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紐約時報
*【美國總統政權交接】
#川普政府啟動總統權力過渡程式。美國總務署週一正式認定拜登為2020年大選的贏家,並為其團隊提供開啟權力交接的聯邦資金和資源。川普週一晚間發佈推文表示,為了美國的最大利益,已建議總務署團隊“做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儘管仍未承認敗選,但他以迄今為止最明確的措辭承認,他在白宮的日子即將結束。
#密西根選舉委員會投票認定大選結果。在檢視了州選舉機構的報告後,這一由兩名民主黨人及兩名共和黨人組成的委員會以三票贊成、一票棄權的投票結果確認了拜登在該州的勝利。
#屈服於進步主義者的巨大壓力,參議院最年長的加州參議員Dianne Feinstein表示,她將放棄明年司法委員會的最高民主黨席位。
#川普正在翻新Mar-a-Lago,為卸任之後的生活做準備。
#陷入川普憤怒與現實之間的共和黨人分裂為兩類。
#川普競選活動的律師已經將他們的希望寄託在使用法律停止對賓州選舉結果的證明上。但他們在法庭上勝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1/23/us/joe-biden-trump?_ga=2.3925744.1387276329.1606186178-450868151.1527222781#gsa-biden-emily-murphy
*【拜登組閣,公佈國務卿等重要崗位人選】
拜登宣佈任命安東尼•布林肯為國務卿、任命前國務卿約翰克里擔任總統氣候特使。此外,預計他還將任命前美聯準會主席葉倫為財長。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2/us/politics/biden-antony-blinken-secretary-of-state.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不只是中西部:美國的疫情爆發正在整個地圖上加速發展。全國每天新病例的平均數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超過17.1萬),最快的增長發生反而不在中西部,有九個州每天報告的新病例是兩週前的兩倍多。
古莫宣布,在紐約州等病毒病例呈上升趨勢的州部分地區實施了新的限制措施,並發出嚴厲的警告,新的限制措施包括上曼哈頓區。
下週開始,英國首相強森取消對英國許多企業的限制。新計劃將對酒館和飯店施加實質性限制。
#加州州長Gavin Newsom和他的家人已進入隔離區,因為州長的三個孩子曾與檢測呈陽性者接觸。
#專家委員會討論決定哪些美國人可能在12月中旬之前施打疫苗。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1/23/world/covid-19-coronavirus?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cuomo-announces-new-restrictions-in-upper-manhattan-staten-island-and-other-hot-spots
*【中國要對世界開放,但仍有條件限制】
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中國在技術等領域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保持警惕之時,中國想讓本國減少對世界的依賴,同時讓世界盡可能多地依賴中國。政府一邊推動本國對世界開放,一邊採取越來越咄咄逼人,有時甚至是懲罰性的政策,迫使他國按中國規則行事。習近平在過去一周的多個講話中闡述了他想看到的世界新秩序:中國不想與世界“脫鉤”,而是要為全球關係運作設定條件,把其他國家納入中國的地緣政治軌道。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3/world/asia/china-xi-jinping-globalization.html
*【當美國技術為中國監控新疆提供助力】
英特爾和英偉達製造的晶片為新疆超算中心提供動力,該中心的電腦説明政府追蹤人群,對維吾爾人進行監視和鎮壓。這引發了人們對科技行業責任的質疑。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01123/china-intel-nvidia-xinjiang/
*【中國發射“嫦娥五號”,要到月球採樣】
中國本次登月計畫的目標是,成為40多年來首個帶回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的國家。這是該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畫的最新一步,中國希望能在2030年前建成一個國際月球科研站,並最終將人送上月球。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3/science/china-moon-rocks.html
*【香港活動人士黃之鋒等人就非法集會相關指控認罪,被當庭還押】
黃之鋒、周庭和林朗彥就2019年抗議活動中的未經批准集結相關指控認罪,該案將於下週三宣判。香港當局本月逮捕了多名民主派議員、活動人士和記者,這是其中最新一起。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1123/hong-kong-activists-joshua-wong/
*【專欄:戴安娜與川普】
