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3月11日
「二二八事件」的第五階段之二
第五階段「陳儀報復清算事件」之二
-----轉載自蔡正元著「台灣島史記」
3月11日
基隆的自強報、高雄的國聲報、
花蓮的東台日報、南京政府國防部
在台灣發行的和平日報
也全被陳儀下令封閉。
上海的大公報和國民黨的中央日報
寄達台灣島時要先經陳儀的
警備總司令部檢查、塗黑才能發放。
國民黨在台灣島發行的中華日報
只能在台南發送,不准運至其他地區,
尤其不准運至台北市。
民報社長吳春霖、重建日報社長蘇泰皆、
中外日報董事長林宗賢、
大明報社長艾璐生
及總編輯馬銳籌、主筆王孚國、
編輯陳遜桂、記者文野全遭逮補。
連國民黨省黨部宣傳處長林紫貴也遭羈押,
陳儀政府所屬的新生報社長李萬居
亦遭打得頭破血流。
上海大公報駐台辦事處遭封閉,
北京上海駐台記者紛紛藏匿起來。
劉雨卿部隊的司令部及四三六團
於拂曉時抵達基隆,
即開赴桃園、新竹,
且於下午肅清台北市二二八民兵,
晚間空運一營兵力去
嘉義機場解除被民兵包圍的政府軍。
王添灯遭政府軍憲兵隊逮補立即被處決。
王添灯是陳儀認定的三十位
「二二八首惡」的第一人。
民報創辦人也是台灣大學教授林茂生、
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
台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
和編輯吳金鍊被捕失蹤。
台灣信託董事長陳炘、醫師施江南、
台北市參議員黃朝生、徐春卿、李壬貴、
陳屋被捕失蹤。淡水中學校長陳能通、
新竹檢察官王育霖被捕失蹤。
林茂生是屏東人,1887年生。
東京大學畢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
專攻中國哲學和王陽明思想,
1945年協助接收台灣大學,
被任為文學院院長。
又出任民報社長,抨擊陳儀政府,
陳儀懷恨在心。
1947年林茂生參與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但並不積極,
但陳儀認定向美國領事館
遞交的「台獨請願書」
是英文最好的林茂生所撰寫,
下令秘密逮補槍決,
並製造失蹤假象。
其間楊亮功搶救不及,
林茂生可說是
二二八事件的冤枉受難者。
台南市原本是日本人的民兵負責人
湯德章被逮捕槍決。
林宗賢、郭國基遭監禁,
蔣渭川躲過ㄧ劫。
晚間,
陳澄波、潘木枝、柯麟、
盧炳欽等人代表
「處理委員會」及民兵部隊,
赴嘉義機場找政府軍「和平談判」被逮補。
陳澄波是嘉義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幹事,
也是市參議員,
盧炳欽是青年團的書記。
陳澄波是嘉義人,1895年生。
1924年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
1926年以「嘉義街外」油畫聞名全台。
1929赴上海任教,1933年返台,
1946年加入國民黨,
並當選嘉義市參議員。
1947年參加嘉義「處理委員會」,
參與民兵工作被槍決。
2002年陳澄波的畫作「嘉義公園」
在香港佳士得拍賣579.4港幣,
2006年「淡水」畫作在香港蘇富比
拍賣3484港幣,
2007年「淡水夕照」
在香港蘇富比拍賣5073萬港幣。
下午五時許,
有飛機在台北上空,
散發蔣介石的聲明,
表示寬大處理參與二二八事件
的學生和民眾。
陳儀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公告:
「凡有軍警及人民,於戒嚴期間,
尋仇報復,及搶掠姦淫者,
經授權憲兵張團長,准予就地正法。」
但陳儀自己就是那個「尋仇報復」的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7.王陽明— 知行如何必然合一? 明代儒學,陽明最重要。王陽明思想上的轉捩點就是”龍場悟道”。王陽明被臣官劉瑾迫害,被謫貴州龍場,困境中王陽明卻始終在想;”如果是聖人,面對這種情況,會有什麼辦法呢?”晝夜苦思,終於在一個夜夢中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立其學說為「致良知」。致...
王陽明思想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27.王陽明— 知行如何必然合一?
明代儒學,陽明最重要。王陽明思想上的轉捩點就是”龍場悟道”。王陽明被臣官劉瑾迫害,被謫貴州龍場,困境中王陽明卻始終在想;”如果是聖人,面對這種情況,會有什麼辦法呢?”晝夜苦思,終於在一個夜夢中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立其學說為「致良知」。致是向前推擴,將我們本有的良知推擴,以祂為判別善惡之基本標準。後來總括其學說為「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其學說中「知行合一」最多誤解。他所說的「知」並非知識之知,而是「主」義,一如知州、知府,主一州、一府之事。知是良知的方向,祂指向我們好善惡惡的方向,所以「知行合一」就與「心即理」同義。所以他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箇行,已自有知在。」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吳啟超(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