論愛的書籍,多半是教怎麼和另一半相處,尚無感情時如何吸引,感情中有裂痕如何溝通,相處無趣時如何重燃,長期關係怎麼維繫,四個字形容:如何「趨樂避苦」。
但是佛洛姆的重點幾乎不在這些技巧,甚至不執著在談論男女之愛,也談論親情、友情、甚至對神的愛,而我認為追根究柢,這些都是同一個根源──與他人融合的渴望。
我很訝異書上提到,實踐愛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紀律」。
***
「任何藝術的實踐都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不管我們討論的是木工藝術、醫學
藝術、還是愛的藝術。首先,一門藝術的實踐要求『紀律』。如果我不按照一定的紀律行事,就做不好任何事情。如果我只有『興之所至』才會去從事,則一門藝術充其量只會成為讓我愉快的嗜好,我永遠不會成為其行家裡手。」
我從來沒有把愛和「紀律」聯想在一起,但那句話卻又重重叩響我心中的大門──對啊,音樂是一種藝術,舞蹈是一種藝術,我們知道它的美,也知道音樂家的手、舞蹈家的腳是多少磨破又流血結痂的厚繭,花了多長的時間才能造就藝術,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愛」這種藝術只要純粹享樂就好,只要遇到一個「對的人」就好,而不需要下功夫去磨練精通它的藝術?
專注,耐心,紀律,紮實地磨練自己的素質,就像以前我學國標舞一樣,那些能站上台面風光耀眼的職業舞者,一定是花最多時間練核心、練基本步的,而不是只想耍帥擺Pose的。而愛也是如此。
***
那愛人要磨練什麼技術呢?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是要讓自己有魅力嗎?提升自己的條件?懂得體貼浪漫?知道怎麼滿足對方的需求?都不是。
「專注是掌握任何藝術的先決條件。」
「學習專注最重要的一步是學習獨處。獨處時不要閱讀,不要聽收音機,不要飲食。事實上,能夠專注意味著能夠獨處,而這種能力正是愛的能力的前提。」
「如果我只因為無法自己站立而依戀別人,那對方就會成為我的救生員,但我們的關係不會是愛的關係。弔詭的是,獨處的能力乃是愛的能力的先決條件。」
我剛好在《專注,是一種資產》裡寫到,練習活在當下,全心投入於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時,我的焦慮型依戀的行為也下降了,和對方聊天也不是想獲取對方的注意力,而是自然地分享我的生活,同時也專注聆聽對方的訊息,即使原本只是很瑣碎的事。就像佛洛姆說的:「在專注中,哪怕不重要的事情也會多了一個新的向度,因為它已得到一個人全神貫注。」
那個全神貫注,是我們先給自己,給到能夠獨處時,再舒適地向外擴散。我們很難獨處,很大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獲得的關注不足,而不斷想向外討。但一旦出發點是匱乏和索討,又怎麼可能獲得健康的關注呢?更有可能的是,我們訓練了自己的潛意識,認為「關注只有別人才能給,我要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他才會給我,否則我會餓死。」而不斷形成負面迴圈。
我很喜歡這本《愛的藝術》,佛洛姆學理紮實卻不賣弄知識,也打破了講到愛時,我們老是想著要怎麼取悅、浪漫、幸福,卻忘了這些東西,只要有足夠的精神體質就能水到渠成,根本不用費盡心思去「追尋」。
如果你也是願意紮實修練愛人這門「藝術」的人,這本書推薦給你。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愛的藝術》,我可以送給大家抽獎:)
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想靠這本書改變什麼樣的狀態」,例如:
「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在修練愛的藝術上需要什麼樣的特質」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9/29(三)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愛的藝術》給他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一郎人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單元是分享每個人的故事。下一季見囉。 迴避型依戀影片補充:https://ichirolife.pros.si/ep030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 每個禮拜三晚上六點發片,禮拜六不定期更新。 ‣ IG很多給掰...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一郎人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焦慮型與迴避型分手,復合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这两种人天生不适合在一起?4步教你打破【回避型依恋VS焦虑 ... 的評價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跟白櫻一起成長- 遇到了迴避型依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焦慮型依戀對上回避型依戀/逃避型-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上收到群組訊息,覺得應該很多讀者需要這個機會,各位焦慮型 vs. 逃避型依戀的未婚伴侶,來幫幫 海苔熊 的博士論文XD
====================
我們希望招募在感情裡「焦慮與逃避依戀配對」的未婚伴侶,並且透過沙盤遊戲來探討你們在伴侶關係當中所共同面對的議題。
本研究之所以採用沙盤遊戲,是因為在我的實務經驗,以及許多研究報告中,都提到:沙盤遊戲可以讓我們意識自己在伴侶關係當中,沒有察覺到的想法、感受與議題。
