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雜感】
凌晨四點,我拉開窗簾,看見窗外如夢似幻的朝霞。多虧了時差影響下的狂亂作息,我才有機會看到這樣的美景,趕緊拍下來跟大家炫耀(?)
隔離了幾天,環境整體上都還算舒適,但就是那悶濕的氣候實在是有點讓人難以消受。想到在台灣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台北),都要在這種躁熱難耐的氣溫下過生活,就很想鼓勵大家對自己更寬厚一點。在這裡,要保持平靜的心來面日常裡的紛亂,尤其是跟孩子有關的各種狀況,難度真的是非常的高。
離開英國前,我的諮商師跟我說,「回家」這件事有時會喚醒很多事,要小心照顧自己。當時我不以為意,想說我這個人最自豪的的就是記憶,還會有什麼我不記得的。沒想到,我確實是記得各種事件和細節,但是那些被遺留在身體裡的感受和情緒,卻是藏在這裡才聽得到的聲音,還有這裡才聞得到的空氣裡。
我一向討厭空調,他總是讓我的皮膚覺得很冰冷,但是對身體內部膨脹的悶熱感確毫無幫助。所以我把房間的空調關了,打開窗戶,讓海風吹進來。因為颱風的關係,大部分的時候都很舒適,但是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我就只能趴在床上不動,昏昏沈沈地熱著。
於是我被帶回了久違的聯考前半年,當年為了公平起見,所有的考場都規定不能開冷氣,為了讓身體適應高溫,在學校時我們也盡量只吹電扇。我想起制服裙子被壓在汗濕的大腿下的噁心感覺,有時會用裙子當扇子搧涼;熱到極致的時候同學們一人一條手帕,到下課時間就排隊去水龍頭底下把手帕沾濕,圍在脖子後面。不知道是時差的關係,還是因為我回想起教室裡嗡嗡嗡嗡的電扇聲和暖風,開始覺得昏昏欲睡⋯⋯。
不能出門也不用張羅三餐更不用忙小孩的日子裡,一天的時間感覺有平時的好幾倍長。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只有自己一個人獨處,就會像這樣,想法不停地湧出來。
好機會耶,我可以趁這個時間多多寫文跟大家互動!
但我卻猶豫了起來。
因為我現在很空,所以我就每天上來流水帳胡說八道,等之後飛回去忙起來以後,又變成一週兩篇或者一週一篇怎麼辦?所有經營部落格的教學都說,要保持穩定的產出,要就固定一週一篇,每週同一天出刊,而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文章數量不穩定是經營部落格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恩,這確實很有道理,可是我沒有很想要啊。這類建議是給那些,想要專注在把經營部落格當作事業,希望能大量聚集粉絲的人吧。我只想寫現在最想談的東西,讓我有深刻感觸的東西,這些都沒有的話我寧可不寫,通通都有我就想多寫。我這個人一直都是這樣「任性」,沒有辦法被勉強。反正我也已經違反了很多其他基本原則,老是寫超長文,不抽獎,沒有照片,再多加一條也不會屎啦—
哎唷,蕃茄就是這種小孩啊。
難怪傑克總是說我們很像,都是早就已經拿定自己的主意的類型。蕃茄不到三歲的時候,我們進出日本,他就堅持要背著自己的包包,拿著自己的護照跟在留卡,自己給海關看(不過因為太矮有妥協可以讓爸爸抱著XD)踏進家附近的便利商店,他也是毫不猶豫地拿了自己的籃子,先到冷藏區拿一顆鹽味水煮蛋,繞道另一處挑一個麵包,再跑回冷藏區挑一個甜點以後自行去櫃檯結帳。
我們的孩子都會帶著我們的影子。
我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當我活得越是壓抑,越是違反自己的意願配合他人和這個社會,我就會越堅信這個就是世界運作的道理。這樣的情況下,我就會深信及早讓我的孩子符合社會框架,才是讓孩子受最少苦難安全長大的正確方向,就像裹小腳一樣。如果我從來沒有裹過小腳,也成功找到在社會上安全存活的的方式,那我就能夠敞開心胸讓孩子擁有保留自己本質的選擇。
