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義隆上傳
6/23 今天整天, 我太太連絡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的黎醫師來台東!
分享今年五月與我太太等人, 在日本參觀幾個秀明自然農法農家的經驗, 重點是在 [旱田育苗]的農家參觀心得.
今天來了30多個人, 認同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花東農友愈來愈多了!
早上與下午都有室內分享課, 中午在我和王龍的鳳梨田大樹蔭車道下用餐. 最後還有稻田邊的討論.
我今天邊聽邊作記錄如下, 很多喔!
分享給大家, 也會轉寄給秀明自然農法協會轉載!
*******************************************
秀明自然農法 日本參觀心得與水稻育苗方法
(記錄者: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林義隆)
主講者: 黎旭瀛醫師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參加者: 共 31人
** 台東 –
秀明自然農法農友 : 日卡地自然農莊(王龍&大嫂), 轉角.上自然農場(Vivian), 浪人米(陳仁傑&明明, 永安, 一公頃水田), 黃素珍(龍田), 感恩米許壬佶(三公頃水田), 鴻泉小鋪(銘孝),夏耘自然生活農莊(曉萍&義隆),九叔公(有三分地), 詠情民宿-夢田農場(芳誼), 大雄(日卡地部落, 幫王龍)
無肥料無農藥栽培農友: 默默米(林柏宏), 芳瑜&趙笠(龍田新移民, 要耕作),
朱光亞(龍田新移民),黃建峪(100坪菜園), 小菇(龍田新移民) ,小鳥(種三分水梨) ,許淑玲(想在都蘭種一分稻田),小葛(龍田雜貨店店長, 阿榮自然農園小幫手),日卡地部落族人(種南瓜), 退輔會台東農場莊主任家庭2人
** 花蓮 –
秀明自然農法農友 : 四季耕讀農園(慧芸&慶豪), 豐裡自然田(高麗貞&杜芳群)
無肥料無農藥栽培農友: 二馬&雅玲 (壽豐種水稻)
地點: 日卡地自然農莊 (台東鹿野永安村日卡地部落)
日期: 2014年 6月23日(週一)
09:30 to 10:30 – 室內課程, 如記錄的第1, 2 , 3 點
10:40 to 12:10 -- 室內課程, 如記錄的第4, 5 , 6 點
14:00 to 15:30 -- 室內課程, 如記錄的第4, 5 , 6 點
15:30 to 16:30 – 田間討論 , 沒作記錄
1. 秀明自然農法簡單介紹
(1) 1935年岡田茂吉先生提倡
當時在日本是從舊的農法轉成化學農法的時代, 有很多人聽到這個方法覺得很奇怪, 但有上萬人開始遵循耕作. 當時有些農夫的水稻產量比傳統多了1.5倍, 草也變少(因為沒有肥料). 當時日本的主管農業單位認同此方法 (雖然在科學上不可能, 但實務上卻是可以), 正要開始推動時, 日本戰敗受到美國託管的壓力, 開始引進化學肥料.
(2) 現在看, 以科學方法解釋此農法有點行不通.
(3) 岡田茂吉自然農法論文集: 土壤為何? 土壤是造物主所作, 是為了養活生物, 就像個肥料堆. 當時沒有人相信, 因為剛開始種都種不好. 但現在的微生物學者認為自然農法的無肥料是沒問題的.
(4) 但為何大家現在還是有人仍種不好?
因為從微生物的角度看, 我們的土壤微生物不夠豐富. 以植物來看, 它只能吸收附近的肥料, 但土壤到處是肥料, 植物卻抓不到, 那是因為少了搬運肥料的微生物. 因此, 只要土地回到以前的健康狀態就會有這些搬運的微生物.
(5) 自然農法還有靈性的部份, 比如BD農法也有比重不輕的靈學方面而不是只有農業技術部份.
(6) 岡田茂吉先生的自然農法是無肥料, 但後來其它提倡自然農法的人卻說可以加肥料.
(7) 自然力 – 火水土
火: 太陽或X. 太陽也有光和熱, 每年都會發現太陽有新的粒子過來, 光就是氮素.
靈就是X。
水: 受月球與X的影響. 靈就是X。
土: 地球的中心是個火團, 是地熱的發生源頭, 地熱也有靈體兩面, 體就是氮素. 打雷的時候會有許多氮素 (雷就是雨和田拼成的字, 日本人說雷是水稻的太太, 當年閃電多就會生長的好). 靈就是X.
(8) 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是基本原則.
2. 木村秋則的蘋果園科學分析
(1) 土壤裡的氮素有 51.1 mg/Kg (但它已經實施了無肥料栽培 30多年), 而附近的慣行農法田卻是只有 46.6 mg/Kg.
(2) 弘前大學農學博士 – 出了一本書介紹無肥料栽培的自然農法. 這學者分析慣行農法農田的微生物含量是766mg/kg, 但木村秋則的田裡竟然是 1千多mg/Kg!
3. 微生物研究 -- 神慈秀明會與美國Rodale有機協會的合作
(1) 研究學者的土壤調查 (包括黎醫師家的土壤) –
不是要刻意去引進微生物菌, 而是要瞭解其運作. 人類無法瞭解整體的微生物運作, 因為有太多種了, 比如我們瞭解的EM菌只是土壤中細菌的99.99%之外的一種. 我們無法拿一種土壤去培養微生物, 因為在實驗室裡也不知道它會吃什麼東西? 我們瞭解它在實驗室裡的作用, 但無法瞭解它在自然界裡與其它微生物的互動關係.
現在新的研究方式是作出好多個洞, 放入不同的材料, 再於這些洞裡放入土壤樣品, 讓土壤樣品裡的微生物去吃這些不同的材料, 能吃愈多種的微生物就代表這土壤裡的微生物多樣性愈高. 微生物多樣性高, 作物生長的好, 也比較不會生病.
(2) 目前發現秀明自然農法的田裡微生物種類多, 昆蟲也多 (比如日本SNN古民家的秀明自然農法示範區域裡有80多種昆蟲, 但附近農田只有30多種).
(3) 日本研究學生霸凌現象發現: 易發生霸凌的班級多半是班級裡有一個特別強的學生並有其它追隨者. 而較不容易發生罷凌的, 則是一班裡的學生有很多不一樣的意見, 沒有人會聽誰的. 因此以土壤來看, 刻意放EM菌就是讓土壤裡有強者而產生霸凌.
(4) 土壤裡的氮素作用也需要有酵素才能吸收. 氮是如何來的? 有機質是植物枯死形成的, 但要有微生物分解才能形成氮. 而這個氮又會養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會抓空氣中的氮, 有些會讓氮讓植物吸收, 有些會讓氮汽化. 若是這些作用很均衡, 這就是自然界的循環.
