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表達:少一點「你都」,多一些「我想」】
前情提要:
爸爸幫弟弟洗杯子,姊姊明明看到爸爸正在忙,不但沒有體諒,還要求爸爸讓她先洗杯子,這對於任何人而言,就是不尊重以及不體貼的行徑,所以爸爸當然會生氣。
而姊姊,因為覺得自己洗一下杯子會很快,她想趕快洗好就可以喝一口水,所以當她看見爸爸還在洗東西時,基於信任和禮貌,很自然的問了句「我能先洗嗎」,對她而言,這就是她的體貼,她都已經體貼到這個份上了,還被爸爸罵了,她當然覺得非常委屈。
面對同一天兩件事,父女兩的對話,彼此想溝通卻無法溝通,困境究竟在哪兒?
★
要怎麼調整,才能讓他們往前邁一步,走向彼此?
今天要召喚大家記憶,回頭看看我在《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P94裡的內容,裡面提到,當一人或多人溝通時,可以運用「一鏡多橋」的概念介入紛爭。
因此第三方要介入家人間的溝通時,可以運用「橋」這個概念,幫助兩人彼此相連結,將兩人的話語,做一定度的轉化並傳達,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兩人真正的表達自己內在的意思,而不是受情緒影響後的語言。
就在爸爸洗完一一的杯子,路過我面前時順便抱怨了三三的行徑時,在廚房洗滌杯子的三三聽聞後,也立刻放下杯子,來到我面前,抗議爸爸的說詞,表達自己並沒有插隊,而是先問爸爸「可不可以」。
三三不解,為什麼自己已經有問了而且當爸爸說不行時,自己也沒插隊,為什麼這樣也要被罵?
我在父女兩中間,讓自己僅僅只是一座橋,運用橋的特性,連結雙方過橋,來到對岸面前。
因此我對三三說:我想,爸爸的意思是,他覺得自己有被忽略的感覺吧,所以希望有人能看見他為這個家努力的付出,看重他在這個家的位置,尊敬他是個爸爸,然後有人可以對他溫柔以及體貼他,在他想品嚐一口麵包或洗杯子時的順位上,給予他多一點的尊重。
我:不過,你也並沒有做錯什麼,因為我看到你很努力做到了自己該做到的事,例如盡自己的能力在每件事情上做出提問和核對,在吃麵包的事情上,你做到了核對「這麵包是我們自己點給自己的那份吧?」在杯子事件上你也先提問「我可以先洗杯子嗎?」你在這兩件事情上,都盡力做到了你的表達(核對),所以爸爸這樣生氣,你當然會有委屈,我能體會你的委屈。而爸爸也有爸爸的委屈,兩個人都沒錯,你們都有著自己的委屈。
說完這句,父女兩就相對平穩且安靜了。
因為我只是橋,立於中間,只是傳遞了彼此的委屈讓對方知道。
久久之後,三三才問了一句:我不想一直被罵,下一次如果還有類似的情況,我應該要怎麼說,爸爸才不會生氣?
問題是對著我問的,我則看看三三,轉頭又看向先生。
我將三三的困境,借用橋的特性,過濾掉不必要的情緒語言,引渡給先生。
我:三三想知道之後如果她有困惑想問,她應該怎麼問,你比較不會生氣?
先生愣了好一會兒,才說:不知道,總之有不被尊重的感覺就是了。
我:爸爸,不然這樣吧,如果你想吃麵包,下一次要不要直接詢問三三「我想吃一塊麵包,可以嗎?」畢竟在點餐的時候,我和你確實是告訴孩子我們不吃,讓他們想吃的人,自己點一份餐點的,當時我還提醒他們,一旦點了就要負責將餐點吃完,如果怕吃不完,可以兩個人點一份,預防剩餘太多。既然每個孩子都各自點了一份餐,當我們想吃他們餐點的時候,也許可以直接告訴她們「我想吃」,而不是告訴她們「我都不能吃嗎?」你覺得好嗎?
先生:嗯。
我:三三,下一次爸爸又想吃你的餐點時,爸爸若告訴你「他想吃麵包」,你會讓他吃嗎?
