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卸任前訪美 德國對華會轉為強硬嗎?】
✏️梅克爾訪問白宮,外界把此行視為她九月卸任前的告別之旅,並關注美國與德國是否能在對抗中國議題上取得一致。
✏️近幾年來,梅克爾在對華政策及人權議題上的溫和表態引發不少批評,有學者直言在評估梅克爾的外交遺產時,「中國是她最大的盲點。」
✏️美德達成華盛頓宣言,要以捍衛民主為核心,共同應對中國挑戰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7152021114216.html
▪️梅克爾的“告別訪問” 達成捍衛民主的華盛頓宣言
當地時間7月15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與德國總理 #梅克爾 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舉行雙邊會談。
拜登在會後記者會說,他與梅克爾達成了一項新的 #華盛頓宣言,確保以民主原則「應對未來的最大挑戰」。
「當我們看到中國破壞自由社會時,兩國將挺身而出。」拜登說。
梅克爾接著透過翻譯表示,她與拜登討論了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包含中國。「我們是支持自由、民主社會的國家......,對於那些人權得不到保障的地方,我們將發出聲音並明確表示我們的不同意。我們也要確保世界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 」
梅克爾還提到,與中國的貿易必須建立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遵守共同規則與標準的前提上。
梅克爾是拜登上臺以來,首位訪問白宮的歐洲領導人,也是繼日本、韓國、以色列及阿富汗領導人之後,第五位到訪的外國元首。白宮把梅克爾此次的工作訪問定調為「肯定美德深厚而長久的雙邊關系。」
美聯社報導,即將在今年九月卸下16年總理職務的梅克爾,此行主要在向美國保證,德國政權交接不會導致對美政策大幅變動。
▪️美德能否在“抗中”議題取得一致?
一名白宮國安會資深官員在14日的電話簡報說,拜登與梅克爾將廣泛談論包括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烏克蘭、阿富汗和利比亞局勢,以及俄羅斯的網絡攻擊與領土擴張等。此外,美德兩國元首還將談及如何「對抗 #中國 逐漸升高的影響力、非市場經濟行為,以及包括強製勞動等人權侵犯行為」。
「中國(議題)將是兩位領導人之間議程的一部分……跡象表明我們與盟友及合作夥伴(在對華戰略上)越來越趨同。」上述白宮資深官員說,拜登在上個月的歐洲訪問取得一系列成果,包含在G7公報中明確提及對中國的強迫勞動行為採取行動,北約峰會公報首次將中國視為安全挑戰,並將中國納入明年擬定的新的戰略構思當中;此外,美國-歐盟峰會還設立了“美歐貿易與科技委員會”(US EU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共同處理新興科技和競爭相關的政策,以及中國的非市場經濟行為等。
白宮官員保守地用了「越來越趨同」形容「聯歐抗中」的最新進展,但事實上,對華政策仍是美德兩國間重要的分歧點之一。
在拜登政府將中國定義為美國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挑戰」,並號召盟友組建「民主聯盟」對抗中國之際,梅克爾領導的德國政府始終不願對北京擺出強硬姿態。
在拜登上臺前幾周,梅克爾配合北京促成了《 #歐中投資協定》。梅克爾還被批評並未在 #香港 和 #新疆 問題上強硬面對北京。今年六月G7峰會前,梅克爾也明確表示,中國在許多方面都是對手,「但是在許多問題上,中國同時也是合作夥伴。」
▪️梅克爾的外交遺產 學者: “中國是她最大的盲點”
過去五年來,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許多分析認為,梅克爾看重的是對華巨大的商業利益,但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本納(Thorsten Benner)14日在《外交政策》雜誌上提出一種新的解釋。
本納撰文回顧梅克爾執政16年來對華態度的轉變,從曾經不顧北京反對會見達賴喇嘛、大聲倡議人權議題,再到如今看似不惜一切代價與中國接觸,他認為這不僅僅是重商主義,還來自梅克爾對歐洲未來的悲觀。
「鑒於她對歐洲未來的悲觀展望……她想在美國與中國間走中間道路,避免與北京發生沖突,來最大限度地得到喘息空間。」他在文中舉例,當梅克爾自認德國不是一個有足夠競爭力的球員,剩下的選項就是在大國間採取一種如同瑞士般「中立」的路線。
梅克爾的對華路線選擇,近幾年遭遇許多來自學界、政界、甚至商界的質疑。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訪問學者、高級研究員諾亞·巴金(Noah Barkin)直言,在評估梅克爾的外交遺產時,「中國是她最大的盲點。」
「她看見習近平領導下中國軌跡的轉變,但她遲遲沒有承認這種轉變給德國帶來的風險,並相應地調整她的政策。」諾亞·巴金撰文評論道,梅克爾執政最後一年的兩大失敗,分別是《歐中投資協定》的瓦解,以及允許華為進入德國5G市場。
「這兩個事件都表明,在中國問題上,梅克爾與德國國內和歐洲的政治情緒格格不入。」
▪️後梅克爾時代 對華政策會轉彎嗎?
