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30)上午品安到苑裡鎮公所參加苑裡空汙防制說明會,環保局秘書和空保科長特別說明了近日苑裡空汙情形的來源與成因。
其實品安昨天上午也接到某廠商揚言對品安提告的消息,甚至有民意代表質疑品安追查空汙的動機,影射品安利用此事在網路社群「得利」。
在此,品安要重申自己的立場:品安身為一個議員,就是要努力解決民眾的訴求,為民眾發聲。
品安曾經在環保團體工作,經歷過許多環境抗爭,深知受污染民眾的痛苦。因此,追查環境污染,包含空氣污染、水污染、傾倒廢棄土等的各式各樣環境案件,都是品安心裡覺得相當重要的事情。
追查空汙這種擋人財路的事情,即便已經被廠商威脅提告,也有許多人提醒品安要適可而止,不要惹禍上身,但品安仍然堅持要繼續追查,不會放棄。
「公道自在人心」,為了守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希望更多鄉親跟品安一起努力,#聞到異味第一時間撥打環保局稽查專線037558558,24小時都會有專人接聽電話,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起打擊空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距離沙頭角十五分鐘船程,正是近年因復耕重生而漸為人注目的荔枝窩,除了稻米、民宿等不同計劃,去年尾開始,還有由Teresa、Thisbe及Maria合作的「好夠薑」品牌。 「我們是去年聖誕節前夕成立的。」以往在環保團體工作,進荔枝窩當義工的Teresa表示好夠薑成立原因很簡單﹕「因為去年荔枝窩的黃薑、...
「環保團體工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 精華區Ecophilia 的評價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2022環保團體工作-智慧型手機整理開箱評比,精選在Youtube ... 的評價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台灣帝雉- 我之前是在環保團體工作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核四能救缺電嗎??環保團體來了!【我就玻璃心!職場的部分 ... 的評價
- 關於環保團體工作 在 [情報] 台灣環保聯盟徵求工作夥伴- 看板NTUEP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環保團體工作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年特刊 #地球公民側寫 #平凡自由 #山林花東研究員「這份工作即使做了五年,還是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可以繼續摸索和學習,一直有在工作中成長的感覺。」
🎤小學時我的志願你寫什麼?
籃~球~員!但是我長不高,所以只好放棄了,嗚嗚嗚
🎤好啦這種事不用跟大家說,那開始唸書後,應該有真的志願吧?
知道自己不可能當球員但想繼續當運動員呀,所以就去唸體育系,想說當個體育老師也不錯。不過,後來我念的科系是運動傷害防護,基本上是從事跟運動有關的產業,而且當時運動整合行銷剛流行起來,例如那種大型體育賽事。所以畢業後我又去唸了觀光所。
🎤觀光!那現在怎麼會在環保團體工作?
我想想喔,就是當時在課堂上看了一部探討牙買加觀光的紀錄片(編按:出賣牙買加),老師邀請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的賴威任,還有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蔡中岳來與談,那是第一次稍微有點認識環保團體,但基本上還是很陌生。
🎤所以過去生活中有環保的元素嗎?
喔,有喔!我高中時是學校衛生隊,所以就很會分類(遠古時候的,現在台北市的太複雜),所以身邊的人會被逼著做垃圾分類(垃圾減量),這樣蠻環保的(笑)
🎤不是這種啦,環保運動那種
喔,也有啦。有次廢核遊行去當志工。當時因為在花蓮念書想找點新鮮的事情嘗試,網路上看到徵志工就去了。那一年遊行下大雨,我記得我是交通組的志工,但到了現場好像也沒有人告訴我要幹嘛,就騎著機車跟著遊行隊伍,然後活動結束就回家了。
🎤所以你不知道廢核遊行是誰辦的?
完全不知道。
🎤那到底是怎麼開始真正接觸環境運動呢?
我在東華大學觀光所畢業後,很想留在花蓮,所以就找了留在這裡的工作。先是服務於數位行動車,後來是醫療器材業務。在花蓮工作的這幾年,開始注意到花東辦公室的活動。那時候有些讀書會、講座什麼的,參加之後發現這裡的人都很「特別」。
🎤怎樣特別?
就是,我身邊的人都在談男女朋友呀、去哪裡玩呀,但是來這裡都在討論國家大事,我覺得這些人很文青。
🎤呃好,所以後來你就知道地球公民基金會是個環境倡議團體?
也還好欸,一開始就都是參加活動,但直到參加花東發展條例聽證會,開始發現原來這些人很有組織的在行動現場。例如開記者會的順序,論述與資料,進去聽證會後的攻防......有規劃和執行,感覺蠻像工作的;但我還是不知道這叫做環境運動啦。
🎤那到底是怎麼成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啊?
就是有天當時花東辦公室的另一位研究員問我要不要來工作,我想說可以留在花蓮...沒有啦,哈哈。參與了幾次花東辦公室的行動,覺得投入似乎可以做些改變。我很希望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保護喜歡的東西。
🎤喜歡的東西?
小時候我們家就常常去露營,是野營那種喔,要在山裡面走很久。後來到花蓮念書我非常喜歡在這裡的生活,每個週末都去山裡面溯溪......再後來,了解更多人與土地的關係,所以能夠做一份好好對待人與土地的工作,我非常幸運。
🎤現在工作第幾年了?
