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海之人〗臺灣海洋史教案巡迴工作坊
立刻報名🔥:https://forms.gle/V52yWSJotWqCZKUw6
臺灣四面環海,雖然地理上海與我們離得很近,心理上卻隔得很遙遠。這個秋天,故事StoryStudio 將帶領各位,參與一場輕鬆又充實的「🌊#海洋史教案工作坊」!
你會發現:其實,海洋史也可以好有趣。
在這個工作坊中,除了海洋史的專業講座、也有針對 108 課綱第一線教案的示範,故事更會提供教學用的素材包給參與的老師們喔!
工作坊流程細節請見:
https://forms.gle/V52yWSJotWqCZKUw6
【教案示範】
萬雅筑 老師(臺南市大灣高中歷史科)
紀博仁 老師(臺北市和平高中歷史科)
【專題演講】
☉ 臺北場 10.02(六)「海洋X殖民」
地址 ▍愛思博教育中心(台北市信義區東興路53號3樓)
講題 ▍漂洋過海的荷蘭地名
講者 ▍康培德 老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臺中場 10.23(六)「海洋X交流」
地址 ▍WORDS LIVE(臺中市南區忠明南路478號)
講題 ▍歐、亞洲人民的跨境認識與融合
講者 ▍陳國棟 老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臺北場 11.06(六)「海洋X族群」
地址 ▍77 O.M.G. SPACE 活動空間(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77號)
講題 ▍阿美族傳統地名中的海洋智慧
講者 ▍蔡政良 老師(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 高雄場 11.14(日)「海洋X貿易」
地址 ▍做做手藝X體驗空間(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104號3樓)
講題 ▍明末最後海賊王:劉香與其東亞海洋世界
講者 ▍盧正恒 老師(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主辦單位:國家海洋研究院
協辦單位: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工作坊活動對象為高中職教師(以社會科優先)。
※本次工作坊報名後需繳納保證金 200 元,參與全程後將退還。
立刻報名🔥:https://forms.gle/V52yWSJotWqCZKUw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為甚麼我在包容基督徒?:十九世紀中葉儒者的宗教寬容」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孔德維 (Hung Tak Wai) 內容簡介: 既批判,又主張接納,清儒對基督宗教的包容源於「大國的自信」? 大清帝國的菁英如何在時代的變局中,重新思考「國家」與自身的責任? 爬梳史...
「王立心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推薦目錄:
王立心國家教育研究院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EPAs-進階護理教育的未來
台灣護理教育雖歷經改革,但目前的教育學程仍多偏向僵化的規定學科和時數的需求。護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具備專業知識和技巧的畢業生於取得護理師證照進入臨床服務,成為醫療團隊、病人、家屬以及民眾所信賴的專業人員。
雖然各界對於護理專業核心素養有基本的共識,但是如何測量教育的成果─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專業護理師?如何將抽象的核心素養落實成為臨床工作時具體表現出來的勝任能力?學校教育和臨床工作的銜接一直是護理教育討論的重點。落實臨床教育訓練的評估和培育出可信賴的專業護理師,或許可以從由荷蘭醫學教育專家Olle ten Cate在2005年提出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簡稱EPAs)的概念找到方法和答案。
EPAs應用於醫學教育,在每個學習階段根據專科的學習目標訂定不同的EPAs,決定具備臨床任務勝任能力的程度,當評估醫學生的能力足以勝任該項專業活動(EPA)時,亦即代表他是可被信任且可獨立執行相關醫療行為。此種創新臨床教學概念已逐漸應用於醫學教育及藥學專業課程發展。
美國護理學者也在探索EPAs於進階護理教育的應用,2015年美國護理大學協會(AACN)發表的進階臨床護理教育白皮書中提到「應該將EPAs納入專科護理師(nurse practitioner)的臨床教育課程中,EPAs可使NP臨床工作勝任能力評估標準化」。許多教育學者認為EPAs的概念對於未來護理教育無論是在課程設計或是能力評估標準,都提供了一個前瞻且充滿希望的架構。
筆者目前在工作的醫院嘗試發展EPAs,並導入專科護理師(簡稱專師)的訓練課程。台灣專師自2006年來都是由醫院訓練培養,如今已有超過一萬多位通過考試於臨床執業,衛生福利部雖訂有課程標準和訓練醫院標準,然而每家醫院差異非常大,若能發展和訂定專師清楚的EPAs,將有助於我國進階護理教育的發展和標準化,培養讓醫療專業和民眾信賴的專業護理師。
▶ 更多護理相關精采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nursing_info
■撰文者:
張黎露主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進階教育中心
■審閱者:
王秀紅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109年研議議題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分為7個面向,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3/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 和信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王立心國家教育研究院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美國撤退阿富汗,中國立即與塔利班政權合作,那地區算是交給中國去照顧了。」