時報專欄作者Maureen Dowd認為,戴安娜和川普不乏共同之處,前者幾乎顛覆了英國君主制,後者正在竭力顛覆民主制。但王妃的破碎童話令人心痛,美國總統只讓人頭痛。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1123/donald-trump-princess-diana/
*【上海浦東機場大規模檢測核酸,場面一度混亂】
在上海近期確診數宗與該機場有關的感染後病例,有關部門周日下令對機場貨運員和其他可能被暴露的工人進行緊急檢測。上海市民分享視頻顯示,數百名工人被聚在停車場改造的臨時監測點,焦慮的人群擠在一起,還有人試圖衝破保安阻攔。相關視頻在引發公眾批評後,迅速從中國社交媒體消失。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2/world/mass-testing-at-a-shanghai-airport-causes-chaos.html
*【香港擬為確診患者提供補助,鼓勵民眾檢測】
香港政府表示,考慮到部分市民擔心接受檢測確診後會影響生計,將為本地確診患者提供一筆5000港元的一次性津貼。但批評人士指出,這項政策會鼓勵人們故意感染,可能遭到濫用。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3/world/hong-kong-seeks-to-encourage-testing-with-cash-payments.html
*【首爾地區病例激增,韓國再度收緊疫情限制】
首爾市政府表示,將從週二起關閉夜總會等高風險場所,禁止在餐館深夜用餐,禁止100人以上的集會等。官員表示,本輪感染起源于未戴口罩的社交聚會,如不迅速遏制疫情蔓延,這一激增可能會發展為韓國最大規模的感染潮。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3/world/south-korea-tightens-social-distancing-rules-and-other-news-from-around-the-world.html
*【阿斯特捷利康宣佈疫苗有效性結果】
製藥商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週一表示,早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新冠疫苗平均有效性可達70.4%,並有可能提高至90%。該公司表示,這款疫苗價格低廉、易於生產。阿斯特捷利康是繼輝瑞和莫德納後第三家發出積極信號的主要疫苗開發公司。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3/business/astrazeneca-oxford-coronavirus-vaccine.html
*【法國前總統薩科奇涉嫌腐敗及以權謀私案開庭】
他被控向一名法官許諾提供一份在摩納哥的工作,以此試圖非法獲取內幕消息。薩科奇是法國自1945年以來,首次出庭面臨指控的法國元首。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23/world/europe/sarkozy-corruption-trial-france.html
生活中有哪些事和太空有關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是唯一一個被 Greta Thunberg 這位瑞典女孩的堅毅訊息感動跟感染的人。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她的演講,不知道這位 16 歲的公民在全球掀起了怎樣的浪潮,不妨先給自己 10 分鐘:
The disarming case to act right now on climate change | Greta Thun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QxFM9y0tY
她的訊息之所以能夠立即讓我共鳴,或許是因為從 2017 年起,我就開始在我的演講中加入一個環節。我在講完知識傳播的內外困境之後,會問現場的朋友:你覺得此刻地球人類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絕大多數的時候,我會聽到的第一批答案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海洋酸化、物種消失等等跟環境有關的憂慮。當然也會有人說核武戰爭或是傳染疾病等同樣不容忽視的問題,不過通常是前面環境的問題講完,接著才被提出來。
然而在聽完大家的說法之後,我會表示「我不同意」。並不是我要小看這些要緊的問題,我也認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迫在眉睫,只是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人類並不是沒有手段。
事實上,我們的手段非常的多,可以從很多角度、不同層面著手,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繼續原本不負責任的做法,甚至「選擇」變本加厲地去破壞環境。
特別是在國家或跨國的層次,我們卡關了。我們「選擇」不去達成共識,或「選擇」不去執行共識的結論。
所以,我認為我們面對地球規模的議題,欠缺的不是手段,而是願意達成共識的意願跟執行共識的意志。從國家領袖到我們一般人,都是這樣。
Greta 的行動更是直接地點破房間裡的大象:既然科學家、政治領袖都說環境問題很嚴峻,既然大人都說自己在乎後代子女的生活,為何我們朝向改變的步伐如此微不足道,甚至往後退?
