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品牌,一種態度!】
在全球時裝秀還疫情近乎絕跡的情況下,2021秋冬季臺北時裝週已於松菸文創園區正式展開,秉持著「機能、永續、跨界、多元、人文」五大主張的精神,結合Claudia Wang、Just in XX、DYCTEAM、oqLiq、Weavism織本主義、#Damur 等六家本土永續品牌,並且與頂尖布料廠商合作,在永續設計與環境友善的前提下,展現台灣時尚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Damur
旅德設計師黃世舜2015年於德國柏林創立同名品牌#Damur,《#kiosk》系列以二手衣物、庫存布與瑕疵布製成,目的在質疑時尚產業生產過剩的問題,《#Travelwear 2.0》採用了臺灣最新可機水洗金屬膜,將品牌一貫的大膽時尚風格與現實背景下的防疫與未來生活的需求相結合,提出了對於時裝產業發展的新構想。
#織本主義Weavism
Weavism織本主義品牌核心為「#潮流機能」、「#永續時尚」與「#虱目魚」,功能性以及舒適性是品牌的的基底。
2021秋冬系列的Weavism 以《別把我們當塑膠》為創作主題,以純天然的素材製作的機能性布料製成,服裝輪廓上保持潮流機能的廓形,使用俐落的剪裁,功能性的細節來呼應,特別與和明紡織合作開發的布料,選用環保性的天然纖維。
#王子欣ClaudiaWang
Claudia Wang 2021秋冬季靈感來自上季《2049》的故事,將宇宙叢林的意向帶入更貼近生活的水泥叢林,結合都市線條的格紋圖案與品牌logo組成花紋,將泡泡袖、交疊的版型設計融入本季服裝。
為減少服裝工序的浪費,本季品牌同樣運用3D虛擬即視科技設計圖樣,同時,與也與宏遠紡織廠合作,使用在地綠色生態素材、環保碳六超潑水、魚鱗紗,及型態記憶織物/輕薄織物與回收尼龍、回收彈性布、等永續環保材料。
#oqLiq
oqLiq結合臺灣紡織在全球服裝供應鏈的研發優勢,以及東方簡約美學與街頭時裝的概念,重新定義了戶外機能服裝的樣貌。
將東方文字的線條,化做衣身剪裁,運用繭型衣著空間,將身體與衣物的空間放大,並且用牡蠣殼回收抽紗的Smawarm纖維,作為鋪棉保暖層,將M65軍裝衍縫內裡的葫蘆紋及釘針紋,以高週波技術熱壓加工為無縫鋪棉布料,Seawool不規則的毛料質感格紋布與折射效果布料,打造系列主體,點綴Bi-birth sludge leather提袋包款,延伸整體概念。
#DYCTEAM
創立於2008年的DYCTEAM,以「定義自我」為品牌核心,運用獨特的丹寧緹花和機能性素材,打造高實穿性兼具設計感的風格穿搭。
2021秋冬季的DCYTEAM以《re:form #重組》為主題,思考環境共存、疫後生活與服飾之間的關係,已連續四個季度採用回收素材以及有機棉面料,今年繼續與和明紡織、寶今實業、誠佳科紡、496Fabric合作,採用「寶特瓶回收紗再製的機能面料」、「天然並製程友善的有機棉」,「防水透濕係數10K/7K 三層尼龍高級性能Recyclable可循環性面料」,以及「替代生物羽絨 可分解可持續性的PP 保暖棉科技素材」等布料製作服裝,持續朝減少廢棄物的目標前進,款式剪裁透過對輪廓的拆解與重組,轉化DYCTEAM的風格樣貌。
#JustinXX
多次登上紐約時裝週官方日程的Just in XX,主理人周裕穎是2021東京奧運中華隊進場服裝設計師,2021秋冬永續時尚開展秀的服裝,以周裕穎設計師所設計的奧運戰袍為出發點,將臺灣人的集體回憶「窗花」,結合中華奧會「梅花」會徽,與機能性紡織大廠新光紡織研發的寶特瓶回收布料以及工業廢料回收、無毒重製布料為材料,不僅兼顧良好的機能性,也同時達成「概念永續」、「材質永續」和「手法永續」等三大永續時尚精神。
#BeautiMode #臺北時裝週 #永續時尚
DAMUR WEAVISM 織本主義 Claudia__.W
Oqliq DYCTEAM JUST IN XX 周裕穎
「生物可分解塑膠定義」的推薦目錄:
生物可分解塑膠定義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細胞製出活機械】
文:天衛六