「(對華態度的轉變)大約在五年前就開始,……而且不只在人權團體、也在商業界中普遍看到。」歐洲議會德國綠黨議員、對華關系小組組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15日在華盛頓智庫“進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舉辦一場題為“跨大西洋應對中國挑戰”的研討會上說。
「德國與中國曾存在雙贏的關係,我們提供中國渴望的高科技產品及豪華汽車,中國則提供廉價商品。但在新的變化中,中國已不遵守規則的方式在供應鏈中向上爬,發展一種讓人質疑的民族主義經濟戰略。」
今年三月,美國聯合歐盟、英國、加拿大等國對在新疆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和實體實施了制裁。
中國則對包括歐洲議會議員在內的10名歐洲人士實施了反裁,名單上就包含了包瑞翰。隨後,歐洲議會叫停了《歐中投資協定》的審議。
「若你去觀察德國九月大選的選舉綱領及各黨對華政策的表態,會發現有一個(對華態度)變革性的過程正在發生。」包瑞翰說,德國以及大多數歐洲國家對華態度的轉變已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
😶🌫️卸任前的梅阿姨今天一直看起來心情很不錯⋯⋯
圖三攝於2018/4白宮訪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瑞士 制裁中國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安安!
過了一個禮拜的居家工作,不知道你是否變胖了(欸)。
我們週一那篇「萬一封城指南」有寫到,大家要記得買好一點的椅子、工作桌,
然後也要記得偶爾起來動一動,做做瑜珈什麼的。
第二週開跑,大家繼續待在家裡別亂動喔。
今天我們來講幾個快訊,都跟中國貿易有關,其中還有歐盟挺台灣的消息。
還是要來點振奮人心的新聞吧!
開始囉。
#歐洲議會要凍結歐中投資協定
耶,我又一個神鈺顏!
我們曾在今年3月24日的時候寫了一則新聞,內容是歐美英加聯手,針對新疆議題制裁中國官員。
中國一氣之下立刻反制裁,而且制裁力道超大,一口氣ban掉歐盟裏頭一堆重要人物。
當時我們文章裏頭最後一段標題是這樣:
「中國過度反擊,中歐貿易協定凶多吉少」
沒想到不到兩個月,這件事果然成真了呢!
歐盟5月5號提出決議案,說要「暫緩」將這份協定交付歐洲議會審批。
直到中國取消對歐洲政治人物的制裁,才有繼續往下談的空間。
關於這份投資協定,你可以看我1月14日的文章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114-2/
關於中國到底制裁了那些人,你可以看我3月24的文章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324_eu_china_sanctions/
除此之外,歐洲議會另外提出以下幾點:(以下截自中央社)
第一,歐盟在對中政策上應該美國協調。
第二,就算歐中貿易協定暫緩,也不會影響歐盟和台灣在內的區域夥伴簽訂任何貿易協定。
第二點的意思就是,
歐盟在推動對中貿易協定的同時,也應該要展開與台灣的貿易協定談判。
這可是個很重要的轉變,因為以前歐盟官員曾說,當務之急是先跟中國簽約,再評估和其他區域簽約。
如今,歐盟總算想通了,明明就是可以並行討論的啊。
我最近一直在做世界各國的研究,常常在看人均GDP排名。
台灣2020年人均GDP排在全球第26名,雖跟許多歐洲國家還差一段距離(瑞士是我們2.5倍),
但我們也算是國際間一個相當重要的貿易實體。
而這次歐洲議會的決議,算是把台灣的排序往前挪了一些,可喜可賀。
除了暫停貿易協定的進程,歐盟這次也說,將會推出新法案。
這個法案將會防堵中資利用疫情艱困時期,收購或入股一些孱弱的歐洲企業。
很明顯的,歐盟現在對中國是各種提防,但只怕防不勝防QQ。
第二個新聞我們要來講 #太平洋島國和中國的曖昧讓人受盡委屈
這個國家叫薩摩亞,位於紐西蘭和夏威夷中間。
他們前陣子選出新的女總理,叫馬塔法(Mataafa)。
馬塔法說:
「我們很希望與北京維持良好關係,讓這項1億美元(約新台幣27億9600萬元)的計畫能繼續進行。但現在國內仍有許多事務需要優先處理,現有的港口與機場,已經足夠使用。」
根據中央社統計,
薩摩亞人口才20萬人,但就欠了中國1億6000萬美元,佔全部外部債務40%。
如果這個港口擴建計畫又展開,等於是對中債務再加一倍,這樣一個小島國哪吃的消。
所以馬塔法一上任,就趕緊懸崖勒馬,不讓國家再次陷入債務陷阱裡。
除此之外,馬塔法還說,接下來會更平衡薩摩亞和中美的關係,不會刻意偏向哪一方。
我們這兩年陸陸續續看到一些國家簽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後反悔或倒債的。
之後有時間我們再來做個總整理,看看中國到底撒了多少錢出去,又換了那些東西。
好啦,今天新聞就寫到這邊。
最後跟大家說一下,最新一集Podcast上架了喔
相當好聽,一定好聽
在家工作沒人講話,沒事就播來聽
https://apple.co/3veRY9Z
本集講了這些:
各國敏粉的封城小撇步
以巴停火了!
回顧阿富汗戰爭20週年
美國撤軍後,阿富汗的和平在哪
分享兩則留言
本篇文章參考資料寫於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521-2/