三三:當然會阿,因為我只是想確定餐點到底是不是我的,若爸爸想吃,我會讓他吃。
我:謝謝你體恤爸爸和媽媽。下一次我們就這麼辦吧,若看到爸爸先用了水龍頭,也要請你耐心的等一等,因為你雖然有提問,但很容易讓別人感覺你只重視你自己,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這樣就很容易被人誤會。所以,下一次如果爸爸已經先用了水龍頭,那麼就先讓爸爸使用完,你再使用,你覺得對你而言會有困難嗎?
三三:不會有困難,好啦,我知道了。
父女兩的衝突,在橋的連結下,很快的消散了,家庭又恢復以往的生機,彼此又歡笑一堂,也偶爾各自埋首自己想做的事,既連結又獨立的沈浸其中。
兩人的溝通,之所以有衝突發生,是因為我們太習慣在言語裡加上情緒的字眼,如何讓溝通回歸一致,只要上位者能善用一個轉變,將「你都」的字詞,改以「我想」來替代,先生要的只是吃麵包,但因為情緒,所以扭曲了原始訊息,成了「你都很自私」。先生洗杯子的時,只是想要趕快洗完,但因為情緒湧上,扭曲了原始訊息,出口變成「你都只想到你自己」。
只要上位者能坦然的表達內在的原始訊息,直接表達「我想」吃麵包,「我想」要先洗杯子,親子的溝通就會相對和諧。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過去的我,是個凡是都有所質疑性格的人,對凡事都不相信,總覺得他人對自己的好都有所企圖,總覺得任何免費的事物,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利益。
我檢視自己的生長,過去的我生長在單親家庭,我渴求愛,也渴求美好的生活,但渴求的東西無法得取之後,便對許多事物都市儈起來,總是以質疑的眼光看待許多事物,人性也是。
我以質疑的目光看世界,為我帶來了安全,卻也帶來了內在許多限制與猶豫。
為了讓自己更大膽更開放一些,我為此學習了好長一段時間,過程都需要勇氣。
我知道粉專心運動,看完文章要留下足跡,對許多人而言,是很難的習慣,也會質疑這是否是為了賺取「觸及率」。如果可以,我還真願意請小編做一張觸及率的表XD,讓大家看看我們都多慮了,因為粉專的觸及率經營,與你是否點讚或留言一點相關也沒有,就拿粉專心運動的第一篇來說好了,當時點讚的人數高達一千多,觸及率才六百多人次,這真是太可愛的數字了,點讚有一千多人,至少也觸及了一千多人才對,怎麼顯示的觸及率才六百多人?所以如果你深怕自己陷入成為觸及率的陷阱,現在可以放心一些了,粉專目前的觸及率,不是我或我的小編可以理解了,所以我早已決定,只作自己喜歡且想做的,其餘一切就順其自然。現在,讓我們即刻練習正念,看完文章屬於你的美好一天即將展開,而文章書寫的意義也從你的一個小舉動而開始。
如果你願意將信任給我,相信粉專心運動,真的只為影響大家做些改變,不是為了其他利益,那麼就讓這裡美好的文章帶領你學習吧。
我的美好一天,由書寫開始,而你由閱讀開始,我們彼此都是幸福的,為了讓彼此的幸福能在當下擁有更多的連結,讓我知道你來過,對我而言很重要,所以如果你可以,我希望你:
1.看過的文章,你能順手按「讚」,代表你來過,而且看過,這樣我就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文章了
2.如果文章是你喜歡的,請按「♥」,這樣我就能明白這樣類別的文章是大家喜愛或想要關注的。
3.如果文章有觸動到你的地方,歡迎你直接留言,這樣我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見你想表達的內容。
4.如果你很想給我鼓勵,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歡迎你留言「我也想成為一座橋,連結家人彼此的愛」,你的一句表達,讓會讓路過的人柔軟起來,讓心情飛揚。
─────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shorturl.at/hpABT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shorturl.at/puK08
3.《孩子永遠是對的》shorturl.at/ty067
📣音頻資訊分享:
1.敬請期待9月底的《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有聲書。
一號課堂:https://classone.cwgv.com.tw/
2. 劉軒X李儀婷X許榮哲podcast:https://apple.co/3tsK3G3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校正回歸挺醫護!抗疫名醫不捨學弟病逝淚崩!►►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何時緩解?►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確診爆增不用怕?洪素卿坦言台灣防疫真相► ►https://youtu.be/zS30v...
