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要保護四處奔波的社工】
台灣疫情警戒維持三級,學校停課、據點休息、許多家長放無薪家,使家庭照顧壓力、家庭成員密度增加,造成家庭關係緊繃,甚至引發衝突。但家暴議題只是社工服務範疇的一環,無論是在兒少、婦女、老人、身心障礙、原住民、社區服務、醫療、精神及心理衛生等領域,都看得到 #社工 奔波的身影。
在不同場域工作的許多 #一線人員,不論是醫生、護士、警察、消防或社工人員,都是與人密集接觸的行業,如何讓他們在工作中,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如何讓他們擁有一個相對安全的工作環境,或者提高他們的保護力,是政府應思考並有具體作為的。
當社會討論疫苗如何分配的時候,醫、護、警、消無疑都在優先接種行列,但,社工呢?社工雖然不像醫、護、警、消會直接接觸到病人,卻也是 #高風險行業,會接觸到的人十分廣泛,如何讓社工可以安心執行任務?可以在工作的時候自保並保護個案?
針對疫情下的社工工作,建請縣府做到以下三點:
1. 制定社工訪視分級制:非必要訪視改為視訊或電訪。
2. 提供社工基本防護裝備:針對緊急、必要訪視,提供護目鏡、口罩與酒精等,保障社工健康安全。
3. 與縣府共案的兒少婦保個案,若為確診或居家隔離狀況,請主動告知主責社工。
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現在實踐社會正義,讓服務對象能安穩地生活。愈動盪不安的時刻,專業社會工作的發揮愈顯重要。除藉由補助、紓困或物資發放等讓服務對象維持基本生活所需,更期盼透過專業的社工服務與陪伴,成為安定服務對象的力量,幫助挺過疫情的考驗。
#社工安全
#社工挺社工
#照片是108年拍的
#戴口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