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出版前置作業暫時告一段落,終於有時間坐在電腦前好好推薦這陣子看的幾部好影視作品,想先分享本周終於正式上映的《聽見歌再唱Listen before you sing》,早在電影宣傳剛開始起跑時,不知為何,第一眼便對我產生了相當大的吸引力,從視覺、演員到預告,傳遞出一種清新溫暖的感覺,是自然而然的,是與土地同在的,是老早就在那裡等待的,準備好被看見、被傳唱出去。
⠀⠀⠀⠀⠀
導演楊智麟的第一部電影,可以想而知勢必有些生嫩、刻板、過於用力之處,《聽見歌 再唱》卻擁有一個老套而無比純粹的故事,靈感源自「原聲童聲合唱團」指揮馬彼得校長的親身經歷,南投信義鄉這群布農族小學孩童,各個資源匱乏、家境清貧,在迫在眉睫的廢校危機壓力下,老師們不得不想辦法創造一些成績來向外界證明學生的價值,盼能力挽狂瀾,確保下一代受教育的權益不至於被剝奪,所以一位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一位初來乍到的音樂代課老師,以及整群從未受過任何相關培訓且五音不全的孩子,合唱團就此倉促成軍,緊鑼密鼓展開特訓,並瞄準三個月後的合唱比賽。
⠀⠀⠀⠀⠀
「歌唱」,不單單唱出一首動聽的歌曲,同時在於自我表達,緊扣英文片名 —— 先聽見,再開口。無論師長或學童,起跑點就差人不只一大截,因此,前半段的劇情極好預測,後半段著實教人熱淚盈眶,在碰碰撞撞、窒礙難行的過程中,學生、家長、老師都在努力學習,學習角色的轉變,學習不輕言放棄,學習再度相信付出會有回報,學習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也相信盡人事聽天命,以及,學習從失敗過後重新思考,走他人走過的路永遠只會疲於追趕,進而領悟「歌唱」之於彼此的文化、身分認同和真實意義。
⠀⠀⠀⠀⠀
這部電影給我的清新之感,同樣須歸功於選角。素人表現亮眼,張惠春、徐詣帆、撒基努等配角也增添了不少血肉,當然還有整個故事的靈魂人物,馬志翔與陳嘉樺。《聽見歌 再唱》開場戲寫得很好,透過方雅各老師挨家挨戶催促學生起床練球的日常過程,清楚交代整個部落的氛圍,以及這位年輕教師主動而熱情的教學風格、與學生之間亦師亦友的緊密關係,處處予以關心,又能適當維持身為老師、教練的威嚴,也成為代課老師黃韻芬融入學校與部落之間的橋梁。馬志翔將方雅各整個人詮釋地相當出色,並不單薄素造成一頭熱的性格,亦呈現出他的力有未逮,他的脆弱無助,他的一廂情願,有時候還是這群孩子反過來接住了他。另一方面,一直以來相當喜愛的 陳嘉樺 Ella 也沒有令人失望,她不但是外來者,還是格格不入的異鄉人,而偏偏,觀眾的眼淚就是從她的視角竄出,醉後真情流露一幕讓人沒由來感嘆到,依然還是當初那個真誠可愛的 Ella,始終如一。
⠀⠀⠀⠀⠀
《聽見歌 再唱》出色在選擇忽視了成功、得名等多數世俗認知的「結果」,你不計代價,拚了命渴望完成一件集合全宇宙的力量的事,在途中看見了笑臉,得到了認同,找回了初衷,或早或晚都會發現,不只是孩子,掌聲足以擦亮的事物有太多太多,那無法被名次所定義,然後,在開口之前,像是「圓滿氂牛之歌」,我們先聽見動人聲音持續在山谷中迴盪。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異鄉人 英文 版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私讀推薦~《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在漫長的藝術學習之路上,有些時候就是由一本書揭起序幕作為開始。
細細回想起來,因為與《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1950)相遇,引導我往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藝術的故事》中譯本於1980年發行初版。初次發現它,是在揹著書包追著公車跑,每天被大考小考模擬考不斷轟炸,為賦新辭強說愁,下課不忘打排球的的年紀。
然而因為書中廣博如百科全書式的引導,涉及繪畫、雕塑、建築與人文,橫跨史前、古希臘羅馬、中世紀以降至現代,遍極歐美非亞各地區,書寫角度如此恢弘博大,使得青少年的藝術世界從此波瀾洶湧翻攪奔騰,在眼前無限開展。
話雖如此,灌籃高手、七龍珠、快打旋風和魂斗羅也不能在年少青春中缺席啊~
========================
被封為是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史書籍,《藝術的故事》著述者學識之深厚既必要又必然。
作者-宮布里西爵士(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出生於維也納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則是鋼琴家,熟知眾多音樂圈人士,包含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雖然當時奧匈帝國已如強弩之末,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宮布里西自小便與藝術十分親近,據說他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也相當出色。宮布里西後來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藝術史,並以古典建築主題獲得博士學位。
猶太身份在二戰時期的歐洲相當敏感與危險,幸虧宮布里西先行一步,在大戰爆發之前移居倫敦,成為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研究助理。
二戰期間,宮布里西也為對抗納粹極權貢獻心力,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翻譯德語無線電廣播資訊→頗有諜報戰爭電影之意味。戰後再回到沃伯格研究所,1959年成為所長,教授古典傳統史,直到1976年退休。
