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夏天的尾巴❤️
好喜歡溪邊喔!溪水冰冰涼涼、太陽照著溪水閃閃發光,大自然的能量真的非常豐富🙏
轉眼就要秋天了,我跟穎盈中醫師首次要把合作多年的中醫瑜珈工作坊轉為線上進行囉!希望能夠把這些受用的經驗不受地域限制的分享給更多朋友😊
《中醫瑜珈-秋季經絡肩頸痠痛照護瑜珈》線上工作坊
— Flow With Katie 凱蒂瑜珈 X 何穎盈中醫師 —
主要講解秋季的經絡:肺大腸經,與練習對應的秋季流動瑜珈序列,能調整過敏與便秘,緩解肩頸痠痛、改善黑眼圈問題。利用中醫概念加上瑜珈體位法,幫自己做穴位按摩,氣血導引,再配合呼吸調息,放鬆肩頸。
順應時節的練習除了可以改善肌肉痠痛,更能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容易感到憂鬱的秋天,會加入敞開心胸的後彎來迎接更多的感恩與分享,例如:Dhanurasana (弓式),Ustrasana(駱駝式)。另外,把更多的專注力帶回你的呼吸日常,工作通常是我們生 活中巨大的壓力來源,尤其越接近年底,無論你是要滿足不切實際的截止日期,管理繁重的工作 量,還是與上司或同事發生衝突,這都可能令人不知所措與不安。感到壓力時,呼吸會變得更淺 更急促,因此,最好能充分調息來減慢呼吸,以使你的思想安靜,提高注意力並減輕焦慮、壓力或躁動。
「課程安排」
經絡放鬆流暢瑜珈
中醫肺經、大腸經穴位經絡講解
輔具肩頸舒緩瑜珈按摩
*課程講解會搭配【當中醫遇上瑜伽】書
「注意事項」
▲需自行準備瑜珈墊、瑜珈磚兩顆
教室可代為訂購寄送,歡迎訊息詢問
*瑜珈磚可用兩本厚書替代
▲歡迎準備筆記本
▲請穿著瑜珈服,或是方便伸展的運動服裝
「課程時間」
2021/09/25(六)15:00-17:30
《課程地點》
線上直播
YOGA VIBES - ONLINE 課的 Zoom 連結
1- Zoom 的連結會在開課6小時前用 email 寄送給報名同學。如果沒有使用過 Zoom,需要自行下載軟體/APP。 建議使用者名稱跟報名時的名字相同,方便老師點名。
2- 上課前 10-15 分鐘,可先測試一下聲音與畫面。請先等待會議主持人召開會議。�
「課程費用」
$2,000/單人 $3,500/雙人報名
⚡️2021年9月20日前早鳥價 :
$1800/單人 $3,200/雙人報名
費用包含:
Katie 老師與穎盈中醫師著作【當中醫遇上瑜伽】 一本
【修復人參平衡水潤面膜】一片
「如何報名」
請先 Facebook 私訊或 E-Mail 告知您的姓名、聯絡電話、Email 以及書本寄送地址。報名後3日內完成課程費用匯款,若3天內無法完成繳費請主動告知,以保留報名名額。E-Mail:hiyogavibes@gmail.com
退費說明:
1) 若報名人數不足或因不可抗力之因素(如天災、颱風…等)取消課程,將會主動通知聯絡,您可選擇退費或將費用延後其他課程時段使用。
2) 若於開課10天前取消者,您可選擇退費或將費用延後其他課程時段使用。開課10天內取消者,恕無法退費、換課,但可請您的親友代為上課,若皆無法前來僅提供上課講義教材。
3) 主動取消課程並選擇退費者,若以轉帳方式退費,須負擔轉帳手續費(將從退款金額中自動扣除),請告知您的銀行名稱代碼、戶名與帳號以便作業。
請訂閱我 YouTube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請追蹤我 FB / IG ►搜尋 flowwithkatie
瑜伽師地論講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上整理一份瑜伽和靜坐的推薦書單,供大家參考。在家有空透過實修與閱讀,讓心靈更充實!