就像我認為統獨是個「厚議題」一樣,能源也是。要談,就不該簡化、片面、挑動情緒地談,否則就只是在利用這個大家都在乎的議題,剝削大家破碎的注意力,讓議題薄化,淪為「反」或「挺」某種能源之爭。
要談,就把自己的想法好好爬梳一次,曬出自己知道跟不知道的,並且保持開放的態度,往未來看,而不是把自己的立場用木樁釘牢在一點上,毫無彈性。
要坦承自己對能源那麼複雜的議題,根本就是一知半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些什麼,很難。要坦承自己原有的立場只是找個看起來比較貼近自個意識形態、看起來比較順眼的意見領袖去站隊,或是相反地,只是因為討厭某個意見領袖所以站在他的對立面,很難。
所以身為一般人的我,也沒有辦法避開上述我明知存在的難題,但我接下來會用我能夠做到、最透明的方式,來展現我個人截至目前為止的想法(也可以說是偏見)跟知識(也可以說是無知)。
我對於目前台灣辦理公投的方式跟型態頗不認同,但在此刻,我願意尊重這個形態,並做我唯一能做的事情:負責任地,好好思考過這些議題,並且鼓勵更多人也這樣做。
分享我的思考邏輯,並不是要大家跟著我投票,而是因為我對自己目前的投票意向並沒有信心,我想,就算到了投票那一刻也是。
但我的確希望拋磚引玉,因為我知道包括我在內,大部分的人其實沒有好好想過,自己到底了解哪些知識?這些知識是否是自己確認過的?還是只是聽來的?為什麼選擇站在某個立場?以及為何會希望跟某些人站在一起?或是希望別人也跟自己站在一起?若莽撞投票,我深深覺得對不起我現在才八歲的女兒,因為這將決定她的世界。
不管是網路、媒體、還是實體世界,互相的對立與攻訐已經很多了,這些當然都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多資訊,但也讓我們更容易激動、情緒化、以偏概全。我認為公投的結果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如何看待公投,透過公投召喚出自己的公民身份,才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誠摯地希望各位可以用類似,或更好的方式,跟自己對話看看。
再次強調:我是一個很愛根據更新更好的證據來改變立場的人,因此你接下來會讀到的這個版本,也只是暫時的,我很樂意接受各位的批評、指教。
-------------
Part 1
1. 全球暖化是真實存在的威脅。
2. 這種威脅以氣候變遷、海洋與大氣循環變得難以預測、致災性天候更加頻繁、劇烈為主。
3. 人類行為,特別是以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主要來源,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減少可吸納及固定二氧化碳的生態環境(包括森林與海洋),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
4. 人類行為連帶造成的影響為污染空氣、水、土壤,生物棲地消失(如海洋酸化、海洋垃圾、雨林砍伐、有害污染物排放、大規模獵捕等),自然生態系被破壞,造成更難預測、更不穩定的環境。
5. 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造成的風險持續累積,後果將「滯後發生」,滯後的原因包括空氣污染會反射太陽光,以及海洋吸收大量熱能等等,讓暖化的後果沒顯現得那麼快。
6. 由於大量的熱能已經積累在地球環境裡,更嚴重、更劇烈、更難預測的天災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而若沒有改善,數十年之後也不會停止。
7. 即使全體國家與人類立刻減碳、停止排放,也沒有辦法逆轉全球暖化。升溫超過攝氏 2 度的機率很高。
8. 即使台灣以及居住在台灣的人類立即減碳、停止排放,也沒有辦法逆轉全球暖化,也沒有辦法阻止其他國家及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類繼續排碳。
9. 儘管無法逆轉,若全體人類立即停止排放、並積極進行碳捕捉與碳封存,有可能控制氣候變遷的風險在人類與其他物種更能適應的範圍內,並阻止繼續惡化,或起碼讓下一代不要受太多苦。
10. 但我個人估計 9 的實踐機率近乎零,因為佔地球人口絕大多數,較為貧困的第一級到第三級人口(主要住在發展中國家),在往第四級(已發展國家)發展的過程,將繼續以火力發電及化石能源為主。(關於人口的四級劃分請參考《真確》一書,或看這部影片 : https://www.ted.com/talks/hans_rosling_on_global_population_growth )
11. 目前包括台灣在內,經濟水準達到第四級的人口成長已經停滯,並開始下降。然而第一級至第三級經濟水準的人口將繼續增加,直到成為第四級。
12. 在這過程中,地球總人口將持續增加至 110 億左右,才會開始下降。(暫不考慮極端天災、傳染病、核武、大屠殺、以及移民外星等情況)
13. 隨著更多人口往第三與第四級邁進,這些人所使用之服務會以指數級增長速度增加,這些服務將耗用大量能源,排出大量空汙與碳。
14. 前述這些都會讓全球暖化更嚴重,災難更劇烈、更難預測、更難調適。
