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近常見的「同島一命」標語,源自於馬祖列島的防衛嗎?
這個激勵人心的標語,如何自1976年起在戰地政務時期的馬祖出現,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同島一命:冷戰馬祖記憶,與疫情下的「文化逆輸入」】
※ 文:劉亦,台大社會系畢業,現就讀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母系家族來自西莒島田沃村。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5475658
最近疫情緊繃,政府與媒體不斷高呼「同島一命」,團結抗疫。也許有些人能從字句的壯懷激烈中嗅出它的戰爭氣息,也許有些人受到電視劇《國際橋牌社》觸及,隱隱約約記得有「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的關鍵句。那你知道這個標語的出處嗎?你知道這個「島」,原本是指馬祖列島嗎?
身處軍事前線的馬祖
正如《國際橋牌社》第二季的時間背景座落在1996年,台澎金馬首次總統直選,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所謂文攻武嚇所言不虛,解放軍朝台灣外海發射了數枚飛彈,並進行兩棲登陸演習,威嚇意味濃厚,一時間台海戰雲密布。
當時謠言頻頻,聲稱中國即將佔領台灣離島,其中又以馬祖的東西兩莒為最。該劇場景之一的高登島也隸屬馬祖,面積更小,距離中國更近,可謂前線的前線,至今仍是軍事管制區,一般人很難進入。在飛彈危機期間,才剛剛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的這幾座島,又重新被武裝起來,回到隨時迎接戰爭的準備。
回顧歷史,「同島一命」這個詞在1976年首度見於報端。馬祖因身處兩岸的軍事前線,籠罩在嚴苛的戰地政務體制之下,島上所有居民都被捲進戰備狀態中,例如燈火管制,全境宵禁,入夜禁止跨村移動;和台灣的貨幣流通與人員進出也受管制,儼然另一國度。此外,全島不分男女,一律編進民防組織,負有軍事支援的義務。
據《馬祖日報》載,1976年5月27日,在南竿的津沙村進行了由民眾組織成的自衛戰鬥演習,演習結束後,司令官兼主任委員——也就是軍政一元體系下馬祖的最高決策者——梁鳳彩將軍強調「軍民同島一命」的意義:「老弱婦孺必須熟悉疏散與掩蔽,年青人就必須熟練戰鬥技能。」
在那左右,「同島一命」的標語就如雨後春筍,在馬祖列島的四鄉五島冒出。至今都還能看到的包括:
🔺東莒猛沃港:軍令如山、軍紀似鐵、同島一命
🔺西莒菜浦澳:同島一命、奮戰到底
🔺南竿津沙軍事訓練基地旁:軍民一家、同島一命
從標語見歷史
同樣是標語,內容也是大有學問。若你乘風破浪,搭船來到馬祖,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南竿福澳港上方的「枕戈待旦」,意指以武器當枕,兢兢業業,等待天明。於1958年蔣介石巡視馬祖時親筆題下,嘉勉「雄峙臺海」的戰地英雄。
剛開始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反共」為職志,認為中共是蘇聯的鷹犬,因此殺氣騰騰,一起算帳,要「殺朱拔毛」「反共抗俄」。到1960年代末期中蘇交惡,兩國在邊界發生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此後反共與抗俄脫鉤,口號與標語漸漸只剩反共。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華民國展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反制,你革除、我就要復興,藉此分庭抗禮,標語也從善如流,「復興中華文化」。
1971年,原本稱作「東犬」「西犬」的兩座島,為了昭示「毋忘在莒」的精神,改名為莒光鄉,成為今天的「東莒」「西莒」。毋忘在莒是春秋戰國的典故,齊國受燕國連攻重挫,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遂以莒城為反攻基地,五年艱苦卓絕後終於逆轉勝,收復了失土。
最著名的「毋忘在莒」當然在金門的太武山。但在馬祖東引島的二重山,面海的峭壁上也被發現有毋忘在莒四個大字,東西兩犬也用改名鐫刻了歷史,戰地島嶼處處是「反攻與收復」的象徵。
整個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搖搖欲墜,歷經退出聯合國、雪崩式斷交,最後於1979年「中」美斷交達到巔峰。國際局勢不利,一連串的外交挫敗,讓「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成了外在環境驚滔駭浪,自我鼓舞的信心口號。
為標語鑄造新的意義
「同島一命」號召的是不分身分(軍民)、不分地域(同島)一體對抗外敵。時移世易,不僅電視劇重新召喚它進入大眾視野,當下大疫蔓延的艱難處境,確實讓人想起那段風雨飄搖,眾志成城的日子。
爬梳過往,可以說這句擲地有聲的標語,是道地的馬祖產物。馬祖作為離島,向來只有文化輸入的份,這次能夠「文化逆輸入」,從海陬一隅傳播到我國全境,讓冷戰時代的肅殺標語重新復甦,並且鑄造新的意義,召喚國人萬眾一心,馬祖人也感到與有榮焉。
🌊🌊🌊
【延伸閱讀】
壓浪:同島一命(黃開洋)
https://kaiyang.info/a-laung/tongdaoyiming/
珍寶島事件背景 在 食物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萬曲和鳴】全新限時主題活動即將開啟‼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新食魂「素蒸音聲部」(CV趙路)、「新風鰻鯗」(CV馬正陽)登場!
