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門診的病人中,有一類算是大宗:先前因外傷看過急診,幾天後回診看傷口、追蹤外傷後續、或是一些診斷書文件的需求。
一個年輕機車騎士跟汽車發生擦撞,第一時間送到急診,處理傷口後就出院了。一週後到我的門診回診,看起來沒什麼大礙,於是我幫他開了一張「多處挫傷」的診斷書。
病:「醫生,請問如果要照全身X光,要去哪邊申請?」
P:「全身X光?為什麼你想照這個?」很少有病人跟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所以我有點疑惑。
病:「受傷到現在,我還是全身都很痛,我懷疑有哪邊骨折,所以想說照一下....」
P:「不用啦!肢體活動都沒有問題,能走能站能舉,不用擔心骨折。」
病:「可是保險公司說,有骨折的話給付比較多;而且我要跟肇事者談和解,也必需確定沒事。」
P:「你的臨床表現已經證實沒事了,所以不用再照,況且我也不知道要照什麼?」
病:「你怎麼能『確定』沒有事?所以我才要求照『全身X光』!」
P:「醫療的部份到此為止,做檢查是治病需要,不是拿來替健康背書用的。或者,你可以去自費的健檢中心,那邊可以做詳細的健康檢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同一天門診,有個以前開膽囊的老病人,又回來掛號。
P:「好久不見,有什麼不舒服嗎?」
病:「一切都好,不過我想照個胃鏡。」
P:「怎麼了嗎?」
病:「我樓上的鄰居前陣子胃癌過世了,他之前也看起來好好的,結果一生病就再也出不了院,所以我也想來做個檢查。」
P:「完全沒有症狀,我很難幫你排。而且沒有任何症狀,也很難跟癌症連結在一起。」
病:「不做怎麼知道沒有?我那個鄰居也沒有症狀。」
P:「檢查是用來『證明有』,而不是『證明沒有』。你如果有任何在醫療上值得懷疑的症狀,做檢查是說得過去,完全沒有症狀還要做檢查,那可能要去一般的健康檢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有個急診的前輩遇上醫療糾紛,官司一打好幾年,最後好像還是賠了一點錢。
一個酒鬼騎車摔到田裡,送來急診後照了一堆影像,沒有腦出血、氣血胸或腹腔內出血。病人在急診躺了一夜酒醒之後,走路出院。
後來因為手有點痛,去附近的骨科診所照X光,發現掌骨有一道裂縫,其實不用開刀、也沒有什麼後遺症,但他投訴急診醫師誤診,沒有幫他診斷出骨折。一直鬧一直鬧、媒體、網路、訴訟樣樣來,把前輩搞得不堪其擾。
「病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表達手痛這件事,而且第一時間當然是先把嚴重的問題先解決。」
「我後來賠錢的時候,很灰心地跟律師說:『醫療到底是治病,還是替病人的健康背書?』」
前輩告訴我這句話的時候,讓我有很大的震憾。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常覺得,民眾(或法規)對醫師有太多的期待,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有些屬醫療範疇有些不是。
「我上星期剛開完闌尾炎,那我可以打疫苗嗎?」這個問題,某種程度就是要醫師替自己接下來的疫苗注射背書「醫生說我可以打~」
國家保障本土勞工權益,所以嚴格控管外籍看護工的數量,卻也要醫師用填寫巴式量表的方式,來「專業判斷」是否符合條件,這就是要醫療替勞工政策背書。
先前提過許多次的診斷書故事,「建議休養xx天」、「不宜去健身房」、「不宜嘿咻」,都是要醫療替病人「想做」或「不想做」的事情背書。
之前有同事戲言:「急診的保固期是三天~~」意思就是看過急診三天之內的問題,都算是這次看診的。病人因為手被門夾到來掛急診,傷口處理後出院,兩天後腦中風掛掉,家屬還是回來鬧:「前兩天才剛看過急診,為什麼沒有檢查出來?」
當期待變成背書,醫師的責任就變大了,不管這個責任是不是醫師該背負。
「照胃鏡後遺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問題] 照胃鏡-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問照胃鏡會痛嗎⋯⋯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因胃痛受着不同程度的煎熬。很多患者都嘗過照胃鏡的滋味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去做了"經鼻胃鏡",讚!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照胃鏡價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照胃鏡價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問題] 照胃鏡-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照胃鏡後遺症 在 【瘋晴talk】照胃鏡經驗分享?!!!照胃鏡到底會不會痛? 的評價
