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波羅的海🌍
Baltic Sea physiography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成員國列表
北歐五國(冰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波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德國、波蘭、俄羅斯、歐盟。
疫情結束後:🥰
你可以一次玩瑞典、芬蘭,以及波海三國
🇪🇪🇱🇻🇱🇹波羅的海三國位於北歐,並且由於靠海,因此與其他歐洲國家交通發達。三國均實行 #議會式民主制。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總統由議會選出,而立陶宛則實行 #半總統制,由普選產性。三國均爲 #歐盟 及 #北約 成員。🇪🇺
國皆宣稱本國恢復1918至1940年間所享的獨立,並且強調冷戰期間 #蘇聯 在當地統治屬非法入侵及吞併。
三國獨立後,各自外交長官與北歐國家的外交長官建立起了個人友情。隨後三國與北歐五國成立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三國均加入 #申根公約 和 #歐元區,屬於高收入經濟體並是較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愛沙尼亞於2011年1月開始使用歐元,拉脫維亞爲2014年1月,立陶宛爲2015年1月。
愛沙尼亞人屬於波羅的海芬蘭人,與鄰國芬蘭的主體民族芬蘭人相近。拉脫維亞人及立陶宛人則屬於印歐語系的波羅的語族。
北方瑞典勢力範圍主要信仰新教路德宗,而南部則納入波蘭勢力範圍信仰天主教,俄羅斯人及其他東斯拉夫少數民族則信仰東正教。
蘇聯期間的俄化政策使大量俄羅斯人及其他操俄語的民族遷居此地,時自今日,當日的移民政策使當地有大量的波羅的海俄羅斯人,尤其在拉脫維亞(四分之一的人口,其首都里加甚至高達一半)及愛沙尼亞(四分之一人口)。由於蘇聯時期的鐵腕政策,當地人 #普遍對俄羅斯積怨頗深,導致今天三國的國家認同 #有強烈親歐洲的傾向。
資料引述:Wikipedia
圖片引用:https://www.eea.europa.eu/data-and-maps/figures/baltic-sea-physiography-depth-distribution-and-main-currents
瑞典芬蘭 北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布林肯訪歐成果初現 中國是背後推手 】
✏️在中國戰狼忙著向歐盟宣戰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歐洲布魯塞爾,拉攏盟友
✏️布林肯向北約承諾共同防衛的決心,還對歐洲盟友喊話,不需要被迫在美中之間選邊站,但可以聯手應對中國經濟及外交上的挑戰。
✏️美國與歐盟宣佈重啟「美歐中國對話機制」,應對中國挑戰
✏️ 抗議中國反制裁 歐盟多國傳召中國派駐大使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242021145231.html
▪️面對中國 歐洲不再觀望
不到一周前,當美國與中國高層在阿拉斯加上演戲劇化的唇槍舌戰之際,大西洋彼岸的歐盟在靜靜觀望。歐洲主要國家在美中緊張關係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曖昧的距離。
「如今,因為中國(對歐盟)的反制裁,我認為歐洲在討論中國議題上有一個新的態勢正在形成。」總部位於捷克的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主任揚達(Jakub Janda)觀察,中國連續幾天在對歐外交上的激進反應,踩到了歐洲價值觀的核心。
時機來得正巧,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這位法語流利、在主管歐洲外交事務上有數十年經歷的美國外交官、匈牙利移民的後代——於3月22日至25日訪問歐洲布魯塞爾。
「布林肯在歐盟受到熱烈的歡迎,他是一位讓歐洲人感到親近的老朋友。另一個原因也是歐洲人很高興不用再跟 #川普 打交道。」 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本納(Thorsten Benner)直言。
歐洲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在過去四年中,在北約軍費分攤、領導人公開言行這些方面發生不少摩擦。去年12月底,當歐盟宣佈與中國達成《歐中全面投資協定》( #CAI),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裂痕開始浮上台面。
時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 #博明 公開重話批評「一些歐洲重要官員」急於跟中國合作,忽視人權問題;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主席比蒂科夫(Reinhard Butikofer)則反駁稱這是川普政府與歐盟合作的失敗,跨大西洋關係需要重新檢討。
▪️布林肯:不強迫盟友選邊站
布林肯在歐洲首訪中,把中國挑戰的議題列為討論的核心,但企圖為美歐關係帶來不同的畫風。用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充滿樂觀情緒的話說,「我們現在有一次機會,開始了北美、美國和歐洲之間關係的新篇章。」