15. 儘管如此,人類的科技水準在未來數十年內尚無法直接消除天災,因此人類只能選擇「調適」,與災難共存。
16. 火力發電造成的環境負面影響主要包括礦業開採過程對土壤與水的極大規模污染,對礦區以及廠區生物棲地的破壞,以及燃燒後造成的爐渣、空氣污染。
17. 目前有更先進的技術來降低上述負面影響,但由於成本高,除了少數第四級國家以外,鮮少被採用。
18. 即使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在未來數十年內持續進步,只靠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無法逆轉氣候變遷。
19. 其他試圖扭轉全球暖化的大規模地球工程,將在人類政治與欠缺信心問題下難以推進。(延伸閱讀:別隨便改造地球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5042)
20. 台灣也將在未來數十年承受更劇烈、更難預測、更難調適的災難。
21. 台灣已高度都市化,且將持續都市化。
22. 台灣的六大都市都近海,也有山區,且都大量開發,人口眾多,有人居住,容易致災。
23. 氣候變遷、天災、與生態變化,將影響台灣農業自給狀況。
24. 海洋酸化、污染、過漁等問題也造成漁產消失。
25. 為生存,未來數十年更多初級產業人口、鄉村人口將放棄原本產業,並朝都市集中。
26. 同樣的,未來數十年隨著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機械淘汰工廠人力,更多二級產業人口將被迫朝都市集中。
27. 台灣的大型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廠都近海,大型的離岸風力發電也正在台灣海峽架設。
28. 未來數十年內的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劇烈颱風、超強降雨、密集雷擊、土石流都將直接襲擊台灣都市範圍,甚至造成複合式災難。
29. 若不改變目前集中化能源系統配置,上述災難也將襲擊火力發電跟核能發電的場址以及輸配電的線路。
30. 台灣為高度集中化的能源系統,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以及現正發展中的離岸風電都屬於該系統之一環。
31. 國內外案例顯示,集中化的能源系統較不具備彈性,以及應對未來數十年頻繁、劇烈天災的能力。
Part 2
32. 台灣的火力發電來源為來自國外的煤、石油、天然氣。
33. 火力發電於台灣本地造成空污與排碳,空汙佔比約為 4%- 10%,排碳佔比約為 62%。
34. 台灣若減少或終止火力發電,可減少空污,但實際感受差異不大。
35. 台灣若減少或終止火力發電,可減少排碳,但由於滯後效應與全球趨勢,無法改變未來數十年氣候變遷的走向。
36. 台灣若減少或終止火力發電,在未來數十年,不管是用電量上升/持平/下降等各種情況下,都需要替代的能源。
37. 核能與其他再生能源都為可同步減少空污、減少排碳的選項。
38. 若不考慮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以及技術發展,在集中化能源系統中,最穩定、最適合取代火力發電的選項是核能。
39. 若考慮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以及技術發展,目前的集中化能源系統(包括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與輸配電網)缺乏調適與因應多變環境的彈性。
40. 若考慮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以及技術發展,台灣的都市與集中式火電跟核電、以及輸配電網受災的高機率,分散式能源系統為更適合的發電選擇。
41. 分散式能源系統較具韌性,越晚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風險越高。
42. 過往依賴火力與核能發電作為穩定電力來源的台灣鋼鐵重工業、塑膠石化工業、半導體業、機械業等,在未來數十年將轉型、升級。原因包括 a. 中國、南亞、東南亞與非洲崛起替代。b. 摩爾定律遇到天花板。c. 人工智慧進步使得歐美日可自行回國生產。d. 客戶與國內環保法規要求,提高綠能比例。
43. 因此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火電跟核電重要性會大幅下降。
44. 分散式能源系統的能源主要為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地熱能、生質能、以及海洋能源等、以及各種儲能技術。
45. 由集中式往分散式能源系統轉換的過程中,也可搭配部分核能、火力發電(以燃氣為主)。
46. 關鍵在於能源來源多元化、電網應對變化彈性高、裝置及移除效率高、以及盡量降低各種污染與碳排放。(關於分散式能源系統請見:分散式電力系統相關經濟與產業效益分析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https://www.aec.gov.tw/webpage/info/files/index_11_7-06.pdf?fbclid=IwAR2t3jctIqRalO9D0K1RfGkwmwvoFzf3rbPwUOT3LBdCmiqRjGyOvdTo8nw )
