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EMBA慈善義賣
扶助屏東偏鄉醫療、弱勢團體與學子
屏科大96週年校慶活動, EMBA校友聯誼會舉辦慈善義賣活動, 所得全數捐助恆春基督教醫院、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屏東分院、失親兒福利基金會、牡丹鄉石門國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在管理學院院長劉書助及EMBA校友聯誼會會長康振財帶領下,已連續第五年校慶舉辦慈善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全數捐出,今年共計捐贈陸萬捌仟元給恆春基督教醫院、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屏東分院、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小等四個單位,來幫助屏東偏鄉醫療、弱勢團體與學子。
為加深畢業校友與母校的連結,近年來學校積極與各產業界傑出校友搭起穩固的交流橋樑,每年舉辦EMBA慈善義賣活動,帶動更多校友返校與師長、學弟妹互動,達到實務與理論的結合。其中老實農場-永大食品、大田海洋食品、家鄉豬-中央畜牧場、軒禾農產品運銷合作社捐出公司的知名食品來參與義賣。齒時齒刻牙醫診所擁有口腔衛教、牙科醫療、假牙製作一條龍的服務品質,在活動現場教導民眾口腔衛生保健的技巧,熊麻吉主題民宿提供FB打卡了解墾丁特色風格民宿換取小禮物的活動來吸引人潮。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推出產量稀少的新鮮椴木香菇及推廣原民文化。
更有許多EMBA校友捐贈物資、現金資助活動,同時吸引了屏南99五金大賣場等屏東在地業者贊助EMBA慈善義賣共襄盛舉。
今年是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創校96週年,在校長戴昌賢的領導下,盛大舉辦了校慶典禮及相關系列慶祝活動,更希望透過EMBA校友聯誼會每年貢獻義舉,讓學校老師學生們一起響應公益活動,回饋社會大眾,也歡迎有志人士踴躍報考加入屏科大管院EMBA的行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草地狀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家具 #回收 #香菇 #復興部落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
牡丹國小fb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影音檔:
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
粉絲頁: 雷雷的快樂木雕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游宗穆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游宗穆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行政黃郁婷 Yuting Huang 來介紹。
▲沉靜木質,『貝殼.旋』之美
▲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曾說「貝殼是自然界裡硬而中空的形體,造型自具自足,獨立而完美。」游宗穆藉由木雕,展現出貝殼內部螺旋反覆的美感
▲工作室
微雨的陰天,來到藝術家游宗穆座落台藝大校區後方的工作室。衝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毛皮黑亮的土狗「宵夜」,以肺活量十足的叫聲表示歡迎著。游宗穆的工作室為一座挑高的鐵皮廠房所改建,內部空間為六位藝術家共用,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與工具各據一角,放在地板與高櫃上的立體作品增添室內風光,閣樓則有幾間格局有趣的薄板房,是藝術家們自行搭建的生活空間。
▲關於藝術,課後的避風港
游宗穆的生活很簡單:「創作、狗、娛樂」。這三件事情占據了他生活中大半的行程,單純的生活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直白,喜愛布袋戲的游宗穆引用當中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步江湖無盡期」他認為藝術創作是無止盡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國小上才藝班、國中上漫畫班到高中的繪畫班,這些「課業以外的避風港」,到升大學時成為他考量發展的路線,當時游宗穆的志願表上只填藝術科系,對他來說於藝術不再只是課後的消遣,而是想作的事情。
游宗穆熱愛繪畫,也喜愛組裝模型和樂高積木,在拿到模型和樂高後按照說明書完成拼裝後,會將它們全數拆除,再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重組,這過程如同雕塑,從加減與構築、破壞中產生作品。從大學才正式開始接觸藝術與學習雕塑,在大三後他才決定創作的方向,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慢慢找尋自身想要與想表達的理念。
▲對於木材質的喜愛
游宗穆進入台藝大雕塑系,一開始學習木雕是從基本的磨刀開始,接下來刻鎖文,練習斜口刀的用法;以及傳統的透雕,例如刻雙魚、牡丹…等等,到大三木雕老師林漢鼎教授開始讓學生創作圓雕等。游宗穆說大一手刻、大二之後漸漸使用機會使用機械作為創作的輔助。直至研究所時,才漸漸減少機器的使用,回到以手工為主的方式來創作。
