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湖路608巷25弄道路裂縫改善案 】
1. 明湖路608巷25弄道路,為改善道路老舊問題,約於2年前已重新鋪設柏油路面。
2. 但龜裂問題未因重新鋪設柏油而改善,反而以筆直狀蔓延長達100公尺,高低落差明顯,外側邊坡大面積淘空,護欄分離路面,表示下方山坡已有不正常之移動現象。
3. 若大雨來襲或地震發生,恐有崩塌危害居民生命財產情況之虞。
為避免情況繼續惡化,修睿於本屆第3次定期會即提案「明湖路608巷25弄道路裂縫改善案」 ,希望由專業人員至現場評估相關預防與改善措施。
目前市府已委請工程技術顧問公司於現場勘測,除護欄損壞、巷弄鋪面有緃向裂縫外,25弄最低處疑似有位移現象;昨天已由承包商於現場辦理局部補強修復,維護人民居住安全。
感謝市府單位協力。
#第10屆第3次定期會提案
#南區KEEPGOI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詹天佑 Jeme Tien Yow故居紀念館座落在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亦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佈置的...
現場勘測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考古工作不只是只有沙、土與人骨,今日的科技工作更是與科技密切結合。
這篇來自【Tech News科技新報】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考古學如何結合最新的科技,也讓我們用新的角度與方法和過去的歷史衝新相遇。
-\-\-\-\-\-\-\-\-\-\-\-\-\-\-\-\-\-\-\-\-\-\-\-\-\-\-\-\-\-\-\-\-\-\-\-\-\-\-\-\-\-\-\-\-\-\-\-\-\-\
最近科羅拉州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考古學教授 Chris Fisher 和 Steve Leisz 提出一項計畫,透過光學雷達掃描整個地球的陸地,保存世界歷史文化、地質環境紀錄,還能幫助人類應付氣候危機。
兩位考古學家創建的光學雷達掃描專案叫「地球檔案館」(The Earth Archive),使用搭載在飛機上的光學雷達掃描技術,光學雷達在空中向地面發射極快的光學脈衝,根據反射情況算出地形地貌,構建出測量區域的 3D 地圖。
過去幾年,光學雷達技術已幫助考古學家發現多座歷史遺跡。2016 年考古學家透過光學雷達在柬埔寨一座叢林發現數百年前高棉王國的城市遺跡。
在柬埔寨現場勘測 14 年的考古學家 Shaun Mackey 指出,引入光學雷達前,精確地面勘探遺跡需要花費數年到數十年不等,光學雷達可穿過覆蓋的層層植被,直接看清地貌。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technews.tw/…/…/the-earth-archive-lidar-scan-earth/…
現場勘測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川樂山大佛“體檢”後重新開放
開鑿于唐代的樂山大佛,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由于所處山體是質地較軟的紅砂岩,保護難度極大,新中國成立之後,樂山大佛已進行了9次較大規模的修繕工作。
2018年10月8日,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現場勘測工作啓動。在經歷175天“閉關體檢”後,于今年3月底全面完成幷拆除脚手架,樂山大佛終于“整裝歸來”! #這裏是中國
更多央視新聞請點擊:https://goo.gl/18rQ6o
現場勘測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詹天佑 Jeme Tien Yow故居紀念館座落在廣州市荔灣區恩甯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亦是普通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樣,加上詹天佑出世時家境一般,因此修復中也強調了西關普通家庭的樸素和靜穆。陳設是參照一張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的舊玻璃底片來佈置的,擺放有八仙檯、茶几凳、睡椅等老傢俱,並用屏風把廳堂和睡房隔開。一側牆上還懸掛著一副對聯,上寫“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這是詹天佑的故友給他的語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寫照。在紀念館的旁邊,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學,一個綠色小花園將故居和學校連接在一起,花園內建有微型的“人”字鐵路和“八達嶺長城”,這是對“中國鐵路之父”的偉大傑作—京張鐵路的紀念。詹天佑故居紀念館收藏了大量遺物,包括京張鐵路鋼軌、京張鐵路使用的銅鈴、認購鋼料的樣板盒、詹天佑生前用過的畫圖儀器、字帖、墨碟,以及詹天佑自書履歷、袁世凱抄給京張鐵路修路人詹天佑的劄文等模擬檔等。其中,京張鐵路鋼軌上鐫刻的“I.P.K.R.1905”的痕跡還很清晰,I表示皇家、官方的意思;P指北京;K全拼為KALGAN,過去譯為“喀拉幹”(蒙古語),其實就是指現在張家口一帶;R是鐵路的縮寫。這是詹天佑之孫、鐵道部詹天佑紀念館首任館長詹同濟從京張鐵路沿線撿到的,不遠千里送歸祖父的故鄉。
詹天佑(1861―1919),誕生於廣州西關十二甫(原屬南海縣)。他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知識份子、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先驅、舉世聞名的鐵路工程師、我國最早的工程技術學術團體中華工程師學會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12歲時作為首批清代官派留美幼童之一出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歸國後主持過我國京張、川漢、粵漢等鐵路的建設,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鐵路事業。特別是他修築了完全由中國人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顯示了國人的勤勞與智慧,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振奮了民族精神。今天,詹天佑在全國、至全世界仍有著巨大的影響,詹天佑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分別成為中國土木工程專案、中國鐵路建設的最高獎項。2004年,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決定重修十二甫詹天佑故居,同時建立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以讓這曾走出過偉人的故土,展示偉人的風采,並激勵後人努力奮進,博采中外文化之精髓,譜寫振興中華的新篇章。館內有《京張路工》圖籍共183幅圖片,內容十分豐富,大部分圖片屬於京張鐵路修築路段的實景、施工現場、軌道及鐵路沿線的景點,還有幾大鐵路車站竣工的慶祝場面等。圖籍中還出現了貨車、馬車、豬車、平車、碴車及煤車等六七種貨車類型,說明百年前火車技術發展已相當成熟。展覽館史料分為三部分,詹天佑廣州家居及出國留學情況;歸國創業,反映了詹天佑既善於引進和使用外國先進技術、設備,又極力維護國家在鐵路方面主權的事蹟;詹天佑的愛國、敬業精神。故居紀念館旁側小花園內還將塑起一座詹天佑的銅像。
現場勘測 在 B區海底隧道各項現場勘測料月內完成| 新城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城A、B區海底隧道各項 現場勘測 料月內完成. 新城A、B區海底隧道各項 現場勘測 料月內完成. Hoke Wong and 3 others. 1.2K Views. ... <看更多>
現場勘測 在 南方澳大橋坍塌結構工程技師現場勘查20191002 公視晚間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