瑞士 制裁中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326 BBC中文
*【拜登總統個人記者會首秀談美中關係:任期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3月25日舉行了上任以來的首場總統記者會。他表示,他將阻止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並聲稱要加大投資,以確保美國在同中國的競爭中獲勝。拜登表示,當他此前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時,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度過了「好幾個小時」。他確信, 習近平相信未來的關鍵是專制而不是民主。他還表示,目前處於「21世紀民主與專制政體之間的鬥爭」,因此美國「必須證明民主有效」。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34030
*【拜登記者會:在我治下,中國不會成為全球最強大國家】
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上任後首場記者會,花費不少篇幅談到中國問題。拜登再一次表示,在歐巴馬主政時期,時任美國副總統的他,曾跟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通話長達幾小時。當時他已經了解到:「他(習近平)骨子裏沒有一點民主」。拜登還說,知道中國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領先、最富庶、最強大的國家,「那不會在我治下發生,因為美國會繼續增長和擴大」。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34070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唇槍舌劍」 雙邊關係進入「競爭性接觸」階段】
拜登政府上任後首次美中高層會談在爭鋒相對中落幕。兩天後(3月22日),美國便緊隨歐盟其後,與英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紛紛宣佈對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人權的中國官員實施制裁。中國隨即反制,宣佈制裁歐洲議會議員及學者,並與俄羅斯一起,共同譴責西方的制裁措施。鑒於雙方交鋒中言辭激烈,許多中國觀察者對於阿拉斯加會談能否幫助緩和雙邊關係並不樂觀。但時隔九個月後,美中能舉行「破冰」會面,從某種意義上預示兩國關係會趨向「可預測穩定」。這種穩定並不意味著回到之前持續數十年的「接觸」時代,也不完全延續川普政府的全面對抗,而是在一種新的框架下展開,有評論稱之為「競爭下接觸」。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06697
*【英特爾CEO專訪:太多芯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處理器都在亞洲製造。其中,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占主導地位。總部位於美國的英特爾公司計劃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代工其它公司設計的芯片。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表示,英特爾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個製造廠,此外還將對愛爾蘭Kildare的現有工廠進行大規模擴建。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6522108
*【H&M:國際服裝巨頭因拒用新疆棉花遭遇中國強烈抨擊】
H&M集團去年3月曾發佈一則有關中國新疆棉花的「盡職調查」聲明,稱對新疆少數民族被強迫勞動和受宗教歧視的報道表示關切。最近這一聲明突然引發中國官媒和社交媒體猛烈抨擊,指責該品牌散佈謠言、抹黑中國。目前尚不清楚為何一則舊聲明會在當下引發巨大反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稍早,歐盟因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制裁了四名中國官員,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中國隨即反制,宣佈制裁歐盟10名個人和實體,並稱歐盟的制裁是「基於謊言和虛假信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520316
*【新疆採棉工:新證據揭露時尚產業背後的強迫勞動】