但人類加入化肥到土壤裡補充氮, 植物吃了很高興, 但若加了太多氮, 那些消耗型的微生物 (會讓它汽化的那些)就會變多, 久了之後, 化學肥料就會效果變差!
(5) 這樣的狀況在非洲出現, 非洲有些地方一開始加肥料長得不錯, 之後愈來愈長的不好 (所以使用化肥與農藥的綠色革命在非洲就不容易成功). 化肥讓作物依賴肥料, 土壤壞掉, 也會變成更需要水.
(6) 有機農法的堆肥與自然農法的草葉堆肥之意義不同
比如秀明自然農法要求水稻堆肥不用在旱田的作物, 旱田堆肥不用在水田的作物.
有機農法的肥料與慣行農法不同, 但仍是在計算肥料的氮磷鉀. 而自然農法的草葉肥料不去管其氮磷鉀比率, 而是在乎其提供的保溼性與保溫性.
(7) 保溫包溼對土壤來說, 形成團粒結構, 也是提供微生物更好的生存空間. 不同的細菌, 黴菌與線蟲等在這團粒構造的通道裡移動.
4. 秀明自然農法種水稻的方式簡介
(1) 稻子與蘋果不同, 稻子會用氮更多.
(2) 水稻產量推算
(a) 日本農學的一般常識:
調查水稻一分地要有500公斤(已脫殼, 碾成糙米狀態時)產量, 要有 10.7公斤氮. 這就形成慣行農法添加肥料的依據.
無肥料稻田的氮來源:有機質4.3公斤, 微生物固定或身體裡的 2公斤, 來自雨水與灌溉水的是 3公斤, 因此總量是 9.3公斤. 一般植物可吸收到一半氮素, 因此可吸收 4.75公斤. 照這個推算是不太夠, 因此無肥料栽培的水田, 照農學教授推算是應該只有 250公斤(已脫殼, 碾成糙米狀態時)產量
250公斤只有500公斤一半, 這是目前農學教授的推算.
(b) 木村秋則的學徒種出來的水稻是 325 公斤, 已到慣行農法的60%多.
日本有些地方作無肥料栽培的自然農法其產量又更高, 可以到達 500公斤.
這些狀況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農學教授也無法確定!
5. 2014年5月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水田的參觀經驗 --日本木戶將之先生 (奈良縣櫻井市)
(1) 背景
-- 種了25年. 日本產量最高的水稻農家之一.
-- 原來是日本上班族, 先從通車開始假日到附近去種稻.
-- 神戶大地震之後公司倒閉且人被活埋被救出, 之後就開始作秀明自然農法
-- 剛開始以自然農法種稻的產量很少, 因此開始研究古代的農法, 但不是只學技術, 而是學習古人對待稻子的細膩之心.
-- 偶然間學會[旱田育苗]的方式, 這方式的水稻苗根系長得非常壯.
(註: 黎醫師試過一次旱田育苗但失敗, 但稻穀不是學他只灑七公克, 而是灑了較多的50公克)
(2) 產量至少 10包 (當地慣行農法水田的產量也大約在10包) – 而全日本自然農法的平均在 5包. 所以這個農場的水稻產量很驚人.
(3) 採種經驗
他們盡量採收走道邊的水稻種子, 因為這部份的水稻被風搖過會較強壯, 陽光較多也長得比較好.
(4) 這裡種的是晚生種 – 6月到 11月.
(註: 越光米在日本北邊寒冷的新潟縣是晚生種, 但到了南邊較熱的九州就變早生種且味道不一樣, 到了更南邊的台灣就變超早生種且可能無法採種).
(5) 這農場的育苗的方法很不同, 它是用 [乾式育苗法].
(a) 照片裡是40坪的苗田 –
先作表面粗耕 (轉速慢, 走速慢, 淺土) – 再將溝裡的土一大塊一大塊打上田畦 再用人力加鋤頭將翻上的土打細 準備好了! 播種直接播在苗床上 (稻種沒有溫湯處理, 只有水選; 因為採種的稻穀種已很強壯飽滿) 灑播不均勻的稻粒再以人力拿長夾子夾開, 讓它分佈很均勻
(一個60x 30公分苗盤只有 7公克穀種, 但台灣慣行農法是放 250公克穀種),
因此一分地只需要 450公克穀種 苗田再蓋上水田冬天長出的草, 蓋的很厚, 但灑種後沒有先覆土) 沒有澆水, 只有靠下雨, 溝裡也不放水 (土壤應該是正常的壤土) 剛播好種會在上方放上黑色透氣網子防鳥 (白網也可以), 苗剛長出會被網子壓住, 但稻子生命力強, 愈壓長愈好 大約2至3葉時, 稻穀已沒有養份, 鳥也不再來吃, 就可以將黑色網子拿走 大約5月長出苗, 此時本田已長出雜草 育苗2個月 苗田上也會有野草, 先用人力除草 六月取秧苗, 秧苗此時大約20多公分高且已分糱幾株, 並且其株莖都很粗 (手插秧只插當初的一個種子長出的這一整株) 取苗時會再選一次較好的苗 鏟苗之後, 苗的根上的土會先抖掉一些回苗田
(b) 手插秧 – 七分地
行距40公分, 株距 30公分 (比一般寬很多), 一穴只差一株 (一個種子),
(6) 插秧後
這個田有福壽螺, 但不多.
插秧後有放淺水, 大約一個月可以分糱到30株(註: 非常多). 最後變成 60多株 (且莖很粗)
收割時下方有矮矮的野草 (因水稻很高會遮住下方的草之陽光), 草相看來很單純 感覺很早就停水.
(7) 收割
成株收割機, 11/8日收割, 在田間倒掛曬稻約一週就好了.
(8) 倒掉曬稻
會追熟 (稻桿的養份會回流, 讓米粒變更飽滿).
不怕下雨, 但怕颱風帶來的雨.
要作防鳥的透明線
曬到剩下水份 14%.
(四季耕讀農園的慶豪補充說明: 台灣的糯米要悶, 低溫烘乾到水份剩一半先停火, 再加火; 但用倒吊的方式就很好, 會讓它白化變比較均勻)
(9) 分糱
一個分支後又繼續分支 (且後長的穗可以在同樣的時間成熟).
岡田茂吉先生的1952年論文: 一枝莖繼續長出其它莖 (穗又長穗), 因此產量變多.
(10) 2013年這方法在日本公布, 之後日本其它秀明自然農法追隨採用這樣的方法 (旱田育苗法) ,一旦採用之後就產量變多.
(11) 水稻長得好不好的七成是靠育苗.
