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修法律該怎麼讀書考上國考?
在台北大上課,下課有位輔修法律學生來問:老師,我是輔修法律的學生,如果我想在畢業就考上國考,該如何讀書如何準備?我當下是說熟讀教科書、勤練解題書,各挑一本就好。
現在想想,我講的很沒有說服力。應該和這位學生分享景仰的兩位民法與財經法大師怎麼學法律,看看大師怎麼讀法律。
首先是王澤鑑老師認為學習法律最佳的方法是:「學習法律的最佳方法是,先讀一本簡明的教科書,期能通盤了解該法律的體系結構及基本概念。其後再以實例作為出發點,研讀各家教科書、專題研究、論文及判例評釋等,做成解題報告。」
現在不少學生研讀法律考科都不買教科書,直接買補習班的參考書。如果買的參考書非常有品質,觀念交代得很清楚,也整理該法律的體系與基本概念,此時讀這本參考書沒有問題。然而,我自己準備國考時看了也買了不少補習班的參考書,發現有些參考書錯誤百出,或是很明顯看得出來作者自己概念都沒有很清楚,所以我還是建議先讀經典教科書,至少讀一遍後再看補習班參考書。
再來是賴英照老師分享大學時唸法律是:「坐公車的時候,想著乘客和公車之間是什麼法律關係?在學校自助餐廳吃飯,心裡會問:我和餐廳老闆之間是什麼法律關係?報上許多財務糾紛,幫派火拚的消息,又猜想法官會怎麼判決?」多瞭解周遭生活經驗,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法律問題與作答。畢竟法律不離生活,如果可以,早上可以看個報紙讀些新聞,藉由讀新聞多了解生活與思考法律議題。
其餘見早知道就這樣準備國考一書(ppt.cc/fx9hgx)。
#畫這張圖想的是大學身分法老師
#早知道就這樣準備國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
畫這張圖想的是大學身分法老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運動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林冠君的父親為體育老師,影響他甚多。選擇進入台藝大雕塑系前,林冠君的興趣是體育活動,國小與國中參加了各種體育校隊,像是田徑、躲避球校隊,以及鐵人比賽,造就他對於熱愛運動的興趣。直到升學時考慮到行業的發展性,因此轉而進入藝術領域。問起為何選擇石雕,他說石雕創作的過程常需要使用到力氣,那種鑿敲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種運動,在完成作品時像剛運動完一樣滿身大汗。這種有趣的類比令人會心一笑,也感受到他體現藝術行為的多功能。
▲關於欲望
「欲望」一直是人類所探討的議題,像是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常以欲望作為學術發展與探討的論點,乃至文學和藝術持續有前人以其為題材作各面向的創作與發表。其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動力論「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id)即代表人最為原始、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像是饑餓、性慾等,代表著無意識的唯樂原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除卻本能與滿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與心理的額外滿足,造就各種行為。
關於本次展覽,林冠君「欲望」系列創作可追溯自2013年,他認為「欲望是驅使成長的動力,卻也是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文明與歷史已經證明了一切」。各國為擴展領土與滿足自身對於統一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古各國間戰爭不斷、與兩次世界大戰。同時欲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為了像鳥一樣飛翔天際,而發明了飛機、為了增加生產效率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生活因此而便利。然而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人類也因欲望驅使選擇破壞自然環境來滿足自身的利益。
▲系列作品發展脈絡
「人類與自然環境,到了現在則擴展為人類跟自然的爭鬥,我的作品想要處理的就是人跟自然生命的關係。人類欲望會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生物?」。林冠君提到他去過幾次動物園,以往對於動物園沒有什麼太深刻的體悟,直到有次見到園內被豢養的大象,面對著灰色水泥高牆不斷踱步,驚覺這些生命長時間困在人為的環境當中,造成牠們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即便雙眼失去靈魂、仍嘗試著衝出生命的枷鎖。
「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過是全球化之下產生的物件,滿足了我們對新奇事物的欲望。」林冠君第一件以欲望為題的創作〈慾望性的愛〉因此而生。作品以大理石為材,刻劃象的揚鼻姿態,象牙處以人手代之,企圖阻止牠揚起鼻子,代表人類因欲望擺弄動,此系列「手」象徵掌權者的姿態,在地球上有權的物種更能自由實現他們對欲望的幻想。