第五年
🎤現在的心情是....
覺得這份工作即使做了五年,還是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可以繼續摸索和學習,一直有在工作中成長的感覺,這是之前做的工作中沒有感受過的。像是這五年來我慢慢摸索分清楚「會做、能做、想做」的層次,如何協調出組織、社會期待和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出可以實踐的情境。雖然挑戰和挫折真的很多,但在這些過程,工作的夥伴與環境都是真誠的。在這裡工作最好的地方就是大家說真話,並且願意指出我的盲點、坦誠地面對衝突,但又在我難受或需要幫助時,可以堅定的陪伴。
任職即將踏入第六年的黃靖庭,近年專責相當棘手的礦業法議題,越挫越勇的他看來徹底將運動員精神活在每一刻。行動中思考,思考中行動,發揮個人實力也尊重團隊精神,是地球公民中最擅長戶外遊憩的人物(咦)。
✏️明天還有連載唷,切莫錯過。
環保團體工作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結束一桶專棄)專頁有朋友既朋友問返熊貓會前同事有咩睇法,應當事人要求,將成段回應直接copy and paste:
對於爆出這場關公災難,熊貓會管理層有大迴響嗎?熊貓線人如是說:「管理層根本唔care,全部係肥佬*請返來,個班人求方便覺得無問題。」
*肥佬,即係去年六月履新的行政總裁Peter Cornthwaite。佢係前警隊助理署長,入職至今,約三成同事離職,地震未完。//
拿,唔好成日話我呢個外國勢力淨係幫洋腸,只要你唔靚仔,我都一定會好公平公正去處理。
我一向都話,唔好盲目相信啲慈善團體,但偏偏香港好多智障就係鍾意「不要問,只要信」,總之捐左錢就當自己做左善事,但捐錢往往才是行善的第一步,監察機構如何運用善款,才是重點。
我打從心底欣賞佢地可以如此好傻好天真,總是覺得只要是慈善團體就一定是好人。可惜真相是慈善團體總是對能力低下的員工特別的慈善,當你違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道法則,自然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惡劣的員工會驅逐良好的員工。畢竟,要是你有一點能力,你也不會想和一群口講愛與和平及包容的豬隊友工作。更糟糕的是,他們的「包容」只是作為機構容忍他們存在的擋箭牌,一旦你干涉到他們的利益、以至要他們為機構付出、思考更多時,他們就一點都不和平了。
到最後,整個機構都會充滿尸位素餐的傢伙,一群最需要救贖的人卻口口聲聲說要幫助別人。當你撕破漂亮的偽裝後,你總會發現內裡比庇護工場更加令人慘不忍睹。
#善良人埋藏著最壞的心眼
#你不能不防的好人
#嗰個話要信慈善機構的小賤人同我死返出黎
#請大家繼續捐輸
#越捐越輸
#WWF都可以唔理環境
#齊齊食熊貓血饅頭
#唔係唔捐
#但捐的同時要自己監察
#結果齊齊助養前警隊高層
#就絕種架啦
#我係話緊你呀
#蠢到咁遲早拎達爾文獎
《真心一問: WWF「Trick Or Treat For Tiger」活動內環保措施是Trick 或Treat 大家?》
(更新: 本專頁隨即收到WWF前員工既內幕消息,睇到我地admin一百萬個嬲嬲上腦,內幕消息在留言內)
繼admin發現環保展製造大量垃圾,本專頁又收到另外知情人士報道,指有環保團體舉行活動時使用大量即棄餐具。這個環保團體,並非什麼新成立、蚊型或只有緊絀資源的環保團體,而是國際上數一數二知名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即WWF,又稱熊貓會)。
由於事件實在有點難以置信,但報料者又真係有圖有真相,以下為報料者於2017年10月28-29日於活動場地 (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Island House) 的觀察:
1. 場地有食物及啤酒供應,但場地只有紙牒、膠杯及即棄餐具提供 (第二日雖轉用鐵匙,但膠杯及紙碗牒繼續派發)
2. 膠杯上印有「made from plants not plastic」,但就現場所見,所有膠杯及紙牒均放於同一垃圾桶內,未有人進行分類
3. 場內的當眼處只有垃圾桶,及另一個鋁罐回收桶
4. 垃圾桶均被棄置得滿滿的
-------------------------------------------------------------------------------
為免冤枉好人或有其他內情,我們亦因應以上情況向WWF查詢,獲得的答覆重點如下:
WWF已引入多種環保措施,包括:
1. 鼓勵參加者自備水樽,提供免費供水站及收集飲料膠樽回收機
2. 準備了不鏽鋼餐具及玻璃杯供參加者使用,人數眾多時才提供可堆肥材料製成的餐具
3. 不同地點有回收站,職員和義工於活動期間及完結後進行回收
4. 設有網上報名節省紙張
5. 鼓勵參加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單車停泊點,減少碳排放
6. 禮品店有出售回收再造物料產品
7. 購買「碳補償」
其他原因及改善:
1. 提供即棄餐具因食物供應商未能配合
2. 了解可堆肥材料製成的餐具不是最環保的選擇,長遠本中心的活動會全面採用可重用餐具
------------------------------------------------------------------------------------
驟眼睇,WWF亦似乎係場地同活動裡面提供左唔少環保措施,但… 以下仍是我百思不得其解既地方,以及我地對於以上回應既諗法 (簡短易睇版):
1.「關於人數眾多」:
- 網上資料顯示需要提早報名,而報料者提供的照片亦顯示活動並非人山人海,可以一早估算參加者人數預備足夠可重用餐具
- 當日場地兩天參與人數為500人,最高峰時間為100人
- 搜尋過坊間租借餐具的機構,最多可以租借一日500人既餐具量,如果唔想用即棄餐具,有心有時間一定可以搵到替代即棄餐具方案。
2. 「關於所有膠杯、紙牒、碗及餐具為可堆肥物料」,WWF只有將部份堆肥,其餘作「回收處理」:
- 可堆肥物料或可降解物料一定要堆肥處理,唔係掉去堆填區就會消失降解左,否則同其他垃圾無異
- 懷疑WWF係咪真係有堆肥,因為相片顯示所有野已同其他垃圾撈埋一堆 (既然WWF話有就信住先)
- 被食物殘渣污染左既紙杯紙牒根本唔應該羅去回收
- Bioplastic係植物纖維,唔係plastic,唔應該羅去塑膠回收 (詳情請見相片另文)
- 既然明白用「即棄環保餐具」唔係最環保既方式,點解一直都要用?