所以,我對孩子看不慣的地方,其實就是我還沒在自我跟社會要求之間找到平衡的地方吧。雖然這個觀念在很多書上都看過,我也思考過很多次,但是每一回都覺得還會有更深的了解。開始只是單純認為「嗯嗯好像有道理」,途中轉變成「確實有很多時候是這樣啦,不過也有很多不同的狀況啊」,到現在我終於萌生「也許跟孩子的一切互動,都是反應出我的內心狀態」的體悟。
看完《創傷的智慧》之後,我上網買了Gabor Mate的書。書中對於他們抱持著什麼樣的信念和那些在露宿街頭的毒蟲互動,有更詳細的描寫。
「我們的核心意圖是接受人們原本的樣子—無論他們可能有多失能、受到多少困擾、或是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困擾⋯⋯這裡沒有通往救贖的解藥、沒有任何符合社會要求的期待,只有從污濁的當下看見一個真實的人真實的需要,而他們的需要奠基在同樣悲慘的過去。」
無條件的接納。這個概念不只是在諮商課堂中頻繁被討論,在教養書上也是經常被提及。身為父母,我們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本質,孩子才能夠在愛中被充分滋養和茁壯。但是,在這個凡是強調對錯的社會裡,有誰體驗過這樣的接納?沒有看見過的東西,要怎麼樣才能掏出來給孩子?
很多看了紀錄片的人告訴我,他們感覺自己被療癒了。然而,片中並沒有說出甚麼特別激勵人心的故事,只有一些零碎片段的事實,和一系列跟觀眾對望的凝視。我思考了很久,覺得這是導演刻意營造的觀影效果。看完影片之後,我並不會有太多激昂的情緒。沒有「我對上癮這件事真是太無知了」的羞愧感,沒有「這些人好可憐」的同情,沒有「我是不是也有問題」的焦慮,或是「這個社會怎麼進步這麼慢」的憤慨。
我只是靜靜地,跟著導演的鏡頭,用不帶批判的角度,看見「成癮行為」的各種面向。沒有期待透過影片讓我成為更好的人,或者更積極投入這個議題,也沒有期待透過影片,給我人生的指引。透過凝視和傾聽,我感覺我看見了每一個人,也似乎被所有的人都看見,僅此而已。
是否,這一個半小時,讓我體驗了某種形式的「無條件的接納」?
海潮在沙攤上翻滾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我抬頭看向那扭著身子前進後退的彎曲浪花,想起當父親還能帶我們出遊的時候,北海岸是他很喜歡的選項。在隔離的這幾天當中,我有幸在晴天,雨天,清晨,深夜各種不同的時刻,看見海岸不同的風貌。
我意識到,我深愛著這片天與海。
無論你是沈默的,狂暴的,陰晴不定的,明朗的,紫色藍色灰色彩色的,在我的眼中你都很美。當我看得見你的時候,我欣賞你美麗的天光和翻騰進退的浪潮;當我看不見你的時候,我聽著你的聲音,感受你的存在。有些日子我會比較想要親近你,到沙灘邊去踏踏水,有些日子覺得靠近你很危險,但是我依然喜歡在你身邊。就算我有時必須離開,我還是會記得你,想起你,有合適的機會時就會回來看看你。因為你就是你。
所謂的,無條件的愛。
我想要嘗試去觸摸這樣的可能性。即便無法做到接納每一個人,但是是否,我可以學習用這樣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孩子,看待我身邊最重要的伴侶。
每當我失去方向的時候,我會提醒自己想起這片海岸。
甜點是一種解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甜點是一種解藥
常常覺得,做甜點好像一場化學實驗。
食材的結合、層次的堆疊、線條的勾勒、色彩的平衡。
甜點師穿上白衫,神情就此溺在甜味分子的世界之中,所有在意的元素,促成化學式的因子,從沒想過的組合,也能創造出新的產物。比如鳳梨加上擂茶、泡芙沾上爆米香,最後,有些味蕾會在舌尖上溫柔爆炸,有些則是直搗內心,就此成為解藥。
時常是那個吃到解藥的人,而這一次,就換我們成為做出解藥的人。
前幾天參加了一堂甜點課活動,是由追蹤了好久的 #黃偈 老師 黃先生的甜點日記(Dessert diary) 指導聖多諾黑、以及愛然老師 愛然工作室 指導的鐵盒餅乾。和可愛的人們一起,我們在教室裡時而讚嘆連連、時而手忙腳亂。身為一個完全不會做甜點的人,起初還有些擔心,幸好製作過程中,像是天使的老師們始終在旁用心教導、協助,最終我們都成功做出喜歡的甜點,也擺成一桌滿滿的甜點小森林!