(12) 台灣是否適合此方式? 要靠大家去研究!
(13) 在日本能吃到這農場的米的人不多, 是很好吃的米.
☆黎醫師補充說: 若是一般育苗, 作苗到一葉或2葉要放水, 放水會洗掉細菌, 要不然會生病.)
6. 2014年5月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水田的參觀經驗 --小林老師 (兵庫縣姬路市)
(1) 背景
很會作加工 – 米的粉 (古法石磨), 黑豆 (想出口到台灣)….
31歲, 12年日本的神慈秀明會老師, 長髮的太太會開收割機
(2) 用苗盤育苗 (穴盤) +稻桿堆肥試驗
(他是日本秀明自然農法高產量研究的稻農鈿先生的徒弟)
(3) 以前是採用山土來育苗, 因為穴盤的苗磐只有2公分的深度, 用真土時苗的根部長得不夠多, 無法用機器插秧. 因此才會與當地的農改場合作試驗 [稻桿堆肥] 試驗.
(a) 沒有打碎的稻梗捲成一圓桶, 放在田間兩年, 自然變成堆肥.
今年要試先將稻梗切碎再放置 (要試曳引機快速切碎).
堆肥的土就夠用了(是一般的育苗方法)
(b) 比例試驗:
100% 山土(日本叫真土)
30% 堆肥+真土
50% 堆肥+真土 這比例是三者之間地上部長的最漂亮, 地下部也長得較粗.
(c) 改善
– 實施50%堆肥+真土來育苗之後, 產量雖沒有提升 (但色彩選別機挑出留下來的變多), 但食味值可提高到85點 (這是最高的數值, 真的很好吃)
##默默米的柏宏補充:
2012年曾試過將稻桿切碎灑到苗床上, 但那次育苗失敗無法用機器插秧, 後來手插秧後之後, 此區的稻子卻長得很漂亮 (但以前育苗區的稻子都長不好).
重點 -- 是要成為好氧性的堆肥. 若變成厭氧性的堆肥, 微生物就容易攻擊作物.
(4) 低溫育苗 / 低溫催苗
(a) 用10度以下的水催芽20天, 就可以洗掉水溶性的抑制發芽物質 (很冷的泉水) 再放入正常的水中就會發芽
(b) 但日本慣行農法卻是在苗的塑膠棚裡加溫, 等於苗是從棚裡的高溫再到插秧後的田間低溫. 但這是違背日本的自然狀況.
☆ 黎醫師補充:
(a) 以前的人採種不採最高的位置, 而是採中間位置, 若是這樣的話, 可以不作鹽選處理.
(b) 溫湯處理是要去除抑制發芽的效果, 但搭配鹽水選要在一小時內一起作! 但小林老師沒足夠設備就不作鹽水選與溫湯處理. 但是必須其選出的穀種很飽滿, 只要夠飽滿也沒作鹽水選與溫湯處理.
(c) 鈿先生會在苗長到一到高度時先用割草機切斷, 讓苗見到光.
(5) 堆肥迷信
農場主人小林老師提醒不要變成堆肥試驗, 因為若大家都去割野外的草, 這樣野外的草就不夠了, 而且違反生態.
☆ 黎醫師總結:
(a) 日本黃島曾經發生過案例
曾經擴大面積種植, 因此砍了很多野草, 之後發現有鳥跑出來吃作物, 海水水質變差, 水草也長的變差. 於是之後就改變: 開始種樹! 開始種樹之後有些地方少砍草了, 海水變乾了, 海裡生物來了.
(b) 因此無農料無肥料只是基本, 但不只是只作這件事, 而是思考如何作才是更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c) 黎醫師第一年種稻
是作草葉堆肥 (用台灣苗盤), 產量有到 8包! 但後來幾年都不成功, 於是思考改變, 先從作苗的炒土開始, 但後來又發現這樣炒育苗土, 也會殺死炒過土壤裡的細菌. 再之後的改變, 就是用日本有許多孔的苗盤就較順利了.
(d) 蘋果農夫木村秋則先生種8年後不成功, 想去自殺, 但發現野外的樹長得很漂亮, 發現原來這株樹下的土壤很棒. 才回來思考作改變. 因此並不是作無肥料無農藥就夠了, 必須思考!
(e) 想像有一個遊戲: 讓蘋果成長是最終的遊戲終點!
慣行農法是參賽者一定會贏. 有機農法也是一個參賽者, 另一種是大自然農法也是參賽者, 但對勝負就隨緣. 自然農法卻不是參賽者, 而是監督者, 因為要讓土壤變好, 會去思考如何協助環境變好!
(f) 所以木村秋則先生總說 : 自己不是蘋果種植者, 而是蘋果樹要他作事!
☆ 對黎醫師的 Q & A:
(1) 肥毒影響產量?
(a) 黎醫師的經驗
第一年種稻經驗 – 種稻 5分地, 地主在中央種西瓜但有放肥料. 第二年地主不種了, 全部交給黎醫師種. 發現種過西瓜的部份卻連續三年長得比較黃 (但一般卻認為放過很多肥料的西瓜區應該是長得更好)!
種長豆的經驗 – 從外面買長豆種子, 到某個高度就停頓生長約三週, 之後下雨又開始長的很快.
(2) 肥毒如何去除?
(a) 土壤表層約20公分是肥毒層, 若挖了一個洞有 50公分. 用溫度計量洞裡的土溫, 會發現在某個深度有一層土壤溫度較低 (也許是有化學物質或被壓硬),
(b) 岡田茂吉先生說一開始可以用機械翻耕讓肥毒變風化. 或種植深根作物, 或種吸肥毒的作物 – 玉米或麥子.
7. 2014年5月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水田的參觀經驗 --橋本先生 (兵庫縣姬路市)
(1) 背景: 種 5公顷土地, 以蔬菜為主, 水稻只有一些.
(2) 他有特別之經驗 – 人與自然的連結
甜豌豆生吃很甜, 已採種很久. 去年想到要種一般的豌豆, 然後田間就自動出現這種了! 好像植物聽得懂他的想法.
**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曉萍的經驗補充: 曾經想種瓜, 結果在水田入口就長出一根瓜苗, 就取出去菜園種, 最後是長出哈蜜瓜, 就留下了哈蜜瓜的種子.
(3) 約20公分是肥毒層, 若挖了一個洞 50公分. 用溫度計量土溫, 會發現在某個深度有一層土壤溫度較低 (也許是有化學物質或被壓硬)
(4) 日本另外一個年輕農家, 現在這麼成功, 但以前有何契機造成這件事? 他想是:
先有一個念頭要作好一件事, 也許因為是態度改變了, 慢慢就會有發現田間很多現象, 然後就技術就來了.