3. 「關於網上報名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好似係最低要求,列出係其中既環保措施似乎有點兒…
4. 「關於禮品店有出售回收再造禮品」:
- 原來WWF自己都有賣由廢膠再造既可重用餐具。
- 既然WWF係Island House 場主,又成日係個度攪活動,有地方儲存即棄餐具咁即係都可以將佢轉黎放可重用餐具,查實真係無乜唔用自己品牌可重用餐具的理由
5. 「關於碳補償」:
- 「碳補償」理應用黎補償一d唔可以避免既碳排放 (例如運輸),而其他可避免既當然就係可免則免。
- 擔心好多機構只係用「碳補償」黎做擋箭牌,寧願係造成破壞之後購買「碳補償」補飛,都唔係設計活動之前仔細思量點樣做得更環保
- 將買「碳補償」筆錢放係點樣減少廢物產生上面唔係應該更加理想? 「碳補償」唔係贖罪券,俾大家破壞完俾左錢就令到個人舒服返哂。
6. 「關於WWF將使用即棄餐具既原因歸咎於食物供應者配合唔到」
- 講真,係咁多回應之中呢個我真係不能接受
- 如果對方配合唔到,WWF大可以搵過第二個配合到既餐廳
- 即使食物供應商到活動個日所有餐具突然間裂哂爛哂想搵一隻完整既杯牒都無,又或者傾好左而去到活動當日先羅哂d 即棄餐具黎陷你於不義 (機會微乎其微,以我地明查暗訪,呢間食物供應商已經同WWF合作多次)
- 參加者當時特意有問過工作人員提供餐飲係邊間餐廳,我仲打過去問,對方回覆我佢地到會服務係提供到可重用餐具(!?????????????),包括匙同牒等等 (究竟係邊個配合唔到邊個,不得而知)
- 睇到呢個解釋,真係一頭霧水,同時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極之失望!
7. 「關於長遠本中心的活動會全面採用可重用餐具...」
- 即係之前你既活動都有用即棄餐具? 你俾人揭發左先發呢個誓? 一日唔揭發你都會繼續用!?
-----------------------------------------------------------------------
雖然WWF既工作集中於保育,但絕對唔代表可以忽視廢物問題帶來的影響。而且,WWF向來都關注海洋垃圾,絕對更加清楚廢物對海洋所帶黎既影響。(https://www.wwf.org.hk/…)
不知者不罪,但我以上鋪出有關於「即棄環保餐具」既資料係網上隨機都搵到一堆,再加上呢個究竟係咪真係食物供應商「配合唔到」既疑團... 今次WWF「Trick or Treat For Tiger」活動,係「Trick or Treat 左大家」,我留返大家自行思考。
我唔知道用「即棄環保餐具」呢個決定係WWF機構裡面邊個人既決定,但係係環保團體工作既人應該比參加環保展既人多十倍既sense,非牟利團體已經唔係為賺大錢,而係真心為環保出一分力,但係連係活動提供餐具咁簡單既事上面都令到參加者同我地有咁多問號,就正如參加者所講: 「作為多年支持者,見到只識做門面功夫,好失望」,作為一個國際既環保組織,係環保議題的其中一個KOL,連自己係環保上面都唔以身作則,絕對會為機構既形象大打折扣。(亦有報料者提供,之前WWF已因為接受捐款問題而引起爭議: https://goo.gl/eLevAm )
其實我地好感激WWF 咁認真及仔細地回覆我地既提問,要應酬我地呢咁麻煩既人實在唔係好受,但係過去咁多年,我對WWF都有好高期望,亦都係其中一個忠實fans, 所以請原諒我地咁大反應,我地對環保既堅持同認係絕對需要我地就住呢件事上面咁小題大造,用另一篇千字文去表述我地既諗法,我地唔希望可能因為某一/幾個人既草率決定或呢d (唔知係唔係)單一事件而影響整個機構既公信力。但我地真心希望呢次只係個別事件,亦希望WWF真係可以好似信入面所講日後做得更好,亦不論係WWF定係其他環保團體都好,都繼續記得自己機構既使命同理念,再一次「莫忘初衷」。
* 備註: 以上所寫既暫時只能就住報料者同WWF所提供既資料去作出評價,我地好希望由參加者、義工或者任何有關人士可以俾低你地既comment (或私人PM也可),進行環保公投,用你地雪亮既眼睛去評價究竟WWF係個活動做得好定唔好,好係邊度,唔好係邊度,令到唔單止WWF,其他團體以至到我地每一個都可以好好學習遺留左既環保細節。
** 補充: post 一出,已收到前員工報料 (戴定頭盔,我地係應對方要求所有野直接copy and paste出,我地亦都無能力去核實是否真有其事,以下情報是真是假由大家自行判斷):
Are 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asures in WWF’s Trick Or Treat For Tiger tricks or treats?