在《歐中全面投資協定》的問題上,布林肯把批評指向中國,「我們的判斷是,中國真正有責任證明自己有關強迫勞動、國有企業、有關補貼的承諾,不能僅僅是紙上談兵。我們還將繼續與歐洲同行一道,對增進我們的共同經濟利益,及應對中國侵略性和強制性行為採取行動。」
歐洲媒體大都觀察到,與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旋律不太相同,布林肯此行向歐洲盟友展現一種重建信任、拉攏盟友、但也尊重盟友做出保障自身利益的選擇的姿態。
「美國不會強迫盟友在面對(美國和)中國時,做出‘非我即他’(us-or-them)的選擇,」布林肯24日在北約總部的演說中表示,「我們明白,我們的盟友與中國的關係複雜,並不總是與我們的關係完全吻合。但是我們需要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布林肯以近日美國、加拿大、英國、歐盟共同針對新疆人權問題制裁多位中國官員,以及中國後續的反制裁行為為例,強調「這讓我們團結在一起顯得尤其重要,否則,就是(向中國)傳達信息,即霸凌行為是有效的。」
▪️聯合印太、歐盟 應對中國挑戰
「我們需要(歐洲盟友)加入這場戰鬥,捍衛我們的價值觀。這是西方反暴政堡壘的核心。」 前美國國務卿 #蓬佩奧 24日在保守派智庫德州公共政策基金會線上活動中呼應了布林肯的講話。蓬佩奧還提到,中共的意識形態正在對世界造成威脅。
蓬佩奧說,中共官員在安哥拉治攻擊美國的言論,「對美國帶來了危險」,中共不僅針對中國人民、還對世界宣揚錯誤的美國衰退論,企圖影響盟友看待美國的態度。
蓬佩奧呼籲,當中國把美國的非裔種族平等問題擺到討論的中心,美國政府應該要強硬反擊。「如果不這麽做(反擊虛假信息宣傳),最後(虛假信息)就會成真。……我們要反擊中國共產黨的馬列主義思想支配著下一代人。」
布林肯四天三夜的訪歐行都集中在布魯塞爾,北約合作是重點議題,也是為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在今年6月出席北約峰會預熱。
布林肯還與德國、法國、英國、土耳其、意大利、捷克等多國外長進行會晤,並在行程最後安排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及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會談。
布林肯在24日與博雷利會面後,宣佈正式重啓 #美歐中國對話機制(U.S.-EU Dialogue on China)。這個機制用於討論美歐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是由蓬佩奧在去年十月建立,但在美國政權交接後暫停。
剛結束對日本與韓國訪問的布林肯,還為盟友合作開闢新的領域。他說,在面對北京與俄羅斯利用關鍵資源、市場技術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時,盟友要聯手作出反應。他提議不僅要聯合歐盟及四方會談(Quad)等印太盟友的政府,還要擴展至私營部門。
「當我們考慮到在5G領域,中國的技術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風險時,我們應該召集瑞典、芬蘭、韓國和美國等國家的科技公司,並利用公共和私人投資來制定安全和可信賴的替代方案。」
布林肯說,「我們不能只是防守,我們也要採取行動。」
▫️延伸閱讀:
抗議中國反制裁 歐盟多國傳召中國派駐大使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cl-03242021143743.html
布林肯北約演說:
https://www.state.gov/reaffirming-and-reimagining-americas-alliances/
美歐聯合聲明 重啓美歐中國對話機制(U.S.-EU Dialogue on China)
https://eeas.europa.eu/headquarters/headquarters-homepage/95609/united-states-joint-press-release-meeting-between-high-representativevice-president-josep_en
ㄅㄛˊㄐㄩㄣㄧㄒㄧㄠˋ中國國務院《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3/24/c_1127250192.htm
瑞典芬蘭 北約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萬人、250架軍機、65艘艦船!北約舉行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軍演
當地時間10月25日,北約開始在挪威及其周邊地區舉行爲期兩周的“三叉戟接點2018”聯合軍事演習。這是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聯合軍演,來自北約29個成員國及瑞典、芬蘭兩個夥伴國的約5萬人將參加本次演習,幷出動大約250架飛機、65艘艦船和1萬輛軍車,其中包括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CCTV
更多央視新聞請點擊:https://goo.gl/Bg65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