47. 目前看來,這些再生能源在台灣,不管是在技術還是產業上都還不成熟,佈建速度慢。
48. 若要轉型至分散式能源系統,未來 20 年需要加大力度投資。並積極研發、採用最新的技術。
49. 加大力度投資再生能源與佈建分散式發電系統,也有可能造成環境破壞、在地民意反對等問題。(例如:https://pnn.pts.org.tw/type/detail/2157、https://pnn.pts.org.tw/type/detail/2078 )
50. 然而,相較於集中式能源系統過往造成的環境破壞與反對,移除與調整再生能源與分散式發電系統成本低,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民眾參與度、可介入性也較高。
51. 有大型研究顯示,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在全球達成 100% 再生能源,且最終降低成本,增加工作(請參見:https://electrek.co/2019/04/15/renewable-energy-2050-solar)。然而正如結論所示,政治意願最為關鍵,也最為欠缺。
52. 謹慎預估,未來 5-20 年內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如儲能科技、智慧電網、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也將穩定化再生能源與分散式能源系統不穩定的問題。
53. 技術發展也將提升分散式能源系統之發電效率、降低建築業、家庭能源消耗與尖峰問題。
54.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帶來的風險,分散式能源系統更可與風險共存,將獲得更多地區與國家採用,相較於集中式能源系統,分散式能源系統的相關投資將更大、技術發展將照加速回報定律越來越快。(關於加速回報定律:https://wiki.mbalib.com/zh-tw/%E5%8A%A0%E9%80%9F%E5%9B%9E%E6%8A%A5%E5%AE%9A%E5%BE%8B )
55. 相較於分散式能源系統,集中化能源系統輸配電過程中能源流失甚巨。
56. 相較於成熟、不需民眾參與、由高度專業者操作的集中化能源系統,分散式能源系統尚需要時間成熟,需要公民參與,因此公民需要高教育程度、高經濟水準及高公民意識。
57. 以全球來看,台灣為具備高教育程度、高經濟水準與高公民意識的國家。
58. 樂觀預估,台灣起碼需要 20 年漸進式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也就是 2039 年)。
Part 3
59. 不排除更安全、更無廢料、可以彈性調整之小型化核能(核分裂)系統、乃至於氘-氚聚變、氕核融合能源,在未來數十年內加入分散式能源系統。
60. 然而,台灣自行研發並快速取得上述核能系統的機率極低。
61. 人類正在進入新太空時代,核能為此時代必須使用之能源。
62. 因此,民眾須更認識核能,破除對核能的錯誤理解跟過度恐懼,並瞭解新的核能技術發展,否則到時候仍可能無法使用。
63. 為落實減碳、減空汙、增加電力系統韌性的目標,台灣需要加速淘汰集中式火力發電,和其他的集中式能源。
64. 若台灣中止核能發電,火力發電未縮減規模,且再生能源與分散式發電系統發展速度緩慢,這段由集中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期間,火力發電可能造成更多空污與排碳。
65. 若使用燃氣取代燃煤,空污、重金屬與排碳將較燃煤少,但也會略為增加。
66. 然而火力發電並非唯一造成空汙與排碳的元因,工業、交通、營建、農業、餐飲、甚至民俗祭典也是台灣民眾感受到空汙與排碳主因。
67. 因此在上述期間,若能降低上述產業與活動之排碳與空汙量,可達到整體空汙與排碳不增、甚至下降。
68. 同時燃煤發電比例不能增加。
69. 若能加速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則能降低上述環境與產業衝擊。
Part 4
70. 若政府續用核電,並維持現有核能機組,「可能」維持火力發電不增加。
71. 若政府轉而啟用核四,「可能」取代部分火力發電。
72. 若政府在核一至核四增加機組至 20 組或更多,則「可能」取代更多火力發電。
73. 在 70-72 的情形都「可能」在台灣從集中式能源系統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期間,減少空汙及碳排。但,也「可能」增加空污及碳排。
74. 例如政府減緩再生能源開發,放棄朝分散式能源系統轉型。
75. 例如政府未積極降低交通、營建業等各產業、活動排放的空汙與碳排。
76. 例如政府在續用且增加核能機組同時,開發並啟用更多燃煤發電。
