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我們的特教法,至今已經十年多沒有修法了。
雖然在 2009 年的特教法修法中,盡可能試圖保障特殊生的受教權,但是,十幾年過去後,特教法需與時俱進的面向也逐一顯現,我們更時常收到不同的反映,一再凸顯特教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困境。
最近這幾年,發生部分學校以沒有特殊資源為由,拒絕障礙學生入學,或者因為學校無法積極提供特教資源,讓家長及學生最後只好另外尋找其他學校就學;此外,目前各縣市特教資源中心的專業人員多從其它學校商調而來,或增設巡迴班來爭取人力,但是從他校商調特教教師至中心後,原服務學校的人力缺口如何補齊,更是長期以來的困境。
種種問題都顯示了,台灣的特殊教育發展,真的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今天下午,我邀請了同樣關心特教議題的 立法委員林奕華、黃國書 、邱臣遠及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一起召開「特殊教育政策及修法公聽會」,希望能讓特殊學生適性教育的權利,能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我認為,教育部在研修相關法規及政策上,應該更積極協助地方教育局處理此問題,避免影響原校學生的受教權益,此外,教育部雖定期補助地方政府身心障礙教育經費,但是,若要讓特教資源中心發展為「專業支援」的角色,那中央補助的經費結構,也應該有所調整,以穩定比例支撐中心發展出特教專業幕僚的空間。
在今天的公聽會中,廖子齊議員也和我們分享,她認為如今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更重視融合的精神,希望讓各年齡的特教生能夠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同樣的環境學習、互動與成長,因為離開了學校,特教生的孩子仍要學習融入社會,社會也需要接納擁抱這些孩子。然而,目前的特教政策對於許多仍在普通班就讀,但接受特殊教育支援的教學環境,其實還缺乏對於普通班教師的支持,對於未必俱備特教專業知能的普通班老師其實無論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上都會是挑戰和負擔。
特教法有提供身心障礙生就讀普通班時得酌減班級總人數,以減輕教師工作量的協助;但其他對教學現場的支援則仍很缺乏,特別是對於「非山非市」資源有限的小校,能給教師的支援更加稀少,希望中央也能夠更重視普通班教師端的支持。
除此之外,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也指出,中央目前對於特殊教育政策的規劃及發展,往往流於反應式地解決問題,例如特教心評人員、學前幼教教師加註特教專長等政策,形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顯示 2012 年教育部組織改造後,缺乏長期規劃全國特教工作之中央單位,政策與實務脫軌,亦缺乏整體支援各地方政府的系統,僅聚焦於經費補助與評鑑,缺乏評估不同縣市發展特殊教育之差異需求,未真正以特教學生此權利主體設想,著實令人憂心。
智障者家長總會常務理事陳誠亮表示,針對巡迴輔導教師服務人力比,建議能有合理的標準,並以入班協助為原則,且聘用足額師資以保障學生就學權益,陳誠亮強調,未來《特殊教育法》的修法,應明確規範特殊教育中心的人員編制及運作方式,避免以老師兼任為之。再者,專業團隊入校的服務提供方式,亦應以支援教師且需合作為原則,不宜採將學生抽離的方式提供教學輔導,才能協助教師真正了解學生需求,共同擬定合宜的教學輔導策略。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則認為,目前學前階段巡迴輔導的師資代課比例極高,且多數為三招之後不具教師證的代理教師,而正式的學前巡迴輔導老師齊流動率亦高,導致現行鑑定安置專業人力嚴重不足,影響鑑定安置品質;相關輔導與資源配置亦難以有效運用。楊逸飛認為,中央除應健全巡迴輔導教師職場待遇之外,亦應嚴格控管學前巡迴輔導正式缺額比例,使正式教師至少應達八成以上,提高學前巡迴輔導師資穩定性與留任率。
感謝今日各位先進、一線人員們,在即將開學的忙碌時刻仍願意撥空出席,在公聽會上分享的許多意見,未來我們也將提出特教法修法版本。
給特教孩子們更好的支持,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共同目標!
🎬 公聽會完整直播:https://reurl.cc/j8xg3p
特 教 鑑定安置系統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簡化行政流程、強化跨系統介接,建立更完善的早療與特教服務!