「爸爸 無法溝通」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羅卡Rocc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心情] 易怒難溝通的爸爸- 看板GetMar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父親無法溝通怎辦?(文長)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家裡有個無法溝通的爸爸...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台中市安和國中- 下學期的親職講座來囉~~~~ 覺得與孩子無法 ... 的評價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爸爸是不能隨便生氣罵人的,好好的跟孩子講,他們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ep3】 無法溝通的台韓親家聊些什麼? 我媽媽跟台灣丈人丈母娘 ... 的評價
- 關於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心情] 跟父母的溝通有很大的問題... 的評價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和諧:讓孩子保有自己該有的樣子】
前情提要,續前文:
爸爸幫弟弟洗杯子,姊姊明明看到爸爸正在忙,不但沒有體諒,還要求爸爸讓她先洗杯子,這對於任何人而言,就是不尊重以及不體貼的行徑,所以爸爸當然會生氣。
而姊姊,因為覺得自己洗一下杯子會很快,她想趕快洗好就可以喝一口水,所以當她看見爸爸還在洗東西時,基於信任和禮貌,很自然的問了句「我能先洗嗎」,對她而言,這就是她的體貼,她都已經體貼到這個份上了,還被爸爸罵了,她當然覺得非常委屈。
面對同一天兩件事,父女兩的對話,彼此想溝通卻無法溝通,困境究竟在哪兒?
★★★
這是兩週前我寫的家中一件小事,今天我終於記得將後續的處理寫下來,分享給大家學習。
這件小事,若放在很久以前,我應該會視為大事,因為家裡有吵鬧、有爭執,我都會覺得心煩,也會慌亂,畢竟我心中有個理想目標「和諧」。
然而學習的越久,越明白所謂的「和諧」,並不僅僅只是「表面的相安無事」,而是來自自己的開闊且寬廣的接納了。
如果我對許多事物都接納了,如:接納鳥兒會飛,於是我不會想將自由的鳥兒囚禁。如果我接納蟲兒需要冬眠,於是我不會將深藏在泥地裡的蟲兒挖掘出土只為了確認一眼他是否還活著。如果我接納魚兒只能活在水裡,那麼我不會訓練魚兒要在陸地生活。如果我接納孩子是個自由的個體,那麼我不會阻止他成長過程一切會發生的紛亂之事,因為那是生命該給他的課題與學習。
所以,和諧於我而言,不是表面的平靜,而是看待萬事萬物的眼光,都能理解每件事物的發生都是有所原因,而能平和看待。
我坐在客廳,看著他們父女兩相互解釋彼此生氣的理由,看著他們交換著自己的觀點,聽他們情緒數度湧上後卻又各自壓抑。
對我而言,他們至少沒有放棄溝通,雖然溝通無果,但在溝通的過程中,彼此都有所壓抑,沒有想著要去傷害對方,儘管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委屈,但至少彼此是有連結的。
種種細節,對我來說,都值得我欣賞。
看著父女兩相互生氣,我因為沒有涉入其中,所以我能看到的圖像比父女兩更多一些,當然,也看見他們彼此各自都有著委屈。
這是一個家庭裡,常見的溝通狀況,家人彼此之間是有溝通的,只是這份溝通會在情緒的作用下,慢慢脫離溝通的本質,演變為以指責的成分居多。
從什麼地方開始出現指責的呢?
是孩子表達上的不尊重?還是從爸爸早上在店裡的一盤麵包抱怨姊姊太小氣?
事實上,指責的時間點,原比表面上我們看到的還要更早出現。
有多早?
早在任何一個人在心裡,感覺到「不公平」,感覺到「委屈」,只要有這個感受出現,我們就會開始出現「不一致的表達」。
不一致的表達,在家庭中,許多時候都是以指責的形式表現。
當三三一早看見爸爸想吃盤子裡的麵包時,她說:「這盤應該是我們的吧!」
在這句話的背後,或多或少,已經有了指責,指責爸爸怎麼可以跨越界線,吃起不是他自己的麵包?
