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跨過面前的石頭
有一位年輕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
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
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侮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金。
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
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
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過這種事,心裡有點慌,花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個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
富人如此說,因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
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
「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
「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
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
至於那個富人,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好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
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不二價。有趣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富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
眼看這件事對自己的名譽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那位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這個年輕畫家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志氣,讓富人低了頭。
這個年輕人名叫「畢卡索」。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說過:「很多生活中的失敗,是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是多麼近。」
保羅在羅馬書曾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當我們面對無名的屈辱,有意無意的傷害,或生命中的挫折時,我們是否就一蹶不振呢?或是,我們可以暫時繞過這個生命中的障礙,跨越這個阻礙目標的絆腳石。
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一塊石頭」,放棄所有的旅程。除非我們能跨過這個面前的石頭,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前面的道路有多少驚奇!
畢卡索賊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男孩與貓】
18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曾說過他學習的對象只有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維拉斯貴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和自然。他的人生起伏甚鉅,創作風格隨著個人際遇和國家局勢而變化,其中跨越了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義和近乎表現主義等風格。但那充滿幻想的特質也讓他被標示為西班牙浪漫主義象徵人物,並啟發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等人。
《曼努埃爾肖像》(Manuel Osorio Manrique de Zuñiga,1787-88)是哥雅初期擔任宮廷畫師時的作品。這時候他的色調變化精巧,畫面上布滿生動光線;不同於新古典主義的明暗對照,哥雅利用陰影將細節單純化,以烘托出畫中人物,並利用大膽細膩筆觸捕捉雙眼所見的自然。
