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儘管 #佐藤健 所主演的《#浪客劍心最終章 The Final/The Beginning》因新冠肺炎而延至明年黃金週上映,卻已經陸續有幾個拍攝地開始曝光了!
除了之前為大家介紹過的三重縣松阪市「御城番屋敷」。
https://www.facebook.com/japantabi/posts/2133555556781490
今天跟大家繼續分享的是,擁有「#安藝小京都」一稱的廣島縣竹原市的「#竹原町並保存地區」。
這裡不但是國家選定的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也是 #日本遺產「越過荒波的男兒之夢所編織的異空間~北前船寄港地・船主聚落」構成範圍。
這裡的建築物,見證著從江戶時代開始,歷經明治、大正、昭和時代變遷的歷史。
其中,除了最古老的建築,由1691年就存在,各棟建築物也以妻入、平入、長屋型、高塀等各種屋敷型態,多元地訴說著不同時代的特色。
若您也喜愛老街、老屋的話,下回造訪廣島時,不妨也到竹原來走走吧!
~INFO~
竹原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地址:広島県竹原市本町周辺
☞交通:JR竹原駅步行約15分
☞官網:https://www.takeharakankou.jp/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幻景街道] 三上家路地,#文本裏的西陣 / 李長潔 . 很喜歡川端康成的《#古都》,這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流露出一種懷舊與追求,掙扎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反映著戰後知識分子對現代性的疑慮,更鮮明地透過「#京都」城市作為某種文化衝突的具體化,表現濃厚而華麗的鄉愁。的確也是,我從一開始討厭京...
「町並保存地區」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日本旅人塾 Japan Tab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日本旅人塾 Japan Tab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食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 岡山県 真庭市の旅 ] 勝山町並み保存地区 / 神庭の滝 / 旧遷喬 ... 的評價
- 關於町並保存地區 在 展開鏡山酒造(小江戸蔵里)、川越織物市場等舊建築的保存活化 ... 的評價
町並保存地區 在 日本旅人塾 Japan Tab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岡山】或許您知道倉敷的美観地區,是日本國家的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但您是否知曉岡山縣內第一處「#町並保存地區」(街道保存地區)的地方,其實可是1985年指定的勝山町。
過去做為 #出雲街道 宿場町的真庭市勝山地區,可說位居交通要塞。
白牆、格子窗、海鼠壁,勝山町迄今仍保存著九十多棟的江戶時代末期建築,木造建築櫛比鱗次地林立於過去的交通幹線兩側,散歩其中,無論老酒造、手作店、咖啡館,無一不是洋溢時間痕跡。
二十五年前,當地由住在當地的染織家 #加納容子 女士開始推動「暖簾」(のれん,懸掛於店門前的簾幕)製作。一開始,是由自家門前開始製作的暖簾,而逐步受到居民委託而越來越多特色暖簾出現,如今已有約百家暖簾,也使勝山町的老街,又被稱為「#暖簾街道」。
有機會前來的話,您不妨放慢腳步,在尋找各種暖簾之餘,也感受這片歴史環境的獨特風雅。
~INFO~
勝山町並み保存地区
☞交通:JR姫新線「中國勝山駅」下車步行約5分鐘
#国土交通省中国運輸局 #中国地域観光推進協議会 #岡山 #勝山 #中国地域ファームツアー
町並保存地區 在 食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岡山縣勝山町並保存地區有 「暖簾街道」之稱,古老酒藏、民宅和倉庫改裝成的咖啡店、飲食、藝廊、雜貨商店櫛比鱗次,而且每間建築物門前都掛著草木染的暖簾,鮮豔的色彩、充滿巧思的圖案與古色古香的木造建築搭配起來特別賞心悅目,怎麼看怎麼順眼,也因此在2009年時獲選「美麗城鎮大獎」。
http://kywu.pixnet.net/blog/post/34581539
町並保存地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幻景街道] 三上家路地,#文本裏的西陣 / 李長潔
.
很喜歡川端康成的《#古都》,這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流露出一種懷舊與追求,掙扎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反映著戰後知識分子對現代性的疑慮,更鮮明地透過「#京都」城市作為某種文化衝突的具體化,表現濃厚而華麗的鄉愁。的確也是,我從一開始討厭京都,認為它像是一場日本傳統文化的迪士尼劇場;到真正喜愛京都,感受到城市內在裡所存有的,極為細緻的矛盾拉扯。才猛然領會到川端康成的心情。
.
▓ #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
.