看著手中的聖多諾黑與鐵盒餅乾,發現自己做出甜點的時候,似乎還沒品嚐,就能獲得解藥。
果然甜點就是一件會讓人開心的事呀,不論是品嚐、還是製作。
說了那麼多,要來分享超棒的消息!
那就是黃偈老師與9位甜點師夥伴籌備了甜點線上課程,已經開始募資了!
《主廚的27道私藏甜點秘笈|經典 x 台味一次上手》
10位甜點師、27道甜點、五種果醬配方
長達15個小時以上的課程內容,可以重複無限次的觀看!
老師說,這門課適合喜歡吃甜點、對製作甜點零基礎的人;也適合製作過甜點,想要深入學習細節與創作的人;更因為這門課程是以台灣食材與法式經典甜點作結合,於是也非常適合對台灣食材有興趣,想要學習風味展現的人。從甜點基礎說起,一步一步耐心指導,直到學會製作出那些平常耳熟能詳的甜點,比如達克瓦茲、可麗露、聖多諾黑、千層蛋糕、國王派⋯,這趟甜點的旅程,由黃偈老師帶領,我想會一定會是一趟有趣、又收穫滿滿的旅途。
最後,放上課程募資資訊!
《主廚的27道私藏甜點秘笈|經典 x 台味一次上手》
*募資連結:https://www.pressplay.cc/link/BE0F189F
*募資期間:5/4~5/31
*優惠訊息:5/17前有超早鳥限時65折|募資期間購課贈送:橙品手作折價卷$100元|募資期間購課抽:500本黃偈親簽食譜書、360份甜點、16名黃偈實體甜點課程
___
#主廚的27道私藏甜點秘笈經典台味一次上手
#PPA原創課程
#橙品手作
甜點是一種解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團體治療 #也許你該找一群人聊聊 #心理小說
.
「克莉絲蒂,要不要告訴大家你昨天吃了什麼?」羅森醫師說。
.
「不要!」我的聲音在牆壁間迴盪。我跳下椅子,在圓圈中跳動,好像我想要踏熄一堆火。「不要!拜託,羅森醫師,別叫我這麼做!」我像孩子般懇求。不要這樣;拜託不要。我以前從來不會這樣。但那是因為沒人直接問我吃過了什麼。
.
「天啊,姑娘。如果你會這樣子,那一定要告訴我們。」卡羅斯說。
.
我們根本沒談到食物。我們談的是羅莉的寵物雪貂的醫療帳單。
.
我參加 #團體治療 一個月了。在四次的週二聚會中,團體與我進行了互相認識的儀式。他們知道我參加是因為情感關係的問題。他們知道我的暴食。他們知道我與露絲博士。但這個?告訴我面前的七個人,我昨天吃了什麼?不可能。
.
我的飲食失調已不再是劇情片的題材——我不會吃遍速食店然後嘔吐,但我的吃法很古怪。證據一:每天早上我會吃一片包心菜葉捲乾乳酪,還有一碗微波加熱的脫脂牛奶與蘋果片。這是我幾乎三年以來的早餐。絕不吃香腸麵包、巧克力可頌或燕麥棒。如果我無法吃這個祕密的特別早餐,還有私密的廚房,我就不吃早餐。這種早餐很安全。不會誘惑我大吃特吃。
.