77. 台灣的政治鬥爭、短視、以及各種利益交換,讓 74-76 的情況發生之機率非常高(如川普接任歐巴馬之後的舉措)。
78. 若 74-76 的情況發生,將會大幅延後台灣轉型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時間。
79. 例如將原本可投入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轉型經費,用在社會欠缺發展共識的核能,而且順利推動的機率極低,推動過程衍生的社會成本極高。
80. 例如降低投入培養分散式能源人才、技術、及產業。
81. 例如降低推動台灣各活動與耗電量大的產業轉型。
82. 例如降低新創公司參與分散式能源系統轉型的商機。
83. 例如增加核能機組,使得未來處理成本及時間將大幅增加。
84. 若 70-72,74-76 的狀況都發生。79-83 的問題將更加嚴重。
85. 若考量到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與技術發展,台灣若不轉型至分散式能源系統,或是轉型速度太慢,負面風險及損失將非常高。
86. 為了加速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避免79-83的狀況),降低未來風險。應反對於2025 年後續用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發電。
Part 5
87. 即使與火力發電同樣消耗有限的礦產,有開礦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發電依舊為最安全、最穩定、環保的發電技術之一。
88. 若能於 30-50 年前,即於全球大量以核能取代火力發電,發展再生能源,有高機率扭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達到以核養生態的目標。法國為一例。
89. 然而由於各種因素,例如為了避免核擴散、政治家與民眾未能體認全球暖化嚴重性等,人類太晚行動。
90. 若如今再靠集中化的核能取代集中化的火力發電,也無法避免因滯後效應與全球排碳趨勢帶來的災難風險,反而會拖累朝分散式系統轉型發展,跟調適的契機。
91. 再生能源、分散式能源系統、全產業的智慧節能、以及未來的小型化、彈性化核能(乃至於核融合)是人類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高度都市化的人口、極端氣象與複合式災難的高機率發生,以及迎接太空時代的到來,需要的能源配置。
92. 需要等待小型、彈性化核能科技成熟,才有機會讓該技術加入分散式能源系統。而這需要長時間(估計起碼20年),現階段應加速淘汰集中化能源系統為優先。
93.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永遠放棄核能,或降低跨國核能研究的投入。
94.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接受諸多對核能的錯誤認知與流言。
95.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否定台灣現有產業的經濟貢獻。
96.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選擇接受大量碳排跟空污。
97.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否定過去多年來核能工作者及研究人員的努力跟心血。
98.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是為了朝分散式能源系統更快前進,並可讓新的核能技術能夠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下銜接。
99. 選擇分散式能源系統,不代表認同錯誤的再生能源施作案例與造成的環境破壞。
100. 選擇分散式能源系統,不代表好高騖遠,追求遙不可及的再生能源或新核能技術。
101. 選擇分散式能源系統,代表正面面對未來台灣的環境風險,理性評估未來 數十年內氣候變遷與技術發展的可能性。
102. 以上思考僅針對台灣。
最後推薦大家看這則 TED 演講,我的想法跟這位講者很接近:
How will we survive when the population hits 10 billion? | Charles C. 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fzwwrCrrU
生活中有哪些事和太空有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412紐約時報
*【阿桑奇因駭客陰謀指控在倫敦被捕】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在倫敦被捕,美國司法部公佈了對他的起訴書,指控其密謀入侵五角大廈機密電腦。
https://www.nytimes.com/…/julian-assange-wikileaks-ecuador-…
*【阿桑奇七年的孤獨生活】
