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樂!🌕】
好嘢又到中秋節,又可以食流心月餅嚕!🥮話時話,你哋估下除咗月餅要流心之外,仲有咩都一定要流心先得呢?🤔嘻嘻,就係用水習慣要「留」心喇!🤗例如沖涼唔好沖咁耐、重用洗菜水等等,都係正確嘅慳水方法嚟㗎~👍🏻大家食完流心月餅,記得要留心埋用水方法呀!💯
---------------------------------------
💧Follow我IG呢邊請: www.instagram.com/watersavedave.hk
#HappyMidAutumnReservoir
#吖Festival先啱
#滴惜仔 #WaterSaveDav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重複的行為塑造出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其中一句名言。 習慣整理好球衣,習慣預備好飲用水,習慣在觀眾席上看着球員的神采飛揚,這就是李永波(波記),一位在球圈工作了廿七年,為傑志服務了十五年的老臣子。 同一種習慣,球員習慣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習慣從「...
用水習慣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叔帶你走讀高屏溪(下)】👉https://bit.ly/3d6f1MX
最近的雨緩解了旱象,但短時間內大量降雨,又導致農損,令人擔心水災。💦
大高雄反差極大的降雨豐枯比,跟愈趨極端的氣候狀況,都是造就高屏溪性格如此強烈的成因之一。💦
就在我們了解「水源頭」的故事之後,那接下來該輪到「水龍頭」了。💦
面對時而極旱,時而極渴的高屏溪,身為這條大河孕育的子民如何使用水,以及政府永續水資源的政策便至關重要。💦
大叔帶你走讀高屏溪下集,將會提到政府可以永續水資源的六大政策,並一步一步告訴大家,如何了解自己的用水狀況。唯有先從跟我們最相關的「費率」開始了解自我用水習慣,才可以在面臨缺水的時刻,即時做出調整,讓我們的水資源開起新生命,達到自身用水的利益最大化!💦
#百年大旱
#飲水思源
#南臺灣水資源
#台灣第一大河
#永續水資源六大政策
用水習慣 在 蔡培慧 慧做事真實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兩場及時雨】
幾天來的大雨,為乾旱的土地帶來豐沛水量
🌧️幾天來,美國、日本親自派員護送疫苗給台灣的義舉,是我們最溫暖的及時雨💖 同時,也讓我們學習到,去年的TAIWAN CAN HELP援助國際醫用口罩的分享之舉,今年我們的國際友人在台灣困難的事情也伸出援手,日本說「恩返し」、美國說「Taiwan came to our aid」,在在顯示 #善的循環將帶來幸福💖
即日起,#苗栗、#台中、#北彰化地區取消分區供水紅燈的措施。非常謝謝中部鄉親合力節約用水,未來每一天,希望我們大家就持續維持良好的用水習慣,珍惜每一滴水資源💯
同時,阿慧也非常感謝水利人員建構多元的水環境、水庫清淤的夥伴們,在烈日底下辛勤清淤。
阿慧也提醒大家,住在山區的朋友慎防豪大雨,汽車開車的朋友要留意路面積水跟坑洞,慢慢行駛、安全第一!👌
#發善心做好事就對了
#台灣加油 💖
用水習慣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重複的行為塑造出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其中一句名言。
習慣整理好球衣,習慣預備好飲用水,習慣在觀眾席上看着球員的神采飛揚,這就是李永波(波記),一位在球圈工作了廿七年,為傑志服務了十五年的老臣子。
同一種習慣,球員習慣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習慣從「波記」手上接過屬於自己的號碼波衫,這種習慣有種很強的力量,令球員和「波記」在不知不覺間,習慣了這份「打風都打唔甩」的情誼。
訓練中心癱瘓 「波記」隨球隊打游擊
位於石門的賽馬會傑志中心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人造草場受到城門河河水淹浸,令草地嚴重移位;球場上亦佈滿被強風吹來的大廈窗框和玻璃碎;而中心辦公室和大量設施,都被河水浸壞,無法使用。「波記」對當時的情況仍歷歷在目:「啲水浸到嚟呢到,咩都浸曬啦,特別係寫字樓嗰邊。」
能夠有「私家場」作訓練,對其他港超球隊來說是遙不可及。可惜天災無情,未來一段時間傑志亦要面對「遊牧民族」般的練波安排。「波記」的工作量亦因此而增加:「依家都要早一個鐘返嚟,揸車去深水埗攞完啲衫,跟住去將軍澳練波,練完再攞啲衫去深水埗洗,平時喺呢到(石門傑志中心)洗就得。」
面對突然增加的工作,「波記」只是淡淡地說:「多咗呢一重手續姐,都冇乜問題。」然後便繼續埋首摺球衣。一場颱風,打亂的似乎只是球隊的訓練日程,但卻動搖不了「波記」的工作日常。轉眼間,「波記」已經為球隊準備好第二天比賽所需的物資。
球隊捧盃背後的老球迷
隔天,來到本年度「香港賽馬會社區盃」傑志對和富大埔的球賽現場,「波記」早已將前一天準備好的物資分配給球員,在一旁靜靜地看着球員熱身。球賽開始,「波記」緩緩地走上觀眾席,當起球迷來:「我唔坐後備席嘅,我都係坐係球迷嗰到睇波。」
這位老球迷深受球員和管理層的愛戴。在「波記」70歲生日當天,球員和球會度身訂造了一件70號球衣送給他。訪問當天,「波記」開心地指着這件球衣,說起生日當天的故事。不僅如此,「波記」也有自己的小球迷。工作途中,不時有小球迷來找「波記」拿簽名,「波記」接過筆,笑到合不攏嘴:「嗰啲小朋友都好鍾意我,話成日見到我,我就幫佢地簽名。」
最後,傑志以1:0贏波捧盃。比賽過後,當球員和教練可以去下半場慶祝的時候,「波記」還要收拾好球隊的物資和球員的裝備,將它們送回石門的傑志中心。「波記」邊工作,邊回想剛剛的賽事:「八十幾分鐘嗰球,我都諗住入硬架啦。鞠盈智一傳入去,跟住盧卡斯一射,佢左腳好勁架,一「熨」就入啦。都冇乜驚喜,我哋傑志最後嗰十幾分鐘好犀利。」雖說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波記」在談笑間,難掩對球隊勝利的喜悅。或許就是這種輕描淡寫、淡然自若,正正反映「波記」這廿七年來默默耕耘的工作態度。
入行廿七載 風雨不改
「波記」1991年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快譯通球會工作,其後服務花花兩年,再於2003年加入當時重返甲組的傑志至今,一做就是廿七年。即使在工作中受傷,即使年紀愈來愈大,「波記」還是堅持為球員披甲、助球員上陣,樂此不疲。「我就係一路做、一路做,唔會去諗辛唔辛苦呢件事。你肯做就冇辛苦呢件事,冇辛苦呢兩個字。」「波記」指着自己在工作中受傷的左手腕道,「差唔多成個月(先痊癒),都冇乜嘢,手姐,繼續可以做嘢。」
完全不覺得辛苦、不覺得累,即使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退下火線,「波記」仍然堅持「做得一日得一日」,並笑道:「仲做得幾耐?我都72歲啦。但係冇諗過退休,仲可以做就做,老闆請我就做。唔做得嘅,我咪得閒走去睇吓波。」
或者,這是老球迷對足球的熱愛,或者,其實是老臣子和球會之間的情誼,又或者,這根本就是一種習慣。在颱風「山竹」襲港後,在傑志中心被破壞後,「波記」的說話與神態似乎更加動人,今集《港。故》用8分鐘,帶大家認識這位傑志總管。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