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缺貨被廠商延後開團2次
#這次終於等到貨了吼
⭐韓國寶寶SSALGWAJA 米餅村 來囉
趕快下單買幾包👉https://reurl.cc/l0aa46
🎁只有包子麻家給的優惠
⭐任8包免運
⭐購物獎直接送
🔸滿10包送寶寶零食點心盒 1組 (累送)
🔸滿15包元送史努比 SNOOPY 食物咬咬棒1組 (一個帳號限一組)
⭐購買獎再抽 MOTHER-K 動物家族抗菌儲存袋 2組
韓國米餅村有在母嬰界跑跳媽媽就知道
已經紅遍各大社團了!
包子麻從過年前排隊預計開團..
一直被廠商因為缺貨延後時間
從台灣米餅出事影響
爸媽們對米餅的安全要求更嚴格
食品安全不嫌多這款雙重國際級認可!
HACCP食品安全認證、CESCO食品安全防治
都取得核可 要讓大家吃得安心
米餅設計依寶寶月齡分四種款式
食材選擇也很豐富
還在找尋米餅的可以參考入手
#為什麼要給寶寶米餅?
包子麻覺得在寶寶每餐都把奶喝光光、飯吃光光情況下
適時給予餐間點心是OK的~
很多時候可以穩定他們的情緒不躁動
針對1歲左右在用嘴巴探索世界的寶寶
讓他們嘴巴內有東西咬咬啃啃
勝過於在地上尋找東西吃來的安全
#米餅怎麼選才適合寶寶吃?
六個月開始就有適合寶寶可以吃的米餅
包子麻自己挑選上會以
無添加人工香料、無鹽、無糖做為選擇
這時期食材就是自自然然的最好
#保存期限
米餅村一系列產品為顧及新鮮性
出廠後就只有12個月效期
從製造後到消費者手上
至少都還有七個月以上可以吃
不用擔心吃不完,只會擔心家裡庫存量太低
最後,一定要誇獎環保密封袋設計
吃不完直接密封起來即可
全系列都不用冷藏 非常容易保存
<<小小介紹團購商品>>
★#寶寶米餅:
6個月以上寶寶適用,米餅厚實,寶寶小手掌握剛剛好,硬度夠要慢慢用口水融化慢慢啃,不會一抓就碎化,外型圓圓的怎麼啃都不傷小牙齦。這款是最基本型,但我家寶最愛吃,一塊可以吃很久(安靜很久),不會掉屑出遊必帶一包出門,蘋果、水梨一個接一個吃停不下來。
★#寶寶糙米棒:
7個月以上寶寶適用,棒狀設計蠻多米餅都有這個樣式,寶寶一樣很好抓握,這款脆度比較高,寶寶一口可以啃掉一小結,適合想要把食物放在嘴巴吃吃咬咬的寶寶,最推薦香蕉(影片就這口味)。
★#寶寶糙米圈圈:
8個月以上寶寶適用,小圈圈形狀設計,寶寶需要運用2根手指頭或一次5根手指頭”抓”起來吃,訓練小肌肉發展及眼手協調性,最推薦香香甜甜的栗子及蘋果。
★#水果脆片:
12個月以上寶寶適用,100%水果製成,完全零添加,直接-40度冷凍乾燥,鎖住水果營養,包裝打開就是一大顆一大顆草莓,鳳梨有切片,打開不會一大顆鳳梨~請放心,不愛水果酸味不吃水果的寶寶,可以從果乾入手,這款包子麻自己追劇當零食吃><,不知不覺可以嗑掉好吃包。
★#乳酸菌優格球:
10個月以上寶寶適用,含有18億優質乳酸菌,如果不喜歡給寶寶太多零食,那就給優格球吧!乳酸菌把腸胃顧好,寶寶成長曲線就會很漂亮的穩定保持,也不會常常生病,在吃零食同時就在補充好菌。
★#磨牙米餅:
10個月以上寶寶適用,口感較為扎實,能滿足正在發牙寶寶牙齦癢,想要啃啃咬咬的需求,緩解長牙不適感。實測五穀跟綠米這2種口味,我家寶寶接受度最高。
=========
⚫︎有問題請私訊包子麻:
HTTPS://M.ME/MAMIBUYTOGETH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阿宅爸爸,桐心協力過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阿宅爸爸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y9w99rf6 =========================== 對7個月大的寶寶來說..安全帶是用來啃的,不是綁的XD 咚7m7d 同場加映,吃巧拼地墊的寶寶: https://youtu.be/AiFJ5mmpqBI 真的是用...
