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海底沉城
澎湖大約由90個大小島嶼所構成,已舉辦了18個年頭的澎湖國際花火節,及已是第9屆的澎湖島帆船週系列賽事都是國際的重要活動!澎湖的特殊地景-玄武岩地質不但在陸地上排列整齊,T小編在澎湖的南方四島潛水時,連海底的玄武岩也是排列得叫人驚奇!
而說到澎湖的海底,就不得不提到這個神秘的澎湖古八景之一「虎井澄淵」!一百年前,澎湖漁民曾一口氣潛入虎井沉城,根據他們的描述這個沉城比媽宮城略小,東西南各有一門,但北面無門,城樓也不算太宏偉!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沈城?各地考古學家還在研究,但似乎可以跟沖繩島外的海底建築居然有一絲的關聯?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啊~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我們的故事總是萬分精彩,還想聽什麼故事歡迎留言給T小編喔!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澎湖 #虎井嶼
—————————————————
遊台灣33條旅遊行程,請點我: reurl.cc/ObZog9
服務電話:(02)2721-7300
—————————————————
玄都八景宮 在 洪秀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霧起香爐迷古渡,霞飛西嶼燦芳洲。
龍門浪湧蛟宮幻,虎井淵澄蜃室浮。」
-呂成家〈澎湖八景〉
澎湖的美,是日以繼夜的。在驕陽入海之後,日落月昇,星斗滿天,坐在遊艇碼頭邊吹吹風、喝喝咖啡,聽著海潮如歌,偶爾,船隻伴隨著驚濤駛過,卻帶給人許多平靜。
遊艇碼頭座落在馬公市區,是美麗而難能可貴的存在。新冠疫情襲擊全球旅遊業,台灣的業者紛紛勒緊褲帶,有些甚至不堪虧損、關門大吉,然而標下遊艇碼頭的亞果遊艇集團,卻在這波疫情當中逆勢展翅、凌空翱翔,不但將馬公的遊艇碼頭打造得美輪美奐,讓遊艇碼頭成為馬公的新地標,甚至近期也將觸角延伸到青灣,在青灣規劃了浮潛中心、渡假Villa。
因此,這趟旅程中,我們也到訪青灣,在PIDC國際潛水學校的二樓--青灣360海岸歐亞料理享受美食與海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老闆遞來照片中的這杯咖啡時,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驚呼!因為上面竟然有維妙維肖的「柱柱姐照片拉花」!各位朋友若有計畫安排澎湖之旅,千萬不要漏掉青灣、漏掉這頓充滿異國風情的下午茶、以及醉人的「無敵海景」!
乘著亞果的遊艇,我們在旅途的最後一天,駛向了南方的虎井嶼。被評為「全球十大秘密島嶼」的虎井嶼,是個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這裡位於北緯23.5度,剛好是北回歸線經過的位置。虎井嶼處在熱帶與副熱帶的分界,島上處處可見柱狀玄武岩,我們沒看到詩人筆下的海市蜃樓,卻看到了慵懶愜意的貓兒、神閒氣靜的山羊,以及一望無際的野生多肉植物群。
藍色的海洋、綠色的小丘、鵝黃與灰白相間的建築物,把虎井嶼的春季妝點得更有暖意。期待下一次再訪澎湖,將更多海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
玄都八景宮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日里民服務預告】
📣10月21日(三):長榮聯合里之「國華里」
國華里簡介:
一、里名沿革:
本里由榮檜、北杏里合併而成,轄內在日治時代取名為檜町,取名檜,是因阿里山所產之紅檜,都在營林所製材加工,昔日轄內有省立醫院等機關,因國華街為本里精華區,故命名為國華里。
二、里界概述及面積:
本里東以文化路與中央里及北門里為界,北以縱貫鐵路與北榮里為界,西以忠義街與番社里為界,南以中山路與文化里為界,面積約0.195平方公里,劃分為12鄰。
因地緣因素,本里是木材集中加工與買賣區,位於阿里山線森林鐵道以北現今仍為製材廠、鋸木廠等行業。林森西路兩旁從前木材商行林立,是有名的木材專業街道,大部分里民從事木材買賣,生活富裕,地方繁榮。檜木,是木材中的極品,也是阿里山的產品,日治時代,使用(阿里山)森林鐵道運至本里及附近地區,集中加工、製材、販售。自民國37年阿里山木材伐盡後,木材商行隨之沒落,今日已與一般商店街無異。
據傳,清領時期稱本地為「外甲場」,為軍隊操兵的場所。日治時代變為繁華地區。如今高樓大廈林立,店舖櫛比,為商業精華區,每到夜晚霓虹燈閃爍,逛街的人群擠得水泄不通。
三、機關概況與宗教:
北興陸橋下,設有長榮、北興聯合里辦公處,為里民提供服務。
轄內有台灣銀行嘉義分行、合作金庫銀行嘉義分行、華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順安宮為里民信仰中心,主祀:五府千歲、玄天上帝。
四、本里特色:
(一)外教場(教場埔):
位於中山路北側,今臺灣銀行附近。教場為軍隊平日操練及處決犯人的場所,嘉義市有兩個教場,「一在北門內關帝廟前,一在西門外文廟邊舊社學之右」(周鐘瑄,1962:127),本教場即在嘉義城外,故稱外教場。據老一輩說在本地處決的屬輕刑犯,重刑犯則在教場處決。
(二)慈濟宮:
主祀五府王爺,原在民宅奉祀,後建神壇稱天地河宮,由於信徒日多,道光23年(1843)張海諒等發起建廟,改名為慈濟宮。(祠廟名鑑,1933:155)當地居民又稱此廟為外教場王爺廟,昭和9年(1934)重建,日治末廢廟時廟堂建材被梅獅買去重建彌陀寺,二戰後民國35年復廟,60年重建為現在廟貌,今廟中存有一古碑「慈濟宮捐題碑記」,碑中捐款人來自東門街、西門外、北門外、后庄等地,(何培夫,1994:178)可見當時信仰地域廣闊,香火鼎盛。又廟外有一棵老榕樹,據說是外教場用來吊人頭的地方。
(三)中正公園(中山堂):
位於本里中間,日治時代為嘉義市公會堂,創建於大正9年8月20日,地址為榮町二丁目36番地(市要覽b,1985:53)本為財團法人,昭和8年移交市政府經營,當時佔地3647坪,建地有358坪,有全台灣最大可容納1000多人的餐廳。(市要覽a,1985:11)二戰後把公會堂改為中山堂,宓汝卓市長並將此闢為康樂區,附設圖書館、球場等,「康樂暮鼓」成為嘉義八景之一,其後嘉義縣救國團、軍人之友社及國軍英雄館均設在此地,民國71年嘉義市升格後,將本地(10號公園預定地)收回建設為中正公園,於72年破土開工,78年完工,今公園內有一露天音樂台,為本市一些藝文活動表演以及選舉發表政見的場所,假日常為嘉義地區外籍勞工聚會的地點。
發布單位:嘉義市西區公所
服務電話:225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