【萬曲和鳴】全新語音長篇活動劇情限時開啟
開啟時間:
<第一期>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第二期>2021年1月7日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背景地域:蓬萊仙島
出場角色:空桑少主、素蒸音聲部(CV趙路)、新風鰻鯗(CV馬正陽)
友情客串:清商祭司(CV李靖)、囚牛(CV劉琮)、商鋪老闆(CV陳家恆)、神秘仙子(CV聶曦映、CV趙爽、CV徐佳琦)、侍女(CV錢琛)、侍從(CV星潮)、前任國主(CV寶木中陽)、前任祭司(CV郭浩然)、蓬萊官員(CV盧力峰)、平民樂手(CV邵彤、CV楊凱祺)、搖滾樂手(CV谷江山)、古典樂手(CV王晨光)等
劇情介紹:蓬萊國即將舉辦「音樂盛會」,空桑少主收到邀約,前往蓬萊赴宴。期間海邊鮫人的忠告,神獸囚牛的傳說,讓少主一行逐漸察覺到,這場隆重的「音樂盛會」似乎並不簡單……
主要獎勵:參與主題活動可獲得活動貨幣「音樂徽章」,通關全部活動關卡可以獲得專屬徽章「自由吟」。
溫馨提示:活動期間,觀看過的活動劇情故事會永久收納於圖鑑故事中。
【絲竹之禮】登錄送專屬徽章「引絲弦」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每日登錄遊戲即可領取獎勵,累計登錄3日可領取活動專屬徽章「引絲弦」,更有魂芯等好禮相贈!
【踏歌尋芳】吹響樂器 贏取珍寶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每吹奏一次樂器將消耗12點體力,每次吹奏會隨機前進1~6步,以最後一步停留的格子為準,將觸發三類事件其中之一:道具獎勵、挑戰敵方或強制行動。每輪一共36格,最後一格為終點,挑戰終點成功後,將自動刷新下一輪。
主要獎勵:「音樂徽章」
溫馨提示:當觸發挑戰事件而自身實力不足時,可求助好友或者協會成員代為挑戰。被求助者挑戰成功後,可獲得助戰獎勵求助方也將獲得求助獎勵。
【活動商店】收集「音樂徽章」兌換好禮
開放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2日23:59
活動說明:活動期間,少主參與主題活動將獲得活動貨幣「音樂徽章」,可用於在活動商店中通過演奏獲取各種獎勵。召喚魂芯、天工石、食魂頭像框以及專屬互動家具等豐厚好禮等你來拿!
溫馨提示:商店共有八支樂曲,首支樂曲默認開啟,獲得指定獎勵即可依次解鎖下一支樂曲。最後一支樂曲在獲得全部獎勵後可進行刷新。
【九奏碧霄】週年限定食魂登場 「素蒸音聲部」限時特殊召喚陣開啟!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九奏碧霄」特殊召喚陣開啟,週年限定御品食魂「素蒸音聲部」限時召喚機率提升!「素蒸音聲部」召喚機率占御品食魂總機率的50%!