最近,是各教育階段特教學生鑑定安置相當忙碌的時期,許多家長與特教老師,為了孩子的受教權益,四處奔波。
不過,許多家長反映,為了替孩子找到適合而且願意接納特殊兒的教育環境,過程中面臨各式各樣的阻礙,他們可能找過一間又一間學校,而各單位之間繁瑣的行政流程,更讓家長們心力交瘁。
特別是在學前階段,經評估有早療需求的孩子,他們可能即將進入幼兒園,或即將進入國民教育階段,家長不免擔心,孩子進入不同的環境後,能不能適應順利?
要如何讓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跨系統之間的銜接更順利,以提供孩子及家長需要的資源及服務?都有賴各單位及專業人員之間的協力。
其實,教育部去年 3 月,便請衛福部重新評估,並研議聯合評估報告資料授權共享的可能性,希望協助教育端入學鑑定評估的重要參考資料,並簡化目前的行政流程,來減輕家長反覆奔波的情形。
如今,終於傳來了初步的好消息!
我們聯絡了衛福部國健署,國健署表示,這部分將會在 5 月底介接給教育部,協助教育端未來在學前特教鑑定的過程,能夠更加順利。
不過,學前特殊教育的需求評估,不僅僅是跨系統之間的介接而已。實務上,如何正確判讀聯合評估報告,並且思考醫療與教育之間對孩子的理解,更需要專業之間的合作,來減少判讀過程的困難與差異。
除了參酌早療評估報告,了解孩子發展遲緩的樣態之外,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孩子有無接受學前特教服務,並實際觀察孩子上課的狀況,和家長、幼兒園老師、學前巡迴老師等人員晤談,才能更全面地規劃孩子的個別教育計畫。
系統介接只是其中一步,協助早療孩子順利銜接學前教育的過程,更涉及親職溝通及增能的課題,如何讓家長在相關專業的支援下,可以在平日例行的生活中,促進子女的練習與發展,也格外重要。
因此,未來我也將持續敦促衛福部與教育部兩單位,希望能在政策規劃上投入更多的重視,真正以家庭為中心,共同建立更為完善的早療與特教服務!
特 教 鑑定安置系統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人物誌】
助親人重逢 尋人高手蔡淑女許願幫失散家庭圓夢
新北市海山警分局防治組巡佐蔡淑女被譽為「尋人高手」,16年來為超過500多個無名屍、失蹤人口找到回家的路,也幫出養國外青年找到親娘。她許願,在退休前幫350餘名安置在機構的街友、失智者、精神疾病患者找到親人。
流落街頭被安置的街友,需要建立「指紋、DNA、照片」等3項關鍵資料庫,才有助於將來親人報案協尋時比對資料。但,現在各縣市安置社福單位實際有採檢與照相的不多,因此,要聯結這些失蹤人口與家屬,相當不易。
去年底的警政署會議中,「尋人高手」蔡淑女曾向內政部反映,才蒐集到350多名的部分安置名單,甚至不包括黑數、不包括有些縣市尚未呈報。但只是空有名單,相關資料庫並未建立一樣茫茫大海撈針。
蔡淑女希望在這兩年退休前,協助找到350名安置對象,讓失散家庭家屬得以團圓,讓街友不再流離。
海山警察分局巡佐蔡淑女,於雲林麥寮離鄉背井從警,深刻體驗流離失所的思親念鄉。民國94年投入協尋失蹤人口至今,以「人在公門好修行」的態度,盡心讓家屬圓夢。
她表示,2005年起負責失蹤人口協尋,2009年再接手無名屍協尋。不過,2014年(民國103年)協助台裔芬蘭青年柯尼(Conny Wiik)越洋找到生母,動人的過程記憶猶新。
蔡淑女說,當年柯尼千里迢迢來台認親圓夢,她自己也有3個孩子,充分理解與感受母子分離,思念重逢的親情。前兩年,柯尼的生母在林口長庚醫院病逝,柯尼雖來不及返台,但心中至少沒有遺憾。
要搭起親情橋樑,過程辛苦不足為外人道。蔡淑女不但促成「不可能的任務」,大海撈針的功力也不想退休後繼無人,近年致力傳承經驗,除在警校專任教導學生,也曾擔任警政署尋人小組教官,指導過許多徒弟、徒孫。
有多年成功尋人和協尋無名屍體經驗,在上課時,蔡淑女還特別指導學員相關的尋人關鍵與技巧。蔡淑女曾獲頒模範警察、模範公務員、協尋績優楷模、警察節終身貢獻獎,當年獲頒獎接受我訪問時說,她對尋人超級任務,已達到忘我境界,看見尋親人臉上的微笑曲線與淚水,「比我自己獲獎還高興、興奮。」
新北市警局防治科將於近期開辦「尋人高手種子教官研習營」,蔡淑女說,希望將這項本領與訣竅開枝散葉,帶學員在電腦前實務操作,「如果只是課堂播放PTT(簡報檔案),一定睡成一片」。