當爸爸覺得自己被指責時,自然而然的會以情緒對抗,於是爸爸的反應就是「不吃就不吃」,而說出口的話卻是「我出的錢我不能吃,只有你能吃。」以及「你最小氣」。
白天的爭執沒有得到處理,才會蔓延至晚上「爸爸幫一一洗杯子,三三提問想先洗可以讓她先洗嗎?」引來更猛烈的爭執。
要怎麼調整,才能讓他們往前邁一步,走向彼此?我的功用又是什麼?
我在《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P94裡有提及,當一人或多人溝通時,可以運用「一鏡多橋」的概念,因此第三者要介入家人間的溝通時,可以運用「橋」這個概念,幫助兩人彼此相連結,將兩人的話語,做一定度的轉化並傳達,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兩人真正的表達自己內在的意思,而不是受情緒影響後的語言。
該怎麼運用「一鏡多橋」的溝通方式,明天我們繼續,今天先讓大家將維持家庭和諧的重點,有所理解:尊重並接納生命該有的原始樣貌,這才是真正的和諧真諦。
★ ★ ★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如果死亡將至,你有什麼遺憾嗎?
生命的盡頭來臨時,你還有想什麼想做卻來不及做的事嗎?
如果將每天的生活,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面對,如:這是我最後一次和父親母親說話、這是最後一次與相愛的人說話、這是最後一次我在孩子面前說話的時光……,你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如果因為這是最後一天,我會跟我的父親母親說:你們撫養我辛苦了,我非常愛你們。
如果這是最後一次我在孩子面前說話,我會告訴她們:你們做得夠好了,我非常引你們為榮,我愛你們。
如果這是最後一次與相愛的人說話,我會說:謝謝你長期的扶持,我很愛你。
如果這些對白不是最後一天才說,而是你日常中的話語,將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面對,那麼我們都能時時刻刻的連結你所在乎的人,於是我時時刻刻都活在當下了。那便是「正念」了。
現在,讓我們即刻練習正念,看完文章屬於你的美好一天即將展開,而文章書寫的意義也從你的一個小舉動而開始。
我的美好一天,由書寫開始,而你由閱讀開始,我們彼此都是幸福的,為了讓彼此的幸福能在當下擁有更多的連結,讓我知道你來過,對我而言很重要,所以如果你可以,我希望你:
1.看過的文章,你能順手按「讚」,代表你來過,而且看過,這樣我就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文章了
2.如果文章是你喜歡的,請按「♥」,這樣我就能明白這樣類別的文章是大家喜愛或想要關注的。
3.如果文章有觸動到你的地方,歡迎你直接留言,這樣我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見你想表達的內容。
4.如果你很想給我鼓勵,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歡迎你留言「我喜歡這篇文章,讓我學習很多」,你的一句表達,讓會讓路過的人柔軟起來,讓心情飛揚。
─────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shorturl.at/hpABT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shorturl.at/puK08
3.《孩子永遠是對的》shorturl.at/ty067
📣音頻資訊分享:
1.敬請期待9月底的《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有聲書。
一號課堂:https://classone.cwgv.com.tw/
2. 劉軒X李儀婷X許榮哲podcast:https://apple.co/3tsK3G3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校正回歸挺醫護!抗疫名醫不捨學弟病逝淚崩!►►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何時緩解?►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確診爆增不用怕?洪素卿坦言台灣防疫真相► ►https://youtu.be/zS30v387I8I
⭐獅子王癱瘓全台?篩檢最大感染源揭開真相► ►https://youtu.be/iqb_rSSfHaY
⭐AZ疫苗真實副作用?節目現身說法接種反應► ►https://youtu.be/vA5MU9PyWgo
⭐情慾流動成疫情破口!「人與人的連結」成台灣危機!► ►https://youtu.be/Xc-36BoLW30
⭐許聖梅血崩罹癌?醫師震撼宣判太離譜► ►https://youtu.be/SmQc1Xnoqp0
⭐台灣疫情壓不住!命理師神算本土感染擴散危機!►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大炳亡魂有感應!名嘴嚇破膽全場發毛► ►https://youtu.be/_LAAqQqx_lQ
⭐全家人罹癌吐遺言,她節目淚崩交代身後事
► ►https://youtu.be/IVaBJHWVYgM
⭐劫數難逃血光災!命理師解「八字」揪出病魔
► ►https://youtu.be/IVGzB4evriI
⭐濟公師父破玄機!半世紀旱災預言公開真相
► ►https://youtu.be/B5Dco_gWQ7U
00:00 介紹來賓
02:15 前妻突然消失,東西全部搬空?