照胃鏡後遺症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之前參加一場講座,在介紹完避孕方式後,有同學提出關於墮胎是否傷身的疑問。在澄清墮胎過程其實很安全後,我無奈說了一句「其實懷孕生產風險更高。」語畢,底下聽眾一片錯愕,我這才發現原來大家對墮胎手術的誤解很深。
墮胎聽起來很可怕,其實正規墮胎手術是項安全性極高、技術門檻相對低的手術。懷孕12週前墮胎和萎縮胚胎的流產手術進行方式都相同:利用一次性使用的醫療抽吸管,在超音波輔助下將胚胎組織吸出。
整個過程在「舒眠麻醉」下進行,(也就是常用在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的一種靜脈注射麻醉)約半小時就完成,手術當日即可回家休息。當然,手術一定會有相關併發症風險,好比術後大出血、感染、麻藥過敏和子宮穿孔受傷等。但在注射抗生素、子宮收縮藥及麻醉專科醫師協助下,這些都極為罕見。根據統計,墮胎手術死亡率約十萬分之一,跟足月生產的風險相比,約只有1/14,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其實懷孕生產風險更高啊。
而很多人認為墮胎手術後,一定要「坐小月子」進補,以免元氣大傷以後會不孕。其實以現代醫學角度來說,這些也是不需要的。因為這個手術本身出血量約100-200c.c,雖然後續肚子會痛且會排血,但其實這就跟經期類似,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墮胎以後也不會導致不易受孕、或容易流產早產。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的統計顯示,曾接受正規人工流產手術的人,不孕機率並沒有比較高,也不會增加日後懷孕各項併發症的風險。
至於為何現在衛教資訊如此多,大家仍認定墮胎很可怕危險,我認為是過去慣用恐嚇方式進行性教育導致。像是刻意強調墮胎手術很血腥、後遺症很多,希望用嚇的方式讓少男、少女不要「偷嚐禁果」。再加上各種影視戲劇提到墮胎拿小孩,總是會呈現女生在河裏泡冰水、自己打肚子、用竹籤戳下體等驚悚畫面。而墮胎過的女性也很怕被認定為隨便、不自愛,極少出來現身說法。醫師如果想澄清,也會擔心被貼上「不尊重生命」、「鼓勵墮胎」、「想靠墮胎手術賺錢」等標籤,不敢大張旗鼓針對手術細節做說明。這些因素都讓社會大眾對墮胎手術的資訊不清,因而加深未知的恐懼。
講這些當然不是要鼓勵墮胎,而是基於醫學倫理知情同意的準則,即使不喜歡,也不能故意把墮胎說得很危險,還是應提供關於這項手術正確的資訊與風險評估,讓女生自主的選擇。更何況,以恐嚇減少非預期懷孕的方式在數據上看來完全無效,反會加深女性日後心理陰影,甚至產生創傷症候群,最後辛苦、難過的還是女生。
或許有人會說,活該不避孕、不檢點,被嚇不是剛好嗎?坦白說,每次看到類似言論我都會無奈地翻白眼。沒有認真避孕的人何其多,很多人只是運氣好,剛好沒遇到罷了!與其指責,還不如仔細評估如何讓性教育做的更好,才能降低非預期懷孕,墮胎手術發生的機率。
因此我要再次強調,吃避孕藥不丟臉,正確服用不傷身、以後也不會不孕。只要雙方同意,避孕要選吃藥或全程戴套都可以。假使事前避孕失敗,不要遲疑立刻掛號吃事後避孕藥補救。只要還沒停經,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懷孕的可能,一有懷疑就要馬上驗孕不要逃避。因為在心跳出現前,都能採藥物流產,不需要手術。
更重要的是,太晚發現懷孕,不僅會壓縮思考時間,增加醫師和自己的心理壓力,倘若懷孕超過十二週,因胚胎已漸成形、骨化,就會增加手術困難度,各項併發症的風險也會提高。另外要補充一點,會意外懷孕的絕不只有年輕男女,在門診我就遇過不少沒有要生了但卻不避孕的老夫老妻,意外懷孕,以這種情況來說,男生結紮就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生育率那麼低,想生的生不出來,醫師應該勸那些女生勇敢的把孩子生下來。但我要說的是,除非是醫療上錯誤認知,好比吃到感冒藥、照到X光,不小心喝到酒這類狀況,我會直接建議繼續懷孕外,基於私人理由想終止懷孕,醫師不可能通盤去了解每個人的困境,又何德何能向人勸生。只能盡力提供完整資訊,把決定權留給懷孕的本人。
