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護理師能做甚麼?】
近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 IPCC-AR6 WGI解讀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指出,氣候危機並沒有逐漸減緩,而是以一種不可預測的、災難性的方式不斷出現,加拿大熱浪、世界各國森林火災、河水氾濫以及沿海的颱風引發的洪水、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洋環流突然變化,人類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聯合國秘書長警告這是人類的危機,必須要立即、快速、大規模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免地球持續遭受破壞。
作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能做什麼呢? 減碳行為!就是要力行簡約生活、降低能源使用量、減少碳足跡,並且減少無法分解的塑膠燃燒而產生的廢氣污染;此外,減少甲烷排放,以改善空氣品質。
花蓮慈濟醫院在 1991 年 12 月成立「慈濟環保社」,同仁主動對醫院廢棄物進行資源回收,自1992年推行自備餐具運動,全面停用一次性餐具。1996年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力行環保,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護理站和工作車設置資源回收桶,隨手進行廢棄物分類;另外,在生活中推動以腳踏車代行汽機車活動,假日到環保站做志工,並將工作環保化推動到其他各慈濟醫院。2010年則響應素食,以期減少因畜牧增加的甲烷排放。
護理人員應關注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健康的危害。護理人員除了自身力行環保外,亦可利用各種健康照護及服務民眾的機會,發揮影響力,適時提供病人及民眾正確的環保觀念,使其認識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實踐減碳行為及對環境之保護,可促使每個人對環保有共知、共識和共行。
■撰文者:
章淑娟主任委員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護理委員會
■審閱者:
王秀紅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更多護理相關精采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nursing_info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109年研議議題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分為7個面向,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3/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佛教慈濟醫療志業
慈濟基金會
台北慈濟醫院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護理委員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北市萬華區成了新冠疫情熱區。雖然疫情已獲得控制,但社區恐怕仍潛藏黑數,難以清零。北市府近期與台北醫學大學、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與北市聯醫合作,鎖定萬華區居民進行血清抗體研究。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證實,確實有這個計畫,將可查出哪些人是無症狀感染者,並進一步了解疫苗是否有保護力。 詳細...
環境與社區衛生學台北醫學大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氣喘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相較於一般人,氣喘患者更擔心自己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或感染新冠肺炎後有較差的預後。然而,目前並沒有證據指出氣喘患者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儘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中重度氣喘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病症嚴重的風險可能性更大,但目前沒有研究數據支持這個說法。在探討 COVID-19 與氣喘的眾多研究中,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沒有發現氣喘患者感染 COVID-19 後疾病嚴重的風險增加。
此外,也沒有跡象顯示氣喘是罹患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綜上所述,相較於與更嚴重COVID-19 疾病有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肥胖等其他風險因子,非過敏性氣喘患者一旦感染COVID-19後僅有極輕微的風險會出現較嚴重的病症。
早期研究指出在 COVID-19 患者身上應禁用類固醇,儘管其中有一些跡象顯示類固醇對重症 COVID-19病患有益。有鑑於在COVID-19患者身上使用類固醇的不同意見,許多人擔心如果他們的控制藥物是類固醇(吸入或口服)該怎麼辦?