☆ 對黎醫師的 Q & A:
(1) 養菌的問題
(a) 對一般農法的人如何溝通 (如 EM菌, KKF) – 農沒有說好壞, 只想到 EM菌是從自然界中找出四五種分解能力很好的, 可以很快分解有機質變成無機質, 作物就可以很快地吸收養份. 若把很強的微生物放入田裡, 田裡的有機質很快分解被用完, 之後這塊土地是否會愈來愈瘦? 當初發明日本EM菌的農學教授也有提到這個可能的危險. 造成土壤更需要不斷投入有機質.
(b) 1980年代以來持續再作的很有名的試驗
– 16個9x9公尺範為的土壤, 種下種類樣數不同的草, 從一種草到16種草.
-- 結果發現, 土壤養份隨
(C) KKF 也有類似EM菌的問題, 但是有可能有類似的問題 (秀明自然農法不能作)
KKF (取上游的土或山土, 用糖蜜養, 再放入田間) 是比較偏向好氧菌的環境, 應該也是分解能力強的菌種, 是否也是分解力過高造成循環.
(2) 防紫外線的保養
防氧化 (會消化掉自身的酵素, 所以要早睡, 少大魚大肉, 不抽煙)
盡量戴墨鏡, 戴帽子, 以防紫外線造成黃斑病變.
自然農法的水果蔬菜表面都有酵素.
(3) 台灣一年二期甚至三期的水稻栽培, 但日本卻是一年一期?
(a) 岡田茂吉說土地會記得稻子, 會產生適合的狀態, 微生物也會適合.
(b) 水旱田不輪作 (日本通常是這樣).
(c) 黎醫師的作法
土地只租半年, 另外半年是地主領休耕補助 (不加綠肥仍有補助, 但會少一點).
因此春作收完之後就立刻翻耕. 但地主不作任何事, 只是放著.
翻耕目的是不讓它長野草, 但到了春天就會長出野草到約小腿高, 若因人力不夠而直接將野草打入土裡, 但可能會造成厭氧菌增加影響生產. 水田的影響或許較少, 但旱田的影響更大.
(d) 在岡田茂吉論文之中, 較熱的地方不用作稻梗翻入田中的動作, 較冷的地方ok.
(e) 若有在水田中放入稻桿, 怕來不及腐爛, 可以再切斷.
(f) 日本也沒有人力將收割後的稻桿搬走, 因此收割時先留稻桿, 再淺耕! 淺耕之後因為稻桿腐坏造成厭氧的機會變低.
(g) 淺耕在日本是找有多一個履帶或類似鐵牛輪的曳引機.
(h) 日本九州有一個人種10公顷, 有所有機器, 在冬天就作好水田整平的事.
(i) 淺耕好處對日本前輩鈿先生來說:表面的土是農夫的事, 更深的土是 “自然” 的事.
(j) 對一期種稻, 一年種綠肥 (田菁與太陽麻) 的想法–
## 日卡地部落阿美族大雄的意見:
沒有施肥的土地一樣長出很漂亮的草, 代表不用肥料是 ok的.
但從土地永續利用的角度看, 一期不種稻而種油菜花等, 是不浪費土地!
## 黎醫師的意見:
(a)改造山坡地變梯田 (日本的里山 Satoyama) 是人類可以永續的生活方式.
里山觀念是自然經過一點人的改變, 對自然好也對人好, 這是雙贏的觀念.
以自家農場旁的茂盛竹林為例, 竹林在夏天會砍掉一些, 讓剩下的竹子長得更粗壯; 若除草也是一樣, 不需要一次除太多.
(b) 一般的綠肥作物是: 種下比較多氮的作物,但可能會補充過多的氮到土壤裡; 秀明自然農法規範是不能用綠肥.
(c) 貧瘠的土地要改善, 可以用的方式是落葉.
(d) 可以少翻耕的地方就不翻耕. 翻耕機的刀子取掉幾片, 讓它翻耕時只能翻成比較大的土塊, 這樣比較不會失去團粒構造.
(e) 草連根拔起與要用割的?? – 這是平衡的問題 (也許也可以將割下來草先搬回去).
(4) 從稻子去想: 稻子到底是否想要被一年種兩次?
日本秀明自然農法以前希望是在 5/5 插秧 (因為這時候是黃金週, 有較多農村人), 現在則改到六月, 因為古代的農法是約六月才插秧.
## 四季耕讀農園慶豪的補充:
現在只種一期, 都會晚點育苗, 因此苗的出穗是較好.
當地有經驗的老人家說: 驚蟄是三月底到四月, 這時候才有虫出來, 剛好吃到高度剛好的苗! 若晚一點插秧, 虫來還長不夠高, 因此晚一點插秧反而較好.
(5) 對福岡正信實施 [稻麥輪作] 的看法
這個方法在哲學性部份很強, 從無的禪學中去發展, 放在農業上較不容易進行. 目前在日本成功複製的經驗也很少.
(6) 在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成功的經驗
目前農家若務農都是以秀明自然農法, 有少數是兼作慣行自然農法.
有一些很成功的農家都是只作秀明自然農法, 經濟上很成功的也愈來愈多, 但大多數的日本農家是沒有經驗的半路務農人. 日本約500多個農家. 愈來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在
(7) 從科學的角度去研究秀明自然農法, 這幾年才開始在神慈秀明會進行.
但有機農法的科學研究比較早就有人進行, 因此研究成果可以拿來參考.