談到機械人,許多人只想到由金屬和塑膠等材料製成的工具,有的像人,有的類似動物,或有的只是生產線上的設備。對於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來說,機械人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經濟學人」報道,他們研究出如何使用生物細胞創造出新型的生物體,可以完成各種工作之餘,更有可能自我繁殖。
現今有幾種方法可以改進生物,例如選擇性育種,或近年炙手可熱的基因工程技術,以培育用於農業和園藝的新型動植物,及製造工業用的細菌。研究人員也在研究獨立培育動物器官,可用作藥物測試,甚至用以進行移植手術。但這次研究人員是組合不同的生物組織,來設計出新機械。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早前刊登一篇論文,來自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和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從細胞成分設計出「有機機械人」,其特別之處在於機械人的成分不再是合成物料,而是生物。他們通過組裝已有深入研究的「非洲爪蟾」(Xenopus)的特定幹細胞來實現這些設計,而製造出來的「機械人」亦接近於生物學定義的「生物」(organism)—— 具有自主行為的能力、並且包含專門執行不同作用的細胞類型。
這些約只長一毫米的人造生物被稱為「異機械人」(xenobots)。它們可以移動並執行簡單的任務,例如移動小顆粒。聽起來可能功用不大,但是研究團隊認為這些小朋友具備做大事的潛力。例如,源自人自身細胞的機械人可注入血液中,以清除動脈壁上的斑塊或識別癌症。又例如,將來可以製造一大群生物機械人,用以尋找和消化環境中的有毒廢物,包括海洋中的微小塑膠碎片。
在設計之初,研究團隊便採用了一種稱為「進化算法」的電腦程式。該程式先生成 500 到 1,000 個皮膚和心臟細胞的隨機三維配置,然後在虛擬環境中測試每個設計,例如查看當心臟細胞跳動時,該配置的移動距離。他們基於對非洲爪蟾細胞豐富的生物物理學知識,以測試這些配置方式對於執行目標任務的合適度。電腦會選擇表現最佳的版本以產生更多的設計和自我調整。這過程將不斷重複至最適當的設計出現。餘下便是利用顯微外科技術,按構建算法的結果去搭建非洲爪蟾細胞群。
研究團隊使用了兩種類型的幹細胞,包括取自早期胚胎的「多能性細胞」(pluripotent cells),其擁有廣泛的能力,如轉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其餘是心臟祖細胞(cardiac progenitor cells),一種會產生心肌的特殊幹細胞。放置在盤中的機械人能夠通過其內部的心肌細胞收縮,來推動自己在盤表面前進。個別機械人除了能夠推動單一顆粒外,也可以共同工作,繞圈走動,收集顆粒,並將之整齊排列。
研究作者 Joshua Bongard 表示,這些細胞正在以未知的方式相互傳遞信號,將來可以再進一步研究這種可能性。該團隊還試圖弄清楚如何激發細胞來構建複雜的功能性身體。另一研究作者 Michael Levin 指,這些知識將在再生醫學中非常有用,「再生醫學」旨在修復器官並為移植者建立身體部位。
但是,要使「異機械人」派上用場,就必須找到簡易的製造方式。現時的手工製作需要在顯微鏡下使用鑷子來完成,非常耗時。而其中一種自動化生產的構思,是通過三維打印來搭建必要的細胞層。
目前這些「異機械人」的壽命還頗短,最多只有幾個星期,因為它們沒有任何餵養自己的設備。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可以緩解對安全性的恐懼。即使機械人逃脫了,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報廢,而這些由青蛙細胞製成的「異機械人」既無毒亦可生物分解。但是,為了讓機械人發揮更大作用,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延長其壽命的方法。
更具爭議性的建議是為異種機械人配備生殖系統,例如讓機械人像扁蟲(flatworms)般將自己分為兩半,這將對需要大量機械人的工序有極大幫助。但是,這也可能引起人們對逃脫者流出野外的擔憂。這種層面已超越單純的技術突破,而是政策和倫理的規範。
