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七步成詩的典故,原則上就是才學不足的曹丕妒忌弟弟曹植,命他在七步間作出一首詩,結果才走六步,曹植就吟出千古絕唱: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也有種說法是原文更為饒口:
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然而走七步的時間很短,當下感慨手足相殘而心神不寧的曹植有這麼厲害嗎? 所以比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就當下就回了那時很流行的梗圖,"苯是銅跟砷"(苯(Benzene、⌬、⏣或PhH) = 銅(Cu) + 砷(As))誤傳成"本是同根生"的可能性高一些。
畢竟那個時候化學知識的發展還不是很完整,其實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並不含銅與砷的成分,後來的人也因此被誤導了許久。
煮豆燃萁典故 在 橘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歲女孩告訴我她會背很多詩,問我會不會背詩?
我差點想把她過肩摔,然後說:
妳姑姑我可是個文人。
但是我沒有,我只是告訴小女孩:
「來,幫姑姑拍張哄二狗睡覺的照片,記得:腿要拍很細。然後不要拍到我的臉,我頭髮沒梳而且素顏。」
/
煮豆燃豆萁
豆在斧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妹子,我們老組宗曹植寫的詩,七步成詩,媽的。
典故我還可以跟妳說說呢。
不過算了,妹子的確有應姑姑要求拍照。
/
那再來: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裕窮千—
好了啦。
煮豆燃萁典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煎何急 | 諺語新知
「 相煎何急 」 是用作比喻兄弟間互相迫害。此成語出自劉宋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寫漢末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所寫的《煮豆》詩中的一句「相煎何太急」,而成語 「 七步成詩 」 的典故也出自這本書。
東漢未年,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征伐,包括平定黃巾之亂、滅董卓、擊敗袁紹、袁術、馬騰等諸侯。雖然曹操在荊州敗於孫權、劉備聯軍,但當時其勢力已達至頂峰。曹操的官位於死前由太守、司空、丞相、魏公等升至魏王,擁有自己的封地國土。而在曹操勢力壯大期間,因長子曹昂早前戰亂時陣亡,二子曹丕和四子曹植便參與奪嫡之爭,爭取成為曹操繼任人。
曹丕雖文武兼備,常有戰功但不常獲曹操讚賞,官至五官中郎將;而曹植則因詩文寫得好,加上曹植廣為當代文人讚揚,多次獲曹操賞賜,官至臨淄侯,令曹丕懷下妒恨曹植的念頭。最終,曹丕勝出奪嫡之爭並繼任魏王,其後令漢獻帝劉協退位,自立魏文帝,廢漢朝並建立魏國,開啟三國時代。
按《世說新語》內容,曹植多次和曹丕意見不合,令曹丕多次欲殺曹植。在《世說新語‧尤悔》中 ,有一次,曹丕欲殺曹植,被母親卞氏以「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指曹丕已殺任城王曹操第三子曹彰,要求不要殺東阿王曹植。而在《世說新語·文學》中,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內創作一首詩,否則就殺了曹植,於是曹植便寫下「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以豆羹比喻自己和其他曹氏兄弟,豆萁比喻為曹丕,以豆萁在煮豆羹使豆羹在釜中哭泣比喻當刻的場景,希望透過這首詩控訴兄長殘酷迫害胞弟的不義之舉,希望以文未二句喚醒曹丕的兄弟情誼,別再殘害兄弟。這詩亦使曹丕「帝深有慚色」,即感到慚愧。這六句詩亦被稱為《煮豆》,於後來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被改為最廣為人知的四句詩詞「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然而,不論是《三國誌》、《曹集詮評》、《三國志·陳思王曹植傳》等晉朝時期的正史文獻均無記載上述《煮豆》一詩,且《世說新語》中部分事件的年份與正史不乎,如上述引文中提到的曹植東阿王的王位是於曹丕死後時曹植才獲曹明帝曹叡冊封,加上有史學家認為南宋的《世說新語》與元未明初的《三國演義》是屬於小說級的歷史,不能與正史相提並論。
#諺語新知 #諺語 #知史 #歷史故事 #故事 #中國歷史 #歷史真相 #七步成詩 #曹丕 #曹植 #歷史故事 #趣味 #小品 #文章 #世說新語 #文學 #中國文學 #文學詩句
煮豆燃萁典故 在 李歐國文教室- 煮豆燃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李歐趣說成語】-煮豆燃萁「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謝靈運雖然可能過於稱譽(這也是「才高八斗」典故的由來,表面上誇獎曹植,實際上褒揚自己, ... ... <看更多>
煮豆燃萁典故 在 【成語系列】孩子一看就懂成語故事——煮豆燃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歡迎來到學社調查局今天繼續分享成語系列動畫第一百零三集喜歡請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xJICit_7cIbXjoPAPwbig歡迎評論點贊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