08:29 無法接受離婚,酗酒吐血還開心?
11:35 小炳離婚想死?做了什麼傻事?
12:55 歷經生死關頭,看到什麼痛哭?
14:33 聽不見男人的哭泣聲,恨透前妻?
16:13 為何男人被離婚衝擊比較大?
17:53 離婚後晚上無法關燈一個人睡覺?
20:01 單親爸爸帶女兒,為何父女一起哭?
25:31 小炳為何都不想再婚?
28:00 老婆被拋棄,想跟老公同歸於盡
30:27 人生勝利組,為何敗在婚姻?
33:00 小孩還沒出生就為教育觀念吵架?
34:54 婚姻像牢籠!前妻說好話為何不敢睡?
39:12 單親爸為何要煮五道菜?
41:15 傻呼呼進入婚姻,最容易遇到什麼問題?
42:54 同住屋簷下卻各自找找律師傳話?
45:28 差異大的夫妻,最需要傾聽?
46:46 離婚後竟然因為這件小事煩惱?
53:38 夫妻無法溝通,律師公親變事主?
56:29 老公外遇,老婆為何不敢跟法官說?
59:52 順利離婚後,為何雙方更糾結?
1:01:40 離婚簽保密條款,連這也要保密?
1:04:08 小孩不想見爸爸或媽媽?一切都壞掉了?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單親爸#離婚#小炳#分居#離婚協議#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Kkw5C0Zims/hqdefault.jpg)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和某些家人相處總是叫人挫折、換得遍體鱗傷...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延伸閱讀📚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作者: 琳賽‧吉普森
原文作者: Lindsay C. Gibson
譯者: 范瑞玟
出版社: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14
博客來:https://easymall.co/2iJ1e
#假性孤兒 #原生家庭 #父母 #情感缺失 #情緒勒索 #琳賽吉普森
📚目錄📚
00:00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02:29 情感缺失者面對親密關係
03:02 【情緒缺失的父母或孩子】
03:04 情況1:前後不一,自相矛盾
04:01 情況2:強烈的防衛心取代了自我
04:46 我自己的情況:我的爸爸
06:29 【假性孤兒成長史】
08:52 【事情會有轉機嗎?】
10:30 總結:別害怕太陽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不定時會發布影評類的文章
會有說書額外的延伸閱讀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3LF4A2i6mY/hqdefault.jpg)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羅卡Rocc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是羅卡Rocca,歡迎光臨我的頻道!
目前是每週二、五晚上六點準時更新頻道,
其餘時間有空還是會更新哦!
有時候跟小朋友互動真的是蠻有趣的,也許她想要表達些什麼,但在無法溝通的狀況之下,只能用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囉!!
