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AlphaGo:人工智慧帶來的軍事革命已悄然展開
王臻明 29 Jan, 2021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已注定將全面改變人類世界,這幾乎無庸置疑。想當然耳,這也會影響到軍事領域。事實上,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雖然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出現具備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士兵,但許多無人載具早已經在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還有更多外界看不到的地方,都因為人工智慧,而開始出現巨大的變革,未來勢必引發新一波的軍事革命。
舉例來說,人工智慧最令人震驚的,是已經能稱霸棋檀,AlphaGo打遍天下無敵手。而美國軍方正利用類似的技術,嘗試發展一套名為GameBreaker的人工智慧系統,來輔助各級指揮官。這套系統利用電腦兵棋模擬的方式,經由機器學習來訓練出最優秀的戰場決策能力,提供各種狀況下的最佳戰術,讓指揮官選擇。等於是參加圍棋比賽時,旁邊有AlphaGo幫忙作弊一樣,這將讓美軍的每一個指揮官,都變成能征善戰的沙場老將。
戰場資訊解讀模式的改變
將人工智慧結合電腦兵棋模擬,不只可以發展輔助決策系統,還能用來分析敵我雙方的缺點,因為電腦的快速運算能力,能同時處理極多的資訊,這是傳統人腦所無法負荷的。今日戰場越來越複雜,各種戰場訊息透過資料鏈、太空衛星或情報系統傳入指揮中心後,常常呈現資訊爆炸的情況。這在二戰時就已經開始出現,在今日的戰爭中變得更為明顯,現在的問題早已變成部隊不缺乏偵察能力,卻難以處理龐大的資訊量。
這是資訊時代的特點,也讓大數據的處理成為最熱門的技術。軍事領域的大數據更為複雜,而且常具備作戰時效性,一旦花費太久的時間處理,再珍貴的情報也會變得一文不值。使用人工智慧來處理大數據,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雖然目前還在起步的階段,但這種技術已逐漸被運用於各個層面。美國軍方也計畫將人工智慧用於資料鏈的後端處理上,以快速分析龐大的資訊,即時過濾出對作戰有用的重要關鍵情報。
人工智慧結合資料鏈,用來分析各種情報,再結合電腦兵棋系統,訓練戰場輔助決策系統,等於大幅減輕了指揮官與作戰幕僚的工作量。也讓作戰指揮體系的運作速度,從過去以天計,或以小時計,變成以分計,甚至以秒計。更重要的是,這種人工智慧系統,未來還能以分散部署的方式,用來協助第一線的作戰人員,如工作量最大的戰機飛行員。
戰機飛行員必需即時接收各種資訊,操作精密電子儀器,決定飛行路線或所採用的戰術,進行空對空作戰或對地攻擊。這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飛行員,甚至還有天份的因素在內。在戰機越來越複雜以後,飛行員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有一段時間F-4、F-14等戰機都採用雙飛行員的設計,以減輕飛行員的負擔。一直要到現代化的航電系統成熟後,才改變了這種情勢。但恢復成一人操控的飛行員,接下來卻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除了戰場變得更複雜與危險外,還出現了無人機。
無人機雖然是標榜無人操作,不過真正運作時,是用遙控或預先規劃路線的方式來控制。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就是即時反應的能力差,用於偵察或對地打擊任務時,還能勉強應付,若想要進行空對空作戰,或配合傳統戰機進行各種複雜的空中任務,就顯得有點力有未逮。這當中所缺乏的關鍵能力,除了遙控會有延遲,還有傳統戰機上的飛行員,要指揮這些無人機,必需要處理更龐大的資訊,做出更複雜的決策,這已超出一般人類飛行員的能力負荷。
因此目前各國紛紛在研發、最為熱門的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其實包含了兩大關鍵部份。一是以人工智慧結合無人機,讓無人機可以自行判斷當前的情況,做出反應,保護傳統載人戰機,並協助執行各種任務。二是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戰機座艙的操作介面中,以協助飛行員處理資訊並進行決策,好指揮這些忠誠僚機。一旦無人機不再需要透過遙控或預先規劃路線來控制,也代表無人機的運用將更有彈性,讓傳統載人戰機的角色大幅改變。
後勤補給型態的變革
