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 不管處境是怎麼樣,大多數人都有權利自己要活得更好更快樂。
🔺到底什麼是快樂呢?
快樂可以是點一份快樂兒童餐、在酒吧品嚐一杯酒、可以是看一場電影、可以是達成自己預期設定的目標,又或者早起衝浪時,乘浪飛翔。
🔺但如果說快樂是一輩子存在的狀態呢?
✨從前哲學家有兩種看法
👉🏽快樂是客觀的,能被旁觀或者歷史學家查知或者評價,這可能代表擁有健康、長壽或者溫暖的家庭,又或者是沒有財務問題或者其他憂慮的問題。
客觀的快樂指數或者稱為「安康」指數,各國政府用來評估人民是否快樂的研究,聯合國從2013年開始把每年3月20定為「國際幸福日」,希望可以終結貧窮、減少社會不公平、保護地球,以促進這些可評量的快樂。
👉🏽快樂是主觀的,快樂也許不像「安康」而是更接近「滿足」或者「幸福」,如果用這個定義來看沒有旁觀者可以知道某人到底快不快樂,即使外表活潑自在,但內心也可能極度憂鬱;表面上平靜無波,也可能發自內心感到喜悅或感動。
現代思想家所謂主觀的快樂之一切層面,包括「自我實現」「找到意義」在人生中「發揮創造力」並且達到「心流」或是「正向情緒」。
🔺那如果我們再假設快樂是一種主觀的情緒感受呢?
✨哲學家從三個不同的方向來探討主觀的快樂。
👉🏽第一種方法是心理學與精神分析醫學有關。
認為快樂就是憂鬱的相反。某些東方哲學家認為,這種情緒狀態可以藉由冥想之類的技巧來培養;西方哲學家猜測這可能跟他天生高含量的血清素有關,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目前研究猜測它是維持情緒平衡的關鍵。
👉🏽第二種方法是「量化快樂主義」或「快樂主義|hedonism」
他們主張快樂是人生,花在自我享受、體驗樂趣、感覺開心或者喜悅的整體份量來決定,而「快樂自我主義」,主張每個人都應該盡快、盡可能體驗身體和感官上的樂趣,無需顧慮後果。
👉🏽第三種方法「慎思快樂主義 」| prudential hedonism」或質化快樂主義,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方式
愉悅或者快樂是具有不同的層次和類型的,我們跟動物一樣享受身體的愉悅,像是我們可以從飲食或者性愛中得到快樂,這屬於「較低層次」;然而心理上的愉悅,可能從藝術裡、知性的討論、理想的交流,或者藉由某些善行中得到的愉悅,則是「較高層次」,也許更有價值。
🔺我在想也許有一天,人類將會選擇明確而持續的模擬愉悅感,而不是踏入充滿風險的生活體驗,但現在也許還不是時候。
亞里斯多德認為,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來自行為舉止、互動交流以及人生方向,體會到成就感與滿足感,而追求個人主觀認知的快樂,是每個人獨有而重要的責任,這也是一份人生中的大禮,不管處境是怎麼樣,大多數人都有權利自己要活得更好更快樂。
🔺你/妳的快樂又是什麼呢?
很歡迎你的留言或者私訊,也許你的答案也可以給其他人更多的啟發。
參考書籍:Aristotle‘s Way
=============================
❇️如果你喜歡分享的內容❇️
➡️可以追蹤IG @m_ssc
➡️按愛心❤️並且收藏
➡️分享文章並且標記我
.
.
.
#快樂 #幸福 #哲學 #快樂主義 #慎思 #慎思快樂主義 #質化快樂主義 #禮物 #正念 #內觀 #冥想 #觀照 #抱石 #攀岩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2.28大抓捕,受迫害者之一是來自美國的人權律師John Clancey關尚義,他到警署報到時,手上拿著一本書《Humankind:A Hopeful History》,作者是荷蘭年輕歷史學者Rutger Bregman ,他被譽為當今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前作《Utopia for ...