用嘴巴探索世界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台灣的防疫分享被大量轉貼引來記者報導後,我知道一定會有超多酸民來罵😌 有人直接跑來留言說懶得嘴我這隻蝙蝠(黑人問號)我才知道被ptt特地轉出來酸了😆雖然說我情緒並沒有被影響,有些甚至讓我看了笑出來😂,但是看了一整串後有認真思考很多人對海外台灣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我自身情況為在美台灣人說幾句話,也希望可以讓很多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背景與選擇。
第一是關於一般人最在意的健保跟稅的部分,我們全家在台灣繳的稅也不比一般家庭少,等於美國台灣兩邊都納稅,都是依照美國與台灣的相關法律與規定處理的。健保的部分,之前在美國唸書時沒有辦法頻繁回台灣就停了健保,如果回台灣短短一兩週有生病的話,都是自費處理,就算停留比較長時間被強制復保也都依照法規繳費,據我所知非常多台美人都是這樣,因為這些年我都在那些在美台灣人社團裡面了解資訊,並且大家都會討論怎麼做對台灣最好、最不浪費醫療資源,還有很多人也支持台灣健保改一改法規,讓我們不用被強制復保,復保使用健保會被人罵濫用台灣資源,不復保又會被健保局罰... 這一點我覺得真的很容易讓在海外的台灣人有點冤枉。(當然不包含像黃安那種真的是有意專程會回台灣用健保的那種心態...但我真的沒有遇過跟看過身邊有人是這樣的心態)
後來我個人近幾年因為在台灣有工作事務、計畫要處理,開始一年回台兩三次以上,就一直繳著健保費,而且在美國都習慣了除非大病才去看醫生的我們,回台灣幾乎都不會隨便去看醫生,就我知道很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因為待過國外才會格外珍惜台灣的醫療制度。
第二就是「想到教育、工作、生活」就去美國,「想到醫療、吃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台灣,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有選擇權的話,是不是會努力選擇讓自己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生活?像你可能覺得台北很貴負擔不起,就決定搬到新北市住之類的,你覺得學區不好,就想幫小孩換一個學校等等。而我回想當初立志要去美國發展的原因就是很簡單,在台灣念研究所的時候被教授阻擋出國唸書的機會、在台灣有一些情傷還有個人經歷的一些陰影與不好的回憶,而在台灣工作的姊姊在職場環境被打壓壓力大到掉頭髮... 所以我們拼了命的讀書、申請國外研究所,想要在全新的環境發展自己全新的人生;在異鄉畢業後工作很難找,求職路上也很艱辛,生活也過的很緊,辛苦了幾年才趨於穩定。不管在哪裡生活都會有它的難處,遇到挫折時也曾經想回台灣發展算了,但回想初衷就會覺得還能再多努力一點,非常多台美人也都是這樣!大家都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做選擇,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也能被酸呢?事情真的不是看表面就能這樣二分法、把人貼標籤的。
至於「想到醫療、便當、繳稅治安」才回到台灣這一點,就我認識的台美人,沒有看過有人為了醫療跟逃避美國的高稅額回台灣的,我知道的大家都是因為思念家人、想念家鄉回台的,便當就不好說了,畢竟台灣食物真的世界級美味啊,那你出國會不會想把那個國家好吃的美食都吃盡了才離開?