--------------
哥雅活躍於宮廷期間,曾畫下許多王室貴族肖像,《曼努埃爾肖像》就是為阿爾塔米拉伯爵(count of Altamira)全家繪製系列肖像畫時的其中一幅作品。曼努埃爾為伯爵之子,那時他約莫4歲。
相較於幫大人們製作肖像得正經八百處處小心,為小男孩作畫便自由多了,無論是在畫面安排或是技巧表現方面,都可以更開心地注入創意和新鮮感。
男孩身穿華麗紅色服裝,蕾絲衣領、腰帶和軟底鞋都相當精緻。手上牽著他心愛的寵物-喜鵲,免得牠飛走了。聰明的喜鵲向來以賊頭賊腦、愛竊取小物聞名,嘴裡叼著的卡片就是牠〝偷來〞的哥雅名片,卡片上有畫家的簽名。
哥雅果真是哥雅,用這種很可愛又有巧思的方式解決了許多畫家該在畫作何處簽下大名,才不至於干擾畫作的困擾(最愛到處亂蓋章的乾隆皇帝肯定沒有這種煩惱,嗯)。再者,一旁鳥籠裡豢養了一些鳥,都傳達出小男孩對動物的熱愛。
--------------
如果肖像畫只畫到這裡,那就太辜負哥雅的聰明才智了。那三隻瞪著大眼覬覦鳥兒流口水的貓咪們是另外一個重點。
一看就知道這三隻貓咪象徵邪惡和危險,意圖提醒人們,孩童的純真世界和邪惡勢力之間的界線其實很薄弱,輕易便會被跨越;或者,無辜與稚嫩都是轉瞬即逝無法永久。雖是傳統警世隱喻,但哥雅卻採用了非常能夠攫取觀者注意並諷刺嘲謔的手法,讓整個畫面像現代卡通般,流露戲劇性喜感。
--------------
貓咪在繪畫裡並不少見,通常負面涵義比正面來得多。(貓奴們先別急著翻桌)
童話故事常說貓是巫婆的好朋友,巫婆身邊通常會伴隨邪惡的貓咪,以及象徵智慧、夜晚與葬禮的貓頭鷹,你看《魔女宅急便》的琪琪也有隻黑貓吉吉。因為在黑暗中還是能保有清晰視力,也讓人覺得貓詭異又多疑。基督教文化常將貓當成邪惡的動物,認為牠與惡魔和黑暗有所關聯,還是個靠不住的叛徒。幸好,貓也並非就此背定黑鍋,牠仍具有某些正面意義。
在古希臘羅馬時代,貓被視為對月神兼狩獵女神黛安娜的崇敬。神話裡黛安娜化身成貓,才躲過擁有百對如蟒蛇般臂膀的巨大妖魔堤弗厄斯(Typhoeus)攻擊,成功脫險。
貓有時會被拿來與基督並論。根據古老傳說,某隻母貓產下一窩小貓當晚,基督也降臨至人間,因此貓也暗喻聖母瑪利亞。不過就是因為一生便是一大窩,象徵豐饒多產的同時,可能會被轉化成反面意涵:放縱淫蕩,例如馬奈的《奧林匹亞》(Olympia,1863)裡頭,女主角腳邊就有隻黑貓暗示她高級交際花的身分。
--------------
身為貓奴都知道,很難把貓皇囚禁在籠子裡,由此,貓皇本人成為自由自在的象徵→其實根本是作威作福,一些巴伐利亞和勃根地地區貴族因此採用貓的形象作為其家族紋章式樣。
哥雅發揮過人才華,以他極具創意的方式,使用輕鬆愉悅的手法在小男孩肖像畫裡重新詮釋貓咪的傳統形象,算得上是相當傑出的一幅肖像作品。可惜小曼努埃爾8歲便離開人世,只能藉由哥雅的畫筆,為這個早夭的生命留下稚嫩的模樣。
--------------
另外,若是把場景拉到近百年後的法國,畫家們畫貓已經捨去舊時警世意涵,而顯得平易近人許多。尤其最喜歡讓貓咪入畫的印象派畫家應該就是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了。
雷諾瓦以描繪人物和輕鬆愉快的氣氛著稱,自然更不會在作品裡蘊含人生大道理,他的貓通常象徵母性和性感。
這幅《女子與貓》(Woman with a Cat,c.1875)畫中女子看來約莫20多歲年紀,豐厚金髮梳成髮髻,泛著玫瑰色的雙頰和豐潤身軀,以及懷裡那隻雖然臉有點臭卻暗喻多產的貓咪都表露她即將或已是人母。雷諾瓦此時正處於典型印象派時期,運用淺綠色、粉紅色和紅色等對比色系相互映襯而營造繽紛多姿,你看整個畫面多麼溫馨可愛啊~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畢卡索賊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畢卡索名畫失竊9年終於尋回,竊賊坦承,為了偷畫,他花了6個月記錄美術館警衛的動向...
---------------------------------
🔥熱銷補貨到!鮮採直送活力 #蔬菜箱,在家吃得安心又健康
https://bit.ly/3g5iUE1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希臘 #畢卡索 #竊盜 #女人頭像 #蒙德里安 #PietMondrian
畢卡索賊 在 畢卡索&賊@ 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Aug 6, 2018 - 【《畢卡索&賊》】 ◇有一位青年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 生。◇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 ... ... <看更多>
畢卡索賊 在 一貫道.天恩師德的浩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賊】 有1位年輕畫家還沒成名前,住在1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 有1天…有1富人看他的畫工細緻, ... 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 就是“畢卡索”。 ... <看更多>
