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媳婦靠北日記:婆媳關係,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女人戰爭。看21世紀俏媳婦,如何對抗19世紀惡婆婆! #副標題好長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當初收到出版社的邀約信件時,其實猶豫好一陣子,因為我覺得自己與「媳婦」這個角色實在太陌生,不過,發現作者與自己同年之後,就想一探究竟她的生活到底是怎麼過的呢?
一開始隨手翻閱有看到一些插畫,心想可能是蠻有趣的生活日誌,殊不知當我認真從頭閱讀後發現,儘管作者以詼諧的方式來分享她與婆婆的各種過招,內心的小劇場murmur看了也很過癮,但我仍是感到萬分心疼。
婆媳之間的相處也是社會中很常出現的人際問題,我總是覺得婆婆與媳婦的關係很微妙,明明都是身為女性,有些苦衷應該更能理解才是,尤其當我看到作者她分享自己在流產之後,公婆不但沒有關心她的身體,反而催促著再生一胎,我滿頭問號,這是什麼情況?!
作者的婆婆與公公諸多令人厭惡的言行舉止,讓單身的我看了真的是捏好幾把冷汗,也倒吸不少口氣,我相信有許多身為媳婦的小讀友閱讀這本書,應該也會很心疼作者,竟然可以承受長久以來的言語暴力和莫名的控制。
可是,有趣的是,作者卻從唯命是從的「乖乖牌」媳婦轉變成精明、伶俐又狡猾的猛獸獵豹款媳婦,這當中的心態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我真心覺得這一場世紀的婆媳戰爭,身為女人,不,男人們也應該也要參與才是。
最後就用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來送給各位已婚男子們。
「如果你重視婚姻生活、珍愛你老婆的話,最好回想一下。自己正在理所當然地享受的這一切、父母理所當然地期待老婆去做的事,是不是以老婆的眼淚換來的。」
::祝福大家的婚姻都可以學習不再視彼此的付出為理所當然::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會對媳婦口出惡言、造成傷害的婆婆,不可能會突然有一天轉變為天使般的存在。
.女性的婚後憂鬱症大部分源自生產、育兒,以及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停職、婆媳問題等等。從這方面來看,產後憂鬱症和婆媳問題造成已婚女性的憂鬱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另一半又袖手旁觀的話,症狀會更加嚴重,夫妻關係也會產生裂痕,有時會因為疙瘩越來越多,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如果想法過時的公婆強求只生了女兒的媳婦生兒子,或是公婆(偶爾是娘家父母)干涉夫妻之間的生育計畫,那便不再是可以微笑帶過的問題,而是一種暴力。
.女性的身體不是拿來生小孩的工具,任何女性都有權利終止妊娠。
.孕育生命,當然是一件寶貴的事情。但是,這個過程要透過女性的身體來實現,而女性是身體的主人,所以女性擁有身體的自主權是天經地義的事。
.堂堂正正地說出不公、不合理的事,表達自己的不舒服,不代表妳就是敏感的女人。坦承面對自己的情緒,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項很棒的能力。
.夫妻若能直視家人之間的衝突,那大部分的問題都能獲得解決。
-
作 者|朴書雲.박서운
繪 者|徐彩潾.서채린
譯 者|林芳如
出版社|平安文化.皇冠文化集團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父母干涉 太 多」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丁子高 Real T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Re: [閒聊] 爸媽一直干涉- 看板CareerLad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父母干涉我的面試,我不是媽寶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父母總是管太多怎麼辦?錕P教你這招掌握自己人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家人可以參與我們的婚姻,但嚴禁干涉!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心情] 父母干涉太多好累- 看板GetMarry | PTT兩性男女區 的評價
- 關於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不幸的婚姻,都有這個共同點,許多夫妻看完沉默了…… 的評價
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母學:放鬆是刻意的學習】
昨天Z阿姨的貼身觀察報告,大受好評,也讓所有媽媽大開眼界,於是紛紛留言讚嘆,甚至提出不解。
讚嘆是:原來當媽的可以這樣放鬆到什麼都沒在管。
不解是:什麼都沒在管,蛀牙了、皮囊炎、感冒怎麼辦?