----- The End ----- — 與王龍。
「物種均勻度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阿榮自然農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任圃講科普】184物種豐富度與物種均勻度為何可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R软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 - Jinlong Zhang's blog 的評價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bio-calc/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html at master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物種多樣性物種豐富度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龍蝦
小龍蝦是存活於淡水中一種像龍蝦的甲殼類動物,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克氏原螯蝦是甲殼類中分佈最廣的外來入侵物種。克氏原螯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克氏原螯蝦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經濟養殖品種。在商業養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至的原生態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在世界各地已經有廣泛報導,應引起高度重視。
侵入緣來
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動物,20世紀初隨國外貨輪壓倉水等生物入侵途徑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詳細的文獻記錄,我們只知道小龍蝦最早登陸中國的地點是南京附近,時間大約是1929年,很可能是被當做寵物或者餌料引入的。所謂是日本人用來清理屍體的生物,那是不實的。另一面,當時日本人養小龍蝦,是充當牛蛙養殖的餌料(但有資料顯示,它是日本人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帶入我國山東一帶。見《中國生物入侵研究》科學出版社萬方浩、郭建英等)。由於自然界里天敵在我國范圍內還沒有形成,經幾十年的擴散,已形成全國性的最常見的淡水經濟蝦類,廣泛分佈於山東地區及長江中下游各省市[1]。
生存能力
小龍蝦屬於雜食動物,主要吃植物類,小魚、小蝦、浮游生物、底棲生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小龍蝦的繁殖能力強,每年小龍蝦繁殖3~4次,一次產卵500~2000粒。
小龍蝦的生存能力非常強,除了日本和中國,歐洲和非洲都有它佔領的地盤,因此成為了世界級的生物入侵物種,也因此成為了世界級的美食。在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和美國,都有人食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號稱生產了世界上90%的小龍蝦,而當地人就吃了其中的七成。
微山湖小龍蝦
小龍蝦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除卻一些形態和習性上的優勢,還得部分歸功於它對污染環境的耐受能力。在科學研究上,對污染物非常敏感,或者非常耐受的生物,往往用作環境有無受到污染的指示生物。小龍蝦就是這樣的一種潛在指示生物。
科學研究證明,機體蝦青素含量跟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是正相關,也就說機體蝦青素含量越高,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就越強。棗紅的顏色小龍蝦肌體中天然蝦青素的含量是對蝦的數倍。所以,深紅色的小龍蝦可以在污濁的淤泥中生存繁殖,而淡紅色的對蝦即便在清澈的水體中也不易存活。小龍蝦自身無法產生蝦青素,主要是通過食物鏈--食用微藻類等獲取到蝦青素,並在體內不斷積累產生超強抗氧化能力。蝦青素能有效增強小龍蝦的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所以蝦青素是小龍蝦如此頑強生命力的強有力保障,當小龍蝦在缺少這些含有蝦青素微藻的環境中反倒難以生存。這也帶給人們認識上的一些錯覺:小龍蝦必須生活在骯髒的環境中。
飼養方法
小龍蝦在市場可算是火爆大賣,但是很多傳言都說小龍蝦喜歡髒污的水質,那麼這讓蝦農無所下手飼養。那麼飼養小龍蝦的方法有哪些呢?[2]
一、選擇池塘
水源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無污染。以壤粘土為好,池埂寬3米以上,坡度1∶2.5,水深0.8~1.5米,pH值為7.5~8.5,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一般3~8畝為宜,長方形,東西向。向池中註入新水時,要用20~40目紗布過濾,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流進入池中。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進排水渠,做到灌得進,排得出。小龍蝦逃逸能力較強,必須搞好防逃設施建設。通常用塑料薄膜、網片、鈣塑板或水泥板沿池埂四周架設防逃設施,以免敵害生物進入和小龍蝦逃逸。
二、清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可有效殺滅池中的敵害生物(鯰魚、泥鰍、烏鱧、蛇、鼠等)、與之爭食的野雜魚類(鯉、鯽魚等)、以及病原體。可以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經濟、實惠、安全。具體的操作方法是:1.生石灰消毒。干法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有條件的再用釘耙摟一摟,經過一周曬塘后,注入新水;帶水消毒:每畝水面按水深1米計算,用生石灰130公斤溶於水中後,全池均勻潑灑。 2.漂白粉消毒。將含有效氯30%漂白粉完全溶化後,全池均勻潑灑,用量為每畝25公斤。
三、栽種水草
“龍蝦好不好,池裡有無草。龍蝦大不大,塘中草當家。”水草,在龍蝦養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水草可填補龍蝦餌料攝食不足,補充大量維生素;第二可以防風浪,吸收水體中部分有害物,淨化水質,平衡水體環境;第三能為幼蝦、脫殼蝦提供隱蔽、棲息場所,減少以強欺弱。一般水草種植面積佔池塘總面積的一半為宜。品種可選:低桿蘆葦、茭白、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水體底部放一些空易拉罐、竹筒、樹根等廢棄物,這些都是小龍蝦最喜愛的棲息場所。
四、蝦池施肥
飼養小龍蝦的方法有哪些呢?有人認為養殖龍蝦的池塘施肥與否無所謂,事實上,在龍蝦放養前往蝦池中施適量有機肥,培育餌料生物,能為蝦入池後直接提供天然餌料。選用發酵過的有機肥料400公斤/畝,保持池水相應的肥度。在飼養的過程中,隨著水位逐漸加深,要追施腐熟有機肥,量和時間的選擇要視水的肥瘦而定,一般每次以不超過80公斤為宜。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五、龍蝦放養[3]
龍蝦苗種投放分為春季投放和秋季投放。要求規格整齊、附肢齊全、無病無傷、一次放足。放養前用5%食鹽水浴洗5~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外購的蝦種,因離水長途運輸,入塘前應將苗種在池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复2~3次,讓苗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可以提高成活率。從養殖戶多年經驗來看,外運蝦苗經長途運輸後成活率很低。池內適當混養一些鰱、鳙魚,可以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1.春季投放養成蝦。 3月中旬投放體長3~5厘米的幼蝦5000~6000尾。 2.秋季投放育親蝦。 9月前後每畝投放500只經人工挑選的龍蝦親蝦,雌雄比例3∶1。