畢卡索賊 在 [好雷] 誰偷走蒙娜麗莎La Banda Picasso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蒙娜麗莎居然曾經從羅浮宮被偷過?這條藝術史上大家津津樂道的奇聞,也許不少影迷第一次聽到。沒聽過沒有關係, 1911 年的蒙娜麗莎失竊記只是本片的一個驚奇舞台,本片原文片名是 La Banda Picasso 「畢卡索幫」,詼諧地講述 1910 前後這段時間前後,畢卡索與一群棲身巴黎的窮苦藝術家朋友們,篳路藍縷開發前衛藝術一砲而紅的故事。一砲而紅還不夠,還要看看紅了之後這些新貴藝術家們如何自處。
看過《午夜巴黎》的影迷都知道今日美國人眼中的巴黎美好年代 1920s,其實巴黎好久以來都是世界各國文人雅士薈萃的大沙龍,一次大戰 1914 年前更是巴黎正港的 Belle Epoque 「美好年代」。一個畢卡索幫,從畫家、詩人、藝評、模特、買家、記者、雅賊、繆思女神、到沙龍主人,應有盡有,幾乎就是一整個 20 世紀初文創產業的小宇宙。
其實史上這個幫更像是由波蘭裔詩人為首的「Apollinaire 幫」,畢卡索一開始只是小弟而已,但小弟有一天變大哥後,他能有對應的成長與擔待嗎?本片的畢卡索幫成員全部都是赫赫有名的藝術史人物,但全部用很戲謔很刻板的滑稽形象呈現,包括:
1. Pablo Picasso
西班牙,畫家,開創立體派。內向害羞,不合群也不善於表達自我,但對藝術很有堅持也有絕世洞見。
2. Fernande Olivier
法國,畫家與女模特兒。畢卡索的同居情人,也是畢卡索幫許多繪畫雕刻作品的繆思女神,聰明慧詰也心無二致跟著畢卡索,但偶爾還是感嘆自己浪費才華為男性藝術家做嫁。
3. Guillaume Apollinaire
波蘭,藝評家與詩人,開創超現實主義。能言善道很會推銷畫,花言巧語黑的都能說成白的,算是「畢卡索幫」貧窮時代的幫主,熱情提攜畢卡索與一眾小弟們。
4. Marie Laurencin
法國,畫家,立體派少數女性之一。與 Apollinaire相戀,但同時其他同性與異性情史也一樣豐富,總是把 Apollinaire幫主耍得小鹿亂撞。
5. George Braque
法國,畫家,與畢卡索一起開創立體派。不但會畫畫,更是陽光外向又有型,與害羞內向畢卡索形成強烈對比,成為立體派要出型男釣有錢師奶與美眉時的看板人物。
6. Manolo Hugué
加泰隆尼亞,雕刻家,Noucentisme 新世紀主義。像是畢卡索的小跟班,在巴黎時期看來還一直沒有紅起來,羨慕巴黎生活對故鄉不堪回首,不過日後回到巴塞隆納可是革命性的大人物。
7. Max Jacob
法國,詩人與藝評家,畢卡索在巴黎的最老的老朋友與室友。於本片中存在感較低,也是少數在畢卡索幫飛黃騰達後沒有雞犬升天的。
8. Géry Pieret 綽號 Le Baron
比利時,藝術竊賊。多次進出羅浮宮來去無蹤,在畢卡索貧窮時,常低價賣他偷來的雕像給小畢練習畫畫,他的貨源也引起畢許多階段的突破靈感,在蒙娜麗莎事件中是主要嫌犯。
9. Henri-Pierre Roch
法國,記者、收藏家兼藝術掮客。長袖善舞的商人,找各種機會引介買家與贊助者,給畢卡索幫各種舞台亮相,苦口婆心盯著內向的畢卡索要學習與贊助人交際應酬。
10. Leo Stein
美國哥哥,藝評家,藝術贊助商。在電影中以非常刻板印象的猶太人造型與精打細算面貌呈現。
11. Gertrude Stein
美國妹妹,現代主義作家、詩人。家境富裕在巴黎當沙龍主人支持前衛藝術,受到引介成為畢卡索主要贊助者之一,我行我素的美式自信口沒遮攔,還有濃濃憋腳美國腔也要講到底的法文口音。
12. Alice B. Tocklas
美國妹妹 Stein的女情人,與 Stein兩人組形影不離,一起開沙龍贊助畢卡索等人,可愛靦腆的笑容往往沖淡 Stein的霸氣博得外人好感,也讓大家賓主盡歡。
看電影裡極度戲劇化的情節,神奇到令人不可置信,但真正不可置信的是:全片事件都是基於有料記載的史實!導演在前置作業發掘這段蒙娜麗莎事件的文獻時,也是很不可置信地發現這個真實故事比戲劇還要離奇。本片就這樣基於史實不做什麼小挪移,只是把每個史實人物的形象用戲謔的喜劇方式呈現,就已經令人處處拍案叫絕。
開始時,是 1906 年的畢卡索幫。畢卡索由最老朋友與室友 Max引介進入了這個小圈圈,一群多國貧窮小藝術家三餐不繼,卻仍然安貧樂道,在練習與創作的路上從不灰心,只要一起看個戲打打鬧鬧小喝一杯就很開心,更擁有共患難同進退的堅定友情。幾個比較吃得開的大哥們,如三吋不爛之舌的 Apollinarie 與交遊廣闊的 Henri-Pierre,總是熱心地想方設法提攜小弟們,甚至偶爾接濟一下小弟們的三餐也沒在猶豫的,好哥兒們嘛~
貧窮的畢卡索幫,帶有一點年輕憤世嫉俗的糾結,對德高望重的大師馬蒂斯既羨慕又嗤之以鼻,既忍不住叛逆地針鋒相對,又不敢真的得罪大老與山頭。儘管三餐不繼,卻對社交與銅臭總帶著憤世嫉俗的不屑,同時又不得不卑躬屈膝接受財大氣粗沙龍女主人的資助;口無遮攔的沙龍女主人雙姝,儘管很有美國 new money殖民巴黎的侵入感,但其實大家也在同一艘船上為了前衛藝術一起努力呀!
