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咖啡故事館 #當咖啡遇見肉桂捲
【無毒農週日咖啡故事館:關於咖啡與飲食的搭配,肉桂捲篇】
「2021年4月24日下午2點30分,台灣首個肉桂捲市集在靠近忠孝復興站的頂好廣場登場。根據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約莫得排2-2.5小時才能入場....」
這幾年肉桂捲在台灣受歡迎的程度幾乎可用「瘋狂」來形容!我所認識的咖啡館老闆都告訴我,現在開咖啡館,菜單上沒有肉桂捲是會被上門的客人白眼的(笑)但美味的肉桂捲搭配好喝的咖啡就一定「完美」嗎?關於這點,我有深深的疑問。
但還不得不說,肉桂捲的崛起的確與咖啡有關。肉桂約莫是在西元前2000年從埃及流入中國,後來隨著斯里蘭卡傳入歐洲,但當時價格高昂,被視為高級香料與藥材,同時也是種奢侈品。直到18世紀,隨著生產量增加與貿易的推波助瀾之下,肉桂才逐漸擺脫了昂貴之名,開始出現在一般人的餐桌上。瑞典宣稱肉桂捲是他們發明的,並在1999年的10月4號設立了肉桂捲日!從消費數量與在家庭餐桌上的出現程度來看,這個說法的確有些可信度。瑞典的咖啡文化普及於17世紀,同時也奠定了今日「Fika」這個生活習慣的基礎(不清楚的可以去查,但簡意就是喝咖啡、吃甜點與朋友聊天),而在瑞典人每天的「例行公事」下,一定會出現的就是咖啡與肉桂捲。根據IDC與Scandikitchen的資料表示,每個瑞典人一年平均會喝掉近900杯咖啡、吃掉超過300個肉桂捲...我想如果你到北歐國家說肉桂捲與咖啡的搭配不重要,請自己保重。
所以,肉桂捲跟咖啡到底要怎麼搭配才適合呢?
經過各個國家的改良與飲食習慣的轉換,肉桂捲其實分成很多種形式——除了大家比較常說的濕式(淋上肉桂醬)與乾式(肉桂粉)之外,還有瑞典傳統的粗糖、美國的糖粉或是炸肉桂捲、英國的Chealsea Bun、德國的Franzbrötchen...等等。但整體來說,我的建議大抵是分成:
一、搭配美式咖啡、中深焙的單品豆
這是最常見的組合,同時也是我認為最安全的組合,但這個前提是咖啡沒烘壞(哈)一般來說,良好的中深焙常帶有堅果、巧克力、楓糖、奶油,以及些許的辛香料與微量的焦糖感,這樣的咖啡除了在搭配英國的Chealsea Bun容易壓掉內餡的檸檬(或橘皮)的酸甜之外,基本上我覺得都算是還不錯的組合。一口咬下肉桂捲,在口中還留著肉桂獨特的辛香感與糖料的甜感下,喝下一口咖啡,你會發現巧克力的苦甜感與奶油油脂感讓肉桂捲的辛香料變得溫和,同時也多了一個層次;而當你正感受到這種層次感逐漸消散時,堅果、楓糖與麵包體咀嚼時的甜感更讓你覺得回味。
二、搭配SOE(Single Origin Espresso,單一產區濃縮咖啡)、中淺焙的單品豆
這個搭配特別適合美式肉桂捲(糖粉、炸肉桂捲),但在順序上我則是建議先品嚐一口咖啡,享受一下SOE或是中淺焙單品豆帶來的花果香氣與酸甜感,然後再吃肉桂捲。最後保留一口咖啡,等到肉桂捲吃完後喝口水,再品嚐咖啡約莫40度時較為厚實的口感與回甘。這個組合裡,由於咖啡的烘焙比較淺,因此在搭上風味比較重的肉桂捲時(尤其是濕式),比較容易被搶掉一些細微的風味(例如前面說的花果香氣與優質的酸甜感),但由於美式肉桂捲通常比較甜膩,因此邊吃邊喝時咖啡倒是會起了 #解膩 的作用,就有點像是我們吃菜配茶的概念(減分平衡)。
除了上面兩種建議之外,肉桂捲搭配拿鐵或是卡布奇諾也都是適合的(SOE的拿鐵或是Flat White則不建議)。但我最後還是想提醒,由於每個人對於味道的認知不同、主觀意識不同,我的建議雖然有參考價值,但也不能盡信,最簡單的論證方式就是自己去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搭配。
後語:
1.由於瑞典人對咖啡的狂熱,歷史上咖啡曾經在瑞典5次被禁。據說在過去,一個瑞典主婦是否合格,就要看家中有沒有7種咖啡。為什麼是7種呢?瑞典人有自己的邏輯:6種太寒磣,而8種又太奢侈了。
2.研究發現,肉桂香氣的主要成分「肉桂醛」 (Cinnamaldehyde, C9H8O) 有助燃脂,而且燃脂效果是綠茶的2.5倍,同時富含鐵、鈣、維生素C、K以及膳食纖維。還喝綠茶減肥嗎?有機會的話不妨試試 #肉桂咖啡 喔!(最傳統而古老的就是卡布奇諾+肉桂粉的組合)
有沒有農粉也是肉桂捲狂熱分子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搭配吃法!