阿桑奇,滿臉鬍子 神情憔悴,他一度拒絕逮捕,倫敦員警拖著他穿過街道,結束了他在厄瓜多大使館內七年的生活,他和他的貓住在一個小角落房間,他自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政治難民
https://www.nytimes.com/…/julian-assange-ecuador-asylum.htm…
*【阿桑奇被捕後,有關俄羅斯的秘密仍然存在】
逮捕阿桑奇的起訴書,沒有提及維基解密在俄羅斯競選中扮演,如何破壞希拉蕊,幫助選舉川普總統的重要角色。在阿桑奇被捕後,或許成了是否會為通俄門解開謎團的關鍵。
https://www.nytimes.com/…/wikileaks-clinton-emails-russia-t…
*【債務困境中的“中國曼哈頓”】
歡迎來到天津于家堡金融區,這裡自稱是中國的曼哈頓,但可能更適合被視為中國增長模式崩潰的紀念碑。其中五分之四的辦公空間是空的。其他建築物的建設已經停止,只留下高聳的骨架。一個龐大的購物中心幾乎沒有顧客。裡面有一家沒有動物的寵物店。
https://cn.nytimes.com/…/201904…/china-economy-debt-tianjin/
*【隨著中美貿易協定的達成 如何施行是關鍵】
美國財長努勤表示,雙方將設立“執行機構”以處理未來的貿易事宜。但尚不清楚哪些條款將被強制執行,美國將擁有多大的懲罰權力。
https://www.nytimes.com/…/politics/us-china-trade-deal.html…
*【蘇丹”變天” 軍方推翻獨裁政府】
軍方拘留總統奧馬爾•巴希爾,並宣佈戒嚴。蘇丹民眾曾連月上街抗議,要求巴希爾下台,考慮到軍方正在控制局面,歡呼聲有所緩和。
https://www.nytimes.com/…/africa/sudan-omar-hassan-al-bashi…
*【在莫迪統治下,印度教激進的民族主義者進一步分裂了印度】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當選時,執行了他對印度經濟現代化,打擊腐敗以及積極主張印度在世界上的角色的全面承諾。五年後,人們普遍認為,他在這些問題上取得了至少一些進展。但莫迪在保守的印度教政治運動中紮根,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造成國家分裂,隨著選舉進行,民調表明莫迪勝選機率大,印度教的分裂議程只會加速。
https://www.nytimes.com/…/w…/asia/modi-india-elections.html…
*【報告稱去年全球死刑執行數顯著下降,達到至少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的處決人數仍居第一,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越南等國緊隨其後
https://cn.nytimes.com/…/death-penalty-iran-amnesty-intern…/
*【因誹謗建築風水 中國一自媒體被控告處以3萬美元罰款】
稱望京SOHO“風水不好”,自媒體“s神棍局s”所屬公司被判名譽侵權,判賠3萬美元。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不能接受用封建迷信來誹謗這座建築”
https://www.nytimes.com/…/asia/china-feng-shui-penalty.html…
*【波音737 Max軟體改動未經監管機構審查】
知情人士透露,波音在設計737 Max時,對機上的防失速系統進行了修改,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未對此進行安全審查。近期兩起波音空難均與飛機防失速系統有關
https://www.nytimes.com/…/04/11/busin…/boeing-faa-mcas.html…
*【Space X Falcon Heavy發射進入軌道成功】
週四晚上,Falcon Heavy呼嘯飛入太空,在三列火焰的頂端盤旋,並攜帶一顆大型衛星進入軌道。這是目前運行中最強大的火箭,進行第二次發射
https://www.nytimes.com/…/…/falcon-heavy-launch-spacex.html…
*【迪士尼+流媒體服務在好萊塢盛大亮相】
迪士尼舉行盛大揭幕儀式,將推出一項按月收費的“Disney+”服務,推出基於其最受歡迎的故事和人物的新老節目。這意味著斷絕與Netflix能夠產生大量利潤的關係,轉而與該流媒體巨頭一決高下。
https://www.nytimes.com/…/business/media/disney-plus-stream…
生活中有哪些事和太空有關 在 最近才發生的26項太空新發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太空 浩瀚而且有許多事正在發生中。天文學家無時無刻都在我們星系以及宇宙中發現新東西。那麼,最近的發現 有哪些 ?有個黑洞,還有一張登機證以及飛機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