再來是關於「不想佔用醫療資源為何要回台灣生產?」我想說,我這次要回來生產才發現在台灣生產其實不比美國便宜呢,在美國我們有醫療保險,所以從產檢到生產完都不太花錢,這次要回台生產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幾十萬才敢回來生。決定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下兩個小孩不能上學,而我跟老公兩個人必須照顧新生兒、兩個幼兒、坐月子、工作,家人也都不能來美國幫忙我們,我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後憂鬱(前兩胎就因為真的蠟燭多頭燒得了產後憂鬱一段時間),也擔心萬一我跟老公之中有任何人不小心確診了,那我們能有什麼備案嗎?想了很久真的沒有,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能照顧到我們,才做出回台生產這個艱難的決定。
另外私心是真的很想要住看看台灣的月子中心,因為懷到第三胎了都沒有住過覺得飲恨,但月子中心完全自費,也沒有浪費到醫療資源啊🤷🏻♀️
第三,被酸「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為何又要回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本來去年有很多要回台灣處理的工作事務與計畫全部都取消,因為堅信原地不動才是最安全的,本來想事隔一年應該疫情會好很多,今年八九月的時候有疫苗要出來的消息,當時也發現懷孕了,所以才會訂了隔年初的機票回台灣(只是沒想到回台前幾週疫情又變嚴重了)。在這樣的狀況要回台灣真的是很兩難,怕把病毒帶回來、怕家人承受風險、怕自己的安全等等,所以我們權衡之後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做好萬全防護準備才敢回來,而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台美人也是這樣!就我加入台灣人海外自救會社團裡看到的,都是大家盡全力的在保護台灣,大家回台灣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就我看到的是,沒人想把台灣這塊世界淨土因為自己而被污染。
第四這位酸民說我們自己嚇自己,包裹消毒、在外面不能吃東西...那我想他一定沒有見識過小孩有多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吧?我女兒過敏體質,一有灰塵或是天氣變化就會讓她鼻涕眼淚直流,就算沒有病毒,光包裹被丟進家裡帶來的灰塵就可以讓她眼睛腫起來了,現在又病毒肆虐疫情嚴重,聽到有人真的因為收包裹而被確診真的會很擔心啊!小心一點也能酸嗎😂😂😂
再來是關於穿防護衣的部分,這趟回台我們不穿防護衣就是因為不想要穿脫把病毒沾到身上反而風險大,這是海外自救會社團裡討論的結果,後來很多人回台都是穿兩件衣服,下機把外面那件脫掉然後全身好好消毒的做法。很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認真討論要如何能在不帶給台灣負擔的情況下,又能回台灣處理自己的事(有人親人過世、有人有工作需求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啊,否則誰想要在這個艱難時刻冒險搭長途飛機呢?)
這位酸民身為住在美國的台灣人,卻有「台灣美國兩邊跑,就等於好處用盡」的思想框架與標籤,我覺得很可惜,也很容易誤會其他人,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很多人在國外的台灣人都盡自己的力量在保護台灣、愛台灣,很多人在美國也會自己發起一些遊行挺台灣,讓台灣的聲音在國外被聽見,當台灣有嚴重國際議題的時候,也會自發性的辦白宮連署活動等為台灣發聲等等,這些時候台灣媒體就會報導台灣之光,但我們因為想念家人回台灣就被罵成過街老鼠...。
我知道可能又會有一些酸民想要繼續戰下去,我想說的是我發這篇不是想戰,單純想為我們住在海外的台灣人說點話,並不是住在台灣、待在台灣才有愛台灣的資格,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美國人因為喜歡英國文化而靠自己努力定居在英國,那他回美國看家人或決定暫時回家一段時間的時候,也會被酸說兩邊好處用盡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真的不必放大這些然後幫人貼標籤,我心中的台灣是很可愛又溫暖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與選擇,在不了解之前可以先了解之後再發言會比較妥當。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只能透過媒體接收資訊,認定在海外的台灣人都過的很爽,有事情才逃回台灣,我想確實也有這樣的人,但真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ptt裡留言真的很難聽😂 有人說最好出門被撞死啊、在美國找有錢老公、不就給人x而已🤷🏻♀️ 全家確診都不可憐等等這種話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還有人說我高調找記者來報導我回台為了賺業配😂😂 到底是怎麼幻想的啦~ 我抵台後時差累都累死了,一醒來收到超多報社跟記者私訊問能不能轉發這篇讓大家知道台灣防疫做的很好,我心想可以幫助其他想回來的人做準備也無妨,這樣能被酸成有目的性🤦🏻♀️
但我知道這些人可能內心有對自己生活感到不平衡的地方,所以用這樣帶攻擊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可以理解,說明這些是想要多少表達我們在海外台灣人的心聲,有時候真的不必幫自己不認識的人貼標籤,這樣是否自己內心也能柔軟、舒服一點?