Our page has received a report that a green group used a lot of disposable tableware in an activity. The group, unbelievably, is the world renowned WWF, which is not new, small or one operating with limited resources.
We were shocked by the photos we received. These were the reported observations in WWF’s Island House Centre on 28-29 Oct:
1. Food and beer were served in disposable paper plates, plastic cups and cutlery ( although stainless steel spoons were provided on day 2)
2. Prints of “made from plants not plastics” were found on the plastic cups. However, all the plates and cups were collected in one rubbish bin without classification
3. Only a rubbish bin and a recycle bin for cans were found in visible areas
4. All rubbish bins were fully filled
-------------------------------------------------------------------------------
To be fair, we submitted an enquiry to WWF and received their response:
WWF has applied many environmental friendly measures:
1. Encourage participants to bring their bottles and install free water fountains and a machine to collect and recycle plastic bottles
2. Stainless steel cutleries and glasses were provided to participants. Only when there was busy traffic, cutleries made from compostable materials would be used
3. recycling facilities were available at various locations. Staff and volunteers helped to recycle during and after the event
4. Online registration to save paper
5. Encourage participants to come to the event by public transport; bike parking space was provided to minimise carbon emission
6. products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were sold at our store
7. Carbon offset
Other factors:
1.We provided disposable tableware because the food provider could not provide reusable tableware
2. we understand that using compostable cutleries is not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oice. In the long run, we will fully use reusable tableware in our events
------------------------------------------------------------------------------------
it seemed that WWF has tried their best to make the event a green one. However, these are our doubts:
1.busy traffic?
-Advance registration was needed to join the event and the photo provided by the participant also showed that the event was not busy. WWF should be able to estimate the traffic and prepare enough reusable tableware
- tota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two days was 500; the peak was 100 people
- we have found some reusable cutlery rental companies which can provide the amount enough for 500 people per day to their clients. That means WWF could choose to refrain from using disposable ones
2.The material was compostable. WWF would let part of it compost and recycling the rest?
- compostable or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stay forever when they are sent to landfills
- we doubt if WWF really let part of the trash compost because everything were mixed up in the bin, as shown in the photo
- paper plates contaminated by food waste can not be recycled
- bioplastic is actually plants and should not be recycling
- why WWF kept using disposable tableware when knowing it was not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oice?
3.Online registration and public transport?
- these should be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and should not be highlighted
4.Products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were available at their store:
- WWF also sells products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 Island House is a centre of wwf and has been a popular location for the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They should be able to use reusable tableware, especially those under the WWF brand
5. Carbon offset- it is to compensate some carbon emissions which can't be avoided. We are worried that this gives an excuse to companies and a way for “green washing”. It is something to let companies claim that they are doing something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6. Was it solely the food provider’s fault?
- to be frank, this point was the most unacceptable to us
- WWF could have chosen another vendor if the vendor could not meet their requirements
- according to our source, it is not the first time WWF hired this food provider
- the participant asked the food provider which restaurant they were. We contacted the restaurant assured us that we could provide reusable plates and cutleries
- this is very disappointing
7. “In the long run, we will fully use reusable tableware in our events”
- that means they have been using disposable tableware in previous events? And they made this promise in response to this complaint? If nobody reported this incident, they would continue using disposable products?
