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的雲林陸域風機應該需要重新評估
面對極端氣候、溫室氣體的全球議題,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無疑成為全球未來的正確藥方,但服用這帖解藥,如有不慎仍會有副作用。
「不應該因為我們在鄉下,人口密度低,就表示我們的公民權應該被剝奪」。法國反對陸域風機的民眾,這樣的吶喊。
法國反對陸域風機的廣大聲音,總統馬克宏聽到了。2020年1月14日,在法國宣示大規模推動風機發電兩年後,總統馬克宏在一場名為「我們境內的生態」圓桌論壇表示:「越來越多人不想看到自家附近有風力發電機」,並宣布減緩陸上大規模發展風力發電進程。
法國的場景,離台灣也非常近。
反陸域風機、反離岸風電、反太陽能光電等場景在台灣也非常熟悉的。隨著再生能源的種類和技術的演進,如地熱、儲能、生質能、小水力發電等,相信再生能源的多樣化會是未來的選擇。
面對高密度的雲林陸域風機,治芬認為是有必要再評估,也請能源局和相關單位衡量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和各種社會、生態、經濟等因素,重新檢討雲林陸域風機的分佈。
#治芬一直都在
#治芬心存感激
生質能發電種類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水力發電跌破30億度 10年最低/太陽光電供電增至60億度 綠電占比43.6%衝第一!(03/10/2021 自由時報)
(記者林菁樺、楊綿傑/台北報導)台電統計近十年「再生能源發購電量」,在所有綠電中,水力發電比重向來最高,介於四成至五成多,但去年台灣面臨無颱風過境、衝擊水情,導致水力發電大幅減少,是十年來首次跌破三十億度,且被太陽光電正式超越。
台電去年綠電總發購電量逾137億度
台電統計二○一一年到二○二○年「再生能源發購電量」,種類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垃圾沼氣等,近年陸續有生質能、地熱能等。資料顯示,前五年的再生能源發購電量均未突破一百億度,而前年達一四○.五億度、是近十年新高;去年因水情不佳,綠電的總發購電量略減至一三七.八億度。
觀察再生能源結構,去年排名變動較大,台電分析,關鍵在「水情」衝擊。水力發電長年保持在四十億度以上,排名也高居第一,但去年台灣無颱風過境,水情實在太差,水力發電降到二十九.九八億度,是近十年來首次跌破三十億度,在綠電的佔比中,降到二十一.八%,排名跌到第二。
太陽能+風電 可望彌補水力發電缺口
配合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使用綠電趨勢,台灣走向非核、增綠,綠能又以太陽光電發展腳步較快。二○一一年太陽光電約三千八百萬度、佔所有綠電比重僅○.五%,去年大增至六十.○五億度,佔比攀升到四十三.六%,在綠電發購電量排行中首度衝上第一。
風力發電方面,除了早年的陸域風力外,離岸風力近年大力發展,前年底首座離岸風場商轉,讓去年的風力發購電量增加到二十.六一億度。另外,去年因疫情影響部分離岸風場遞延到今年,將會陸續併網,加上太陽光電持續增加,可望彌補今年水情不佳造成水力發電的缺口。
而在日本福島核災將滿十週年前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發表《二○二○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摘要中文版,內容顯示綠能於二○一九年首度在全球發電佔比中超過核能,且包括發電量增長、發電成本等方面都勝過核電,核電儼然已成夕陽工業。
全球綠能發電占比已超過核電
核能在全球發電總量的佔比從一九九六年十七.五%的高峰,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至二○一九年佔比為十.三五%,只比前一年增加○.二%,主要是中國核能發電量的增加。至於非水力再生能源在二○一九年時貢獻了全球十.三九%的發電量,首度超越核電。
從發電成長來看,二○一九年全球非水力再生能源之新併網裝置容量達到一八四GW,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風力發電量年增率十三%,太陽光電年增率為廿四%。
報告指出,反映此一發展趨勢的,是再生能源與核電在能源成本上日益拉大的差距。根據能源成本水準分析,二○○九年至二○一九年間,電廠規模的太陽能成本下降了八十九%,風能下降了七十%,而新的核能成本上升了廿六%。二○一九年全球挹注於再生能源上的總投資超過三千億美元,是核能發電投資(約三一○億美元)的十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35950
♡
生質能發電種類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千萬不要小看這兩則新聞所傳遞出來的意義!~~
能源局公布2021年費率草案,明年度離岸風電、光電躉購費率持續調降; 陸域風電躉購費率 退場 !(20/02/2020 經濟日報)
一點都不意外啊。這原本就是當初世界各國躉購費率制訂時,就已經設計好的獎勵與退場機制運作方式。
先讓再生能源可以順利上路,然後逐步調降貼補金額,直到最後成為市電同價(Grid Parity),不用依靠任何補助,再生能源發電就可以在市場上跟其他任何型態的發電來源在成本上具有競爭力。到時候再生能源躉購電價制度就可以順勢功成身退,圓滿退場了。
依照台電公司官網上所公佈的實際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2020)截至10月底為止,台電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台幣2.4763元,累計稅前盈餘為台幣232億元。
去年(2019)全年度的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台幣2.7201元,全年累計稅前盈餘為台幣173億元。