圖片來源:SciNews/YouTube
詳細全文:
http://bit.ly/2GTx8oR
延伸專題:
【保護環境,由「合成生物學」發展起?】
http://bit.ly/2lAz7XN
【方景文:癌細胞原來怕熱?】
http://bit.ly/2JHeWQv
【方景文:益生菌究竟「益」在哪裡?】
https://goo.gl/cwdjMZ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生物可分解塑膠定義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令人痛心的新聞。
我們身體出了狀況,還可以去看醫生;大自然裡的野生動物出了狀況,沒人能夠拯救牠們。鯨魚因為是比較受矚目的明星物種,就像台灣黑熊獲得的關注比石虎多一樣,才有機會躍上主流媒體,但還有更多更多動物也正在遭受苦難。
然後,我必須分享上一次爬山撿垃圾的個人經驗。
路線是塔魔巴,北部中級山的經典路線之一,串聯塔曼山、玫瑰西魔山、巴博庫魯山三座山頭。大家知道我撿到最多的東西是什麼嗎?
.
是掉在地上的塑膠布條。多到把我的小垃圾袋都裝滿了。
有些布條經過風吹日曬後已經脆化,稍稍一撥就裂成了無數碎片,成為了「塑膠微粒」。他們最後的命運就是被沖入溪流和大海中,進入水生動物的食物鏈,也許最終就會出現在餐桌上的海鮮裡,被我們笑嘻嘻地的吃下肚去。
國際上目前對「可生物分解」並無清楚的定義,即使廠商如此宣稱,實際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
撿到了這麼多的塑膠布條,我認為只能提倡山友們不要再用塑膠了,或許讓布條回歸「布」是個不錯的選擇。家裡的棉質舊衣服剪開來,就能生出很多條了吧,而且也符合回收再利用的精神。
布條的用途就是指路用,在上面留個人名字或社團名稱沒有意義。我曾經去日本爬山,也見過綁在樹枝上的布條,但兩個兩個之間相距甚遠,而且一體素色,上面無任何字樣。
塔魔巴行程後段,於往巴博庫魯山的叉路口,除了樹幹上釘的路牌之外,就是樹枝上琳琅滿目的「到此一遊型」塑膠布條,取代了這一帶山區常見的濕潤松蘿,隨著微風擺盪。相信若是你看到了,一定能感受到我當下的無力感。
我們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的塑膠布條。
-----
《延伸閱讀》
什麼是微塑膠?海洋垃圾帶?你不能不懂的塑膠汙染知識: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content-2462.html…
(註:如果您想要連帶分享我的評論,記得在分享時勾選「包含原始貼文」,不然分享出去的就只是連結喔~ 這個小撇步適用於臉書上的所有連結)
生物可分解塑膠定義 在 生物可分解塑膠廠商-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 - 網紅排名 ... 的推薦與評價
可分解、更環保?這麼一說根本無助減塑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教授陳志成說,國內外都有廠商生產可分解塑膠,種類不少,有的使用石化原料,不全以天然原料製 ... ... <看更多>
生物可分解塑膠定義 在 生物可分解塑膠廠商-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 - 網紅排名 ... 的推薦與評價
可分解、更環保?這麼一說根本無助減塑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教授陳志成說,國內外都有廠商生產可分解塑膠,種類不少,有的使用石化原料,不全以天然原料製 ... ... <看更多>
生物可分解塑膠定義 在 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真實現象: 生物可分解塑膠製品,理想中,他們最佳去處是隨著堆肥廚餘一併進入堆肥處理,在這系統中它們非但不是垃圾,相反的,歐盟把此一處理定義成一種「回收」,因為透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