六、飼料選擇[4]
龍蝦為雜食性,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及各種人工飼料在不同階段應配合使用。動物性飼料主要有小魚碎塊、乾魚粉、螺蚌肉及各種動物內臟下腳料等;植物性飼料主要有菜籽餅、豆粕、麩皮、小麥、玉米、南瓜及各種蔬菜和水旱草等。
七、飼養管理
小龍蝦多晝伏夜出,在夜里活動覓食是它們的習性。投餵飼料要堅持每天上午十點、下午四點各投餵一次,下午投餵量佔全天投餵量70%左右。
小龍蝦快速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2~32℃。從6到10月小龍蝦攝食量逐漸增大,日投餵量可根據實際已捕撈情況適當調整,同時根據天氣、水質狀況以及蝦活動覓食情況適當增減,農諺說得好:青衣蛻裝穿紅襖,飼料品種多樣好。陰雨水濃要少投,晴天蝦歡皆餵飽。
八、日常管理
小龍蝦養殖也要每天巡池,注意水色變化和龍蝦活動情況,如發現有蝦子上岸或爬在水草上驅趕不肯入水,則應檢查水體是否缺氧或水質變壞等,要採取相應措施,如增氧、換水。 pH值保持在7.5左右為宜,透明度35厘米左右。 4、5、6月每半月換一次水,7、8、9月每十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每二十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次用生石灰10公斤/畝。水位從春季到盛夏逐漸遞升,最深不超過1.5米。保持水草正常生長和一定的覆蓋面積。盡量保證龍蝦集中蛻殼時周邊環境保持安靜,蛻殼後增加投餵動物性適口飼料,減少相互殘殺。龍蝦病害相對於其它水產品來說少很多,但也不能輕視,日常重在預防。喜歡逃跑是龍蝦的天性,特別是汛期要加強檢查,嚴防逃蝦。
九、龍蝦捕撈
龍蝦的捕撈工具以地籠為主,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在池塘中靠近水草的地方設置地籠,紮緊地籠兩頭,待第二天從地籠中收取達到商品規格的龍蝦。另外可用手抄網或放乾池水後用手捕獲龍蝦。龍蝦捕撈可採用捕大留小、輪捕輪放的方式,利於提高產量,從5月份開始起捕,一直到9月底全面結束。 [4]
金屬毒性
考慮到小龍蝦喜歡生活在淺灘淤泥這些容易富集重金屬污染物的地方,早在1995年,上海的科研人員就對生活在上海地區部分中的小龍蝦進行了重金屬含量的調查。汞、銅、鉛、鋅、鎘等重金屬在小龍蝦體內均有檢出,但全部低於國家衛生標準,而且大部分的重金屬集中於蝦鰓和內臟中,肌肉的含量很低。
這個結果,在之後十多年陸陸續續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 06年,江西農大的科研人員考察了重金屬污染水體中的小龍蝦的重金屬富集情況,同樣發現蝦肌肉中有毒重金屬鎘和鉛很少,選擇性富集了鋅和銅等相對危害小的重金屬(鋅和銅是人體必需礦質元素,但是過量攝取也有健康風險)。 08年,安徽大學科研人員對合肥附近的小龍蝦進行調查,同樣發現幾丁質外骨骼和內臟中的重金屬要高於肌肉中,並猜測克氏原螯蝦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污染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上海的一個中學生,還跟科研單位一起,研究了小龍蝦“吐”重金屬的真實性。她發現有些商販自己飼養一段時間的小龍蝦,然後宣稱體內的污染物已經“吐”清,可以放心食用。於是通過市場採樣,並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考察。她的研究表明,熟製小龍蝦中的重金屬鎘和鉻的量都踩在國家標準線上,而所謂清水飼養能“吐”重金屬的事情,也是子烏虛有,不可相信的事情。
常見病害及防治
黑鰓病
在持續陰雨或強暴雨後,由於池塘水淺易混濁,水體污染、光照不足黴菌感染等原因,一些小龍蝦病蝦鰓部由起初的紅色變為褐色,直至完全變黑,病鰓逐漸失去濾水給氧功能,慢慢地鰓就萎縮了。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臭氧複合製劑0.6克全池潑灑,施藥2次,一天一次。隔3天后每立方米水體用光合細菌5克全池潑灑;飼料內添加0.2%穩定型VC,連續投餵一周即可。
軟殼病
病蝦外殼較軟,兩螯足舉而不堅,體色暗淡,行動遲緩,食慾差,生長緩慢,避害能力弱。其主要原因是長期陰雨,池內缺少光照,PH值長期偏酸性,有的養殖戶池底淤泥留的過多,放養密度過大和飼料養分不均等都會造成此類病害發生。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20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飼料投餵“葷素搭配”均衡,適當增加青飼料和骨粉的投餵量;在飼料中添加0.1%的VC,魚肝油、葡萄糖、中草藥和生物製劑等。
爛尾病
1.病因與病症爛尾病是由於小龍蝦受傷、相互殘食或被幾丁質分解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在感染初期病蝦的尾部有水泡,導致尾部邊緣潰爛、壞死或殘缺不全,隨著病情的惡化,尾部的潰爛由邊緣向中間發展,嚴重感染時,病蝦整個尾部全爛掉。
2.防治方法
(1)運輸和投放蝦苗蝦種時,不要堆壓和損傷蝦體。
(2)飼養期間飼料要投足、投均勻,防止蝦因餌料不足而相互爭食或殘殺。
[6](3)發生此病,每立方米水體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潑灑.或者每畝用5~6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潑灑。
用途
食用注意事項
1,小龍蝦體內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但是基本都在頭部內。所以食用時一定要去頭!切不可貪圖省錢將頭部一併食用。鑑於大部分飯店為了省事出售的小龍蝦基本都是含頭的,那麼食用時一定要將頭部摘除掉不可食用。
2,蝦線一定要去除,這個部位是僅次於頭部第二臟的地方。很多飯店也是為了省事並沒有去除蝦線,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的要買回家來自己做著吃。
3,清洗小龍蝦要仔細,認真。外面賣的小龍蝦,商家為了省事不可能給你特別仔細的清洗,而且很多無良商家會使用洗蝦粉來清洗小龍蝦,殘留的洗蝦粉的危害相當大。
4,最後一點就是烹飪時間要足夠,不能小於20分鐘。外面的商家為了節省燃料費用和時間成本,很多的烹飪時間是不夠的,這是有衛生安全隱患的。
如果你仍然認為小龍蝦這個東西吃不得,太髒,那還是忍忍嘴癮別吃了。有時候心理作用很重要,沒事的東西告訴你有事,吃完你可能都覺得不舒服。在***就先不談小龍蝦的問題,你日常生活中吃的什麼你敢保證是沒問題的。很多東西未必比小龍蝦乾淨,只不過你不知道而已。
小龍蝦這個東西確實在頭部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但是絕沒有到社會風傳的這種聳人聽聞的地步,也並非像某些人所說在外國都沒人吃都是用來處理污水的,美國人傻子,一年進口幾百萬公斤垃圾給他們的國民食用?只要是經過合理的處理和烹飪過的小龍蝦是可以食用的。中國人就是喜歡添油加醋,自己嚇唬自己,搶鹽風波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稻田套養小龍蝦技術指南 --上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v=112905372244091
稻田套養小龍蝦技術指南 -下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v=112914265576535
http://baike.baidu.com/view/49331.htm
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龍蝦