溫馨提示1:週年限定御品食魂「素蒸音聲部」僅可在「九奏碧霄」特殊召喚陣中進行特殊召喚,活動結束後將暫時從召喚陣中離開,後續不會進入常駐召喚陣。
溫馨提示2:此前因累計召喚而增加的御品機率可用於所有召喚陣中,且本次活動中因累計召喚而增加的御品機率同樣在所有召喚陣中適用。
【新聲新韻】「新風鰻鯗」限時活動召喚陣開啟!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新聲新韻」活動召喚陣開啟,御品食魂「新風鰻鯗」限時召喚機率提升!「新風鰻鯗」召喚機率占御品食魂總機率的50%!
溫馨提示:「新風鰻鯗」僅可在「新聲新韻」中進行召喚,新食魂為限時加入活動召喚陣,活動結束後將暫時從召喚陣中離開,將在後續版本陸續進入常駐召喚陣。
【慶典商店】慶典商店限時開放 活動召喚達指定次數,自選新活動御品食魂!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活動期間,在「九奏碧霄」活動召喚陣中累計召喚達到指定次數即可領取「素蒸音聲部信物」與「調料信物」。
在「九奏碧霄」及「新聲新韻」兩個活動召喚陣中進行召喚均可獲得「緣分值」獎勵。「緣分值」可用於在週年慶典商店中兌換御品食魂「素蒸音聲部」*1、御品食魂「新風鰻鯗」*1
【聲動人心】麻婆豆腐限定時裝「銳意燃歌」 ,全新主界面背景「渺雲琅軒」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活動期間進行金玉儲值或購買禮包、月卡等可獲得積分,積分達到指定數量即可領取豐富獎勵。
主要獎勵:魂芯、天工石、麻婆豆腐全新時裝「銳意燃歌」、調料信物、主界面背景「渺雲琅軒」等。
溫馨提示:麻婆豆腐新時裝「銳意燃歌」、主界面背景「渺雲琅軒」為本限時累儲活動贈送獎勵,活動結束後暫無獲取途徑。
【音樂之聲】大家一起唱!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6日23:59
活動說明:素蒸音聲部希望將蓬萊的一些傳統唱法技巧進行推廣,並尋找與「人間」流行的唱法能互相精進的方向,因此在空桑某處開設了特別的教學課堂,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對唱歌技巧有興趣的食魂都紛紛前往報名參加了培訓課堂。
活動期間,每天可以參與3次活動,參與次數於每日05:00刷新。開始遊戲後,在60秒的時間內,少主需要控制麻婆豆腐,在素蒸音聲部老師的指導下,與蝦餃和羊肉泡饃一同完成發聲練習。
【弦歌遺韻】修復樂譜 領取專屬徽章「尋遺韻」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由蓬萊國的島民意外發現的樂譜殘片,經過考究推敲,認定為古時流傳下來的樂章。少主請收集足夠的「瑤木仙脂」,修復古時留下的樂譜吧!完成所有樂譜修復可獲得活動專屬徽章「尋遺韻」。
溫馨提示:「瑤木仙脂」需從活動商店獲取。
【限時祈福】「音浪狂歡」套裝登場,音樂主題家具限時祈福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活動期間,少主在活動巧聖閣中消耗「天工石」進行祈福,即可獲取音樂主題家具。
【家具兌換商店】楊枝甘露的家具兌換商店再次開張!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5:00至2021年1月20日23:59
活動說明:活動期間參與「巧聖閣」祈福,每祈福1次即可獲取1家具活動積分,積分可用來跟楊枝甘露兌換相應御品家具。
【繪憶玩法】千彩繪你我長相憶,筆墨書你我心相印
全新玩法:受青團月餅等小朋友繪製畫冊的啟發,少主決定為每位食魂製作紀念冊,記錄下與食魂相伴的點滴。
慶典期間,佛跳牆「花間良宴」、一品鍋「恣意山林」及吉利蝦「蜜語甜園」繪憶食魂故事浪漫開幕,記錄這份專屬回憶。消耗「繪憶畫冊」即可解鎖角色繪憶時裝、繪憶專屬卡牌外框並開啟該食魂的昵稱修改功能。消耗「玲瓏玉筆」解鎖對應繪憶點,還可開啟角色專屬劇情、語音、頭像、頭像框、家具、屬性、技能等!