▲自身欲望的象徵
在幾件作品之後,林冠君開始思考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做為一個創作者,我期望作品與藝術家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或許是情感上的、經驗上的,或是生活中的,於是試圖將自己對欲望的想像化為作品的一個素材。」喜愛偶爾小酌幾杯的林冠君,選擇了對紅酒、酒瓶和酒杯的迷戀,作為自身欲望的展現與象徵。
紅酒不僅是象徵了創作者的欲望,在聖經中紅酒象徵著耶穌因犧牲而流的血,有著犧牲奉獻的寓意。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為古希臘人欲望的具象化,象徵著潛意識的欲望與非理性的感官。紅酒也代表著身分與地位,酒標賦予了紅酒身分與品酒者的地位高低,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紅酒對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權力的暗示。
▲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
2014年10月17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世界上僅存兩隻具有繁殖能力的公北白犀之一「蘇尼」(Suni)被發現死亡於圍場中,令北白犀距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林冠君表示看到這則新聞,想到人類常因自身的欲望而進行盜獵,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象牙或是珍貴的犀牛角作為藥材,更甚者為了紀念與娛樂而進行獵殺。啟發林冠君對於血腥、欲望與動物之間,新的創作聯想。
犧尊為古代《周禮》六尊的其中之一,是古代盛酒的禮器「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以木質與青銅為材。到了明清,工匠們直接以犀牛角為材料,雕刻出酒杯的器形供權貴飲酒作樂,人們忽略血腥殘忍的獵殺過程,反而不停歌頌酒杯的華美。藉由創作林冠君想翻轉觀者的視角,以動物的頭部作為酒杯刺激觀者反思,結合自身欲望的象徵「紅酒、酒杯、欲望、權力、犧牲」相互連結,創作出紅酒系列的作品。
▲紅酒系列X大理石
〈所謂血腥的觀點〉為紅酒系列第一件作品,犀牛頭部角被取走、掏空留下的傷口成為盛裝紅酒的器皿,紅酒代表未癒合的傷口與血腥,期望觀者對動物所受之苦感同身受。在這件作品中紅酒不僅止於表現鮮紅的血液,更象徵了人類的欲望造成這一切的開端,以及動物的犧牲、物種之間不對等的狀態。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林冠君發現紅酒的酸性侵蝕大理石碳酸鈣成分,使得石材染上紅酒的色澤。人為釀造的葡萄酒去侵蝕自然生成的大理石,這樣一個化學作用下恰巧符合人與自然的現況,與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讓他更確信此系列以大理石呈現作品更能展現層次。
〈酒器系列-犀樽〉為此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呈現方式更加接近酒杯的功能和造型,其中同樣以犀牛頭部作為造型,掏空了整個頭部的空間,當紅酒倒入其中,觀者會以為可被裝滿,但酒水卻會從被掏空的犀牛角流出,以至酒杯呈現無法填滿狀態。代表著意圖測量人的欲望,但卻發現沒有被填滿的一天。而流出的紅酒在大理石檯桌上留下酒漬痕,與在桌緣因表面張力維持住的狀態,引發他去思考表面張力是否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發展。
▲表面張力的寧靜感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與裝置,以表面張力、與紅酒痕跡作為創作的新嘗試。林冠君認為「表面張力給人一種寂靜、飽滿與物理學臨界點的危險感受,我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氛圍。在紅酒系列中,我所刻劃的動物頭像沒有誇張的動態和神情,我認為這和我在面對這一些關於動物盜獵、屠殺的事件時,呈現的狀態是相符合的。身處遠方的我們無論如何激烈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都無法真實的接觸到牠死亡當下的孤獨與寂靜,只能透過文字、影片來了解事件的過程,來召喚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出作品,從中找到對於欲望的共鳴與反思。
▲林冠君以石雕與紅酒形塑了欲望的形體與張力,衝擊觀者視覺感受。
林冠君簡歷:1993年生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研究所:台灣藝術大學-雕塑所
得獎經歷:
2013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優選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金賞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複製獎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第九屆台中大墩美展 優選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銀雕獎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展覽經歷:
2013草山行館-初草聯展
2014台藝大大漢藝廊-刻刻聯展
2014金車藝文中心-非常人聯展
2015科技與慾望林冠君創作個展
2016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聯展
2016「石之道 台北」台藝大vs東藝大石雕聯展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畫這張圖想的是大學身分法老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一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黃筠雅,中山女高 111女童軍團,蘭傑
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更真實的問自己想做什麼?並在遇見了機會時更勇敢的好好把握。
在高中後發現自己對廣播媒體方面起了興趣。以前的我想做的事情很多,真正做到的卻那麼少,總是鼓不起勇氣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直到隨著年紀的增長,面臨到了要考大學的階段,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在過去錯過了多麼多。直到某天在滑 facebook 時,不經意發現了漢聲快樂玩童軍廣播人才培育營的活動。
童軍是目前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當發現興趣和所扮演的身分可以完美的合作時,發現機會的興奮和激動完全的打敗了對私訊主持人的猶豫和害怕,就這樣的成功報名並參加了活動。
活 動當天其實緊張就冒了出來,但是在上課老師親切的帶領之下,開始融入了氣氛。從一開始的問一個好問題,教會我們從生活中對自己提問,更深入的理解每個議題、做適量的引導,迅速抓住事件的重點並對裡面的人物提出自己的疑問,掌握訪問的要點。再來討論童軍的公共關係,針對社會的觀點對童軍活動做一個分析,到中午分享快樂童軍節目的成立和未來規劃,甚至還學到如何運用生活中最簡單 PPT 就可以做出令人驚艷的海報,每個課程充實的讓我遺忘了一開始小小的害怕,開始興奮的和自己的夥伴討論下午實地演練的流程。
第一次進錄音室即使已經做好了許多心理建設和排演還是緊張的全身僵硬,即使和自己的夥伴不停的對彼此說我們可以,在正式錄音的時候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緊張,在腦袋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完成了我們的初體驗。直到自己剪輯的時候聽到了我們自己的聲音,才放鬆的嘲笑自己和對方說了多少個 "然後" 、"那" 、"就是" 等很口語的用字,聽到因為緊繃而有點顫抖結巴的地方還會一起大笑再做修剪,剪輯的過程或許是因為玩開了也不會像一開始的小心翼翼,而是青澀卻帶點熟練的討論和動作,不自覺一天的課程就在歡笑聲中落幕。
一日下來,我覺得我學到的不只是很多知識和經驗,還有對自己做的事保持著的熱忱、對自己的堅定,謝謝舉辦這個活動的所有夥伴和快樂玩童軍主持人,也很高興自己跨出了第一步。
2、李心禾 ,台北市信義國小第99團,行義童軍
整個活動下來,下午的錄製活動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和一位剛認識的伙伴互相討論訪問主題、問題和內容,在進去錄音室之前,除了很興奮的感嘆道:「哇!錄音室耶!」還很緊張得和伙伴一遍又一遍的確認問題和內容,深怕待會兒會忘記。在錄製過程中,我們常常在句首前加上「那」、「然後」而使得句子變得很不順,還好可以透過剪輯來修飾掉,修飾過程中可有趣了!原來自己講話有那麼多的「然後」!
整個活動下來,我的第一個收穫是「問一個好問題」,身為主持人要問一個好的問題才能使對話繼續並有意義,為了問好問題,我和伙伴可是花了許多心思;第二個收穫是學習到在錄製過程中,講錯話或不知道要說什麼時,不要緊張要冷靜,也不要胡言亂語,事後的剪輯也較容易。
我很開心能參予這個活動,不但讓我認識到新的伙伴,也讓我體驗到新的事務,我很有興趣及意願繼續參予錄製「快樂玩童軍」的節目。
計畫:
我比較傾向於訪問學校的師長或同學。師長方面,我想訪問管理圖書館的叔叔。同學方面,優先會選擇儀隊的同學做採訪。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畫這張圖想的是大學身分法老師 在 專業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在教師研習或是大學社團講座,我常常有個起手式,要離開的現在離開,我不會計缺曠課的, ... 存摺、身分證影本、小黃卡打兩劑,可透過FB專業想粉專訊息跟我索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