而更令人玩味的就是那位雅賊 Le Baron 。貧窮藝術家對各種資源總是不得其門而入,連要找經典作品來臨摹描摹都要有錢有管道,某方面來說,在羅浮宮順手牽羊的這位雅賊朋友其實也算是個「義賊」,就像在貧富不均的資本主義社會下劫富濟貧一樣,雅賊也在資源不均、被大師學院壟斷的藝術市場中劫富濟貧,讓沒錢沒勢的小藝術家有希望殺出一條血路。膽小怕事的畢卡索儘管要收贓時總是天人交戰,但每次拿到贓物都像見到寶一般靈感源源不絕。恐怕不可否認,這條見不得光的雅賊通路,或多或少推了邊緣藝術家們的前衛藝術運動一把。
才沒過幾年,風水輪流轉, 1911 年的畢卡索幫已經走路有風,過去上羅浮宮像劉姥姥上大觀園的貧窮藝術家,現在已是人人爭相握手敬酒合照攀關係的風雲人物,Picasso 與 Braque 兩大新星引領的立體派已經成為最新顯學,昔日頤指氣使耍派頭的老大師馬蒂斯,沒幾年已經過氣,真令人不勝唏噓呀。
昔日慷慨解囊的幫內老大哥們現在也紛紛落寞,幾年前的「Apollinaire 幫」已經變成名符其實的「畢卡索幫」,Apollinaire 在不上不下的事業與沒有安全感的戀情中載浮載沉,昔日與畢卡索一起窩破公寓的 Max Jacob還是窩在破公寓還染了一身病痛。當了老大的畢卡索,你今天飛黃騰達也住進豪華大公寓了,還能不能記得以前生命中的貴人呢?
天外飛來的蒙娜麗莎被竊事件,掀開了畢卡索飛黃騰達後不願面對的過去:曾多次進出羅浮宮的 Le Baron 被鎖定為重要嫌犯,曾收留 Le Baron 的老大哥 Apollinaire也被當嫌犯被警方傳喚,那麼曾經收過一堆贓品的畢卡索呢?不願面對過去的小畢亂了套,急急忙忙地努力銷贓毀屍滅跡,在一場場爆笑的滑稽劇情中左支右絀,企圖斬斷不堪回首的過去。
更難面對的是過去的親密老大哥與老朋友 Apollinaire,老友有難需要小畢作證還他清白,誰知不願淌渾水的小畢,竟然在老友面前神情木然地一口推說「我不認識他」!令曾經的好哥兒們傻眼又心碎...
當然,最後蒙娜麗莎終究物歸原主,畢卡索幫也都得回清白,兩位老友也終於混著笑容和淚水言歸於好,這是畢卡索穿上大師外衣後的再一次成長。曾經年輕的畢卡索與老大師馬蒂斯,在本片初遇時就野獸派與立體派的「感情先行」與「型態先行」概念,上演了一場短暫的針鋒相對。執著抽離形體經營圖像卻拒絕有血有肉感情的年輕畢卡索,終究要學會面對也學會擁抱,擁抱他那交織了純真愛恨的過去與人情。
本片由西班牙資深全才導演 Fernando Colombo 執導,可以觀賞它勾勒的 20 世紀初巴黎藝壇,可以看一群藝術大師毫無形象的搞笑演出,可以在詼諧中看見藝術產業的多樣面貌,更能看見藝術家生活的執著與超越。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一次遍覽巴黎 20 世紀初名畫與藝廊,名畫引用不論在數量還是類型上,恐怕都遠遠勝過《寂寞拍賣師》。
這還只是這幾年西班牙影界畢卡索熱的先頭部隊而已,接下來還有一部正在籌備中:卡洛斯索拉 Carlos Saura 執導的 33 Días《33 天》,專注在畢卡索 1937 年受巴黎世博會西班牙館委託創作 Guernica 《格爾尼卡》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由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演出畢卡索,而畢卡索的攝影師愛人 Dora Maar則由「小辣椒」葛妮絲派特洛飾演 - 別懷疑,精通數國語言的小辣椒要用西班牙文演出。
本片才第一週,就只有台北真善美與喜滿客京華兩家共五場上映。台北的影迷們,如有興趣請把握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5.65.19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