溫馨提示:少主等級達到35級即可開啟該玩法。
玩法入口:莊園-書房-繪憶
【全新關卡】繪憶玩法全新挑戰關卡-瑛瑤之澤開放!
活動說明:女媧補天遺落了許多五彩石塊,堆積成礦山。據聞此山由翡翠鳥守護,打敗它們,獲得礦石顏料,可製成繪憶畫筆。用此筆繪圖,色彩鮮艷,永不褪色。
消耗「調色盤」可挑戰瑛瑤之澤關卡。通關瑛瑤之澤將掉落「玲瓏玉筆」,可用於解鎖更多繪憶玩法內容。恭請已備戰充分的少主前往挑戰,一展實力!
溫馨提示:少主等級達到35級即可開啟該關卡。
關卡入口:啟程-資源關卡-瑛瑤之澤
【浪漫遊園】甜蜜的專屬回憶
活動說明:活動開啟後,體力消耗達到指定要求,少主即可免費領取「吉利蝦繪憶畫冊」,開啟與吉利蝦的專屬回憶。
溫馨提示:少主等級達到35級即可開啟該活動,開啟後無完成時間限制。
#食物語 #美食擬人 #食魂
#萬曲和鳴 #素蒸音聲部 #新風鰻鯗
⋄遊戲下載▸https://e.movergames.com/XD02h
⋄官方網站▸https://e.movergames.com/AV12f
⋄玩家交流▸https://e.movergames.com/Zi6aG
⋄二創交流▸https://e.movergames.com/jZ7aH
珍寶島事件背景 在 張齡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齡爸推薦的好文章,也希望分享給大家:父母能給孩子一輩子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格、正確的三觀!
(轉貼自line不知名文章來源,不具版權)
———————————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是我們這一年代熟悉的作家。他女兒許燕吉的故事既真又感人。
(落花生的女兒 )
---梁淑珍 撰文
「不相信愛情,不談戀愛,結婚三十多年不生孩子,做一對合作夫妻。我生活在動盪的歲月,被時代的浪潮從高山捲入海底:國家幹部變成了鐵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給了目不識丁的老農,其間的艱辛曲折、酸甜苦辣,稱得上傳奇⋯。」
這是許燕吉女士在回憶錄《我是落花生的女兒》一書中的一段話,直白地總結了自己可泣的人生,她以近百年的人生體驗,
告訴你一個真實得近乎殘酷的 20 世紀中國史。同時也讓讀者窺視了中國共產黨文革時代 至暗的時刻,而許燕吉就是那個激盪時代的縮影。
許燕吉祖父~許南英中過舉人,派至台灣當官,父親~許地山生於台灣台南。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許地山隨家人遷回福建龍溪落籍。
1917 年考入燕京大學,五四運動時辦 「新社會」刊物。畢業後先至英國牛津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 文及佛學。
後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敎史。1927 年起任教於燕京大學,並在北京和 清華大學授課。
許地山一生創作,以閩、台、粤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他有一篇很出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作者筆名也是「落花生」,入選了小學國語課本。
這篇《落花生》文章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論花生 」而寫,是一幅令人神往、充滿著溫馨的闔家歡樂圖;這裏有母親的慈愛、嚴父的期盼、兄姊弟的手足之情,真實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這篇文章陪伴了台海兩岸幾代人的成長:
《落花生》許地山 著
我們家的後院有半畝空地,母親説:「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
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没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説:「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