簡短的回答是繼續服用您的控制藥物,不要停止使用。在探討類固醇是否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的研究中,研究樣本僅來自於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治療病毒性疾病的住院病患。研究並未納入使用類固醇治療其他疾病(如:氣喘)的患者。 然而,氣喘患者需要服用控制藥物以控制疾病。
在疫情流行期間,將氣喘控制住是氣喘患者可以達成的最佳狀態。擅自停藥會使患者面臨氣喘惡化的風險,導致因氣喘惡化可能會需要去急診室或緊急住院。在疫情期間,反而因此提高了接觸COVID-19患者的風險。因此,透過持續穩定控制氣喘,實際上可減少氣喘患者感染 COVID-19 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季節性冠狀病毒株已被證實會導致急性氣喘發作。 與SARS病毒和 MERS病毒類似,雖然目前無研究結果指出新冠病毒會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無論如何,控制好氣喘對於氣喘患者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如此一來,一旦任何感染或過敏原所導致的氣喘惡化,患者的肺部都能做最好的準備。
➥在這次疫情流行期間,氣喘患者最基本該做的就是繼續做好您一直在做的事情——遵從醫囑繼續服用控制藥物,並將您可能出現的任何症狀告知您的醫療團隊。當然,請記住保持社交距離並勤洗手。
■ 新冠肺炎、氣喘和復課三者之間的關係
過去數周到數月期間,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政府採取封城相關措施,導致學校停校停課,使得學童教育受到影響;Abram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指出,由於秋季為氣喘好發的季節,各國政府在考慮開放學校復學及控制第二波疫情再次流行的同時,應特別考慮患有氣喘的兒童返回學校後可能會面對的健康照護問題,例如: 若氣喘兒童氣喘發作時,其症狀與新冠肺炎呼吸道症狀類似時可能會造成混淆,或者於加強學校環境清潔時,應儘量避免使用會誘發其氣喘發作的清潔劑。
另外,關於教室開窗與否,應視戶外過敏原嚴重程度來做決定。由於目前缺乏相關指引,建議政府當局在考慮開放秋季學校復課之際,應將氣喘兒童於學校的照護納入考慮,並訂出相關的照護指引,讓校方、醫師和家長於秋季學校復課時做好準備。
■ 氣喘病患疫情期間常見問題與應變策略
🙋(問):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收到一些氣喘病人的要求,請學院代為寫信給他們的雇主,要求雇主應該讓有氣喘病史的員工於疫情期間能居家工作。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2020年6月25號所發表的聲明指出,氣喘和感染新冠肺炎並無直接相關,另有其他因素牽涉其中,然而,目前並無研究報告證實氣喘病人會比一般民眾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因此,要如何回應這些氣喘病人的要求?
📣(答):
由於目前研究結果顯示,氣喘並不是造成疾病傳播或是病程惡化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不能把氣喘病史當作是必須居家上班的理由。但是,如果員工氣喘的症狀很嚴重,而且一直咳嗽,那就必須要待在家直到症狀得到控制,再回到公司上班,避免影響到其他同事。沒有任何一個氣喘協會建議雇主讓有嚴重氣喘症狀的員工到公司上班,是否要居家上班應該根據社區傳播的狀況,員工自身狀況和員工工作的地點來決定。
🙋(問):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有收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希望患有氣喘的學童在秋季學校開學時,可以暫緩回到學校上課。然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顯示,患有氣喘的學童為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學院是否可提出相關的指引或是專家建言?
📣(答):
目前並無研究證據顯示氣喘是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也沒有證據顯示如果氣喘的病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會比一般人感染後的症狀更加嚴重,另外,也沒有臨床資料顯示新冠肺炎會惡化氣喘的症狀。因此,專家小組認為氣喘不應該成為學童暫緩回到學校上課的理由。但是專家小組建議氣喘學童的家長可諮詢其醫生,根據其專業來對這個問題來作判斷。
🙋(問):
對於一些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過敏性鼻炎的病患,他們覺得戴上口罩會很難呼吸,在防疫期間除了限制他們外出的時間之外,有沒有關於口罩的型式或是材質方面的建議,使這些病患呼吸能較為順暢,能同時兼顧保護力和配戴的舒適度?
📣(答):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相關醫療組織的網站都提到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避免群聚活動,都是可以保持健康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的方法,光只是戴口罩並不能取代以上三點。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布口罩只適用於非醫療用途,布織布口罩是在「捕捉病毒顆粒的能力」和「舒適度」之間取得平衡。
關於口罩的材質,兩層的布織布材質,或是一層布織布加上一層過濾層是較佳的口罩材質。然而太多層會導致透氣率差,對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不見得適合。如果病患戴口罩時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應該要避免配戴口罩,因為戴口罩反而有使其呼吸的情況惡化的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外出時以頭巾(bandana)摀住口鼻,可能是最佳替代口罩的方案,因為它不會壓縮到患者呼吸的空間,戴起來是最舒服的。
備註:但是此作法並不適用於台灣,戴口罩的主要目的是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病毒顆粒的傳播,建議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若出現呼吸症狀時儘量避免外出,或減少外出時間。
📋參考資料
■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
https://education.aaaai.org/resources-for-a-i-clinicians/asthma-qa_COVID-19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p0625-update-expands-covid-19.html
https://www.cdc.gov/asthma/default.htm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need-extra-precautions/people-with-medical-conditions.html
■ 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6/health/coronavirus-asthma-risk.html
📖參考論文
1. Abrams EM, McGill G, Bhopal SS, Sinha I, Fernandes RM. COVID-19, asthma, and return to school. 2020. Lancet Respir Med. 2020;8(9):847-849. doi: 10.1016/S2213-2600(20)30353-2.