人工智慧結合無人載具,可以說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研發方向,除了最早出現的無人機以外,正在快速發展的還有無人船、無人潛艇與無人車等。這些無人載具目前多數用於偵察、巡邏或探測等工作,而未來勢必會像無人機一樣,開始配備武器系統,直接參與戰鬥。這除了可以大幅減輕第一線戰鬥部隊的風險與負擔,更重要的一點,是將會全面改寫部隊的後勤支援方式,進而改變戰場的遊戲規則。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能力一直以來,都是決定戰場勝負的重要關鍵之一。但後勤補給的工作,不只枯燥、繁雜又耗費人力,還往往是最被忽視的一環。也因此無人載具與人工智慧技術開始發展後,現階段被認為最有潛力的方向,並不是直接用於戰鬥之中,而是後勤補給的領域,希望能取代傳統人力,來完成這些工作。就以無人地面載具(UGV)來說,現在發展最快的就是無人卡車,與俗稱機械驢子的多功能無人載具。
無人卡車使用的是現在非常熱門的智慧輔助駕駛技術,這主要包括了自動跟車模式(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ACC)與車道維持,再加上能閃避障礙與敵人攻擊的偵測與判斷系統。除了可依事先規劃的路線全自動行駛外,未來最有可能的運用方式,是自動跟隨在有裝甲防護的前導車輛後方前進。這樣只需要一組駕駛,就可以操控一整列運補車隊,不止將大幅減輕人力需求,也能降低戰場上的風險。
至於機械驢子並不是真的長得像機械動物,雖然也有類似的系統出現,但目前各國所研發的多功能無人載具,大都採用輪型或履帶系統。最主的功能是可以自動跟隨步兵在各種崎嶇地形前進,可馱運武器彈藥、飲水食物、電池與各種作戰物資,在緊急時還能將傷患自動運回野戰醫院,或自行往返於前線與後方之間,執行作戰補給任務。這除了可以大幅增強士兵的持續作戰能力,也讓部隊在推進時,不必再受到補給線的限制。
過去的傳統部隊架構,有一大部份的人力,要負責情報分析、作戰計畫、後勤補給。人工智慧技術將改變這種情況,讓絕大多數的士兵成為作戰人員。同樣規模的部隊,能實際參與作戰任務的人員,將大幅增加,也因此讓部隊的戰力倍增。再加上情報的快速分析,卓越穩定的戰術選擇,不受天候影響的全自動補給系統,不怕傷亡又可以冒險執行危險任務的各式無人載具。說人工智慧將全面改變傳統部隊的形態並不為過。
可能多數人想像中的人工智慧,仍是手持雷射槍的機器人。這樣的武器或許在五十年後才會出現,今日的人工智慧技術雖然還沒進步到這種地步,不過卻已經勾勒出來未來的戰場形態,並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台灣在改採全募兵制以後,人力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特別是台灣的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更值得國軍好好思考,如何以科技來釋放人力,在部隊的員額受到限制下,快速強化整體戰力。
人工智慧將是接下來的另一項明星產業,又完全建立在電子晶片上,讓台灣擁有絕對的優勢,政府也已多次宣誓將進軍人工智慧領域。以敵為師,中國特別擅長以軍民合用的方式,來發展關鍵的軍事科技,同時搶占民間市場與強化部隊戰力。台灣在國防預算有限下,也應該考慮如何利用現有的政府資源,在推動民間產業發展時,一併運用於國防領域,以創造雙贏的結果。
附圖:美軍MQ-9無人機。 圖/美國空軍
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圖/美國空軍
波音公司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 圖/波音官網
美軍在伊拉克曾以無人車進行路障排除任務。 圖/取自DVDIS網站
澳大利亞陸軍試用無人地面載具(UGV)。 圖/取自Asian Military Review
影片:https://youtu.be/pwbLO81faGc
資料來源: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873/5213045?fbclid=IwAR1UsXBkDSc4116WrD7D0rqc8mhfkCK4F2_0cWoF1j-CtrsAd1Byoe0_gKw
現代五項雷射槍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第一集到2019的《玩具總動員4》,中間已經經過整整24個年頭,當年剛出生的小寶寶,今年也都快25歲了。從第一集的胡迪、巴斯光年、彈頭先生、膽小暴龍開始,每集都有令人驚喜的新玩具。
到了《玩具4》,更是有卡蹦公爵、鴨霸、兔崽子、和可愛的吱吱妹。另外,重新登場的寶貝(Bo Peep)真是太酷了,是我最愛的角色,她也重新為玩具定義「遺棄」的意義。下面前三項新玩具,準備一一收集:
1.