環保團體工作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距離沙頭角十五分鐘船程,正是近年因復耕重生而漸為人注目的荔枝窩,除了稻米、民宿等不同計劃,去年尾開始,還有由Teresa、Thisbe及Maria合作的「好夠薑」品牌。
「我們是去年聖誕節前夕成立的。」以往在環保團體工作,進荔枝窩當義工的Teresa表示好夠薑成立原因很簡單﹕「因為去年荔枝窩的黃薑、肉薑的產量實在太多,又不能久放,要想方法延長保存期,便在義工及居民中找有興趣的人,最後跟Thisbe及Maria合作。」
為了處理這七百多公斤的薑,眾人一方面要絞盡腦汁去設計新產品﹕「薑粉、薑片、薑肥皂,還有茶包,最近還打算推出印度人常喝,用黃薑、辣椒等其他香料作成分的飲品包,可以加進牛奶喝。」
另一方面,又得克服種種難題﹕「荔枝窩很潮濕,磨好的薑粉、曬好的薑片要保存妥當才不會發霉。」她們一人一句說出遇到的問題﹕「我們又不是專業生意人,不懂得如何銷售及聯絡顧客。」
摸着石頭過河,不過為了令香港人認識這片好山好水出產的本地農作物,一眾成員還是花了不少時間,製作出不同薑產品,在網上反應不錯,逢周末舉辦的農墟中,也是熱賣。
臨近年尾深冬,更是製作高峰期。在這個又濕又冷的香港寒冬中,不妨吃一口本地出產的薑粉,泡一杯暖乎乎的薑茶,享受從身體深處透出來的暖意吧。
採訪﹕楊志強
攝影﹕陳秉謙
好夠薑
Fb﹕ https://www.facebook.com/verygingerLCW
鳴謝﹕香港大學策動永續發展坊荔小田農場、滙豐鄉郊永續發展在荔枝窩
環保團體工作 在 2022環保團體工作-智慧型手機整理開箱評比,精選在Youtube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環保團體工作-智慧型手機開箱精華,精選在Youtube的分析討論影片,找環保團體工作,ngo環保團體,國際環保團體,海洋環保團體在Youtube開箱精華就來 ... ... <看更多>
環保團體工作 在 台灣帝雉- 我之前是在環保團體工作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句話蘇院長講得不錯,就是環保對環保的選擇。 沒有哪種發電對環境完全沒有衝擊的! 2 yrs Report. Aaron Lin, profile picture. Aaron Lin. 還有不要監督在野黨. ... <看更多>
環保團體工作 在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 精華區Ecophilia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暑假在中國作研究,也因此認識了一些中國NGO的朋友,
搞環保的人多半是善良人,這到世界各地皆然。
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很意外地發現中國環保團體的經費幾乎都來自國外,
多來自歐美的大型基金會或是聯合國、世界銀行之類的國際組織,
他們說光靠自己籌來的錢根本活不下去。
台灣因為國際地位特殊,少有國際性的組織,或說是進不來,
這不禁讓我好奇台灣環保團體的運作方式,
大部分是自給自足維生嗎?如果真是這樣還不容易阿。
有沒有在環保NGO工作的朋友可以說一下?
--
The roads less travled by -
An Environmental Backpacker at Yale
https://www.wretch.cc/blog/chungenli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2.84.50
> -------------------------------------------------------------------------- <
作者: chinghyuan (存在 可以在愛情之外)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Mon Jun 23 02:33:54 2008
※ 引述《Dukedream (耶魯森林背包客)》之銘言:
: 這個暑假在中國作研究,也因此認識了一些中國NGO的朋友,
: 搞環保的人多半是善良人,這到世界各地皆然。
: 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很意外地發現中國環保團體的經費幾乎都來自國外,
: 多來自歐美的大型基金會或是聯合國、世界銀行之類的國際組織,
: 他們說光靠自己籌來的錢根本活不下去。
: 台灣因為國際地位特殊,少有國際性的組織,或說是進不來,
: 這不禁讓我好奇台灣環保團體的運作方式,
: 大部分是自給自足維生嗎?如果真是這樣還不容易阿。
: 有沒有在環保NGO工作的朋友可以說一下?
回一篇完整一點的
我的論文在做環保運動國際連結的一些研究
其實發現我們的環保團體或是ngo組織接受國外經費
幾乎是很少 就算有大型的國際合作計畫
我們參與其中反而還會捐錢出去
(但是前提是這些能參與國際合作的組織
基本在組織特徵上都蠻大型的)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 我們的環保團體雖然窮
但是我們整體經濟環境還算富裕 所以基本上真得很少會跟國外組織拿錢
不過在一些緊急的場合上
一些國外的好心組織還是會幫我們募款
比方說我們多年前在反七輕的抗議事件中
地球島組織有幫我們募一些錢
但是募到的錢同常不會流到台灣國內團體的手中(很多鳥會的例子也是這樣)
比方說地球島幫我們募到的錢
那些募款只有留在地球島內 讓他們來幫忙做國際上相關黑面琵鷺的推廣
不過 雖然我們沒有在國際上拿到錢
我們還是會從國際上大型的非營利組織得到一些除了錢以外的資源
比方說學習鳥類的繫放技巧 動物野放技術 或是共同完成生物監測
或是運動論述的正當性等等
不過環保團體除了募款 也可以和農委會或林務局 或是環保署
提出合作調查的計畫 這樣通常會有不錯的收入
像荒野因為做水鹿調查的研究就對政府拿了一百多萬