我的法學院朋友每天都會看到我的古怪午餐,因為我無法躲藏:一罐水煮鮪魚倒在包心菜葉上,淋上法國經典黃芥末醬。他們很合理地取笑我的食物看起來多麼噁心與缺乏想像力。一個正常人絕不會在任何人面前吃這個午餐超過一次,但我每天都吃。午餐時間,其他學生會穿過校園,去買裝滿了紅白肉類與乳酪的潛艇三明治,淋上大量的蔬菜醬汁。而我坐在學生餐廳中有如兔子般吃東西,準備下一堂課。他們不知道我戒癮之前,我與食物的關係導致我幾乎餐後都趴在馬桶上嘔吐。胃口失控的身體記憶與廁所的慘狀總是糾纏著我。我在大學差點就真的暴斃。我的午餐可以接受很多批評—索然無味、虐待自己、保證引發胃痛,但它可以防止我失控。那些潛艇堡做得到嗎?
.
晚餐,我吃煎碎的火雞肉搭配花椰菜、胡蘿蔔、一湯匙乾酪。有時候我會用雞肉取代火雞肉。有次我還嘗試了碎羊肉,但是太油膩,讓我的公寓有氣味。當我開始戒癮暴食,我選擇了一些看似「安全」的食物,因為我沒有大吃特吃。我不敢放棄自己的安全食物。
.
但是暴食出現在其他地方。那是我心中腐壞的祕密。每天晚上的「甜點」,我會吃三或四顆紅蘋果—通常更多。有時多達八顆。當我對德州的輔導人凱蒂暗示我的蘋果消耗量,她向我保證,只要不吃砂糖就沒關係,不管是一次吃一百顆蘋果,還是一天吃三頓都可以。砂糖是許多戒癮者的毒藥,可以讓你死於甜甜圈。凱蒂允許我把蘋果放在「安全食物」中,不管我每週吃下幾百顆。
・
我花在蘋果上的錢超過了有線電視、瓦斯與交通加起來的費用。蘋果導致我沒有室友,因為我怕被人發現,但我也難以想像每晚只吃一顆蘋果。
・
「告訴我們吧。」羅莉說,她的聲音很輕柔溫和。
・
我閉上眼睛,快速說話如連珠炮,就像拍賣場上的拍賣官:「乳酪、包心菜、蘋果、牛奶、包心菜、鮪魚、芥末醬、一顆柳橙、雞肉、胡蘿蔔與菠菜。」我停下來,不敢繼續。無法想像告訴他們蘋果的情況,但保密突然變得難以忍受。他們會說我沒有戒癮,我沒有正確按照步驟,我是個失敗者。我在內心歇斯底里地尖叫。但不知如何,我脫口說出:「然後我又吃了六顆蘋果。」
・
很難說哪種羞愧更讓人難受:晚餐後吃六顆蘋果,或我的飲食敵人是受歡迎的無辜水果。我參加過數百次戒癮聚會,聽到人們描述他們對櫻桃乳酪蛋糕、黑甘草、焗烤馬鈴薯所做的怪異與恐怖事情。還有我與我大腿上的一袋蘋果。
・
前一天晚上的吃法是例行公事。我在晚餐後就吃了一顆蘋果,並發誓今天不再吃了。但是我肚子開始攪動:我還餓嗎?身體發出需要更多熱量的信號了嗎?我不知道。戒癮聚會中的一位女子總是說,如果晚餐後還想吃東西,就應該坐在床上等待欲望消退。我試了—盤腿坐在床上聆聽著街道上的聲音——但對蘋果的渴望卻拉我下床進入廚房。
・
我從冰箱中又拿出一顆。很快地吃下一顆,覺得如果在六十秒內吃掉就不算數。然後一個人快速吃蘋果的羞愧——我在團體治療中學到的關鍵詞——達到了巔峰,所以我又吃了兩顆。我的肚子摸起來有點疼。我在搞什麼鬼?我不知道,但我又吃了兩顆。當我終於爬回床上睡覺時,那些沒有好好被咀嚼的蘋果硬皮開始戳刺我的胃。胃酸刺痛了我的喉嚨。
・
我的每天晚上都像這樣,怎麼還能稱自己戒癮食物?誰會愛上像我這樣吃東西的人?我這樣做已經好幾年了。要如何才能停止?