對於木頭,游宗穆打從心底感到喜愛與莫名的親切。他認為每種木材質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語彙不盡相同,原木的顏色、紋理、味道與硬度因品種而異,雖作品的造形是人為,但其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味道卻是天然的。人造的夾板、木心板、角條等在創作的使用上產生強烈的工業性語彙。不論是原木或加工材,原料來自於大自然,就有種能拉近作品與觀者之間距離的魔力。
對木材質的運用,游宗穆不會堅持一定要用原木或高級木材來創作,他認為只要能與作品結合,同時表現兩的特色就是塊好木頭,因此創作上對於木材質的應用十分廣泛:原木、夾板甚至於雜木等等,藉由創作希望能打破傳統木雕對木材質的迷思。
▲貝旋系列創作
游宗穆參加過多場現場創作與工作坊,包含2009年關渡藝術節,擔任擔美國藝術Anthony Luensman的助手、2009台東漂流木現場創作、2010年大雪山漂流木創作,以及2013嘉義現場創作藝術家上原一明老師的助手,2016年第八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現場創作,等豐富的經歷。
「雕」為「減」的技法,「塑」則為「加」,在這加減的過程中讓游宗穆專注、思考,並且感到快樂,這樣的情況在組裝模型、玩樂高積木時同樣存在著。木雕與模型和樂高不同,增加了媒材的部分。雕塑兩字中,「雕」對游宗穆來說更為吸引他,在創作上不斷的用減法來創作。對單一媒材創作者來說,一件作品的材質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作者對材質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
此次展出的貝殼系列橫跨了游宗穆大學與研究所。大學時期的貝殼以擬仿與材質的探究為主,研究所後則是從原本的貝殼造形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貝殼。游宗穆選擇貝殼作為創作發想,原因很單純「覺得它很漂亮」,除了造型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繼續思考另一個創作「頭骨系列」的發展。除貝殼造型的模仿之外,也嘗試用其他材質來表現貝殼,例如:夾板、石膏、樹脂等等,最終還是回到單純的木雕創作。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貝殼.旋」,另外一系列為「骨.枝」。「骨.枝」有其理論與脈絡述說。「貝殼.旋」則是很單純地追求造形線條的美感,以及木材質與螺旋造形的結合應用。
初期的貝殼作品,例「大貝殼」游宗穆利用夾板的特性,將貝殼螺旋的造型,配合夾板的紋路,放大增強視覺感受。研究所的貝殼系列接續著大學時期,游宗穆開始思考除了造型上的模仿,還能有什麼變化「如何讓大自然的貝殼變成屬於我的貝殼。」於是乎他開始研究貝殼,選定螺旋貝作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了它的外在造型,以及用砂輪機將貝殼剖半研究內部的構造後,他試著將貝殼的內外部造型融合,第一件「貝殼.旋」的作品就這樣產生。「貝殼.旋二」改進第一件作品的缺點,嘗試利用穿透的視覺效果讓貝殼內外的造形、空間互相交錯、融合,產生一種節奏感。
▲藉由思考與觀查啟發靈感
游宗穆覺得「創作過程對我的重要性不亞於作品的完成,有時甚至比作品更重要。」習慣紀錄下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於他來說,就是像記錄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三步驟「觀察,思考,發現」:去觀察材料(原木)的變化,與造形的契合度;去思考作品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這麼做會如何?如果換一個方式或方向,會如何變化;去發現一樣的製作方式,上一件作品適合,這件作品適合嗎?如果適合,可以更好嗎?反之該如何改進。經由這些步驟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思考啟發下一件作品的靈感。
▲游宗穆-藉由貝殼單純而反覆的螺旋造型,造就純粹美感
游宗穆:
學歷
200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
201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簡介&經歷
2014 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銀獎
2014 「疆界.擴散」2014台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
2014 第十五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5 「雲端集銳」-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聯展(木雕組)
2015 玩美藝術節 貢寮國小駐校藝術家
2016 「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6/09/03-2017/01/08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牡丹國小fb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宜蘭礁溪民宿 /泡湯/波卡拉渡假會館)人間桃花源「波卡拉渡假會館」(五之五:美味餐飲篇)茶點早餐多豐盛,道道鮮美滿身心!