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説:「你們愛吃花生麼?」我們爭著回答:「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説出來?」姊姊説:「花生的 味兒美。」哥哥説:「花生可以榨油。」我説:「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 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説:「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用。」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説:「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文章主旨由「我」領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在土中,以 自己的「犠牲」而使自己有用。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提醒我們看到樹上漂亮的果實,也要看看下面那些不甚好看的根。
許燕吉曾有過幸福快樂的童年。1933 年生於北京故取名「燕」,「吉」沖晦氣也。
1935 年,許地山受胡適推薦,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是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恩師。那時候許燕吉三歲, 一家人在香港,生活很優渥,住在一幢兩層小樓上,一樓租給英國人做生意,家裏有一部轎車,父親不會開車,車子都是母親開的。這樣的生活在一個戰亂的時代,雖然美好,但也難以持久。
1941 年,許地山因心臟病不幸猝死。在香港大學為他舉行的葬禮,宋慶齢第一個送來了花圈,那時許燕吉才八歲。
接著而來災禍不斷,日本人佔據了香港。母親帶著一家人逃亡, 一路輾轉廣西、貴州、四川,最後才逃至南京。許燕吉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幇助下,進入南京明德女中就讀,哥哥周仲苓就讀弘光中學。哥哥姓周,是從母姓,因外公家無男丁。
1950 年代初,許燕吉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上大二那年,和同學吳富融談上了戀愛。經過黨組織同意後,兩人於 1955 年畢業後結婚,許燕吉也順利地分配到了工作。這對許 燕吉來説,是個好的開端;書讀完了,人也嫁了,工作也有了。
不幸,1958 年,共產黨在全中國如雪崩似的,展開了反右運動,許燕吉被打為右派,開除公職。
那時許多人都莫名其妙地被扯上了右派的關係,尤其像許燕吉這種「多嘴」的人,她心直口快是出於父親的性格。「我父親如果活到現在,也肯定沒好日子過。⋯要麽,他閉嘴;要麼,蹲監獄!」
許燕吉被逮捕時,她已懷有身孕。肚子裏的孩子還未出生,就胎死腹中,得知是一個女孩,許燕吉想看一眼,但醫生勸她別看,以免留下陰影。「假如當時知道:她是我唯一的孩子,無 論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因為此後她這一生,再也沒生下過孩子了。
同年,許燕吉被判有期 6 年,管制 5 年。入獄後兩個月,許燕吉收到一張夫婿吳富融的訴狀紙,訴吿目的是離婚。短短一年,經歷入獄,孩子夭折,丈夫提出離婚,彷彿人生所有的苦難,都一次劈頭蓋臉向許燕吉砸來,毫無準備,就跌入了萬丈深淵。
第二天,許燕吉一字一淚寫了一封長信給吳富融,求他念惜夫妻三年來感情融洽,不要跟她離婚,倘若他日出獄,她會用一生來報答他。
人生到了最艱難的時候,怎樣都是求人。「我就像個無助的溺水者,救助爛泥塘邊的一棵小草,想挽回還有溫度的愛情,想留住和社會 的聯繫⋯」判決下來,離婚核准。
60 年初,大飢荒吞噬了整個中國大陸,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許燕吉曾對著一塊發黑有毒的紅薯,瞪了五分鐘,難以下口,後來還是吃了。
在獄中,許燕吉與妓女做朋友,她也認為 殺人犯不是那麼壞。
1969 結束了長達 11 年的監獄生涯,接著中蘇「珍寶島」事件爆發,全國進入戰備狀態。許燕吉被疏散到河北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裏。她拼命幹著又苦又累的農活,卻依然無法果腹。
她實在撐不下去了,決定千里尋兄,投奔了 17 年未見的哥哥。周仲苓在陝西眉縣馬場工作, 同樣被管制,已經 40 多歲了,仍是獨身。自顧不暇,想幫妹妹卻有心無力。為了討口飯吃,許燕吉最後聽從哥哥的建議~「嫁人」,因為那是唯一的活路!