在美國加速從阿富汗撤軍後,中國北京積極展現出要在阿富汗問題扮演更大作用的企圖心,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見到訪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Baradar一行,王毅明確表態,肯定塔利班是阿富汗舉足輕重的軍事和政治力量,有望在阿富汗和平和解和重建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王毅並稱,美國和北約從阿富汗倉促撤軍,象徵美國阿富汗政策的失敗,以及阿富汗人民有了穩定和發展自己國家的重要機遇,2021年5月起,美國和北約就加速駐阿富汗部隊的撤軍行動。駐阿富汗美軍7月2日宣布,美國和北約部隊已撤離阿富汗最大的空軍基地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將該基地交給阿富汗軍方接管,按美國總統Biden的要求,在駐紮阿富汗20年後,美軍將在今年9月11日 ,亦即「911事件」20周年前全部完成撤出,在美國撤軍的同時,外界預期,塔利班在阿富汗將捲土重來。塔利班為1996至2001年間統治阿富汗的強硬派伊斯蘭武裝分子。
王毅告訴到訪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Baradar一行,中國是阿富汗最大鄰國,始終尊重阿富汗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始終堅持不干涉阿富汗內政,始終奉行面向全體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王毅說,「阿富汗屬於阿富汗人民,阿富汗的前途命運應該掌握在阿富汗人民手中。」希望塔利班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高舉和談旗幟,確立和平目標,樹立正面形象,奉行包容政策。
他強調,阿富汗各派別、各民族應團結一致,真正把「阿人主導、阿人所有」原則落到實處,推動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盡早取得實質成果,自主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國情、廣泛包容的政治架構,但王毅同時告訴塔利班,「東伊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被中國北京認為是疆獨背後支持者)是被聯合國安理會列名的國際恐怖組織,對中國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構成直接威脅,打擊「東伊運」是國際社會共同責任。希望塔利班同「東伊運」等一切恐怖組織徹底劃清界限,予以堅決有效打擊,為地區安全穩定及發展合作掃除障礙,發揮積極作用,創造有利條件。
中國一直是阿富汗人民值得信賴的好朋友,讚賞中方在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中發揮的公正和積極作用,Baradar還向王毅承諾,塔利班決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富汗領土做危害中國的事情,也希望中方更多參與阿富汗和平重建進程,在未來阿富汗重建和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導,塔利班政治領袖、首席談判代表Mullah Abdul Ghani Baradar會見王毅,這是塔利班佔領阿富汗巴達赫尚省(Badakhshan)和坎大哈省(Kandahar)等幾個關鍵地區以來,塔利班組織的高級成員首次訪問中國。
中國與阿富汗僅有一段很短的邊界—76公里,並且沒有公路通道。但中國北京當局擔心這一點點邊界會通向疆域遼闊、穆斯林佔多數的新疆。西方人權組織指控,在新疆,有多達100多萬維吾爾族人被關押在預防極端伊斯蘭主義的營地「進行再教育」,一個不穩定的阿富汗自然會對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全構成某種威脅,如果阿富汗陷入激烈的內戰,無疑將強化極端勢力,面對阿富汗墜入混沌的風險,中國北京早早就向塔利班打開談判大門。
2019年9月,中國北京接待了一個到訪的塔利班代表團。今年6月底,王毅甚至提議願意在中國接待阿富汗雙方談判。但王毅也預設了一個條件:「必須避免恐怖主義」,「強化打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中國北京塔利班可能達成如下的交易:塔利班不放過「維吾爾分離主義份子」,中國北京則給塔利班投資。塔利班似乎準備接受這項交易,法新社就塔利班的中國立場在詢問塔利班發言人Suhail Shaheen時,這位發言人表示:「如果一個國家想開發我們的礦山,我們歡迎。」這位發言人日前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曾保證,塔利班禁止任何人利用阿富汗攻擊任何國家,包括中國。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指出,中國從來都沒有把塔利班當作恐怖組織,而是把它看作是一個激進的宗教組織,但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Andrew Small認為,中國可以與塔利班談判甚至可以達成協議,但後者的宗教動機令中國人不安,假如在維吾爾問題上雙方達成了協議,塔利班會走多遠,中國人沒有把握,中國中國接近伊斯蘭極端勢力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中國北京希望自己與阿富汗的經濟聯繫能得到安全保障。政治學家Atta Noori表示,中國北京不願意在阿富汗投入軍事力量,但是希望強化經濟紐帶,以充分利用該國豐富的礦藏。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5634018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5634058
王立心國家教育研究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為甚麼我在包容基督徒?:十九世紀中葉儒者的宗教寬容」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孔德維 (Hung Tak Wai)
內容簡介:
既批判,又主張接納,清儒對基督宗教的包容源於「大國的自信」?