若是您符合以下條件,也有興趣探索自己與伴侶的關係,並且願意接受沙盤遊戲的討論形式,竭誠歡迎您報名來參加我們的研究:
1.在這段關係當中,明顯感受到其中一個人比較偏向焦慮依戀,很害怕被遺棄,另外一個人明顯偏向逃避依戀,不喜歡太過親近,兩人經常因為這樣的狀況而有所爭執。
2.您與伴侶雙方的年齡介於22~30歲之間,且雙方屬於一對一的戀愛關係當中。且交往時間大於六個月。
3.雙方都願意一起來參加整個研究流程,每週一次,共計6-8個星期。
4.伴侶雙方都居住在台北,或者每週固定要回到台北。因為研究者的沙遊治療室兩間都在北部,一個在大安區,一個在北投區,報名前可能須衡量交通狀況。
5.因為研究需要,本研究的進行過程中,會請您談談兩個人的相處情形,或是各自的成長經驗等。同時,為了讓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本研究也會對您進行心理測驗的施測。
6.為了保障您的隱私權以及相關權益,您在本研究當中所提供的所有資料,都將會以匿名的方式進行處理。且這些資料也僅將用於論文撰寫以及後續投稿之用。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對您的伴侶關係進行理解與評估,而並非對您進行心理治療或伴侶治療。不過您可以透過本研究,更加明白您與伴侶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潛藏在兩人之間的衝突議題。而本研究在研究結束後,也將提供您透過心理測驗的分數,以及一次性的伴侶諮詢(90分鐘)。而在本研究的過程中,您無須負擔任何費用。
如果您對本研究有興趣,歡迎填下列表單報名,我們會盡快篩選適合參與本研究的對象,並且給您答覆。倘若您對沙盤遊戲有興趣,而自己剛好又是「焦逃配」其中的一員,竭誠歡迎你一起來參加,有興趣的夥伴,歡迎填寫下面的問卷,我們會經過評估之後篩選適合研究的伴侶,不論您是否符合研究需要的條件,我們都會回信告知篩選結果。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生:程威銓
指導教授:黃宗堅
#這裡報名
https://forms.gle/aFgrAmTVdh3CWJ7J6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給 #逃避依戀 的夥伴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有同學有問到,有些時候他就是暫時不想溝通,那該怎麼辦?再加上他在這段關係當中是逃避依戀,真的需要自己的空間,但是對方又會窮追不捨⋯⋯
我覺得,逃避並不可恥而且有用,不過,對於苦苦在等待的那個人來說,卻是一種折磨。每個人都有面對情緒的方式,尊重對方的方式,也給彼此一些平衡的空間。
畢竟,有時候對逃避依戀來說的一下子,對焦慮依戀來說卻是一輩子。如果你跟焦慮依戀的他在一起,可以嘗試看看在每次你要離開的時候,告訴他你什麼時候會回來。光是這個承諾本身,就可以讓他覺得心安。但是⋯⋯
說了要回來就要回來。
#酷拉皮卡還在船上
#比比鳥
——
可能的句型:「我現在暫時需要一點空間,明天下午三點再傳訊息給你好嗎?」
#安全感
#安全牌卡
#圖片取自 #寶可夢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一郎人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單元是分享每個人的故事。下一季見囉。
迴避型依戀影片補充:https://ichirolife.pros.si/ep030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
每個禮拜三晚上六點發片,禮拜六不定期更新。
‣ IG很多給掰照片:http://www.instagram.com/ic_ichiro/
‣ 專頁很多很多東西:http://www.facebook.com/ichirolife/
‣ 相機 | CANON M6
‣ 鏡頭 | SIGMA 16mm F1.4 DC DN∣C FOR EOS-M
‣ 麥克風 | RODE Wireless GO
‣ 影片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Pro
‣ 合作邀約
ichirolife@gmail.com
#迴避型依戀
#Denny
#逃避型依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Hs-BEf158/hqdefault.jpg)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这两种人天生不适合在一起?4步教你打破【回避型依恋VS焦虑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自己明明是个在亲密关系中充满安全感,情绪也比较平和的人,但在遇到回避 型依恋 的伴侣后却变得来越焦虑?或者在遇到 焦虑型 ... ... <看更多>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跟白櫻一起成長- 遇到了迴避型依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依戀 (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 https://whitecherry2019. com/archives/16191. whitecherry2019.com. ... <看更多>
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在 焦慮型與迴避型分手,復合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焦慮型 與迴避型分手,復合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復合丨挽回丨分手丨 ... 挽回迴避 型依戀 者需要注意些什麼?丨挽回丨分手丨戀愛. 逢爱情感. 逢爱情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