村裡聽説有個外地姑娘要嫁人,村裏的光棍都跑來相親,後來知道背景有問題,全都嚇跑了。只剩下個大許燕吉十歲,目不識丁,叫魏兆慶的農夫,家裡還有一個九歲的兒子。
婚前,兩人有段談判對話:
「我成分不好,嫁到你家,你兒子將來參軍招工都有麻煩,希望你慎重考慮⋯」
「參軍招工不重要,我就這麼一個兒子,我還指望他留在身邊養老呢!」
「我不會做飯,不會針缐活,你可不要嫌棄。」
「不要緊,你只要照顧好兒子就行!」
「你蹲著吃飯,我得坐著吃飯,你可別叫我跟你一樣蹲著吃。」
許燕吉出嫁前,哥哥周仲苓極其煎熬;他無法想像妹妹一個讀過大學的知識份子,要嫁給一個目不識丁的老農。「生活在我們那個年代的人,説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歷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黏都黏不起來。」
向來不喜歡哭泣的許燕吉,承認在嫁魏兆慶前夕,她流下了眼淚!也許在許燕吉心中,她要吶喊:「為什麼時光不能停留在那一天,爸爸不要走!我也永遠不要長大⋯。」
就這樣子,在魏兆慶旱煙袋的烤味中,許燕吉成了黃土高原上道道地地的農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許燕吉形容她的人生命運如「擰麻花」;「本來兩條平順的麵粉條卻被扭曲 放下油鍋,我看見的處處都是悲劇,所感的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為這就是命運!」
魏兆慶有什麼好吃的總是留給她,許燕吉又把好吃的悄悄地塞給了孩子,後來孩子也願意喊她「媽媽」。1978 年,兒子魏忠科剛上高中,老師批改他的作業時,發現他的英語底子不簡單,一問之下,知道是媽媽敎的。老師意識到農村不可能會有懂英語的農婦,若有的話,肯定是知識份子。於是申報上級,1979 年,許燕吉在嫁給魏老八年後被平反。
1981 還職南京,許燕吉身份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留在鄉下的丈夫成了親朋好友討論的對象。大家催促她趕緊結束這場荒謬的婚姻。「給他一筆錢,離了吧!」幾個月後 ,許燕吉回陝西,村子裏的人以為她回來辦離婚。沒想到她卻拉著魏老頭來到了南京,辦了 戶口。
一個是名人,忙著接客;一個則喜歡蹲在馬路邊,抽著旱烟,看著汽車跑來跑去。許燕吉認為:我們文化水平有高低,而人格標準是一致的。我當初被踹了一腳,現在我不能傷他的心啊!兒子魏忠科大學畢業,成家之後,也到南京媽媽處落籍。許燕吉説:我的家庭是我努力經營,爭取來的。
許燕吉幫魏老找了個傳達室的工作,一個星期不到,因為不識字,無法幹下去,只好回家裏蹲。許燕吉也不在意,後來又幫他在農科會,找到一份養羊的工作,魏兆慶養了一百多隻肥羊,有多開心就不提了!
這對真情風雨三十多年的老夫妻,晚年時,你為我打水,我為你穿衣,平淡中流露著關愛。
2004 年,許燕吉的大學同學召集畢業 50 周年同學會。為了避免前夫吳富融怕見她的尷尬場面,她還特意打電話給吳富融:「有聚會你就來,不要躲著我,別人還以為我給你壓力。」吳富融出席了同學會,贈送同學們自己出版的詩集,也給許燕吉送了一本,扉頁上寫著:「許燕吉老同學指正」許燕吉當場在紙上,回了一首小詩:
五十流年似水,
萬千恩怨已灰。
萍聚何需多諱,
鳥散音影無回。
2006 年,魏兆慶過世,許燕吉開始拿起筆來,細敍滄桑,記數流年;寫下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兒》,這是一本沒有「王公將相」,也沒有「英雄美人」,更沒有「春秋大義」的書;卻是一 本令人唏噓不已,刻骨銘心的回憶録。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飄零史;為一個民族百年史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注腳。
許燕吉曾説:「父親養育我只有八年,而他給我的精神財富,讓我享用終身。」許燕吉 81 歲生日那天,平靜安祥地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遵照她的意願,後事從簡,遺體捐贈醫學。她用自己最後的一份力量,再次堅守父親的教導,發輝「落花生」精神:要做個有用的人。
文革時,紅衛兵迫害善良,摧殘人性,誅殺千萬,造成許燕吉坎坎坷坷的一生。可貴的是:她並沒有把她經歷的痛苦,變成摧殘自己的枷鎖;反而把她一生的苦楚,變成了一種「財富」;勇敢地向世人宣告:共產黨的階級鬥爭不可以在中國社會再次發生!
謹藉此文,向許燕吉女士,致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