而且農委會在保育珍稀動物上有一些法源依據(也有特有生物中心在運作)
所以環保團體如果是針對某種珍稀動物提出計畫案
其實蠻容易拿到經費的
另外如果組織有能力
以台灣的名義參加大型國際計畫
也可以和外交部請一筆錢
因為我們外交不易
如果環保團體願意出席國際場合又幫台灣打知名度
其實外交部都會很樂意給錢
至於經費從企業募得 案例也很多
比方荒野本身其實也和企業走很近 提出的一些溼地計畫
基本上是和統一合作(記得每年一百萬的樣子)
還有一些賣登山用品的店也有合作
(但是代價是荒野的辦公室或是野外活動 要幫忙推銷他們家產品)
至於環團們能不能跟國外企業拿錢
這要看國外企業有沒有意願給
像福特環保獎 基本上就是外商的經費
七股當地有一個規模很小的黑面琵鷺保育協會
因為對福特提的計畫案 很有實踐性和在地性
因此也拿到了福特補助的錢(印象中也是一百萬)
所以向企業募款方面即使是小團體 也是很有機會的
另外經費來源也有一些手段
大家應該還蠻熟悉各種義賣的
像環資或是荒野每年都會賣月曆(荒野在這部份賺很多)
或是像主婦聯盟那種合作設制度
共同購買部份盈餘也會轉作環保推廣基金 這也是一種方法
(不好意思 一直講到荒野 因為我幫他們記過帳
真的是蠻有錢的團體 他們有很多靈活的手段
而且會請一些有商科背景的專職人員做搶錢計畫)
另外 如果有一些公共工程對環境有害
通常有些環保團體也會和這些工程進行談判
協商的結果環保團體也許可以從廠商那邊
每年拿到一些經費來修補工程對環境的傷害
比較有名的例子是
台南官田的水雉復育委員會
當初就是高鐵的興建會危害到水雉的棲地
所以現在每年高鐵有拿出一點錢來做給委員會做復育工作
最後補充的是
我們其實在國際上並沒有這麼孤立
雖然我們的台灣的名字出不去
但是其實我們運用了很多手段明著暗著都在做國際交流
這個部份很冗長
我的論文處理大概就寫了三十頁@@
所以在這裡就先不提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62.42
> -------------------------------------------------------------------------- <
作者: zoew (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Mon Jun 23 12:59:35 2008
就我的認知
台灣的狀況 的確是出去的錢多 進來的錢少
不過出去的錢似乎大多是台灣的政府用來資助研究計畫的?
不知道有沒有針對國外環保的NGO提供贊助?
另外,我們的狀況的確跟中國大陸很不一樣
與其期待有國際性的資金贊助國內NGO
不如朝 ”合作”的方向努力 比較實際
除了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之外
其實這些大的機構(基金會,保育組織等等)在丟錢的同時 也是有市場考量的
也就是說 要考慮資助的經濟效益
要在哪裡作案子 會對該組織的國際知名度有助益?會有最多的人被影響?會有最獨特的
生態環境被保護?
如果用一般廠商贊助的角度來看 不難理解為何沒有錢會來台灣
這樣其實是有利有弊的
有的時候
因為拿人家錢 而不自覺(或自覺的)一昧的用西方思維進行保育及發展工作
也未必都是好事
這些例子在低度開發國家數不勝數阿
Dukedream 要常常來發表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阿
這些真是很有趣的資訊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96.7.65
> -------------------------------------------------------------------------- <
作者: airportman (波)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Tue Jun 24 01:23:17 2008
※ 引述《Dukedream (耶魯森林背包客)》之銘言:
: 這個暑假在中國作研究,也因此認識了一些中國NGO的朋友,
: 搞環保的人多半是善良人,這到世界各地皆然。
: 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很意外地發現中國環保團體的經費幾乎都來自國外,
: 多來自歐美的大型基金會或是聯合國、世界銀行之類的國際組織,
: 他們說光靠自己籌來的錢根本活不下去。
: 台灣因為國際地位特殊,少有國際性的組織,或說是進不來,
: 這不禁讓我好奇台灣環保團體的運作方式,
: 大部分是自給自足維生嗎?如果真是這樣還不容易阿。
: 有沒有在環保NGO工作的朋友可以說一下?
國內環保團體普遍面齡的兩個問題,人力少、經費少
因此人才必須留在學術領域或以兼職身分,參與環保社團
經費來源來自:
會費、捐款、接政府或地方政府計畫、定期刊物所得
辦理活動申請補助。
向企業、企業的基金會、政府相關單位申請補助(必須要提出企劃)
幫企業規劃活動與執行以獲得資助
補助經費方面:
環境教育活動經費可申請教育部、環保屬請到補助,有兩種。
一種是他們會在年初開放提案,另保留一半給隨時來提案的好的企劃
出國費用可向外交部與青輔會申請,青輔會偏重於青年與自主題案
外交部以及旗下的民主基金會比較偏重補助學者的學術交流、國際會議發表之類的
文建會負責社區營造事務,把社區型NGO可以參與的政府相關計劃整合為六星計畫
並把給社區的補助與競賽都放在六星計畫中。地方型環保團體也可切入。
其他的還有,能源局、農委會等
NGO會透過承辦環教活動的經費來支付人事費與辦公室租金
否則光是靠會費與捐款,可能不足以支付工作人員薪資與水電費
工作人員薪資大多在三萬以下(非顧問性質的NGO),因此人才也是問題
很多環保團體的理事、會長不支薪還倒貼
專職的才須要領薪資,就算是祕書長/總幹事頂多在三萬出頭。
常以活動或計畫來養團體運作,因此很忙..秘書長與理事要到處去募款
我觀察企業與環保團體合作:
企業比較喜歡生態社團與生態議題,如溼地、種樹、大型環境節日
爭議性議題常得不到企業奧援。
企業也往往在關鍵議題中缺席。比如核四,國土復育
以WWF在國外的案例,他們是推動企業跟環保團體能對談的平台