大清帝國的菁英如何在時代的變局中,重新思考「國家」與自身的責任?
爬梳史料,以清儒姚瑩、梁廷枏、魏源為例,看19世紀中葉中國儒者的自我定位與世界觀!
傳統儒教菁英的思維中,「教化」是國家與儒者的當然責任,不過19世紀初,卻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主張包容非儒教的族群。道光帝便曾親筆寫下「護國清真」的匾額,並下令重修河南的清真寺;而1840年代的戰爭以後,這樣的「包容」仍然遍及於基督宗教,更有一些儒者系統地解釋了「包容」異教的必要性。
相較於16-17世紀的明國和日本,這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在16-17世紀,江南的明儒和佛教徒因強烈的危機意識,銳意排斥基督宗教,不惜以武力相抗;同一時期,江戶幕府更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禁絕以十萬計的基督徒,徹底「鎖國」、「禁教」。
在本書中,我們則會看到19世紀中葉,曾接觸許多歐洲國家的官員姚瑩(1785-1853),承認其他宗教也可能是「天道」的一種,主張包容不同的宗教風俗;痛恨「異端」的魏源(1794-1857),也認為世界各族「秉氣」各異,不能以一教統覆天下;為了維持國際貿易而提議接納基督教的梁廷枏(1796-1861),則深信只要儒教與基督宗教充分交流,外國的異教徒終必師從周、孔。這些儒者並非單純以自身的信仰或官員管治的立場面對基督宗教,而是在「經世」的終極目的下,消化新知,考量現實,不斷修正他們的世界觀,維繫帝國的繁榮穩定。對他們而言,理解基督宗教的過程就是世界觀、新資訊與現實考慮三者互動的結果。
作者簡介:孔德維(Hung Tak Wai)
香港人,1991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中國研究博士。曾任訪問學人於中央研究院,並參與歐洲、海灣地區及東亞不同學術會議。現職沙特阿拉伯王國費薩爾國王學術與伊斯蘭研究中心研究員及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自17世紀以來東亞少數群體的研究,尤集中於小眾的宗教團體與政府及與主流社會的關係,主要包括中國的穆斯林及基督徒與香港的少數族裔社群。
過去數年,不斷參與香港公民社會的各種活動,2011年創立文宣學社為清貧學童提供免費教育服務,並在不同非政府機構參與研究工作,探討非華語學生在香港的學習及就業困難。現為新創企業Glocal Learning Offices(GLOS)的研究總監,以國際關係為本,從旅遊、生活、教育、研究、社會、創作等範疇服務本地及國際社會。
王立心國家教育研究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介紹
#羅慧夫長假雙紀錄片介紹
這集邀請到基金會 #王金英執行長 專訪,談長假雙紀錄片的製作源起,還有羅醫師26年前為何會成立顱顏基金會?目前基金會的運作狀況和服務項目,他們目前正在推廣的「助300位貧困顱顏患者安心上學」公益活動也請大家一起支持。
(以下為08/23新聞稿)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8月23日(日)下午兩點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放映會,會中放映記錄羅慧夫醫師1959~1999在台行醫四十年的《長假》紀錄片,及2013年羅慧夫醫師最後一次回台拍攝的《長假過後》紀錄片。羅醫師的學生、部屬、患者暨家屬、朋友,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等各行業共計200多人齊聚觀賞,大家一起感動回顧曾經與羅醫師共事相處的時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等人也親臨現場觀片並上台致詞。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在資訊爆炸,價值觀混亂的現代社會,羅慧夫醫師一生秉持「榮神益人」的使命,奉行「視病如親」,盡自己所能的幫助他人,對台灣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樣的典範更難能可貴,值得推崇!