其實Z阿姨看到我鬆的一面,讓我很感動,因為這一切的「鬆」,都是刻意學習「放手」而來。
我的個性裡,拘謹大過狂放,細緻大過粗心,規劃大過隨性,按部就班大過任意妄為。所以我過往的性格與慣性,就是個「嚴謹」之人,這樣的人,成為一個母親之後,便是一個「嚴格的母親」。
因此,過去我是個要求孩子聽話的母親,孩子不服從,我便動手教訓,所以我亦是個傳統母親,教養孩子我一套標準流程,孩子乖,我便稱讚,孩子不乖(或發脾氣)我便懲罰,獎懲分明的結果,別說我自己的孩子跟我彷彿陌生人,連我的姪子姪女都非常怕我。
從嚴格到放鬆,我確實走了一條非常辛苦的道路,因為放鬆根本不是我的本質,因此我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我,孩子是孩子」。
當同一個行為,不停重複到兩週以上,那個行為就會成為慣性。因此當我決定改變之後,刻意的練習,讓我體質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然而,「放鬆」究竟要放到多鬆?都不用管嗎?不管的教養,真的就會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嗎?
我這才意識到,「鬆」是姿態與心態,只要把一個大前提做好,我就可以安心的放鬆,這個大前提就是我在書裡提及的「界規」。
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規,管理群體的事務與方向。
只要在家庭裡,將界規設置好,每個人都在安全的界規發展,身為教養者的母親,就兼顧了「管理」與「放鬆」,這是身為母親的職責,也是母親的權限。
譬如,昨天留言,許多父母對「放鬆」感到困惑與焦慮,提問:刷牙不用管嗎?洗頭不用管嗎?洗澡不用管嗎?感冒不用管嗎?
我不是不管,而是我將「界規」設置好之後,就大膽的放手讓她們去嘗試,而我只要「陪伴」孩子即可。
洗澡,在我的家庭裡,三個孩子四歲開始自己洗澡,四歲之前,是我的責任,所以由我管理(這便是管),四歲之後,是孩子的責任(這便是界規)。
洗不乾淨怎麼辦?
為了讓孩子盡量趨近「洗乾淨」,因此在一開始放手時,我會在旁邊看著孩子,教導孩子該怎麼洗,並且告訴孩子,每一次洗完後,記得要用手摸一摸全身上下,感覺滑滑的,就是沒洗乾淨。
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做的完熟,我便退出來門口等孩子洗澡,洗完後我會摸摸孩子的身體,檢查孩子是否沖洗乾淨,這個階段亦會維持一段時間,確認沒問題後,才會再往後退一步,直到完全放手讓孩子洗澡。
意思是,從我的責任下放到孩子扛起責任的過程,我做了幾個關卡上的布置,並非什麼都不管,而是一步一步的放手不管。
孩子長大的過程,亦是我放手的過程。
把孩子功課還給孩子之前,我亦是陪著孩子寫功課,欣賞孩子寫得很認真,鼓勵孩子大膽的自己完成,之後才真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發展,承擔自己寫功課的職責。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原本已經學會自己寫功課,突然某一天,又不寫功課了,而且情況屢屢惡化該怎麼辦?
此時,我會視情況介入,如果必要,我會重新「陪伴」孩子回到理想的「界規」上,以對話探索孩子的困境,為孩子重新設置適合他的界規,重新調整方向,再陪孩子走一段習慣養成之路,然後再一次慢慢的「放手」,達到「讓孩子承擔責任」的目標。
以文字描述,可能太過抽象,大家回想我在書裡提及「三三對英文拒學」的那個例子就可以完全明瞭。
當三三拒學英文,我做的工作就是:1.貼近孩子2.以對話啟動孩子覺知3.讓孩子產生學習意願4.陪孩子走一段學習之路5.三三重新拾回學習的自信6.放手讓孩子承擔學習責任。
所以我教養孩子要達到放鬆的目標之前,應有幾個重要進程,那就是:1.陪孩子養成慣性2.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3.遇到挫敗(困境)重新陪伴孩子培養自信4.再放手讓孩子承擔5.完成獨立。
現在,重點來了,從「陪伴到放手」該花多久的時間?