甚至由WWF和他們共同為企業的開發/污染/環境負荷問題找出對策
美國加州環保勢力強,有很多企業的資助會流向有名有力的環保團體
以Sierra Club的績費來說(請參照其每年12月份會刊內的經費年報)
大部分企業捐款仍指名環境教育(可避稅)
但也有不少指明給政策遊說。(捐錢進行政策遊說不可避稅,所以會計帳目要另外製作)
台灣企業與環保團體缺乏通暢的溝通管道對話機制,共商互利的平台
有環境意圖的企業也不會"灑錢"給環保團體做遊說
台灣的環保團體名聲,除了荒野之外,也都不強。會員人數也都不多。
所以氣勢就弱了
企業的資助
前篇提到福特的保育獎外,另外還有
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曾選過環保人士提案
信義房屋有一個針對社區的補助計畫
大多的企業捐助、或是像台達電子、台積電的基金會資助,都沒有競案
多半是企業(或其基金會)主動找NGO談合作 (大多是保育議題)
NGO其實擬好計畫找企業談合作與補助也是有機會可以拿到錢
另外,企業的信託基金是個未來的可能,比如
崇貿科技成立"公益信託崇貿環保節能教育基金"除了獎助學金外,亦資助了一些
節能減碳的活動。
大概就這樣
--
--------------
歡迎參觀 [豐原小站] https://huluto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55.108
> -------------------------------------------------------------------------- <
作者: Valera (反外包,直接聘雇清潔工)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Tue Jun 24 01:48:29 2008
齁,原本我都要睡了,因為明天要考可怕的社會學理論
(超級抽象都讀不懂)
看到這個討論串,本來想晚點回,就關掉電腦,
可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一直想著這個話題,索性就爬起來,
回一回才能安心睡覺 XD
===
中國大陸NGO之所以會有很多外國奧援,
跟中共的政權體質相關。
在以黨領政、黨國合一的情況之下,中共對於人民團體成立與運作有所限制
外國各大NGO無不以中國為主要目標,因為進駐成功是有指標性的意義。
===
國內的環保團體,比較建制化的大概就是蠻野心足、環盟、荒野、環資會和地球公民。
有人在推文中提到荒野的會員主攻高所得的醫生、律師等階級,收取會費以維持運作
是良性循環。我不否認這個觀點,可是這同時也限制了荒野的活動內容。
例如張宏林參選便引發很大的爭議,最後得辭職,
早期還會參與馬告國家公園的催生運動,
現在去問荒野,都會回答的很"委婉輾轉"
我會因此而不喜歡這個團體,不過那就是荒野的組織定位,
畢竟每個位置都要有人去佔,身為一個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環團也是有它的價值。
如果我得到的資料沒錯,荒野一年的收入一千萬左右。
有人也在推文裡面說,環盟因為不接受企業的贊助,所以蠻窮的。
厄,這要看你的比較標準是誰,
環盟如果是"很窮"的環保團體,那其他環保團體應該就是餓死的狀態。
我不清楚環盟的財務狀況,不過環盟自稱是唯一擁有自有建築物的環保團體
汀州路的那個辦公室不是租的,是環盟所有 (不過還在繳貸的狀況)
環盟的成立過程與營運,一直跟大學教授脫離不了干係,
我猜測他們的金錢來源部分可能是從這裡而來。
當然,他們也有接政府的案子維生 (這是幾乎所有NGO的情況)
環資會,九成的財務來源是接政府案子。一年的收入也蠻高的。
(但他們員工也因此處於高度自我剝削的狀況,為了案子應接不暇)
蠻野心足,就不用提了,金主就是文先生的律師事務所。
附帶一提,文先生也是很多"其他環團"人士的資助者。
地球公民協會我不清楚,可是他們的捐款名單公開的蠻詳細,
幾乎都是教師或是醫生,也有一些地方有力人士。
聽說,台灣生態學會後面有一個良心的企業主。不過這是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
(我以前一直以為是靜宜生態系的老師們金援)
其他比較不建制化的環保團體,應該都是靠接案子維生。
如果這個團體背後有一些教授的話,就可能掛國科會或是研究案的名字,
再轉入團體中。
此外,有些人名義上是掛A團體,但真正付錢的可能是B團體。
也有可能是A付一半 B付一半
這就跟環保團體的社會網絡有關係了。
像我認識的某個工作者
他隸屬於A團體,但A團體無力支付他的薪資,
他便透過自己的社會網絡,跟某個和A團體有深交的教授拿五分之三的薪水
剩下的五分之二再跟另外一個團體的B拿
所以他的薪水可以完全跳過A團體。這是一個彈性變形,但你也可以說很畸形啦
另外一個我認識的工作者,
隸屬於C團體,但他的薪水是靠位於D縣市D團體的文史研究案。
所以偶爾為了五斗米折腰,就也要跑跑那個文史研究案。
總之,無奇不有。
接案為生是一貫的命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148.112
> -------------------------------------------------------------------------- <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Tue Jun 24 22:58:43 2008
首先 我覺得要定義清楚什麼是"環保團體" 純粹的環保團體在台灣雖然聲音不見得會小
但對地方性環境議題的著力其實很淺 主要是著重在全面性的環境政策 但環境政策
正如在先進國家普遍出現的 並不會是某一小群人自我標榜的議題而已 所有的政治參與者
即便是開發商 也都會自稱"愛環境" 之前某位在環工圈知名的拿錢辦事的天大地大教授
他也有個洗錢基金會聽起來很像"環保團體" 有某位icon式的環保運動先驅的環境理念
則其實植基於風水之說 她本人根本就是個保守反動迷信工程的人