現代思想家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現代思想家 在 HOLA 特力和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難得偷閒的午後,手沖專屬一個人的咖啡,
一個人沉澱、一個人看書,設計專屬自我美好時間
不僅是丹麥PO:的理念,更是對自我內心深處的想念✨
來自丹麥設計師Frank Kerdell的品牌 #PO_Selected
一人杯採用0.03mm細密不鏽鋼濾網,免用咖啡濾紙
只需將研磨咖啡粉依指示刻度放入,緩慢注熱水燜泡
漂亮透明杯身為高硼矽玻璃,能耐冷熱瞬間溫差120度
另有一人茶杯款式,好看又安心
丹麥PO:研磨過濾咖啡玻璃杯350ml 2.0 (黑+紅, 黑+綠)
丹麥PO:泡茶玻璃杯350ml 2.0 (黑+藍, 黑+灰)
實體門市搶先推出,9/30前滿3千再送3百券 >>https://bit.ly/2DBHqMA
#同場加映
筷套一秒變筷架,外出用餐更方便
304不鏽鋼筷子、湯匙能安心入口
外型輕巧便攜,放口袋即可隨行
丹麥PO:不鏽鋼筷子湯匙隨身組 (粉, 綠)同步引進
#來自後現代思想家Edward_de_Bono的思維PO:
#打破常規_才能讓設計與功能更創新
#不想再買貴貴又不好喝的咖啡
#自己沖也可以簡單又香醇
現代思想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2.28大抓捕,受迫害者之一是來自美國的人權律師John Clancey關尚義,他到警署報到時,手上拿著一本書《Humankind:A Hopeful History》,作者是荷蘭年輕歷史學者Rutger Bregman ,他被譽為當今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前作《Utopia for Realists: How We Can Build the Ideal World》認為大家不要再埋怨世界各種不平等,要建立理想世界,有三個政策支柱:基本收入保障、十五小時工作周及開放邊境公民自由流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生活。
關尚義手上拿着那本《Humankind:A Hopeful History》,在香港黑暗時代,有其獨特意義。作者認為綜觀古今中外,各門各派,心理學家、哲學家、古代哲人與啟蒙思想家的想法,大相逕庭,互相批評,但他們不約而同地存在一點共識,就是「人性本惡」。西方世界的思想家由馬基維利到霍布斯、佛洛伊德,他們對性惡論均深信不疑。人們相信自己的天性是「惡」,因此才需要政府管理,制訂無數法律條文去監督,這塑造了我們的現代生活。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05/O5KI7OEGZ5D4JMEMLC7YC6LCQ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民主派 #47人提堂 #關尚義 #228大抓捕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現代思想家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聽過莊子的「逍遙遊」嗎?
老莊是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道家思想家
主張的與傳統儒家,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不同
更強調順應自然、內在自然、反應自然!!
看得到許多和宇宙天地萬物
對齊的人生哲學
(若我是古代人,無疑會是個道家思想家XD)
所以今天要來介紹:
我看完台大美女教授 @蔡壁銘
老師的書「#正是時候讀莊子」
歸納的莊子4大逍遙哲學!!!
讓你透過一支影片吸收古人的日月精華
知道在汲汲營營的現代,如何成為自然自在的人?
-
[好書推薦] 正是時候讀莊子
https://reurl.cc/R1KaK6
.
.
❗️影片目錄❗️
00:00 你要看下去的理由
01:41 莊子教會我的第1件事
02:50 莊子教會我的第2件事
04:23 莊子教會我的第3件事
05:52 莊子教會我的第4件事
立即分享給朋友,一起展開逍遙無比的人生吧!
喜歡影片,別忘了幫我按讚/訂閱/開小鈴鐺~
=================
❗️上一部精彩影片❗️
‣‣「我後來發現可以在乎他人,但不要過分重視。」一起撕掉標籤,重新做回自己
:https://reurl.cc/XkvaqM
‣‣瑜珈助於身心靈平衡?學習瑜珈的5大好處:https://reurl.cc/VXymN6
===================
追蹤艾波外出中:
✓IG帳號:https://reurl.cc/O17pv3
✓FB粉專:https://reurl.cc/0zbgrb
✓個人出書【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 https://www1.gamepark.com.tw/2enJ1
===================
👍線上課程推薦💪
► YouTube金牌運營秘訣
教你如何快速打造YT頻道:https://bit.ly/33HThTi
(含$200USD優惠+網頁下方有70分鐘免費課程)
#莊子 #逍遙遊 #消遙 #蔡璧名 #齊物 #自然 #自在 #成功
#舒服 #老子 #古人 #哲學 #思想 #平衡 #做自己 #聰明 #台大
#放鬆 #愛 #愛自己 #憂鬱 #害怕 #療癒 #宇宙 #自我成長
#焦慮 #恐懼 #快樂 #自我成長 #知識 #智慧 #老莊 #道家
#相信自己 #正向思考 #吸引力法則 #學習 #成長 #自我激勵
現代思想家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p050 - 商科金融名校 日本一橋大學:Rebecca Ding⠀
#一橋大學⠀#交流協會獎學金 #台日友好⠀
⠀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
因為中華民國和日本沒有邦交,所以是稱作交流協會的大使館、⠀
實質上是處理台日民間交流以及官方授權辦理的領事業務⠀
很久以前到日本還需要辦理觀光簽證的時候人聲鼎沸,⠀
現在則大多在4月和10月的時候會排滿辦理打工度假簽證的年輕人⠀
而一般大眾所不知道的是⠀
交流協會還有獎學金可以申請!⠀
.⠀
今天邀請到 Rebecca Ding⠀
Rebecca就是成功的申請了交流協會的獎學金⠀
現在在一橋大學攻讀經營管理⠀
.⠀
希望今天能請Rebecca來和大家分享當初申請交流協會獎學金的過程和條件⠀
以及介紹一下一橋大學、由日本近代重要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萬元日幣上的那位以及「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和「日本現代教育之父」森有禮起頭、日本最古老的社會科學系大學。⠀
經歷:⠀
- 日本 一橋大學 攻讀經營管理系⠀
- 台灣 台科大應用外語系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Homepage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小額贊助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