我想這就是我與大部分母親的最大差異是,因為我從陪伴到放手,中間的時間花費的時間,是非常快速的,而其他的母親可能窮其一生都在學放手卻不得其門而入,導致親子關係不斷拉扯與傷害。
究竟該花多久時間才是好的,我的答案是:越快越好。
因為父母干涉多一天,孩子就晚一天成長,因此當孩子穩定,父母就要學會「大膽放手」讓孩子成長。
一如Z所言,所謂「鬆」,實情其實是:
『「以自己為優先」表面上看起來絕絕對對是後母無誤,但再進一步細想,老師隨時保持內在的平穩,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在,先滿足自己再滿足別人,不正是愛自己的最佳示範!
而所謂「沒在管」,其實是鬆綁舊式傳統親子的框架,讓自己跟孩子都得到真正的自由。再者,老師也從不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更不執著孩子未完成的事項,反而只是很專注的活在當下,所以她總是可以沒有負擔,內在飽滿的,輕盈自在的跟孩子玩在一起,孩子一旦得到媽媽專注的陪伴,情感上建立起穩定的親子關係,親子之間的連結也就越容易順暢,所以即使沒用框架在管,孩子也能勇敢地負起責任,走向完整的成熟之路!』
昨天粉專有個認真的學習者「薛連進」,分享Z阿姨寫的「後母教養哲學」時,他也寫了自己的觀察報告,寫的甚是貼近我日常生活中實際狀況,一同分享給大家。
【不為人知的後母真相】文:薛連進
雖然這篇〈後母的教養學〉是用「後母」來形容李儀婷老師,不過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觀點出發,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我剛好這陣子在看儀婷老師的《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看了之後就更清楚老師的教養哲學是怎樣。
簡單來說,她的確很多事都不管,別人的管教方式不管(包括她先生的),孩子的各項生活細節不管,孩子的功課不管,只要不是孩子主動來找她,除非是影響到身體生命,否則她真的幾乎不「主動」介入。(不過所謂的不管,詳細的不管到什麼細節,建議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實際看過老師的文章或書籍才會比較清楚,畢竟她是很愛孩子的,不是不愛)
每一次事件的發生,她都會先關照自己的情緒,確定自己情緒穩定了,時機適當了,才會介入,才會跟先生、孩子們談話。
這確保了她的情緒穩定,不會在談話中不小心出現情緒化的語言。在書裡看到她與先生、孩子的談話時,我就常常覺得,她為什麼可以這麼平穩?幾乎書中提及的每個事件我自認都無法如此平心靜氣的面對,但是她幾乎都可以。
她在書中強調過好幾次,「規則越少越自由」,除非是真正對她而言非常重要的,不然她就是會放著孩子去做。
當然,這不代表她幾乎不管孩子。相反的,她引導的能力非常強,她情緒穩定,口氣溫柔,使用的字句聽不出嚴厲與過份的期待,因此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心底話說出來,也才能把她的話真正聽進去,而不是一切都當耳邊風。
老實說,她的功力太強了,我自認做不到,目前連30%恐怕都做不到。不過她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大女兒剛出生的前三年吧,她的行為其實跟多數的父母差不多,是在學薩提爾好幾年後,而且是很認真的學,很落實的用,才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而且她看起來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不管是近距離觀察她的友人,還是她的大女兒,給她的評價都是跟她所說的似乎一樣。
目前我應該做不到她的三成,但慢慢學、慢慢磨,總會越來越好的。
♥還想看Z阿姨寫觀察報告嗎?趕快留言呼喊Z阿姨。
♥「故事表達營」還剩兩個名額,可私訊詢問小編相關細節。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丁子高 Real T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走得太近,是場災難!———
董卿有句名言:「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人與人的相遇多是美好的,但短暫的幸福之後,卻不一定有完美的結局。
不必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從當初的熱情,到最後的冷漠,也許並非人心易變,只是因為你們走得太近了。
▪️ 01 ▪️
跟朋友,保持一杯水的距離
三毛曾說:「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年少時不理解,覺得朋友之間就應該親密無間、穿一條褲子才好,於是對每一位朋友都投以十二分的熱情,恨不得對他們掏心掏肺。
關係好的時候,你們就像連體嬰,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玩耍,一起上廁所,心裡有什麼秘密都告訴她,她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
沒過多久,你就發現:
你只跟她講過的秘密,她隨口就告訴了別人;