小龍蝦是存活於淡水中一種像龍蝦的甲殼類動物,學名克氏原螯蝦,也叫紅螯蝦或者淡水小龍蝦。克氏原螯蝦是甲殼類中分佈最廣的外來入侵物種。克氏原螯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克氏原螯蝦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經濟養殖品種。在商業養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至的原生態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在世界各地已經有廣泛報導,應引起高度重視。
侵入緣來
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動物,20世紀初隨國外貨輪壓倉水等生物入侵途徑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詳細的文獻記錄,我們只知道小龍蝦最早登陸中國的地點是南京附近,時間大約是1929年,很可能是被當做寵物或者餌料引入的。所謂是日本人用來清理屍體的生物,那是不實的。另一面,當時日本人養小龍蝦,是充當牛蛙養殖的餌料(但有資料顯示,它是日本人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帶入我國山東一帶。見《中國生物入侵研究》科學出版社萬方浩、郭建英等)。由於自然界里天敵在我國范圍內還沒有形成,經幾十年的擴散,已形成全國性的最常見的淡水經濟蝦類,廣泛分佈於山東地區及長江中下游各省市[1]。
生存能力
小龍蝦屬於雜食動物,主要吃植物類,小魚、小蝦、浮游生物、底棲生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小龍蝦的繁殖能力強,每年小龍蝦繁殖3~4次,一次產卵500~2000粒。
小龍蝦的生存能力非常強,除了日本和中國,歐洲和非洲都有它佔領的地盤,因此成為了世界級的生物入侵物種,也因此成為了世界級的美食。在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和美國,都有人食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號稱生產了世界上90%的小龍蝦,而當地人就吃了其中的七成。
微山湖小龍蝦
小龍蝦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除卻一些形態和習性上的優勢,還得部分歸功於它對污染環境的耐受能力。在科學研究上,對污染物非常敏感,或者非常耐受的生物,往往用作環境有無受到污染的指示生物。小龍蝦就是這樣的一種潛在指示生物。
科學研究證明,機體蝦青素含量跟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是正相關,也就說機體蝦青素含量越高,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就越強。棗紅的顏色小龍蝦肌體中天然蝦青素的含量是對蝦的數倍。所以,深紅色的小龍蝦可以在污濁的淤泥中生存繁殖,而淡紅色的對蝦即便在清澈的水體中也不易存活。小龍蝦自身無法產生蝦青素,主要是通過食物鏈--食用微藻類等獲取到蝦青素,並在體內不斷積累產生超強抗氧化能力。蝦青素能有效增強小龍蝦的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所以蝦青素是小龍蝦如此頑強生命力的強有力保障,當小龍蝦在缺少這些含有蝦青素微藻的環境中反倒難以生存。這也帶給人們認識上的一些錯覺:小龍蝦必須生活在骯髒的環境中。
飼養方法
小龍蝦在市場可算是火爆大賣,但是很多傳言都說小龍蝦喜歡髒污的水質,那麼這讓蝦農無所下手飼養。那麼飼養小龍蝦的方法有哪些呢?[2]
一、選擇池塘
水源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無污染。以壤粘土為好,池埂寬3米以上,坡度1∶2.5,水深0.8~1.5米,pH值為7.5~8.5,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一般3~8畝為宜,長方形,東西向。向池中註入新水時,要用20~40目紗布過濾,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流進入池中。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進排水渠,做到灌得進,排得出。小龍蝦逃逸能力較強,必須搞好防逃設施建設。通常用塑料薄膜、網片、鈣塑板或水泥板沿池埂四周架設防逃設施,以免敵害生物進入和小龍蝦逃逸。
二、清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可有效殺滅池中的敵害生物(鯰魚、泥鰍、烏鱧、蛇、鼠等)、與之爭食的野雜魚類(鯉、鯽魚等)、以及病原體。可以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經濟、實惠、安全。具體的操作方法是:1.生石灰消毒。干法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有條件的再用釘耙摟一摟,經過一周曬塘后,注入新水;帶水消毒:每畝水面按水深1米計算,用生石灰130公斤溶於水中後,全池均勻潑灑。 2.漂白粉消毒。將含有效氯30%漂白粉完全溶化後,全池均勻潑灑,用量為每畝25公斤。
三、栽種水草
“龍蝦好不好,池裡有無草。龍蝦大不大,塘中草當家。”水草,在龍蝦養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水草可填補龍蝦餌料攝食不足,補充大量維生素;第二可以防風浪,吸收水體中部分有害物,淨化水質,平衡水體環境;第三能為幼蝦、脫殼蝦提供隱蔽、棲息場所,減少以強欺弱。一般水草種植面積佔池塘總面積的一半為宜。品種可選:低桿蘆葦、茭白、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水體底部放一些空易拉罐、竹筒、樹根等廢棄物,這些都是小龍蝦最喜愛的棲息場所。
四、蝦池施肥
飼養小龍蝦的方法有哪些呢?有人認為養殖龍蝦的池塘施肥與否無所謂,事實上,在龍蝦放養前往蝦池中施適量有機肥,培育餌料生物,能為蝦入池後直接提供天然餌料。選用發酵過的有機肥料400公斤/畝,保持池水相應的肥度。在飼養的過程中,隨著水位逐漸加深,要追施腐熟有機肥,量和時間的選擇要視水的肥瘦而定,一般每次以不超過80公斤為宜。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五、龍蝦放養[3]
龍蝦苗種投放分為春季投放和秋季投放。要求規格整齊、附肢齊全、無病無傷、一次放足。放養前用5%食鹽水浴洗5~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外購的蝦種,因離水長途運輸,入塘前應將苗種在池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复2~3次,讓苗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可以提高成活率。從養殖戶多年經驗來看,外運蝦苗經長途運輸後成活率很低。池內適當混養一些鰱、鳙魚,可以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1.春季投放養成蝦。 3月中旬投放體長3~5厘米的幼蝦5000~6000尾。 2.秋季投放育親蝦。 9月前後每畝投放500只經人工挑選的龍蝦親蝦,雌雄比例3∶1。
六、飼料選擇[4]
龍蝦為雜食性,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及各種人工飼料在不同階段應配合使用。動物性飼料主要有小魚碎塊、乾魚粉、螺蚌肉及各種動物內臟下腳料等;植物性飼料主要有菜籽餅、豆粕、麩皮、小麥、玉米、南瓜及各種蔬菜和水旱草等。
七、飼養管理
小龍蝦多晝伏夜出,在夜里活動覓食是它們的習性。投餵飼料要堅持每天上午十點、下午四點各投餵一次,下午投餵量佔全天投餵量70%左右。
小龍蝦快速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2~32℃。從6到10月小龍蝦攝食量逐漸增大,日投餵量可根據實際已捕撈情況適當調整,同時根據天氣、水質狀況以及蝦活動覓食情況適當增減,農諺說得好:青衣蛻裝穿紅襖,飼料品種多樣好。陰雨水濃要少投,晴天蝦歡皆餵飽。
八、日常管理