http://sunshinetoday168.pixnet.net/blog/post/63627283
對大多數的旅人而言,只要旅途中能夠住好、睡好與吃好「三好」達陣,就是一次讓人開心的旅行,前幾篇已分別從「波卡拉渡假會館」周邊迷人的山水田園景色、會館主館建築外部環境怡人的造景庭園與小木屋,會館內設計精巧充滿異國風情的交誼大廳,以及前一篇文章「(宜蘭礁溪民宿 /泡湯/波卡拉渡假會館)人間桃花源「波卡拉渡假會館」(五之四:住房設施篇)牡丹花顏伴君眠,風景如畫好作伴! 」所感受到奢華低調的裝潢,與配備功能性良好的房間,一一為大家導覽介紹與分享置身「波卡拉渡假會館」其間的真實感受。
波卡拉渡假會館 Pokara Resort
民宿合法編號:694號
會館地址:宜蘭縣礁溪鄉玉田村茅埔路34-3號
會館電話:(03)987-5361 、0970992000
預約時間:08:30~21:00/傳真:03-987-5360
入住時間:16:00 ~ 21:00、退房時間:11:00前
官 網:http://www.pokara.com.tw
FB粉絲頁:https://goo.gl/CVpIzG
GPS 衛星導航設定
1. 波卡拉渡假會館為定位 (北緯(N)24.79678941 東經(E)121.793157
2. 玉田國小為定位
住得舒服自在之餘,最後一篇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當天傍晚抵達旅館時,享用的精緻小巧下午茶輕食,以及隔天早晨豐盛多選的早餐,讓人吃得飽足愉快。用餐區設在一樓中庭過後,一排排寬大的原木桌椅,讓取完豐盛餐點的朋友,可以任意選擇一處大快朵頤,隱藏式的廚房設計精巧,讓油煙不外漏,整個用餐區與餐後休憩區保持得十分明亮乾淨。
牡丹國小fb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家具 #回收 #香菇 #復興部落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牡丹國小fb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游宗穆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游宗穆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行政黃郁婷來介紹。
▲沉靜木質,『貝殼.旋』之美
▲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曾說「貝殼是自然界裡硬而中空的形體,造型自具自足,獨立而完美。」游宗穆藉由木雕,展現出貝殼內部螺旋反覆的美感
▲工作室
微雨的陰天,來到藝術家游宗穆座落台藝大校區後方的工作室。衝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毛皮黑亮的土狗「宵夜」,以肺活量十足的叫聲表示歡迎著。游宗穆的工作室為一座挑高的鐵皮廠房所改建,內部空間為六位藝術家共用,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與工具各據一角,放在地板與高櫃上的立體作品增添室內風光,閣樓則有幾間格局有趣的薄板房,是藝術家們自行搭建的生活空間。
▲關於藝術,課後的避風港
游宗穆的生活很簡單:「創作、狗、娛樂」。這三件事情占據了他生活中大半的行程,單純的生活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直白,喜愛布袋戲的游宗穆引用當中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步江湖無盡期」他認為藝術創作是無止盡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國小上才藝班、國中上漫畫班到高中的繪畫班,這些「課業以外的避風港」,到升大學時成為他考量發展的路線,當時游宗穆的志願表上只填藝術科系,對他來說於藝術不再只是課後的消遣,而是想作的事情。
游宗穆熱愛繪畫,也喜愛組裝模型和樂高積木,在拿到模型和樂高後按照說明書完成拼裝後,會將它們全數拆除,再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重組,這過程如同雕塑,從加減與構築、破壞中產生作品。從大學才正式開始接觸藝術與學習雕塑,在大三後他才決定創作的方向,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慢慢找尋自身想要與想表達的理念。
▲對於木材質的喜愛
游宗穆進入台藝大雕塑系,一開始學習木雕是從基本的磨刀開始,接下來刻鎖文,練習斜口刀的用法;以及傳統的透雕,例如刻雙魚、牡丹…等等,到大三木雕老師林漢鼎教授開始讓學生創作圓雕等。游宗穆說大一手刻、大二之後漸漸使用機會使用機械作為創作的輔助。直至研究所時,才漸漸減少機器的使用,回到以手工為主的方式來創作。