她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好意提醒,她卻覺得你干涉她的生活;
她有困難你盡心竭力地幫忙,等到你需要幫助時,她卻推三阻四……
就這樣,你付出的越多,收穫的卻是越多的失望。
失望多了,再親密的關係也會出現裂痕;心若涼了,就再也暖不回來了。
現在回過頭看,當初那些形影不離的朋友,大多已經沒有往來;倒是以前並不算親暱的朋友,至今還在聯繫。
俗話說,親兄弟也要明算賬,沒有人能真的和你不分彼此。走得太近,只會讓原本快樂的友誼變得沈重,讓原本簡單的關係變得複雜。
吃飯七分飽,對人七分好。交淺就不要言深,不要高估你在別人心裡的位置,也不要對別人抱有過高的期待。
梁實秋的《談友誼》里寫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好的友誼就像一杯清水,看似平淡無味,但每天離不開,永遠喝不膩。
如果在裡面加入了太多蜜糖,雖然一開始覺得可口,時間長了就會受不了。
再好的朋友,也要記得保持一杯水的距離。相見亦無事,別後常憶君,只有這樣,才能讓友誼走得更遠。
▪️ 02 ▪️
跟親人,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有人說,父母跟子女最佳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煲好一碗湯送過去,湯的溫度喝起來剛剛好。近了太燙,遠了太涼,恰到好處才舒服。
很多人成年後,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雖然方便了,卻也埋下了不少隱患。
他們一邊享受著父母的照顧,一邊嫌棄父母嘮叨;一邊伸手找父母要錢,一邊埋怨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
結婚後,這種矛盾會更加明顯。
生活習慣的不同,教育理念的差異,都容易產生磕磕絆絆,處理得不好,就會鬧成一地雞毛,既傷了父母的心,也給年輕人添堵。
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夠愛,而是兩代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誰也無法改變誰。
與其緊抓不放,不如主動放手,學會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想念時可以隨時見面,平時又不會打擾彼此的生活。
離不開父母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離不開孩子的父母,也會錯過太多人生的快樂。
《戰國策》里有句名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孩子長大了,就應該適時放手,得體地退出他們的生活。
要相信,誰離了誰都能活得很好,只有完全獨立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一生並不長,如果你的前半生都在富養孩子,那麼後半生請務必學會富養自己。
有時間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跳舞、健身、看書、養花,讓生活更多彩;有機會就多出去走走,和老伴旅行,和朋友聚會,讓世界變得更大。
一個大家庭最好的狀態,就是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彼此相愛,互不干涉;彼此獨立,常常聯繫。
▪️ 03 ▪️
跟愛人,保持一張紙的距離
陷入熱戀的人,總希望和愛人無時不刻地黏在一起,想知道他心中所有的秘密,想和他保持零距離。
走進婚姻後卻發現,即使是天天見面的枕邊人,也有不願提及的事情,也需要屬於自己的空間。
若一味擠壓彼此的空間,就像按彈簧一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曾在一個電視節目上看到,一對年輕夫妻,結婚才3個月就要鬧分手,分手原因卻讓人啼笑皆非。
丈夫控訴妻子每天翻他手機錢包,每個跟自己有過聊天記錄的女性都要細細盤問,有天居然背著自己給公司的一位女同事打電話,讓這位女同事離他遠一點。
這位丈夫還說,每天回家感覺就像回監獄,這樣的日子他實在受不了。
夫妻當然是世上最親密的人,在愛人面前,可以無話不談,可以盡情展現自己最真實、最脆弱、最糗的一面,但不代表可以沒有任何距離。
兩個人隔得遠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不在一起;婚姻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兩個人擠在同一張床上,卻做著不一樣的夢。
劉若英曾說,夫妻間最好的狀態就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
她這樣總結她和丈夫的關係:心裡是親密的,生活是獨立的。
他們的家裡,中間的廚房和餐廳是共同空間,兩頭的書房是各自的獨立空間。
吃飯時,他們是親密的愛侶,其他時候,他們又是彼此尊重的夥伴。
他在他的空間工作、交際,她在她的空間讀書、唱歌,他們有各自的愛好,各自的圈子,互不打擾,卻又自得其樂。
適當的距離不僅能產生美,而且能讓相處變得更舒服,感情變得更醇厚。
那些能夠白頭到老的夫妻,都會保持著一張紙的距離。也許不能時時看到你在做什麼,卻永遠都能聽到你的聲音。