BBC獲得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正迫使數十萬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群,在西部新疆地區廣闊的棉田中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根據近期在網上發掘的文件,該研究首次清晰地展示採棉產業背後潛在的強迫勞動規模。新疆的棉花產量占全球棉花供應量的五分之一,在全球時尚產業用途甚廣。除了大型的再教育營系統,有關少數族裔被迫在紡織廠工作的指控也得到詳細記錄。中國政府否認這些說法,堅稱這些營地是「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而這些工廠是一個大規模、自願的扶貧計劃的一部分。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5344353
*【新疆維吾爾人權:歐盟三十年來首次因人權問題制裁中國】
在中國被控侵犯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穆斯林的人權後,歐盟宣佈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澳洲和紐西蘭也隨後發表聲明,對中國進行制裁或譴責。過去數年來,中國將維吾爾人拘留在西北新疆地區規模龐大的再教育營中,還有親歷者提出了有關酷刑、強迫勞動和性虐待的指控。中國隨即回應,批評歐盟做法罔顧事實,並進行反制,宣佈制裁10名歐洲議會議員及學者。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493143
*【瑞士「中國戰略」聚焦人權和貿易 歐洲中立國的戰略考量】
人權問題在中美、中英、中澳之間引發尖銳矛盾之後,最近也成為中國與歐盟關係緊張的主因。最新消息稱,歐洲議會對中國反對歐盟所採取的對應措施不滿,中國與歐盟投資協議在歐洲議會的批准可能受到影響。3月22日,歐盟30年來第一次就維吾爾族的人權問題宣佈對中國實施制裁。3月19日,以中立著稱的歐洲國家瑞士公布首份「中國戰略」文件,強調在人權問題上與中國有不同價值觀。歐盟的立場以及瑞士在中國戰略文件中對人權問題的強調,都遭遇中國方面的強烈反應。中國駐瑞士大使館3月22日表示,這份「中國戰略」文件對中國政治制度、少數民族政策和人權發展狀況等進行「無端指責和攻擊,給中國貼上一些惡意的標籤。」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496643
*【台灣巨輪「長賜號」擱淺卡死蘇伊士運河 歐亞航道癱瘓】
一艘長度相當於四個足球場的巨型集裝箱船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這個世界上最繁忙的貿易航道之一癱瘓。事故導致數十艘船隻受阻,只能等待救援船解救這艘被強風吹離航線的巨輪。埃及已重新開放了運河的舊航道,以分流一些交通,直到這艘巨輪恢復航行。航道癱瘓導致國際市場油價攀升。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亞歐海上通道的咽喉。據統計,全球約12%的貿易通過這條狹長的水道進行。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20198
*【新冠疫苗:除了高官接種,還有哪些「誘因」能打消香港市民疑慮】
香港自2月底開始為市民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截止3月24日,累計有約41.2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其中約26.1萬人接種中國科興疫苗,約15.1萬人接種復星醫藥 / 德國藥廠BioNTech產的復必泰疫苗。由於群體免疫需要60%-80%的人口接種疫苗,在700多萬人的香港,約5%的接種率並不算高。社會運動高潮後的政治化思維,對中國疫苗的不信任,對港府和專家說法的懷疑,以及疫苗接種初期數據較少……諸多因素導致目前局面,要讓更多香港人捲起衣袖並非易事。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519681
*【「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英國50英鎊上的新面孔】
英國央行公布最新版50英鎊紙幣設計,上面的新面孔是被譽為人工智能(AI)之父的數學奇才艾倫•圖靈(Alan Turing)。這版50英鎊的新紙幣,將在今年6月23日,即圖靈生日當天發行。這位數學奇才還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打敗納粹德國立下汗馬功勞:他破譯了德軍的密碼,了解了德軍的動向,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所以有觀點認為,如果沒有圖靈破解密碼,二戰還會多打幾年。他還是蘋果電腦創始人喬布斯崇拜的偶像,甚至有傳言說,蘋果電腦聞名於世的公司圖標logo—— 一個被咬過的蘋果,就是要致敬吃毒蘋果而英年早逝的圖靈。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4900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