《古都》分別在1963、1980、2016年被翻拍成電影,其中又以1980年山口百惠的版本最為人樂道。後來的電視劇《#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京都人の密かな愉しみ),我認為簡直便是向《古都》致敬。運用大量的城市考察與文化紀錄,穿插於「身為京都人」的故事中。主角們同樣掙扎於傳承與創新的矛盾抉擇上,但另方面又自信、自溺、自傲於各種日常生活的繁複細節。
.
你知道的,那是一種「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誤)。
.
▓ #充滿西陣風情的小巷子
.
西陣,大概就是《古都》、《京都人的私房雅趣》這類文本中,最能代表京都日常生活的地區。像是「#三上家路地」,此地頻繁地作為媒介文本中的西陣再現。三上家路地,是目前西陣保存建物中,最古早、也最完整的一條巷子,是早期西陣織品發展的原點。這裡只能以步行通過,看著低矮的町屋,木窗一橫一豎地畫著嚴謹又優雅的生活風格,居民於門前掃灑除塵,有節奏感地忙進忙出,此一切使我感受到京都的速度與深度。
.
出了三上家路地,轉進「本隆寺」旁的上立賣通,沿著寺院的瓦土塀,散發出一種只有西陣才能擁有的空氣感。另一旁的「#北向山雨寶院」是賞櫻秘境,雖然不是櫻花季節,但院內靜謐氛圍與豐滿的草木,反倒挺有詩意。
.
西陣並不是一個馬上會令人喜愛的地方,欣賞它的樂趣,在於城市的生活感本身,多來幾次,多花點時間待著,都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發現。
____
#三上家路地: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紋屋町323
#雨寶院:京都市上京区聖天町 智恵光院上立売西入る聖天町9-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YtcdW8qCXY/hqdefault.jpg)
町並保存地區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9nmd2Lembw/hqdefault.jpg)
町並保存地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京都市內主要的河川有桂川及鴨川等。鴨川位於京都市的東部,河道兩岸廣植櫻花等樹木。每逢夏季常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在鴨川的河床灘上納涼,成為京都獨特的風景線。而桂川也流經嵐山等著名景區。兩條河流在南區及伏見區交界處合流,注入淀川水系。和日本其他河流一樣,京都市內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容易發生洪水。在平安京時期,京都就多次遇洪水侵襲。即使在現代,每逢颱風過境造成集中豪雨時,京都市內河川的水位也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造成洪水。京都在其開發早期是一座計劃城市,市內道路類似棋盤,極為規整,且許多平安京時期的路名沿用至今。也正因如此,和日本其他都市常用町名(類似中文世界的「里」)來表示地址相比,京都多使用道路名稱來表示地址。而京都市內的路口也和日本其他地區大多採用附近地名不同,多合成兩條道路的名稱作為路口名,如「四條河原町」這一地名就是得來於因其位於四條通和河原町通兩條街道的路口。京都盆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自此開啟平安時代,也開始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份。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進入17世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將幕府設在江戶,但京都仍然是日本的國都所在地。德川家康雖然新建二條城,並以其作為京都新的都市核心,然而京都整體的都市空間仍然維持豐臣秀吉時期的格局。1788年,京都市內發生天明大火,是為京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市區幾乎完全被毀。然而之後京都很快實現復興。位於眾多街道交匯點的京都是當時日本全國的商業物流中心之一,眾多豪商巨賈聚集於此。京都也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都市,京都的文化人在神道、佛教、儒學、蘭學等學術領域建樹頗豐。江戶時代的京都和大坂、江戶並稱為「三都」,是代表日本的大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然而卻也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64年10月,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極大的促進京都觀光產業的發展。1978年,京都市電被宣告廢止,地鐵取代市電成為京都市內重要的交通方式。這些事件都象著着戰後京都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進入平成時代之後,在平安遷都1200年之際的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NoCR6HDxD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004Ho3gfoOJJ-5zSgw-mTH0CQdg)
町並保存地區 在 展開鏡山酒造(小江戸蔵里)、川越織物市場等舊建築的保存活化 ... 的推薦與評價
平成5年,川越市一番街的電線地下化工程剛剛完工,第16屆全國町並大會隨即在川越召開。彼時,地方團體為了將町並申請成為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與官方關係略顯緊張,在 ... ... <看更多>
町並保存地區 在 [ 岡山県 真庭市の旅 ] 勝山町並み保存地区 / 神庭の滝 / 旧遷喬 ... 的推薦與評價
岡山県で最初の「 町並み保存地区 」に指定され、城下町そして宿場町としての面影を残す「勝山 町並み保存地区 」や、高さ110m、幅20mの中国地方随一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