・
羅森醫師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我慢慢點頭,很怕他會建議我像正常的孤獨者一樣,每晚吃漢堡或披薩或喝啤酒。或更糟的,要我停止吃蘋果。
・
「每天晚上打電話給羅莉,說說你吃了什麼。」
・
羅莉看著我,笑容非常友善,我必須轉移視線,不然會哭出來—如羅森醫師恭賀我的第一名成績時一樣。當頭的善意有如一盞燈溫暖了我的心,讓我流淚。
・
詳細說出我的例行公事,就像剝掉了一層皮膚。我的飲食關鍵在於保密。幼稚園時,我從零食櫃中偷餅乾;高中三年級的感恩節週末,我偷吃了核桃派的頂層;我偷吃所有室友的食物;連在戒癮時,我雖然停止嘔吐,但保留了祕密,還有某些形式的暴食。
・
「我不會叫你停止吃蘋果,」羅森醫師說,「要吃多少都可以。蘋果不會害死你;祕密才會。重點是⋯⋯」他往前傾,放低聲音,「如果你能讓這個團體進入你與食物的關係,就更接近親密的情感關係。你可以從羅莉開始。」
⋯⋯⋯⋯⋯⋯⋯⋯⋯⋯⋯⋯⋯⋯⋯⋯⋯⋯
⋯⋯⋯⋯⋯⋯⋯⋯⋯⋯⋯⋯⋯⋯⋯⋯⋯⋯
以上片段摘自《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心理師和那群拯救我的人》,作者克莉絲蒂・塔特(Christie Tate)為芝加哥出身的作家與散文家、成功的律師,也是名心理治療患者。
・
本書主角法學院優等生克莉絲蒂・塔特儘管擁有了一切成就,卻覺得自己被深沉的悲哀與孤獨所纏繞,更不用說從小開始的 #神經性暴食、不斷干擾她的失眠問題,以及老是以失敗收場的親密關係,與在一旁伺機而動的死亡陰影。
・
因緣巧合下,她遇見了古怪的羅森醫師,戰戰兢兢地踏上令人畏懼又讓人重生的團體治療之旅。唯一的條件就是:必須在6名陌生人前完全坦白每一樣事情,不容許有祕密。
・
面對這樣的挑戰,還有羅森醫師看似荒謬的各種要求,她開始赤裸裸地剖析自己的心理和情緒,揭露自身靈魂的一切。聚會成員一次次幫助她放下防線,而她也一步步面對自己的恐懼、感受,並體驗到建立親密關係時必須付出的代價。自此,她明白了「聯繫」的真義,走上通往幸福的道路。
・
這是一場充滿恐懼、羞愧、憤怒、氣餒、不安、悲傷,到最終重獲與人、與自己連結的旅程。為了接受人類情感關係中的混亂現實,你我需要的不是解藥,而是見證者。
・
看看本書介紹吧👉https://tinyurl.com/bdu7yxbp
感謝出版發行 👉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甜點是一種解藥 在 周杰倫- 彩虹HD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哪裡有彩虹告訴我能不能把我的願望還給我為什麼天這麼安靜所有的雲都跑到我這裡有沒有口罩一個給我釋懷說了太多就成真不了也許時間是一種解藥也是 ... ... <看更多>
甜點是一種解藥 在 Photos from 食癮,拾影's po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甜點是一種解藥 常常覺得,做甜點好像一場化學實驗。 食材的結合、層次的堆疊、線條的勾勒、色彩的平衡。 甜點師穿上白衫,神情就此溺在甜味分子的世界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