以下只列舉尚未絕版的書籍,因此下面的書通路都還買得到喔!
每一本都很棒,都是我讀過至少三遍的書才推薦給各位。其中也有我去年出版的《瑜伽這檔事》,放在資料的最下面,歡迎各位捧場囉!
———
斯瓦米韋達《瑜伽經白話講解》
個人最推薦的瑜伽經譯注版本,學瑜伽的朋友手邊不能沒有《瑜伽經》,練習多年的朋友更不能不讀!
《三摩地篇》、《行門篇》、《必普提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272?sloc=main_mb
《獨存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228?loc=M_br_60nq68yhb_D_2aabdc_B_1
斯瓦米韋達《哈達瑜伽》
你知道為什麼要練體位法嗎?做這些動作只是為了伸展跟強化肌肉力而已嗎?是否還有其他的目的?該怎麼練體位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想知道的話一定要看這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9879?sloc=main_mb
斯瓦米拉瑪《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絕對不可錯過這本,這本是瑜伽經典,也是瑜伽版真人真事的《哈利波特》,從閱讀中你能從一位真正的瑜伽大師身上學到許多,令人動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163?sloc=main_mb
斯瓦米拉瑪《調息—呼吸的科學》
這是一本講解瑜伽調息法的專書,想知道為何呼吸連結身體與心念?該怎麼練習調息法才正確?為何呼吸在靜坐時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請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8038?loc=M_br_60nq68yhb_D_2aabdc_C_1
斯瓦米拉瑪《冥想》
這本書推薦所有想要練習靜坐的朋友閱讀,從中能學習到靜坐的方法,與呼吸及放鬆練習對於靜坐的重要性,是所有冥想者必讀的經典著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4986?sloc=reprodmb_i_4
斯瓦米韋達《夜行的鳥》
對我而言,這是一本詳盡的工具書,瑜伽實修的法典,完整闡釋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傳承的法脈淵源、入門的靜坐方法、日常修行的注意事項、靜默的真諦,到無上密法、宇宙的生滅,乃至領導統御、人倫關係都收羅在內,完整呈現傳承的智慧精髓。
無論你是想知道更多體位法還是靜坐的義理,都不容錯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1027
斯瓦米拉瑪《王道瑜伽》
帕坦加利《瑜伽經》提到涵蓋身、心、靈層面的王道瑜伽─夜摩、尼夜摩、體式、調息、內攝、專注、禪那、三摩地,可以讓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緒、思想和細微心印,精通之後,將能完全實證「本我」,使個人和宇宙的真實合一。
透過本書淺顯易懂的解說,即使是初學者也能瞭解其中的意涵。目前只接觸過體位法的朋友,如果想更瞭解瑜伽其他的層面,很建議閱讀這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560?sloc=main_mb
斯瓦米韋達《瑜伽修行語錄》
斯瓦米韋達生前將他處於靜默中所湧現的精句,收集為一本小冊,提名為「Sayings」,即是諺語、格言、箴言的意思,作者透過如詩般的文字,帶領讀者領略靜默的美好。
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很適合靜坐前後閱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201?sloc=main_mb
艾揚格《艾揚格的瑜伽聖經》