對於木頭,游宗穆打從心底感到喜愛與莫名的親切。他認為每種木材質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語彙不盡相同,原木的顏色、紋理、味道與硬度因品種而異,雖作品的造形是人為,但其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味道卻是天然的。人造的夾板、木心板、角條等在創作的使用上產生強烈的工業性語彙。不論是原木或加工材,原料來自於大自然,就有種能拉近作品與觀者之間距離的魔力。
對木材質的運用,游宗穆不會堅持一定要用原木或高級木材來創作,他認為只要能與作品結合,同時表現兩的特色就是塊好木頭,因此創作上對於木材質的應用十分廣泛:原木、夾板甚至於雜木等等,藉由創作希望能打破傳統木雕對木材質的迷思。
▲貝旋系列創作
游宗穆參加過多場現場創作與工作坊,包含2009年關渡藝術節,擔任擔美國藝術Anthony Luensman的助手、2009台東漂流木現場創作、2010年大雪山漂流木創作,以及2013嘉義現場創作藝術家上原一明老師的助手,2016年第八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現場創作,等豐富的經歷。
「雕」為「減」的技法,「塑」則為「加」,在這加減的過程中讓游宗穆專注、思考,並且感到快樂,這樣的情況在組裝模型、玩樂高積木時同樣存在著。木雕與模型和樂高不同,增加了媒材的部分。雕塑兩字中,「雕」對游宗穆來說更為吸引他,在創作上不斷的用減法來創作。對單一媒材創作者來說,一件作品的材質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作者對材質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
此次展出的貝殼系列橫跨了游宗穆大學與研究所。大學時期的貝殼以擬仿與材質的探究為主,研究所後則是從原本的貝殼造形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貝殼。游宗穆選擇貝殼作為創作發想,原因很單純「覺得它很漂亮」,除了造型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繼續思考另一個創作「頭骨系列」的發展。除貝殼造型的模仿之外,也嘗試用其他材質來表現貝殼,例如:夾板、石膏、樹脂等等,最終還是回到單純的木雕創作。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貝殼.旋」,另外一系列為「骨.枝」。「骨.枝」有其理論與脈絡述說。「貝殼.旋」則是很單純地追求造形線條的美感,以及木材質與螺旋造形的結合應用。
初期的貝殼作品,例「大貝殼」游宗穆利用夾板的特性,將貝殼螺旋的造型,配合夾板的紋路,放大增強視覺感受。研究所的貝殼系列接續著大學時期,游宗穆開始思考除了造型上的模仿,還能有什麼變化「如何讓大自然的貝殼變成屬於我的貝殼。」於是乎他開始研究貝殼,選定螺旋貝作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了它的外在造型,以及用砂輪機將貝殼剖半研究內部的構造後,他試著將貝殼的內外部造型融合,第一件「貝殼.旋」的作品就這樣產生。「貝殼.旋二」改進第一件作品的缺點,嘗試利用穿透的視覺效果讓貝殼內外的造形、空間互相交錯、融合,產生一種節奏感。
▲藉由思考與觀查啟發靈感
游宗穆覺得「創作過程對我的重要性不亞於作品的完成,有時甚至比作品更重要。」習慣紀錄下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於他來說,就是像記錄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三步驟「觀察,思考,發現」:去觀察材料(原木)的變化,與造形的契合度;去思考作品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這麼做會如何?如果換一個方式或方向,會如何變化;去發現一樣的製作方式,上一件作品適合,這件作品適合嗎?如果適合,可以更好嗎?反之該如何改進。經由這些步驟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思考啟發下一件作品的靈感。
▲游宗穆-藉由貝殼單純而反覆的螺旋造型,造就純粹美感
游宗穆:
學歷
200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
201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簡介&經歷
2014 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銀獎
2014 「疆界.擴散」2014台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
2014 第十五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5 「雲端集銳」-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聯展(木雕組)
2015 玩美藝術節 貢寮國小駐校藝術家
2016 「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