至少在台北市這邊 幾個比較在地方上活躍的環保團體 其實原本都是從地方文史工作開始
後來跨進社區營造這類的事情 其實人文史蹟的保存跟環境優先往往是相互衝突的概念
不過反正在台灣此事並未被突顯 加上台灣社運的弱勢 使得各團體互相串連形成一種常態
有些人也主張全國性環保團體應該要轉型成平台 與地方性的團體相互合作 不過目前為止
除了蠻野心足跟台灣環境資訊站以外 大多數全國性的環保團體仍然缺乏地方連結
社區型的環保團體資金運作當然相對簡單 更重要的是由於它們大多以文史社造為本業
因此並未與財圖直接衝突 某些事情上甚至可以相互利用 至於參與者在我自己的觀察中
以台北市而言大約因社區不同有幾種模式 不過大致上其實是有兩群政治上很不同的人存在
一種是本省籍的專業人士跟中小企業主 另一種則是外省籍為主 不少是來自新聞圈的人
我知道在這種版談這類的事對某些人來說很不討喜 不過要是真的在台北市從事過社區運動
應該都知道我講的是哪些類的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5.10
> -------------------------------------------------------------------------- <
作者: Dukedream (耶魯森林背包客)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Wed Jun 25 01:09:20 2008
好,這個討論串實在太精彩了,
現在我們大概搞清楚台灣環保團體的錢是打哪兒來了。
我接下來想問:
台灣為什麼沒有國際基金會或環保組織的奧援?
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沒興趣不給我們錢?(申請了卻要不到)
還是因為台灣被孤立缺乏國際連結?(沒有人脈或是適當管道)
或是根本沒有嘗試過?
據我所知,台灣環保NGO有參與國際事務的相當少。
我現在想得到的也只有台灣環境行動網。
國際環保組織的分支機構更少。
我知道好像有綠色和平,但是似乎不活躍。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比較不熟的TRAFFIC,作保育的。(https://www.wow.org.tw/)
如果可以有多些國際性的交流對台灣的環保應該是件好事。
--
這問題恐怕要指定chinghyuan來回答,
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論文,呵呵~
--
The roads less travled by -
An Environmental Backpacker at Yale
https://www.wretch.cc/blog/chungenli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2.90.38
> -------------------------------------------------------------------------- <
作者: airportman (波)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Re: [問題] 環保團體錢從哪裡來?
時間: Wed Jun 25 10:45:51 2008
※ 引述《Dukedream (耶魯森林背包客)》之銘言:
: 好,這個討論串實在太精彩了,
: 現在我們大概搞清楚台灣環保團體的錢是打哪兒來了。
: 我接下來想問:
: 台灣為什麼沒有國際基金會或環保組織的奧援?
: 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沒興趣不給我們錢?(申請了卻要不到)
: 還是因為台灣被孤立缺乏國際連結?(沒有人脈或是適當管道)
: 或是根本沒有嘗試過?
我覺得是沒有積極嘗試。但有個重點。台灣不是貧窮發展中國家,所以外國援助發展
事務中的環境合作,本來就不會有台灣。世銀、亞洲開發銀行的主要對象也是發展中國家
為主。(雖然大多錢最後都流回已開發國家的口袋啊)
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是重要因素,因為有些團體資助台灣的成果可能不被承認
: 據我所知,台灣環保NGO有參與國際事務的相當少。
: 我現在想得到的也只有台灣環境行動網。
其實,台灣環保NGO參與國際事務還算多。就算只是沒錢的這一掛,國際交流也是有的
大家可以到外交部NGO委員會去找一本"迎向世界的台灣NGO"看前言與環保團體那部份
https://www.taiwanngo.tw/knowledge_publish_ngo.asp
這個網站還有分析一些國內NGO的國際參與經驗,請到處找找。
基本上,國際連結,是以互訪和會議為主。但國際人脈還是有的。
: 國際環保組織的分支機構更少。
國際分支機構少,因為有些團體要在中國做事,因此避免在台灣設立據點
但是國內仍有"夥伴團體",還頗緊密
譬如,台灣的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跟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看守台灣與看守世界
這種夥伴的連結其實還蠻有可為的。
而綠色和平(中國)與WWF近年也都有到台灣來參與會議
: 我知道好像有綠色和平,但是似乎不活躍。
: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比較不熟的TRAFFIC,作保育的。(https://www.wow.org.tw/)
: 如果可以有多些國際性的交流對台灣的環保應該是件好事。
就靠原PO了,請為我們搭起與耶魯大學的橋樑
--
--------------
歡迎參觀 [豐原小站] https://huluto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64.18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