本書是瑜伽大師艾揚格的經典著作,闡述生命與瑜伽之前的種種連結,裡頭有很多讓人醍醐灌頂的觀點佳言,相當推薦瑜伽練習者研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8803?gclid=CjwKCAjw2ZaGBhBoEiwA8pfP_vcD8C1MvOImD_T7LmfGK1iLTha5iVOtevORfnBMkvYvHSuGPfvGfhoCGQ8QAvD_BwE
艾揚格《瑜伽之樹》
這本是艾揚格在歐洲各國的演講結集,對瑜伽各個層面的練習有相當精闢的解說,非常值得一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2312?sloc=main_mb
馬修·索科洛夫《正念練習:75則日常禪定訓練,幫助你活在當下每一刻》
離開靜坐墊之後,該怎麼在日常生活中靜心呢?疫情肆虐被迫在家不得出門,是練習靜心最好的時機,透過此書分享的種種方式,讓你隨時隨地都能找到靜心的機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3219?gclid=CjwKCAjw2ZaGBhBoEiwA8pfP_rUvqTlNovcc5fUJyKvgiCqU2WXKXcSE5YEmZW7lZFTVcRt0F1f3thoCnRUQAvD_BwE
蘿倫·莫瑞《孩子,我們一起靜心吧》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靜心,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手邊書,無論你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能從中找到最適合的帶領方式,跟孩子們一起享受靜心的美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4789?sloc=main_mb
瑪麗安·蓋茲《孩子,我們一起靜心瑜伽吧》(目前實體書絕版,只有電子書)
這是一套繪本書,透過可愛的插圖引導孩子認識瑜伽,同時也詳細解說每個動作的做法,即是結合工具書的功能,很實用,最適合幼兒一邊閱讀,一邊做瑜伽。
[早安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9833?sloc=ms2_6_mb
[晚安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9834?sloc=ms2_6_mb
張以昕(Phoebe Chang)《瑜伽這檔事》
本人的拙作,台灣第一本瑜伽散文,從自身的練習、生活經驗與在瑜伽教室的教/學體悟中出發,以淺顯易懂、生活化的方式,將瑜伽的精神實踐於生活之中,並分享自印度進修、旅行時的種種感觸;即使從未練習過瑜伽的讀者,也能透過本書了解瑜伽的哲學意涵、心靈探索,一同找回「心」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906?sloc=main_mb
瑜伽師地論講解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前些日子在我的 Youtube 頻道做了一個講解靜坐中會看見光影的直播,直播中我涉及的內容如下:
佛家禪修裡面的禪相(nimitta)現象,佛教中目前帕奧禪師和 Ajhan Brahm是講這禪修法比較出名的出家人。
閉眼後,不少靜坐的人能夠看到如星雲式的黃綠顏色。
我三十多年前,(十多歲時),已經接觸這種看光的禪修法。
走清淨道論的路線,泰國緬甸的就有透過呼吸禪法而看到光光色的飄浮,最後那些光會凝聚成團。
這種禪相的修法,不是每一個禪修者是會看到禪相,一些人可能不是透過視覺禪相入手。有可能是用觸覺禪相。
帕奧禪師和泰國的禪相修法的操作,也有細節上的不同。前者是要看到禪相與專注點重疊後,就開始放棄專注呼吸,而全情的專注在禪相光團之上。後者的做法比較簡單,就禪相出現後,只要穩定的話,就看靜靜看著,讓它放大,大道好像雨傘這麼大時,禪相會有力量把你吸進去禪定。
佛陀的原始經典Sutta裡面是沒有說專注呼吸會看到光的禪修方法。