《長假》記錄羅慧夫醫師在台行醫四十年貢獻:
羅慧夫醫師的兒子引述馬克吐溫:「你的職業應該成為你的假期」,來形容爸媽40年在台灣的服務就如同是他們人生中的長假,基金會為其拍攝的紀錄片也以此命名。本紀錄片藉由大量的舊照片、現場記錄、人物訪談等完整呈現一個外國醫師如何如克服困難,融入台灣社會,進而成功的改革醫療體制,例如杜絕紅包文化,建立專科醫師制度……等,同時也見證台灣醫療的發展軌跡。
1959年羅慧夫(M. Samuel Noordhoff, M.D.)以醫療宣教士身分從美國舉家來到台灣,於馬偕醫院擔任院長,他以患者需求為出發點的理念催生出燙傷中心、加護病房、自殺防治中心等一時創舉,他為患者的付出連帶也促進台灣醫療發展。
1976年羅慧夫醫師轉任長庚醫院,擔任兩年創院院長,卸下院長職務後於整形外科專心醫治患者、培訓年輕醫生,他在整形外科主任任內,創設台灣第一個整合顱顏外科、顱顏牙科、語言治療、心理輔導及社工的「唇顎裂暨顱顏醫療中心」,關懷患者的生理與心理,落實全人醫療。長庚醫院顱顏齒顎矯正科醫師,同時也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的成立,是因為有羅慧夫醫師擔任領導人,沒有自己的本位主義,處處為病人的利益著想,才有辦法整合」。而現今台灣顱顏醫療水準深獲國際肯定,羅慧夫醫師功不可沒!
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說:「台灣有整型外科的訓練制度,雖然非羅慧夫醫師一人造就,但他的貢獻最大。」羅慧夫醫師除了致力推動顱顏醫療發展,更選派學生出國學習顯微重建、泌尿生殖重建、乳房重建等當時台灣缺乏的整形外科專業,並陸續成立顯微中心及美容中心,使台灣的整形外科更加完備。
1989年羅慧夫用他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醫療團隊負責治癒患者生理的裂痕,基金會負責治癒患者心理的傷痕。另外,在羅慧夫醫師「培訓海外醫療人才,給他魚吃,也教他釣魚」的理念下,1998年醫療團隊及基金會合作開展海外醫療合作計畫,透過義診、技術傳承及輔導成立顱顏中心等方式,幫助東南亞等醫療相對落後國家也能治療自己國家的顱顏患者,這項送愛到海外的工作仍持續到今天。
《長假過後》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
羅慧夫醫師1999年返回美國,即使退休他仍心繫台灣的醫療團隊及基金會,每年堅持飛回台灣探視學生和過往的工作夥伴。2013年的訪台行程,羅慧夫醫師發表演說、與老朋友相見,是他最後一次回台。
羅慧夫醫師因健康因素不便再搭長途飛機來台,但他一手創辦的顱顏中心及基金會仍延續羅慧夫醫師對患者的關懷,在台灣及醫療相對落後國家繼續照顧先天顱顏缺陷患者。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也是羅慧夫醫師的學生,他在紀錄片中受訪時說:「老師(羅慧夫)當初帶給我們這麼多,如今長庚有現在的成就,我們要把握時間繼續再推上層樓,不但是造福台灣的患者,更要為我們下一輩的年輕醫生鋪路。」
影像傳遞正面能量 樹立有意義人生價值觀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辦理羅慧夫醫師紀錄片放映會是希望藉由影像的感染力,傳達羅慧夫醫師的精神,尤其現今台灣醫療亂象:例如醫院面臨「五大皆空」、醫師追逐高利潤的醫美行業、人力失衡、醫病糾紛頻傳等….問題,基金會希望透過羅慧夫醫師紀錄片喚起醫護人員從醫的初衷,同時也希望引導年輕學子樹立有意義的人生價值觀。
王立心國家教育研究院 在 國家教育研究院- 本院電子報第152期已出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家教育研究院, profile picture ... 中心】 本院《教科書研究》9卷3期已出刊,本期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甄曉蘭教授與本院綜合規劃室王立心主任擔任輪值主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