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熊御宇拍攝分享他收藏的高速公路回數票證與繳費證明單,你有關於高速公路收費的回憶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臺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國道1號)在1974年7月29日通車(三重交流道-內壢交流道路段),其於興建時即規劃為收費公路,並採取主線栅欄式人工(計次)收費方式,在1974年7月30日啟用第一個(泰山)收費站,開始向用路人收費。
1983年2月推出不找零車道,1996年12月推出回數票專用車道,平均讓每部車輛持用回數票繳費過站的時間縮短為約3.7秒,每車道每小時可通過900餘輛,雖已至人工收費作業效率之極限,但仍無法滿足更優質收費效率之需求。
另在計次收費時代,高速公路全路網合計設有23處人工(計次)收費站:
國道1號有11處收費站(汐止、泰山、楊梅、造橋、月眉、后里、員林、斗南、新營、新市、岡山)
國道3號有11處收費站(七堵、樹林、龍潭、後龍、大甲、名間、古坑、白河、善化、田寮、竹田)
國道5號有1處收費站(頭城)
車輛過站時由收費員依車種不同收取不同費率之通行費,此種過站計次收費方式,常受限於土地取得、道路線形等問題,致使各個收費站之距離不一;且因收費站多設置於郊區,使得高達65%的行駛高速公路都會區路段之用路人均未過站繳費,而其餘35%之中長程旅次則會經過收費站繳費,如此並不符合公平付費原則,導致既有計次收費制度遭到用路人的挑戰。
唯有提升轉換實施結合電子、電腦與通訊等新科技技術之自動化電子收費,方能突破達到無須停車、無現金之收費服務。
為落實付費公平性及一致性,以回應用路人之期待,避免收費制度瓦解,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開始規劃將計次收費轉換為計程收費,並為減少收費人力及收費站之用地,研議導入電子收費(ETC)替代人工收費,並藉由自動化收費提升高速公路收費效率。
另為順利推動及提升行政效率考量,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2003年以BOT方式推動電子收費(ETC),提出「徵求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委託民間廠商建置及經營電子收費(ETC)系統,欲借重民營公司創意及效率,加速整體計畫推動。
電子收費屬於新的繳費方式,為使民眾逐漸接受及適應,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規劃採兩階段方式轉換,於2006年2月先導入計次電子收費與人工收費併行,使用路人逐漸了解新的繳費模式,等到ETC利用率上升及民眾逐漸熟悉電子收費後,再於2013年12月30日將「計費方式」由固定費率之計次收費,無縫轉換為按行駛里程計費之計程電子收費,前後以10年時間推動電子收費政策與溝通,成功達成「走多少、付多少」之公平付費理念。
高速公路收費大事紀:
1974年7月30日,泰山收費站配合三重中壢段通車開始收費,為第一個開始收費的收費站,除現金外並收回數票,費率小型車15元、大貨車20元、大客車及拖車30元。
1978年10月31日,國道1號全線通車。
1981年6月1日,啟用軍用、郵用票證。
1981年7月26日,首次調整費率小型車25元、大貨車30元、大客車及拖車40元。
1982年8月,實施購買百張本回數票95折優惠措施。
1989年9月1日,全線設置小型車不找零錢車道。
1991年9月1日,再次調整費率,小型車40元、大貨車及大客車50元、聯結車65元。
1996年12月1日,全面實施回數票專用車道。
1998年1月,汐止收費站實施南下免收費。
2000年10月,七堵收費站北上單向開始收費。
2004年5月,榮獲行政院頒發「績效卓著」獎牌。
2006年2月10日,啟用計次電子收費(ETC)車道,人工及電子收費併行。
2006年9月18日零時起,國道5號頭城收費站於開始收費。
2013年12月30日,計次人工及電子收費轉換為全電子計程收費,高速公路計程收費正式上路;既有的收費站全數停用,改為RFID標籤(eTag)及車牌辨識方式收費。雖然收費站隨即遭到拆除,但有3個收費站的部份站體被保留下來作紀念,分別是國道1號的泰山收費站和國道3號的大甲收費站、田寮收費站。
2015年8月31日,高速公路局榮獲國際橋梁隧道及收費公路協會(IBTTA)2015年收費系統-服務及推廣類卓越獎及首獎(Present Award)。
2017年11月3日,高速公路局榮獲財政部106年第15屆金擘獎「政府機關團隊獎-特優獎」
2018年7月17日,提供通行費繳費平信通知改寄電子帳單服務。
「田寮收費站」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Re: [問題] 有關中彰投地區收費站的間距- 看板Road 的評價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阿爸的魔法相機- 走入歷史的高速公路收費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田寮收費站、泰山休息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 ... 的評價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田寮收費站、泰山休息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 ... 的評價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機關名稱: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南區工程處 的評價
- 關於田寮收費站 在 哪些收費站是好避開 - Mobile01 的評價
田寮收費站 在 阿爸的魔法相機- 走入歷史的高速公路收費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走入歷史的高速公路收費站,目前僅保留一高的泰山收費站及二高大甲丶田寮收費站部分站體,做為紀念! ... <看更多>
田寮收費站 在 田寮收費站、泰山休息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泰山收費站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zzz8931也提到成本高效益低台鐵企業總部搬南港都更大樓喊卡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3190079.aspx ... ... <看更多>
田寮收費站 在 Re: [問題] 有關中彰投地區收費站的間距- 看板Roa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ingchen1991 (這就是嘉明的味道)》之銘言:
: 轉錄內文有稍微做些修改,把比較聳動的名詞及推文去掉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GXNE44U ]
: 作者: tingchen1991 (這就是嘉明的味道)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問卦] 有沒有中部收費站設得剛剛好的八卦?