寶貝
Bo Peep
雖然寶貝在《玩具》的前兩集都曾出現過,但是今年《玩具4》的寶貝,已經與前幾集的寶貝完全不同、判若兩人了。若說21世紀是電影世界的女力覺醒,寶貝肯定是其中一代表。連自以為是玩具班長又英雄主義的胡迪(Woody),跟寶貝在一起時,也只能算是個任性生事的老跟班。
寶貝的19世紀蓬蓬洋裝,真是百搭百變。非常喜歡寶貝把洋裝改成斗篷式的褲裝,非常果決俐落。
寶貝由原本的造型,也就是19世紀的淑女(lady),因為多年在外冒險的經驗,而轉變成為一位當代的拓荒女牛仔——豢養一匹馬(其實是三頭羊),開著一輛捍馬越野車(其實是臭鼬拼裝車),有個代表英雄事蹟的傷疤(斷掉的手),隨身攜帶武器(其實是牧羊人的拐杖),也有個隨身攜帶的牛仔繩索(其實是軟橡膠手掌玩具)。
兩種形象差距足足有兩個世紀之久,讓寶貝儼然成為近代女力歷史的轉變象徵——由「在室的溫婉淑女」進化成為「無懼在外又熱衷冒險的現代女悍將」。寶貝真是《玩具4》最讓人驚艷的新角色。
2.
鴨霸和兔崽子
Ducky and Bunny
鴨霸跟兔崽子是巴斯光年在遊樂園的「霹靂槍射玩具」意外相遇的新朋友,兩隻總是充滿奇異幻想的絨毛玩具。妙的是,塞滿棉花的軟綿綿玩具,滿腦子裝的都是暴力幻想,甚至還以為自己的眼睛裝有雷射槍。此外,大家一定想不到,幫鴨霸配音的人,竟是《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和《我們》(Us, 2019)的名導喬登皮爾(Jorden Peel)。
3.
卡蹦公爵
Duke Caboom
由基努李維配音的卡蹦公爵是《玩具4》的另一個焦點,加拿大最強悍機靈又極速重機公爵,內心卻像個藏有黑洞的小男孩。在《玩具》系列電影,曾經有幾個玩具是因為孩子的失望與冷漠而感到內心受傷(像是第一集的巴斯光年),卡蹦,就是其中一位。但是,能夠挽救自己信心的,仍舊是自己,於是,故事最後卡蹦那精彩的煙火一躍,讓卡蹦重新拾回信心,也找到自己的價值。
4.
叉奇
Forky
叉奇應該是很多小朋友在幼稚園都曾經做過的小玩具。叉奇的大小眼睛,歪歪扭扭的手跟五官,還有來自餐後丟棄的叉子跟竹棒,都代表無用與垃圾,但是,卻是邦妮最心愛的寶貝。可見,並非外表決定一切。至於叉奇,不用買,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做一隻。
5.
蓋比蓋比
Gaby Gaby
蓋比跟胡迪一樣,都是50年代的線控玩具——以拉線控制聲音盒製造說話聲。不過,蓋比出生時的音樂盒即有瑕疵,於是聲音不可愛,也一直得不到孩子的疼愛,而住在古董店超過60年(真是宛若無間道的恐怖人生)。故事剛開始,蓋比看似是個可怕的反派,但是到了劇末,蓋比的身世直叫人同情也心疼。
6.
吱吱妹
Giggle McDimples
吱吱妹是寶貝的好朋友,住在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玩具公寓裡。吱吱妹蹦蹦跳跳手腳俐落,是寶貝在外面世界冒險的好夥伴,兩人共騎一輛臭鼬車,無阻穿梭在公園人群間。機靈的吱吱妹有好多小點子,無法理解寶貝幹嘛一直幫著那位笨拙礙事的胡迪。
7.
喵星人
《玩具總動員4》完全與時俱進,21世紀的地球人,已經受到喵星人大舉進攻,傻傻地早已成奴。於是,在《玩具4》的古董店裡,也有隻喵星人,不只會把絨毛玩具扯爛,也會追咬蹦蹦跳跳的吱吱妹和卡蹦公爵。喵星人不用買,領養就有了。
。。。。。。
這篇重點就清楚多了吧。XD
關於《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是個找愛的故事,轉台到下面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ximilusee/posts/2335082870082052
#升級版的Yahoo懶人卡
#Yahoo懶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