2. Williamson EJ, Walker AJ, Bhaskaran K,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death using OpenSAFELY. Nature. 2020;584(7821):430-436. doi:10.1038/s41586-020-2521-4
3. Yang JM, Koh HY, Moon SY, et al. Allergic disorder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d severity of COVID-19: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Aug 15].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1136-2. doi:10.1016/j.jaci.2020.08.008
4. Gupta S, Hayek SS, Wang W,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the U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15]. JAMA Intern Med. 2020;e203596.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0.359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環境與社區衛生學台北醫學大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是法律?原來是掌權者訂的標準叫法律》
*我在台大法律系是一個鬼混學生:但這個系教會我一件事,有些法律很合理,有些很荒謬,有些根本迫害人權:守法不是最高道德,不斷地思辯其錯誤及進步性,法律體系才會更完備。
*我大四還沒有畢業,上學期台灣發生美麗島事件,下學期美麗島軍法大審。我的台大法律系教授們除了零星人數之外,幾乎全部具名登報聲明:美麗島大審是一個公平又公正的審判。
哈!那天一早起來看報,差點沒有吐出來。我心想或許在學識上他們是我的老師:但在良知勇氣上:我是他們的老師。
還沒有畢業,我在某種狀況下,開始協助受難家屬。
*四十年過去了,法律依然有它的「權力」詭譎性。
例如:依法現在誰先打國際疫苗?尤其AZ與Moderna ?
當疫苗採購不足、這種攸關人命的事,卻由一個單位指揮中心説了算。由他們訂規範。
而依其所定的法律除了醫療人員之外,全國第二最優先:居然是總統府,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國安單位,金融單位⋯⋯(族繁不及備載)共約萬人。
他們不在醫院,不直接接觸確診患者,他們為什麼列為優先第二類?優於救護車人員,比他們還危險?
擁有本土BNT疫苗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BNT尚未於德國量產時,梅克爾今年4月16日接種Astra Zeneca. 在她之前除了醫療人員, 七十歲以上國民, 重症患者外, 小學幼兒園老師工作人員順序也在德國總理之前。https://www.tagesschau.de/inland/merkel-scholz-impfung-astrazeneca-101.html
法國總統依年齡序,十天前才施打。
所有法德總統府、總理內閣皆如此。
而且他們的疫情,還比台灣嚴重。
更荒謬的是:製作此臺灣施打法律順序的也正是此次做決策,導致我們採購國際疫苗不足的「高端人士」。
在巴西,他們可能被移送彈劾:在美國,科學界醫學界會群起而攻之。
在台灣,他們叫民眾耐心支持等候國產疫苗,然後自己伸出手臂,優先接種國際疫苗,而不是他們認為足夠防護力的國產二期高端疫苗。
這樣的「低端」法律,你服氣嗎?
然後,他們還不放手。
這幾天幾個單位紛紛被鬥臭,罰款,甚至檢調加入傳喚。
連一生救人救世的許金川教授,都被檢調約談。
根據什麼?法律!
誰訂的法?
買疫苗不力的疫情指揮中心!
疫情中心好似謙卑的苦苦希望民眾了解政府已經盡力:卻另一個臉孔重重懲罰依比例原則,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醫療院所志工疫苗接種。
當權者少少地買了國際疫苗,偷偷地把自己納入原本只應是第一缐中央防疫人員如海關,救護車人員⋯⋯的名單之前。
之後又大大挑撥人民之間,誰?誰?誰?為什麼那些人打了?