在學術領域的斐然成績,讓宮布里西教授成為英國學術院(British Academy)和眾多機構院士,除了倫敦大學,也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和康乃爾大學擔任職務,甚至在1972年被授予爵位。
對於因戰亂流離的異鄉人來說,這應該是莫大的肯定了。
========================
這些專業領域的頭銜與成就,或許讓我們老百姓聽起來既崇敬卻又遙遠,然而老先生從很早之前便抱有為兒童製作藝術書籍,傳播審美知識的想法。
正是因為著眼於普及推廣,而非將自己置身於學術高塔不食人間煙火,《藝術的故事》成為少年與成年人的藝術入門之道。若要我說,本書內容還是適合青少年以上閱讀,對多數兒童來說,或許仍是沉重。當然少數天分特別天資聰穎者,不在此限。
書寫藝術史,就訓練有素的學者來說,自有其專業訓練,可能含括:社會學、心理學、鑑賞、哲學、題旨研究、風格歷史…等面向。為了親近大眾,老先生非常體貼地盡力避免學術論文的艱澀聱牙,同時迴避美學和藝術批評,畢竟所謂藝術評論少不了牽涉個人情感與喜惡。就他而言,藝術家個人在作品中所表現技法、象徵、品味和形式上的創新才是重點。
========================
宮布里西另外著有圖形與心理學研究:《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1960),此書被評論家認為是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論文集《木馬上的沉思》(Meditations on a Hobby Horse,1963)和《圖像與眼睛》(The Image and the Eye,1981),與《秩序感》(The Sense of Order,1979)…等諸多著作。
另外,老先生特地在《藝術的故事》書末為讀者推薦許多專業英文書目,而且他還說了〝翻譯永遠是不得已的替代品〞。或許我們老百姓受限於種種條件,無法將老先生提供的原文藝術書單一一瀏覽,其中可能有些看了也不見得了解,但作為推開藝術大門的啟蒙寶典,《藝術的故事》包羅群象,廣博通泛,非常需要入手。
========================
關於這麼厚厚一本書,在此分享個人閱讀方式提供參考。
為了避免長篇大論導致精神不濟提早陣亡,或許可以試著從有興趣的章節入手,以跳躍式方式擴散閱讀範圍。跳來跳去跳久了,這些網絡自會互相連結,匯聚成型,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庫。我通常都是如此對付書籍界的巨石強森。
========================
曾經相伴度過少年時光,待到大學時期選修西洋美術史之後,《藝術的故事》成為考試必備教科書,此時已然改版,尺寸也增大。多年之後的現在,偶爾翻閱,感受自然不同。雖說目前市面上相關書籍已經不少,對藝術愛好者自然是好事一件,然而經典依舊是經典,廣度與深度仍值得稱許。
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就是若能段落更分明,排版更有系統的話,應該更有助於閱讀效果。然後老先生是上個世紀的重量級學者,又經歷過戰亂,走的是四平八穩誠懇說故事路線,我們就別強求人家要搞笑了…
========================
根據Wiki表示,這本《藝術的故事》自1950年出版,至今銷售超越700萬本,已修訂至第16版,翻譯成近30種語言。
史上最暢銷的藝術書籍,天經地義理直氣壯。或許你手上也有一本。
你的藝術學習啟蒙契機,又是從何而來呢?
#藝術的故事
#放著隨翻隨讀也很美
#老百姓走入藝術史的好朋友
#手上也有書的人舉手喊一聲啊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異鄉人 英文 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麥田出版 正式推出「中文有聲書」了!【文末分享+留言 抽獎贈書】
🎧已經聽習慣英文有聲書的我,聽到中文有聲書有一種難言的親切感。目前正在聽最感興趣的《動物農莊》,說書者的聲音和節奏很棒,讀墨APP聽書體驗也很不錯!
📚四本中文有聲書《動物農莊》、《異鄉人》、《鼠疫》、《皮克威克奶奶第1集》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上架囉!
#動物農莊:《時代雜誌》評選百大不朽小說 喬治.歐威爾直視21世紀的強烈警告
https://readmoo.com/book/290154331000101
#異鄉人:存在主義代表作.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小說.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經典
https://readmoo.com/book/290154333000101
#鼠疫:卡繆必讀之作,直視人類恐懼、深入存在之輕與生命之重的小 說創作
https://readmoo.com/book/290154330000101
#皮克威克奶奶第1集:美國兒童文學經典 中文版有聲書首度上市
https://readmoo.com/book/290154332000101
👇對英文有聲書也有興趣?歡迎參考我的Audible有聲書使用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audible-experience/
【抽獎辦法】
1、隨機抽出《動物農莊》和《皮克威克奶奶第1集》各一本「讀墨有聲書兌換碼」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有聲書有興趣嗎?為什麼?例如:「我有興趣,因為可以利用通勤時間讀書」。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9/06(日)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9/07(一)晚上十點前,私訊閱讀前哨站,索取兌換碼。
異鄉人 英文 版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隔離 #卡謬
─────
瘟疫來襲,你被隔離了嗎?或者很宅又沒朋友(?)的你,其實已經「自我隔離」很久了呢?