: 時間: Tue Oct 23 00:25:36 2012
: 這裡所指的中部,是中彰投地區
: 國 道 三 號
: 收費站 間距
: 七堵 - 樹林 42km
: 樹林 - 龍潭 26km
: 龍潭 - 後龍 50km
: 後龍 - 大甲 36km
: 大甲 - 名間 76km
: 名間 - 古坑 39km
: 古坑 - 白河 40km
: 白河 - 善化 29km
: 善化 - 田寮 31km
: 田寮 - 竹田 38km
: 如果說為了拉抬國三車流,達到分散車潮的效果,而使國三中部路段的收費站間距達76公
: 里,或者說霧峰-和美是東西向而不適合設收費站,可是1978年通車的一高收費站也是如此
: 國 道 一 號
: 收費站 間距
: 汐止 - 泰山 26km
: 泰山 - 楊梅 36km
: 楊梅 - 造橋 46km
: 造橋 - 后里 45km
: 后里 - 員林 56km
: 員林 - 斗南 28km
: 斗南 - 新營 34km
: 新營 - 新市 33km
: 新市 - 岡山 33km
: 而且剛剛好,二高除了名間、竹山不在大甲、名間收費站之間,其餘所有交流道,包括國
: 道六號、國道四號都不會經過收費站,原先國六要設個草屯收費站,因為地方反彈就改成
: 服務區,因此在計程收費前,埔里到大甲堪稱全國最長但沒有收費站的路段。
: 國道一號也是一樣,除了北斗和后里不在后里、員林收費站中間,其餘都在這兩個收費站
: 之間,講直接一點就是多半數的中部人使用高速公路,只要在中彰投以內都不用過路費,
: 愛怎麼開就怎麼開,配合國道四號、國道六號以及台61、台74、台76,再加一個不是快速
: 道路的台63,真的很方便
: 里程計費對中部人殺傷力很大,但往好處想就是尖峰時間高速公路就比較不會塞車了
: 為何高速公路中部路段的收費站間距長且滿剛剛好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轉錄者: tingchen1991 (124.11.229.109), 時間: 10/23/2012 00:37:31
: ※ 編輯: tingchen1991 來自: 124.11.229.109 (10/23 00:40)
: 推 ultratimes:話說想戰南北收費站時,中部這段就很好利用了 10/23 01:07
: → ultratimes:把中部這段歸入O部,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寫出 欺負X部人 10/23 01:07
: 推 purin820611: 東 (誤 10/23 01:10
以國一來說,一開始收費站的設置除了地理條件限制外,有一說是盡量避免在三
大都會區內設置收費站,減少大量都會區車輛經過收費站外,也可以把高速公路
當作都會區內紓解交通的重要幹道之一,因此在都會區內就絕對看不到收費站,
也或許一部分是為了避開都會區,所以才會有國一現在這樣奇怪的間距。
國三設置的點,就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是為了達到公平正義(收費站數一樣),
又要避免駕駛人偷吃步透過東西向的道路轉換來躲避收費站,所以國三的收費站
應是參考了國一設置的站點,然後在水平的對應位置附近設站,因此國三的間隔
受到國一的影響,也畸形了起來。
說到10大苦主路段,看了真的是好氣又好笑,以苦主王大甲到埔里來說好了,一
天是會有多少車往來這一整段?雖然沒有資料但我猜,平日如果有1000個通勤旅
次算非常了不起,說白一點,誰會想住海邊然後每天花一個半小時上山去工作?
如果是都會區內通勤一個半小時就還好,平原區和山區要通勤一個半小時的機會
實在是....。
我個人認為真正的10大苦主,其實是住在和收費站同一個水平位置的民眾,簡單
說就是住在收費站旁邊的人啦!以我老家在彰南地區來說,要往北可以從埔鹽或
中興進入國道,直到后里或大甲才遇到第一個收費站,往南從北斗或斗六上,在
斗南或古坑繳過路費,如此一來其實我往北40公里、往南25公里的範圍都是不用
掏出錢包。同樣地,這東西還可以類推到其他收費站周邊的居民們,所以比較起
去算有多少距離的免收費區間,還不如直接點出這些住在收費站附近的居民才是
最大的苦主,因為他們平時不論往北或往南,都可以自動節省一張回數票,長期
計算下來,這金額還真是過分的誇張。
所以啊....計程收費還是趕快推動吧,這樣就沒有這些奇奇怪怪問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54.15
※ 編輯: yjw691 來自: 140.116.54.15 (10/23 12:02)
※ 編輯: yjw691 來自: 140.116.54.15 (10/23 12: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