太誇張!特權!
重辦!
咦,軟弱無能的權威者復活了。
於是一生行醫行善積德的許金川,甚至在不知那來的後輩有組織網軍的追討之下,有了新封號:黑心肝。
而他可能一生救治福澤至少上萬人。
所謂好心肝基金會事件的事實是什麼?
「殺人」「滅口」總要聽聽他的説法吧?
依據許金川教授聲明:
1)台北市衛生局6 月7日和8日要求給我們疫苗必須當日施打完畢,尤其這些疫苗8月即將到期。
2)因為新冠疫情突然猖獗,我們判斷現在或未來即使疫情受控制,但這些協助老年肝功能疾病服務的志工,因大量的人際接觸,仍然暴露在風險中。
3)我們根據台北市醫師公會的函文通知:台北市的醫事人員6 月4日前到指定地點完成疫苗的施打。
4)因此我們認為台北市的醫事人員大致已經施打完畢,我們也知道包括大部分的「醫院志工」都已施打完畢。
5)根據施打疫苗優先順序規定的第一類「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包括志工)的分類辦法,我們開始為三大協助肝病老人的志工施打疫苗。
6)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創立已27年,宗旨是結合社會愛心力量消滅肝病。創辦人是台灣肝病研究鼻祖宋瑞樓教授,於民國73年推動全國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之創舉。自從成立以來,工作同仁帶領大批義工全國走透透,為民眾做肝炎、肝癌的篩檢活動,至今已嘉惠六十多萬人。即使在去年疫情期間,仍然在嚴峻的環境中服務了兩萬人次的民眾。
好心肝基金會延續其理念而成立,其下設好心肝診所,本諸「視病猶親」之宗旨,從事醫療公益事業,故與一般地方診所之規模及經營理念有所不同。
多年來,基金會為國人健康而努力,除了醫護同仁的付出,大量的志工也是重要的動力。
基金會及診所固定工作同仁三百多名,此外,還有經常性的志工六百多名,及非經常性的協力志工參與推動肝病防治。
志工大部分為退休的醫護人員及愛心人士,還有經常義務支援社區服務的志工家屬。
另外,有很多經常在基金會進出的工作夥伴,例如清潔人員、水電工人、大樓保全。還有經常性參與我們的活動作為專業顧問的好夥伴。
好心肝診所正是這些志工及醫護合作夥伴主要的工作及進出地點,他們就是這一次施打疫苗的對象。
7)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基金會精神,我們的初衷出於善意,然可能是做法不夠周延而造成爭議,為各方所關切,謹此致歉!
8)感謝社會民眾一直以來對基金會的支持,希望各界一本過去對台灣肝炎防治公共衛生的支持,繼續一起努力。
*今天又來了另一個被處罰的單位:
國軍醫院也私打疫苗 國防部:調整分院長職務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25924
六月九日,新竹國防醫院加開夜診幫醫院員工施打疫苗,由於莫德納打了35劑後有1瓶已開封,還剩下8針可以打,且需在6小時打完,否則就要丟掉,但全院醫護人員都已經打完了。因此,院方聯繫衛生局與北區衛生所,告知有意願者都可來打。然而,經市府調查發現,其中「5位」因非醫事人員,不符疫苗接種資格,市府對參與並知情的衛生所吳姓主任做出處分,並將她調整為非主管職務。
⋯⋯⋯⋯
*所以依據「到處抓包「的法律,因為此醫院多打了「五位「非醫事人員,重罰200萬,主管自請處分。
但神不知鬼不覺,若非中央政府對台北市政府以「好心肝基金會」當祭品昨日對柯P開大炮,柯文哲為了自保於是反擊公佈公開了總統府等至少八千人,還有包括其他中央地方官員,共九萬人,早已列入國際疫苗優先名單。
如果不是這場鬥爭,我們還不知道這個真相。
我的疑問有二:
1)這個法律規定順序合理嗎?你服氣嗎?
2)疫情中心自訂法律把自己和長官同事先列入保護優先名單,這個「低端法律」,請問可不可以「公民不服從」?