有些窗戶紙不必非要捅破,有些小事不必刨根問底,給彼此留下一點餘地,也是給婚姻留點清新的空氣。
請相信,真愛你的人,即使不能時刻伴你左右,他的心也一定不曾遠離。
▪️ 04 ▪️
想起一句很美的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兩個人的距離有多遠,從來都不是山高水遠,甚至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兩顆心是否能彼此理解,彼此相愛。
離得太遠,當然遺憾;走得太近,也同樣是場災難。朋友如此,親人如此,愛人亦是如此。
餘生,願我們學會給彼此留點空間,相互支持,但不過分依賴;
餘生,願我們能相視而笑,坦然前行,一起看遍花開花謝,走過日出日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深度好文 #值得分享 #QuoteofTheDay #Wisdom #Sharing #LearnEveryday #iLoveSweating #SweatMoreEatMore #KeepitUpHK #NoMoreExcuseHK #NikeRun #NeverGiveUpHK #29Apr2019 #BeatYesterday #TreadMill #8Km
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父母干涉我的面試,我不是媽寶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不過通常我家遇到這種太自己為的為你好,我會直接吵到全家都來勸架,事後我其他家人會來檢討錯誤的人,一對一通常很難說服,一對多就很好解決) 畢竟不是 ... ... <看更多>
父母干涉 太 多 在 Re: [閒聊] 爸媽一直干涉- 看板CareerLad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認為什麼都要父母滿意才去做
那要怎麼擁有自己滿意的人生呢?
我剛畢業的時候,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在外縣市工作
因為我無法忍受父母的干涉
那陣子,只要有面試,都會跟父母吵架
他們會說,幹嘛不留在家?
我:因為我沒收到面試通知啊
(理由爆爛的,我自己也覺得,不過我還是在他們反對下去新竹上工了
另外,他們嘴裡說不,實際上怕女兒沒飯吃,還是塞了6000跟一台機車給我
真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
剛開始,我媽一直唸,連我的錢怎麼花都要管
最嚴重的一次,是我幾乎一個星期都不接家裡打來的電話
(那時他們天天打來)
因為她在電話裡要我交待我的錢是怎麼花的,金額如何如何
為什麼金額跟帳對不起來?
而且,每天都打來問一樣的問題
我火到不行,我沒記帳怎麼回答她的問題?
拒接一個星期電話的後果就是
他們星期六大半夜的闖進我的住處,又罵又唸又哭又跪
(跪的是我啦,全家都在指責我花錢如流水balabala)
鬧了一整晚
然後在我那邊過夜
我隔天一早說我要加班,趕快把他們趕回家才結束
(這突顯出住處安全性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直到我搬到台北,才開始兩個星期回家一次
那次可能因為我長時間沒回家嚇到他們了
他們不再問我錢怎麼花的
倒是我自己開始記帳了
雖然他們還是會唸,可是我有勇氣說不了,我直說我想在外頭工作
我喜歡獨立自主的生活
與其一直說父母不讓你選擇
倒不如說是你自己也選擇了聽他們的話
反抗或許很難
但不這麼做,你永遠都會為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
而且父母永遠都是你沒有變的更好的理由
與其因為一直妥協,換個好孩子的名聲,但卻不快樂
我選擇了會讓我覺得快樂的生活模式
父母看到我的轉變,對我的干涉就少了很多
而且,我和父母的感情變的比較好一點了
不要再讓父母為你選擇你的人生了
自己走出自己的路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165.149.229
啊!原來可以修文 囧rz
我說的很久沒回家,是指在我父母到新竹來罵我的那夜之後
到我搬到台北以前,有快要半年的時間
我都沒回家
因為那時候的我不曉得怎麼面對他們
我很愛我的父母,我也知道他們很愛我
只是我已經長大,我對我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
我需要他們尊重我,讓我去見識這個世界,讓我去闖一闖
這樣我才會成長啊
我不想等到我沒有機會了,才來說都是父母如何阻止我
所以今天我落得這樣的地步
把責任推給父母是相對容易的事
可是,對父母來說又是情何以堪?
他們的意見改變了我的選擇
要是我感到痛苦,他們一定比我更難受
他們無法改變後果,也無法替我承擔後果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對他們很久以前替我做的決定,所謂的"我都是為你好啊"
充滿各式各樣的埋怨
難道這樣就是孝順嗎?
所以,我覺得我選擇這樣的生活,對我,對我父母都好
※ 編輯: windguest 來自: 220.133.57.33 (05/18 16: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