照胃鏡後遺症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不用變弱,我就會注意到你了!】
從孩子逐漸能表達開始,遇到他們情緒很高,大哭不止的時候,我會說:「我懂你的感覺,但你現在這樣,我們沒辦法溝通;你先把情緒處理好,我們再談。」之後我會帶他們去一個放著娃娃的溫馨角落或房間,要他們哭完再出來。
一開始,這段時間總是煎熬。孩子不甘願被忽視,會故意大吼大叫或摔東西,我知道妥協比較快,也覺得自己很快就會被他們激怒,但,為了不形成負向溝通,都盡量忍耐,要求自己先故意離得遠一點,先做家事轉移注意力,靜待新模式的形成。
之後,發現這招沒效後,孩子便改成進房不到五分鐘就立刻出來:「我已經反省好了。」但眼神的怒意和笑不出來的證明,讓我知道他們只是想盡快結束而已。於是,我會問:「你想好對、錯在哪裡嗎?可以從頭到尾告訴我事情的經過嗎?」
犯錯不可怕,但比犯錯更重要的是:懂得梳理過程、找出衝突的原因、釐清情緒,並思考下次遇到相同情況該怎麼處理。
無法回答以上問題的他們,一開始只能氣噗噗地跑回房間;但我仍然繼續堅持原則,繼續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被激怒(男孩要激怒媽媽真的挺容易),久而久之,這段時間會逐漸縮短。
等到他們能夠平復情緒並自主思考後,才有辦法好好溝通,這時候我依序會:一、鼓勵這個行為,二、耐心聽完且不打斷他的敘述,三、表達對他感受的理解,四、針對問題給出建議(偶爾會把他和其他人的反應演給他看),五、表達我對這件事的感受,六、親親抱抱與期許。
雖然他們終究是孩子,同樣問題一犯再犯,或者不同問題層出不窮,但在心情的管控,與面對問題的思考上,都慢慢有了改變。
***
孩子們想要獲得注意或規避責任,故意哭得很大聲,做出破壞行為,或者刻意變弱的表現,都是人性。
學生或大人的動機或心情也是類似的,只是不好哭,也不能隨便發洩,於是,用身體不適或表現變差,是最常看到的情況。
在教學現場,也發生過好幾次類似的例子。
小至個性穩定且有禮貌,課業也名列前茅,可謂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是我重要的左右手。
有段時間小至突然生病了,一開始是腸胃炎,他不明所以開始拉肚子,看來相當虛弱。我關心他是否發燒、是否按時服藥,小至都按照程序進行治療,但連看兩次醫生後,卻始終不見好轉。
他溫弱的模樣,總是令我擔心,除了關心作息與家庭情況,有時還會給維他命。
「吃完第二輪藥之後,情況怎麼樣?」
「好像沒有比較好,或許要去照胃鏡,看看是不是有其他問題?」
「老師也覺得的確需要做更細的檢查才能放心,那你找時間去,再告訴我結果。」
「好。」
***
有時身體的狀況是生理影響心理,有時則是心理影響生理。
看著原本沈穩的他及留意彼此最近的互動,我感覺這孩子心理的脆弱依賴,更甚於身體的不適。
或者說,身體會有些不舒服,當然應該就醫診斷,但有時候那些或輕或小或找不出原因的病痛,或許從心理出發反而是治本所在。
❤️那一刻,我想應該要鼓起勇氣戳破真相,我不想他弄假成真,不想他真的變成一個需要靠著裝弱討拍才能前進的人。
「除了身體的不舒服,會不會心理也有一些壓力或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恩……其實有一點。」小至不是一個會直接表露心事的人,含蓄回應道。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觀察你以前的身體狀況都很OK,不像是生病就會拖很久的人,感覺就是個非常健康陽光的孩子。但這次持續兩個多禮拜,找不出原因又沒起色,我才猜想『會不會是心理因素』,希望你別介意。」
「恩,我懂。」
「哈,你能懂就太好了。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被關心,所以行為或身體上就會不自覺走向一種『需要關懷』的模式。可是,我覺得這種心態是『可以選擇的』。
但,不一定要選擇用變弱的方式才能得到注意,事實上,你穩定可靠的存在,即使別人不說,也會注意到你的。
就像現在是考前階段,有些學生因為壓力大就各種爆炸,老師每天都必須做出回應或解決之道,形成消耗的關係;相對的,有些學生做好本分,讓人放心。
但,你覺得老師會因為他們很乖而忽略他們嗎?事實上,當然不會!