前年(2018)全年度的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台幣2.6554元,全年累計稅前盈餘為台幣300億元。
特別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近幾年以來,台灣的陸域風力發電的躉購電價平均都維持在每一度電台幣 2.2元~2.3元之間,已經明顯低於台電公司的每度電平均售電成本了。因此,經濟部已經在今年公告,預計再生能源項目當中的陸域風電的躉購費率機制將正式退場走入歷史,不再有陸域風電的躉購費率機制了,也就是說,台灣的陸域風電在成本上已經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跟任何其他類型的發電方式在價格上一較高低了。
陸域風電是台灣再生能源項目當中,第一個達成市電同價的再生能源,假以時日,台灣將會有更多種類的再生能源發電,也將繼陸域風電之後,達到市電同價的狀態,在價格上可以跟傳統的核、火力發電一較長短,而目前看來,在2025年至2030年之前,台灣新開發的離岸風電的發電成本,應該即有機會成為第二種達成市電同價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地面型太陽能光電,應該會接力第三棒成為從再生能源躉購費率機制中順利退場,達成市電同價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局最新公布2021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草案,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全都下降,其中,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幅高達8.6%;陸域風電的躉購費率則與今年相同。能源局長游振偉解釋,明年躉購費率下降主因是綠電技術逐漸成熟,初設成本下降。
游振偉也說,目前公布躉購費率僅為草案,本周五將會召開公聽會,在參考業者意見後,年底前拍板定案。
另外,游振偉也補充,雖然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些微調降,但也針對「一地兩用」型態,包含農地、魚塭、停車場及風雨球場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可再外加6%的一地兩用型態額外費率,每度可增加0.22元。
一般預料,儘管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下調恐引發綠能業者反彈,但用電大戶條款即將在明年元旦上路,綠電躉購費率調降也有助降低產業能源成本。
根據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草案,離岸風電固定20年躉購費率則從每度5.09元調降為每度4.65元,降幅8.6%。階梯式躉購率也從前十年每度5.80元、後十年3.82元,調降為每度5.30、3.52元。
太陽光電方面,屋頂型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從去年每度3.99元至5.71元調降至每度3.89元至5.62元,降幅1.5%至2.3%不等;地面型從每度3.9元調降至3.7元,降幅3.9%;水面型從4.3調降至4.1元,降幅3.5%。
為鼓勵溝渠等架設小水力發電,明年增設1瓩至2,000瓩的級距,躉購費率每度3.1元,躉購價格比2,000瓩至2萬瓩每度2.8元來得優厚。生質能、廢棄物、地熱能則與去年無異。
然而,離岸風力及太陽光電為國內再生能源裝設主力,明年躉購費率雙雙皆調降,恐影響到國內綠電業者發展意願。
對此,游振偉解釋,躉購費率是依照期初設置成本、資本還原因子、年運轉維護費及年售電量套用公式去檢討。明年躉購費率下降主因為國內綠電業者技術逐漸成熟,初設成本下降。
經濟部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範訂定台灣躉購制度,此舉是因為考量到再生能源發展初期成本高,不具有與其他發電方式在價格上有優勢,因此政府一定期間內以固定的躉購費率收購再生能源電力,將有利於綠電業者減少發展成本,有利於業者能有穩定發展產業。
陸域風電躉購費率 退場!(02/03/2020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後,經濟部預期,因建置屋頂式太陽光電成本最低、技術成熟,將是最多用電大戶之選擇。其次是買綠電憑證,將以成本較低的陸域風電、太陽光電為主。最昂貴的是繳交代金。選擇自建儲能設備會較少。
在此制度設計下,經濟部官員表示,陸域風電將以直供或轉供方式出售給用電大戶,因此陸域風電躉購費率將走入歷史,不再適用。
官員表示,配合用電大戶條款之實施,目前規劃每度代金為4.06元,這是依據去年各種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及躉購費率再加權平均後所得到金額,因此高於太陽光電和陸域風電躉購費率。
以經濟部公告今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來看,陸域30瓩以上費率約2.2元至2.3元之間,遠低於4.06元,可預料用電大戶會轉向購買陸域風電。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5058797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319719
♡
生質能發電種類 在 生質能 的推薦與評價
你不知道的替代能源-生質能【氣候變遷下的抉擇】_ EP10 ... 【再生能源】丹麥的承諾與挑戰|2050年用綠能發電(我們的島第728集2013-10-14) ·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