一般佛教的守呼吸法,會專注在鼻端的呼吸感覺,但長期專注在自己頭部的部位,其實血壓是有可能會上升的,所以要小心,專注力也不要太強。血壓高的人要千萬注意這一點。
丹道的靜坐反而對於把精神不斷擺在鼻端,是有批評的,大體上是不主張死守一個部位。
佛家禪修者如果講關於一些感應或前世時,語氣會變的話,其實這修行者是很重視這些感應或前世的事蹟。
我對帕奧禪修的初禪檢視五禪支,是透過看光點的出現,是有質疑的。因為這不像是原始南傳佛教的做法,有可能是受密宗修行的元素影響。
為甚麼緬甸政府會很小心那些有修 Sanatha(止定)禪法的團體,卻會支持修內觀禪(正念禪)的團體?他們怕修禪定的,會有神通或特異功能,怕他們對政府有影響。而內觀禪則是走解脫路線的,比較不問世間政治。
禪修見光,在生理學上,叫做 Phosphene Effect,在暗中很多人都會看到的,用手指按壓眼球時,也會出現這些光彩的。或者你的眼睛看著一個沒有變化的屏幕,你的眼睛內的細胞就會在長時間沒有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投射出一些光影給自己看。
這在醫學家也叫做 Prisoner Cinema,就是一個囚犯在全暗的房間內,時間一久,就會開始看到很多影像。
歸一清淨法大約就是眼皮輕蓋,視線若有若無的看牛眠之地(即打坐盤腿時,兩膝蓋之間的空間),時間久了眼皮內就會開始看到色彩的變化。他們是認為這是五臟內氣的反映。看的口訣就是沒有情緒的靜看,逐步的看到白色的光彩,之後就把自己和白光結為一體。如果白光當中有雜色,就用吹氣的口訣,把雜色吹走。當中紫色不需要吹走。合一的口訣就是唸『光就是我,我就是光』。合一的過程,光和手腳混為一體,最後全身皆和光結為一體。
靜坐做說見的禪相,原始人的壁畫中,和服用迷幻藥的人,所看到Phosphene Effects是一樣的。
你內心的動靜,與眼皮內所看到的這些光彩的動靜是相應的,你的心越不動,光彩月不動。
藏傳的大圓滿也有看光的修法,有在黑暗中看,或往天空看等等。這種光點一旦見到後,如果你心中動念想要去看,那光點就會飄走。心越不動,就越穩定。
大圓滿的看光,是會發展到看到全宇宙都是,最後這些光彩會逐步回收到一個點上,而全部消失。
在印度教,同樣的做法叫做 Mandala Vidya,看鼻子之下的空間四吋的地方。從那邊開始見光影,光影之後也會出現菩薩天神,這話大圓滿的看光法,很相似。
錫克教的一派也有這個看光法,只不過他們的做法就是有唸咒的。錫克教看光法的咒是Jot Niranjan - Omkar - Rarunkar - Sohang - Sat Nam(青海無上師的派別也是跟錫克教學的)
我也大概的講了法身寺禪定法,在肚臍上一個發光的水晶球,從中唸咒見光。(他們的咒是 Samma Arahan)
另一種的專注力修行,就是讀經,而是要斷字來唸,也不要思考經文的意思,只是心無雜念的一字一字的唸。
其中靜坐中師父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夠觀察你的表情有沒有緊,而把氣聚集在頭部。其中對治的方法,就是讓臉部放鬆,例如把臉部如似笑非笑。
盲人如果是先天盲,靜坐時基本上就看不到光,不過如果是後天盲,有機會看到。
看光是指閉眼見光,不是想像光出來。
清淨道論裡面的宿命通法,就是入定四禪,出定的那刻就發願要追踪自己最早的記憶,一直不斷的追踪到母胎的記憶,然後再追踪的更早的記憶,一世一世的不斷的往過去追踪。(帕奧派別裡面也有人說用這個前世追踪,可以讓自己明白因果緣起,但我對這說法是有保留的。要明白因果緣起,一定要禪定中看到人家的前世故事,才能明白嗎?)
民初時期有一些漢人學了藏傳大圓滿的閉黑關,自己入關後不久就發瘋了。
丹道一個做法是精神輕放鼻樑之外吋許的體外虛空處,從中漸漸的見『性光』。
現在市場上流行七個脈輪的詮釋,是洋人弄出來的。印度的脈輪派別很多,其中一個派別是7個輪的,藏傳很多事用5個輪,這個可能比較傾向於印度比較老舊的派別。7輪配搭情緒和七彩,也是洋人弄出來的。
這視頻中有介紹的書包括:
1)氣功藥餌療法全書(70年代出版的)
2)冥想靜坐瑜伽
3)中華道家修煉學
4)Mandala-Brahmana Upanishad
有興趣看視頻的朋友,可以點擊我在留言區的鏈接,也請大家訂閱我的頻道!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