❤️雖然老師沒有特別找他們來談話,看似沒有得到關注,但,事實上,他們穩定的表現就自帶亮點,讓人無法忽視,也是老師最大的安慰和力量,我很感謝,也很讚賞。
❤️所以,『不用變弱,老師就會注意到你們了;變強或穩定同樣會獲得關注,而且是更大的、彼此成就的力量。』」
「瞭解,我懂了,謝謝老師跟我說這些。」
「我們可以這樣明說真是太好了,你可以接受我直接戳破表象,點出弱點,還能夠聽懂跟認同,我覺得非常了不起。一旦你懂了,就可以跳出這種心理影響生理的框架了。
其實,像班上的守捷,我並不覺得他身體狀況有那麼嚴重,但他因為心理因素導致都不能來上學,讓我覺得擔憂也可惜。」
「他好像因為國小被霸凌,留下了後遺症,從那之後就開始身體不舒服。」
「我可以明白他心理可能有陰影,只是覺得可惜。或許心理影響生理無法避免,但其實也是可以避免的,端看你怎麼看待挫折。
像老師當年國一還沒開學,就遇到當班長被全班罷免,加上成績又倒數,一團混亂的情況,那時真是重大打擊;但我選擇在情緒過後,用旁觀者角度理性審視問題,發現當時的我真的很難相處,而這個徹底重擊反而成了反轉的動力。
如果我一直把自己當作受害者,帶著這樣的悲劇性格生活,現在應該是一個滿身病痛、毫無自信的人了。」
「謝謝老師,我瞭解了。」
「所以我覺得或許你下週就好囉,我相信你會好的!」最後,我笑著對他這麼說,而小至也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開心地離開了。
***
❤️你不用變弱,我就會注意你了!
❤️你的正向表現即使沒有獲得即時回饋,也自帶光芒,不容忽視!
❤️穩定可靠就是最具存在感的表現,你不知道,這些優點對別人來說,是多大的安慰!
面對高需求、過度放大的情況,越要冷處理,或許要忍受一段拉扯的適應期,但處理情緒與挫折,是每個人與每段關係中最重要的練習。
當你設定底線時,雖然對方會用哭鬧裝弱來爭取舒適圈,但其實規範才能帶來安全感和進步;就像如果學校沒有校規,學生想怎樣就怎樣,看似自由的設計,其實帶來的不安全感反而更大。孩子知道他太誇張,你會看著、會糾正,遠比放縱他們給予自由,來得更珍貴。
❤️另一個提醒是:人人都愛肯定,面對穩定乖巧的對象,也要適時主動給予回饋,才不會造成行為倒退,也能在鼓勵後形成正向增強。
———
❤️每一個成功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人生導師!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女王的學習策略課|四小時自律與效率的養成訓練:https://ps.yottau.net/LRWAN
照胃鏡後遺症 在 #問照胃鏡會痛嗎⋯⋯ - 女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胃感覺有脹氣會一直打嗝,有時候還會伴隨一點,昨天回診醫生建議照胃鏡跟超音波(看肝膽有沒有問題),所以我想請問女孩們有人照過胃鏡嗎..., ... ... <看更多>
照胃鏡後遺症 在 因胃痛受着不同程度的煎熬。很多患者都嘗過照胃鏡的滋味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如此,這胃炎對絕大部分患者是沒有後遺症的,演變成胃癌的機會也非常之低。除非患者有不尋常的胃炎(如黏膜萎縮或癌前病變)或家族性胃癌,否則定期重複照胃鏡或 ... ... <看更多>
照胃鏡後遺症 在 [問題] 照胃鏡-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