用嘴巴探索世界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吃手手」會變形?不讓小寶貝吃手 小心是在阻止寶寶變聰明》
★長輩看到寶寶吃手手,趕緊把孩子手拿開,說吃手指會變形,真的嗎?
★寶寶在2個月時,會意識到自己有雙手,所以透過「嘴巴」探索自己的手指;到了4、5個月,可能因為長牙、牙床發癢,把手指伸入嘴巴磨牙止癢,或是透過吸吮手指自我安撫;還會因為好奇,抓起東西放進嘴巴,這也是探索的動作!
★寶寶吃手能夠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的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還能鍛煉手部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信號。適度範圍內,爸媽可以放心讓寶寶吃手、用嘴巴探索世界,但前提要做到勤爲寶寶洗手,勤剪指甲,在乾淨衛生的環境中,讓寶寶順利度過口腔期!
★但有些寶寶過度吃手,導致手指泛紅、皮膚變薄,爸媽可以用固齒器、奶嘴代替,或是利用玩具轉移注意力。
★如果小寶貝到了3~4歲,還是改不掉吃手、吸手指的習慣,就要適時糾正,爸媽用唸 、用打、塗辣椒,都是錯誤的做法,只會讓小寶貝更焦慮。小寶貝大了還在吃手,表示他正焦慮緊張或沒安全感,吃手是結果不是原因,爸媽最好陪陪他,講故事給他聽,轉移注意力!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感謝葉洪小兒科診所院長 葉价彬醫師專業解說
⭕更多寶貝幫: https://bobocan.cc/寶貝幫官網
⭕加入寶貝幫社團: https://bobocan.cc/寶貝幫社團
用嘴巴探索世界 在 阿宅爸爸,桐心協力過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阿宅爸爸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y9w99rf6
===========================
對7個月大的寶寶來說..安全帶是用來啃的,不是綁的XD
咚7m7d
同場加映,吃巧拼地墊的寶寶:
https://youtu.be/AiFJ5mmpqBI
真的是用嘴巴探索世界..家裡的東西幾乎全部被咬一輪了。
謝謝您在茫茫人海中點閱我們的影片,
YouTube每天有成千上萬隻影片上傳,實在是難得的緣份,極有可能是一期一會,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常常來看新影片。
如果喜歡我們,覺得影片不錯,也請不要吝嗇幫我們按一個👍讚,
對於我們是莫大的鼓勵,謝謝您
阿宅爸爸的FB跟IG
FB: https://www.facebook.com/otaku.father/
IG: otaku.father https://www.instagram.com/otaku.father
===========================
拍攝工具:
Samsung S10+
GoPro Hero 8
SONY RX100M5A
===========================
剪輯工具:
iMovie
final cut pro
===========================
我的mail:
kirafu@gmail.com
===========================
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怎麼一直看不見~
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裡,那就是我快樂的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