這是在等溫奶時拍的影片,覺得有趣,就把它剪下來分享給大家囉^^
喜歡妹妹的,可以按讚、分享,支持一下哦XD
上一部影片: https://youtu.be/K-90KJsQmo4 開箱台灣限定小熊餅乾+Switch新情報
攝影工具:
Canon 6D + 24-105L F4 + 50 F1.8
Canon 80D +15-55 F3.5-5.6
GOPRO HERO5 Black
iPhone SE
MacBook Pro
Rode VideoMic
Rode VideoMicro
羅卡Rocca的粉絲專頁: https://goo.gl/TyMCNm
喜歡我的影片歡迎按個讚、分享一下,再幫我訂閱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7tburMLd_o/hqdefault.jpg)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父親無法溝通怎辦?(文長)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從小我爸就是對我家人軍事化管理,說一就是一,禁止還嘴,且情緒控管極差,若真的遇到無法理解的事情想要再次確認或請教的話,就會馬上大小聲, ... ... <看更多>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家裡有個無法溝通的爸爸...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跟我爸溝通...他很鐵齒又缺少新知識,觀念都是以前的舊觀念,很喜歡自創理論下去評斷...每次跟他講話都常常無法繼續下去, ... ... <看更多>
爸爸 無法溝通 在 [心情] 易怒難溝通的爸爸- 看板GetMar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覺得再不上來發洩一下都要生病了
男友求婚後,各自回家跟父母溝通是否可以只辦一場
(預算有限,想好好把一場弄好,另外我們有很多共同朋友,且往後的日子比這天重要多)
同時也想好,若不被接受就妥協辦兩場
男友回家說了之後,他爸媽沒意見,只說要回老家問阿公阿嬤
問完阿公阿嬤也說,我們年輕人開心就可以了
結果換我回家溝通時,我爸強硬的說如果他能決定就一定是三場(訂婚、結婚、歸寧)
(這是甚麼天文數字??從來沒想過這個數字欸,雖然後來爬文版上還是不少人辦3場)
過程十分強硬,好聲好氣分析給他聽,我們預算有限,也是社會新鮮人
所以錢跟假都很有限,又想把婚假省著用放一些在蜜月使用
好好跟他說,如果預算有限何不把資源放在一場,我絕對不會比他還不想把我的婚禮弄好
後來跟他說,那我們各退一步,辦兩場,訂婚辦家宴,結婚歸寧一起
他還是很硬的繼續說,打從你們還小我就決定要辦三場(黑人頭問號????
期間他說了如果一起辦,他要辦一桌辦桌2萬,那怎麼辦
我說:如果人家配合你呢?
他不敢答應......然後這期間還跟我說妝隨便畫一畫就好 超莫名其妙
最後不了了之,只好把殘局丟給我媽事後勸導
結果竟然是我爸跟他朋友說我要結婚,他朋友跟他說要做人家親家不要毛太多
他才妥協為訂婚家宴&結婚歸寧一起的2場
(以上是第一吵,但其實我也沒跟他吵,我媽都說這是我這20幾年來最軟的一次了好嗎)
接著是上周回家時,我媽跟我透漏我爸希望訂結不要隔太遠
我本來就想說2.3個月內,這樣應該還能接受吧
結果昨天我爸突然跟我聊到他要訂結一個月內(這樣原本是要一個月內辦3場嗎?
因為我的工作性質關係,每個月只有一個周休二日,其他周六都要上半天班
所以我就跟他說這樣我會有困難,變成我要上班半天隔天再辦婚禮
於是問他如果拉到兩三個月是否可行?
他就開始暴怒大小聲,講甚麼我已經有點忘了
期間我有提到如果是上一個國曆月底跟下一個國曆月這樣可能可行,但一切要看日子
他就開始說哪有人看日子會看在同一個國曆月........
看日子這種事又加上你要求的一個月內,是要怎麼保證絕對不會在同一個國曆月內
(當然我沒這樣跟他說)
後來呢,還是一直在那大小聲,我媽就問他到底為什麼要辦在一個月內
他在那咆哮了很久後終於說出來
(這故事有點長,在我爸媽訂婚後我阿嬤過世,然後我爸那邊的親戚有幾個人辦喜事就會
有家人往生;但在前幾年他的最小堂弟結婚時,我叔公覺得是因為古厝的關係,所以把
古厝拆了,那次也沒事。所以我也覺得沒事了,這件事我何嘗不在意,也跟男友提過)
其實我也沒有一定不能在一個月內,只是跟他討論我可能遇到的困難點
他一開始就很強硬又在那大小聲,完全無法溝通,也不說出真實的原因
在那情緒失控時還說出,那隨便他們看啦,要今年結也是可以
每次都沒有要認真溝通解決問題,只會講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話
當然後來我就崩潰了,覺得你為何不能好好說話,又這麼強硬難溝通還曲解我的話
同時也說了,你在意的事我也在意,總不希望我結婚但我家人怎麼了吧
噢 他還說我要結婚不要管那麼多......
天哪!我好好跟你溝通辦幾場還有討論婚期,這不就是我該做的事嗎?
何況我結婚我不管難道要等到我小孩結婚我再來意見很多不尊重小孩嗎?
這周兩家長要見面,真不知道我爸會不會又失控,讓我很難做人......
都還沒提親就可以搞成這樣,想到都很想哭,為什麼要把人搞得這麼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60.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tMarry/M.1539612994.A.4F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