3)把千萬人民搞到為求活命,搶疫苗,誰來重罰他們?誰來自請處分?
檢調,檢調,您在何方?
4)還有:我們現在到底是在防疫?還是已經在進行2024總統大選:防柯P前哨站?
政治,可不可以不要這樣殘忍?可不可以暫時放下,在人民的生命權之前。
許金川教授下午五點至調查站,凌晨二時三十分左右才出來。他一生勤儉行善,走入調查站時,他的幕僚學生們都哭了。他的太太也是醫生私下說:不懂政治。沒圖利沒賺錢,如果因為幫助市府為他人而被抓去關,也是後者之師啦。😅據說施打的醫護手都酸得快斷了!感謝🙏
大家放心,會給他送藥及換洗物⋯😁
諸佛菩薩護持沒事沒事!😇
⋯⋯⋯⋯
我則建議他,到了檢調單位,鞠躬禮,然後說:抱歉!我只是⋯⋯#超前佈署 了!
——圖片來源大學同學魯蛋
環境與社區衛生學台北醫學大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北市萬華區成了新冠疫情熱區。雖然疫情已獲得控制,但社區恐怕仍潛藏黑數,難以清零。北市府近期與台北醫學大學、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與北市聯醫合作,鎖定萬華區居民進行血清抗體研究。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證實,確實有這個計畫,將可查出哪些人是無症狀感染者,並進一步了解疫苗是否有保護力。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68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akRwPP_QQA/hqdefault.jpg)
環境與社區衛生學台北醫學大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羅塔和他的朋友們」繪本介紹
專訪文字創作: 蔡秀敏
內容簡介:
孩子的健康是一生的事情,比財富與學業更需要重視。
健康長大、正確觀念、勇敢擊退病菌、人人作個保健尖兵
你有過腹瀉的經驗嗎?是怎樣的感覺或狀況呢?
羅塔或他的朋友們是怎樣拜訪人類呢?
預防羅塔或他的朋友們找上你,你會怎麼做呢?
世界上每年有超過45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因感染輪狀病毒而死亡,有200萬以上的兒童造成嚴重腸胃炎,死亡原因多為腹瀉嚴重脫水,或是感染後產生併發症。雖然大多數都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在已開發國家的死亡率較低,但輪狀病毒卻是導致兒童急性腸胃炎住院和掛急診的主要原因,對許多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
我是羅塔,大家都叫我輪狀病毒(Rotavirus)。
我不是生物,所以需要宿主提供生存環境,才能活得健康強壯。
我喜歡的宿主是人類小孩,通常是五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六個月到兩歲的嬰幼兒。只可惜,大家都很討厭我。
我喜歡低溫又潮濕的環境,一年四季都是我舒服快樂的季節。
系列簡介:
「助你健康」新系列以孩子常見的病症和基本健康保健觀念為出發點,內容以輕鬆並富趣味性的方式來鋪陳故事,讓孩子認識保健基本常識、安全用藥觀念、居家護理、常見病症面對與處理、病症正確觀念等,具有豐富科普常識。
本系列由專業藥師撰寫,交給小兒科專業醫師審閱,再由優秀的畫家以精美圖像詮釋。
作者簡介:蔡秀敏
台北婕登藥局負責藥師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藥學系畢
106年優良教學雙認證藥局藥師
台北市藥師公會校園防毒宣導方案講師
台北市衛生局內湖社區健康生活方案講師
平日工作時是位藥師,卻最討厭吃藥;授課分享時是位說故事及手繪書講師,卻最想當學生;喜愛畫畫、閱讀、說故事、旅遊、到處吃喝玩樂。
出版繪本有《沒關係》、《12個插畫家的台灣風情地圖》。
繪者簡介:吳怡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電腦繪圖系碩士。
擅長醫學插畫,目前從事專業藝術創作。
展覽:
2018 藥菓II 吳怡蒨個展/台北 路由藝術
2017 痕跡 吳怡蒨個展/台北 藝術計劃
2015 再敘述 吳怡蒨個展/台北 藝術計劃
2013 〈城市拼圖〉創作個展/台北 夢十二藝文空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MhO3_kikk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