👉下篇預告:寫在肉桂捲搭配之後:究竟什麼是好的「飲、食」搭配?
更多閱讀: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上)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59083884192530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中)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80685338699051
「台灣阿里山生豆後製邀請賽」採訪紀錄(下)https://www.facebook.com/GreenBox.in.tw/posts/339668792043212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7333 [ 材料 ] - 餅皮麵團 高筋麵粉:210g 低筋麵粉:50g 糖粉:20g 鹽:1/4茶匙 無鹽奶油:145g 奶油乳酪:80g [...
當咖啡遇見肉桂捲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7333
[ 材料 ] - 餅皮麵團
高筋麵粉:210g
低筋麵粉:50g
糖粉:20g
鹽:1/4茶匙
無鹽奶油:145g
奶油乳酪:80g
[ 材料 ] - 捲心餡料
不同風味果醬:70g x 2份
核桃 (胡桃):80g
細白砂糖:20g
肉桂粉:1/8茶匙
雞蛋:1顆 (外層刷覆與固定用)
這份外型長得類似傳統可頌的Rugelach,是一道猶太餅乾小點,常見於以色列咖啡館及糕點鋪。部分記載資料提到「可頌餅乾 | Rugelach」應該創始於15~16世紀,雖然這造型極為近似知名法式可頌 (牛角麵包),不過其實法式可頌外型是一直到19世紀才出現,比起「可頌餅乾 | Rugelach」晚了近2個世紀之久。這樣的餅乾風味包含了兩個特色與重點,第一是【外層麵團】,它必須是含有奶油及奶油乳酪 (Cream Cheese)成分。第二是【內層捲心餡料】必須包含堅果 (核桃) 或葡萄乾,然後搭配不同果醬變化風味,例如可使用草莓、杏桃果醬或是巧克力醬等風味。
製作程序需先完成外層餅乾麵團、並擀整切出大片圓片餅狀,預先切出類PIZZA的三角片狀分割線條,鋪上內餡後再各別捲成牛角可頌造型、入爐烘烤。雖然不萊嗯在查詢資料及研習製作至今,還沒機會品嘗過它的原始面貌,不過據說這樣的餅乾小點在美國與歐洲地區相當受到歡迎,如果大家有機會在遇見它這「可頌餅乾 | Rugelach」,一定要嘗試,並分享吃後心得。
經過幾次製作時,採用不同內餡風味變化中發現,含水量低的餡料 (如巧克力醬、花生醬、榛果醬...),比其含水量高的一般果醬,其烘烤後外型會更為挺立。
當咖啡遇見肉桂捲 在 當肉桂捲遇見光今天試做了無核桃的蜜橙肉桂捲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 肉桂捲遇見 光今天試做了無核桃的蜜橙 肉桂捲 。 同時也正式把蜜橙核桃 肉桂捲 改版了。 蜜橙重量不變,捨棄一圈的蜜橙,改用蜜橙丁。有吃過蜜橙 肉桂捲 的 ... ... <看更多>
當咖啡遇見肉桂捲 在 #當咖啡遇見肉桂捲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फेसबुक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मा #當咖啡遇見肉桂捲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看更多>