小龍蝦養殖也要每天巡池,注意水色變化和龍蝦活動情況,如發現有蝦子上岸或爬在水草上驅趕不肯入水,則應檢查水體是否缺氧或水質變壞等,要採取相應措施,如增氧、換水。 pH值保持在7.5左右為宜,透明度35厘米左右。 4、5、6月每半月換一次水,7、8、9月每十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每二十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次用生石灰10公斤/畝。水位從春季到盛夏逐漸遞升,最深不超過1.5米。保持水草正常生長和一定的覆蓋面積。盡量保證龍蝦集中蛻殼時周邊環境保持安靜,蛻殼後增加投餵動物性適口飼料,減少相互殘殺。龍蝦病害相對於其它水產品來說少很多,但也不能輕視,日常重在預防。喜歡逃跑是龍蝦的天性,特別是汛期要加強檢查,嚴防逃蝦。
九、龍蝦捕撈
龍蝦的捕撈工具以地籠為主,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在池塘中靠近水草的地方設置地籠,紮緊地籠兩頭,待第二天從地籠中收取達到商品規格的龍蝦。另外可用手抄網或放乾池水後用手捕獲龍蝦。龍蝦捕撈可採用捕大留小、輪捕輪放的方式,利於提高產量,從5月份開始起捕,一直到9月底全面結束。 [4]
金屬毒性
考慮到小龍蝦喜歡生活在淺灘淤泥這些容易富集重金屬污染物的地方,早在1995年,上海的科研人員就對生活在上海地區部分中的小龍蝦進行了重金屬含量的調查。汞、銅、鉛、鋅、鎘等重金屬在小龍蝦體內均有檢出,但全部低於國家衛生標準,而且大部分的重金屬集中於蝦鰓和內臟中,肌肉的含量很低。
這個結果,在之後十多年陸陸續續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 06年,江西農大的科研人員考察了重金屬污染水體中的小龍蝦的重金屬富集情況,同樣發現蝦肌肉中有毒重金屬鎘和鉛很少,選擇性富集了鋅和銅等相對危害小的重金屬(鋅和銅是人體必需礦質元素,但是過量攝取也有健康風險)。 08年,安徽大學科研人員對合肥附近的小龍蝦進行調查,同樣發現幾丁質外骨骼和內臟中的重金屬要高於肌肉中,並猜測克氏原螯蝦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污染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上海的一個中學生,還跟科研單位一起,研究了小龍蝦“吐”重金屬的真實性。她發現有些商販自己飼養一段時間的小龍蝦,然後宣稱體內的污染物已經“吐”清,可以放心食用。於是通過市場採樣,並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考察。她的研究表明,熟製小龍蝦中的重金屬鎘和鉻的量都踩在國家標準線上,而所謂清水飼養能“吐”重金屬的事情,也是子烏虛有,不可相信的事情。
常見病害及防治
黑鰓病
在持續陰雨或強暴雨後,由於池塘水淺易混濁,水體污染、光照不足黴菌感染等原因,一些小龍蝦病蝦鰓部由起初的紅色變為褐色,直至完全變黑,病鰓逐漸失去濾水給氧功能,慢慢地鰓就萎縮了。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臭氧複合製劑0.6克全池潑灑,施藥2次,一天一次。隔3天后每立方米水體用光合細菌5克全池潑灑;飼料內添加0.2%穩定型VC,連續投餵一周即可。
軟殼病
病蝦外殼較軟,兩螯足舉而不堅,體色暗淡,行動遲緩,食慾差,生長緩慢,避害能力弱。其主要原因是長期陰雨,池內缺少光照,PH值長期偏酸性,有的養殖戶池底淤泥留的過多,放養密度過大和飼料養分不均等都會造成此類病害發生。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20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飼料投餵“葷素搭配”均衡,適當增加青飼料和骨粉的投餵量;在飼料中添加0.1%的VC,魚肝油、葡萄糖、中草藥和生物製劑等。
爛尾病
1.病因與病症爛尾病是由於小龍蝦受傷、相互殘食或被幾丁質分解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在感染初期病蝦的尾部有水泡,導致尾部邊緣潰爛、壞死或殘缺不全,隨著病情的惡化,尾部的潰爛由邊緣向中間發展,嚴重感染時,病蝦整個尾部全爛掉。
2.防治方法
(1)運輸和投放蝦苗蝦種時,不要堆壓和損傷蝦體。
(2)飼養期間飼料要投足、投均勻,防止蝦因餌料不足而相互爭食或殘殺。
[6](3)發生此病,每立方米水體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潑灑.或者每畝用5~6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潑灑。
用途
食用注意事項
1,小龍蝦體內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但是基本都在頭部內。所以食用時一定要去頭!切不可貪圖省錢將頭部一併食用。鑑於大部分飯店為了省事出售的小龍蝦基本都是含頭的,那麼食用時一定要將頭部摘除掉不可食用。
2,蝦線一定要去除,這個部位是僅次於頭部第二臟的地方。很多飯店也是為了省事並沒有去除蝦線,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的要買回家來自己做著吃。
3,清洗小龍蝦要仔細,認真。外面賣的小龍蝦,商家為了省事不可能給你特別仔細的清洗,而且很多無良商家會使用洗蝦粉來清洗小龍蝦,殘留的洗蝦粉的危害相當大。
4,最後一點就是烹飪時間要足夠,不能小於20分鐘。外面的商家為了節省燃料費用和時間成本,很多的烹飪時間是不夠的,這是有衛生安全隱患的。
如果你仍然認為小龍蝦這個東西吃不得,太髒,那還是忍忍嘴癮別吃了。有時候心理作用很重要,沒事的東西告訴你有事,吃完你可能都覺得不舒服。在***就先不談小龍蝦的問題,你日常生活中吃的什麼你敢保證是沒問題的。很多東西未必比小龍蝦乾淨,只不過你不知道而已。
小龍蝦這個東西確實在頭部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但是絕沒有到社會風傳的這種聳人聽聞的地步,也並非像某些人所說在外國都沒人吃都是用來處理污水的,美國人傻子,一年進口幾百萬公斤垃圾給他們的國民食用?只要是經過合理的處理和烹飪過的小龍蝦是可以食用的。中國人就是喜歡添油加醋,自己嚇唬自己,搶鹽風波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稻田套養小龍蝦技術指南 --上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v=112905372244091
稻田套養小龍蝦技術指南 -下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v=112914265576535
http://baike.baidu.com/view/49331.htm
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R软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 - Jinlong Zhang's blog 的推薦與評價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在R中计算十分简单,这里介绍一下用vegan包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方法。 ... 第三步转换为样方-物种矩阵 ... #Pielou均匀度指数 ... ... <看更多>
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bio-calc/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html at master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计算</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看更多>
物種均勻度計算 在 【任圃講科普】184物種豐富度與物種均勻度為何可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物種 多樣性的高低可依 物種 豐富度與 物種均勻度 作為判斷,許多老師與教材會交給學生以下的判斷方式:先比較 物種 豐富度,若兩群集的 物種 豐富度一樣,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