你知道即使沒有瘟疫,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阿宅,其實也等於長期自我隔離嗎?
你知道世界文學史上眾多名著都是以「孤獨」為核心的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你聽過英國間諜小說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嗎?事實上,「間諜」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孤獨,最「隔離」的職業之一。
我們今天要讀的倒不是勒卡雷的小說,而是他的自傳《此生如鴿》(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
沒錯,勒卡雷自己就曾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柏林當過間諜。
當間諜都在幹嘛?每天都跟007電影一樣飛簷走壁、殺來殺去嗎?當然不是;這是完全錯誤的印象。伊格言這樣寫:
勒卡雷當然是位大師,你不會懷疑這件事──如果你看得下他的小說的話。這其實是種恭維,因為正是他的博學、精密、旁徵博引、拒絕簡化,遂令我們得以一窺一個隱遁於煙硝之外的,間諜的真實世界。是的,你以為間諜成天都在殺人或被殺嗎?當然不。幹嘛殺人呢?殺人多麻煩,屍體難以收拾,要是在他國領土殺人,還得去「按捺」別人的治安機關和情報組織;稍一不慎,還可能引爆外交危機或戰爭。對,非不得已,間諜當然不殺人──他們的大宗日常工作,也就是在蒐集情報、傳遞情報而已。
有道理吧?說穿了,驚險、血腥能免則免;我們對情報工作的誤解,其實來多數自於電影的誇大戲劇化效果。
真正的「間諜日常」,其實非常寂寞,近乎自我隔離,因為那幾乎都是一個人的資訊蒐集作業──
沒錯,當然是「近乎一個人」,難不成你還能酒後對好友吐露心事說你正在當間諜,蒐集情報很辛苦嗎?
所以間諜當然是孤獨的──情報員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勒卡雷的回憶錄《此生如鴿》英文題名原為「鴿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鴿子隧道是什麼?
那是蒙地卡羅賭場的娛樂設施。還是個青少年的勒卡雷有一次被他不成材的父親帶去賭場開眼界;那裡養了一群鴿子,配置了隧道。
鴿子們依序由隧道飛出,此生唯一目的是讓賭累了想活動筋骨的紳士們舉槍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權充娛樂。伊格言如此述寫:
你覺得鴿子很可憐是嗎?是的,勒卡雷說,許多他尚未定名的小說檔案,在電腦裡都先叫做「鴿子隧道」。為什麼呢?讀者們可以自己想想看:若有一日,大自然或上帝心血來潮,突然決定以病毒對人類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你覺得人類像什麼?
這是作家勒卡雷的悲觀;也幾乎是所有他小說的共同主題──愛國的疲憊,間諜的虛無。
為國熱血奉獻的情報員,在過了大半輩子提心吊膽的生活之後,也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起這一切是否值得吧?
問題是,人真能有選擇嗎?或者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像那些依序飛出隧道的鴿子一樣,徒勞且別無選擇呢?
講到這,伊格言說,我們也該來讀讀法國作家卡謬的名作《異鄉人》了。
對,此刻我們可能更容易聯想到他的另一本書《瘟疫》;但提到孤獨與隔離,最令人難以忘卻的卻是《異鄉人》。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殺人犯莫梭的故事。
對,莫梭沒什麼朋友,無疑是個孤獨的人;但我們要問的是,在日常中,你難道沒有「不太清楚為什麼」而做了一件錯事的經驗嗎?
比如,被老闆訓話時,突然覺得自己站在這裡聽訓似乎有點可笑;於是你福至心靈,笑了那麼一下──其實並沒有強烈對上司不敬的意思,但你卻因此被開除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異鄉人 英文 版 在 卡提諾狂新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106】卡提諾狂新聞 #149(老少咸宜全齡向+片尾彩蛋版)
※ 天為被地為床
※ 女在摸鳥變亮
※ 一滑手機人就當機
※ 一豬可當萬馬千軍
※ 就蔡英文阿
卡提諾狂新聞粉絲團設為搶先看!
搶先收到第一手狂訊~
#追蹤狂新聞IG #追蹤的都30cm
漂亮小編在IG等你來私訊
https://www.instagram.com/crazy.ck101/
#卡提諾狂新聞 #948794狂
本集新聞來源:TVBS、梨視頻、蘋果、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頭殼、自由時報、中央社、讀者投稿、孫安佐的頻道、噓新聞、民視、蔡英文FB、企鵝妹、DE Jun Youtube、異鄉人【SWAG午覺】、兄弟本色【FLY OUT】、Kirin J Callinan - Big Enough
異鄉人 英文 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想聽更多書評?
請至「啟點文化」官網:http://www.koob.com.tw
【相關課程】《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