因為,比對資料吃力不討好,又沒有績效。為了比對案子,必須逐一比對3000筆資料,檢驗家屬的DNA後,才能讓無名屍落葉歸根。但,這些是她犧牲利用休假持續清查換來的,有時候,在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往生者相助。
台灣本島各警局她幾乎跑遍了,甚至前進金門縣擔任教官,成績逐漸展現。去年底彰化縣員林市失蹤20年的高姓婦人,被家屬登報宣告死亡。警方採集親友的去氧核醣核酸(DNA)比對,終於促成母女在花蓮縣玉里的安置機構相認。這項成果是民國103年「新北經驗」開始埋下的種子。
她說,民國100年曾提議依去氧核醣核酸採樣條例法源,為失智症、精神疾病等路倒病人、街友「按捺指紋、建立DNA資料、拍照存檔」,建立協尋資料庫。否則缺乏比對資料,政府的好心安置卻成為「天涯海角隔離」的無心錯誤。
蔡淑女說,警方發揮「雞婆」精神雖是動力,但從體制著手才能斧底抽薪,上述3項關鍵,她推動10年,至今仍有無力感,民國100年的建議,各單位興趣缺缺,為了法源、經費,各有立場。但新北市政府的作法足以借鏡。
民國103年,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支持,時任副市長侯友宜積極推動,在社會安全網會議中提案,原本不願意的市府社會局,在侯友宜「督導」下,兩天內願意提供「忘了我是誰」的安置對象名單。
她說,運作至今7年,現在新北市警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黃國政、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戶政事務所的協助支持下,愈來愈多無名屍體得以落葉歸根或失散、失蹤者得以親人團圓。
尋人過程中,DNA資料庫比對,只是科學鑑定的最後一哩路,最重要關鍵是前端的人工耐心比對系統資料、按圖索驥、鉤稽、調閱通聯紀錄、畫人脈樹狀圖,以及永不放棄的溝通,並從蛛絲馬跡與大膽假設中,小心求證所有的可能。
蔡淑女說,比對無名屍與尋親不同,找失蹤人口要從關鍵的特徵著手,第一現場的員警,是否拍下足夠的照片,提供系統資料庫很重要,警政署也必須支持,擴大雲端容量儲存資料。
尋親則要「溯源」,透過親屬提供文件與資料找線索,並釐清、篩檢、排除非目標對象。找女子較困難,服過兵役的男子,有指紋與影像建檔比對。當事人願不願意提供DNA比對?比對成功願不願意相認?都是圓夢的關鍵。
姻緣路上,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見,月老牽起情侶的紅線,蔡淑女則是牽起思念親情的關鍵人物。她告訴我,不希望協尋者、被找的人,都成為「魔神仔(是在台灣與福建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中,一種誘導人類到山野間迷失的鬼或者精怪。)」
蔡淑女說,她在去年(109年)警政署的失蹤人口查尋網絡會報中再度反映,各地已匯集350餘份安置人口名單,希望在退休前將比對技巧、資料庫的運用關鍵,都傳授各地種子教官。
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是在做功德,蔡淑女說,「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是求助民眾的心願,依經驗,許多都是當事人幸運,或冥冥中安排才尋獲親人。她說,堅守崗位以同理心面對求助的民眾,讓這些人得以找到回家的路。2021/01/28 ( 黃旭昇)
特 教 鑑定安置系統 在 臺北市111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安置家長說明會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提供家有身心障礙幼兒的家長,關於入國小 鑑定安置 程序、臺北市國小 特殊教育 服務等相關資訊。 ... <看更多>
特 教 鑑定安置系統 在 新北市111學年度特殊教育需求小一新生鑑定安置暨暫緩入學 ... 的推薦與評價
新北市111學年度 特殊教育 需求小一新生 鑑定安置 暨暫緩入學影音說明主講者:新北市 特教 資源中心輔導員 鑑定安置 申請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